第十五回 揣父書關平報平安 懷賊恨廖化傳噩耗

關燈
dquo荊襄九郡盡失,君侯困守麥城數日,終因糧草不濟,突圍途中,誤入呂蒙埋伏,父子雙雙遭擒就戮,周倉自刎,王甫堕城,趙累戰死,關西漢、校刀手盡皆陳屍沙場,四十萬軍馬非降即亡:亮得報已數日矣。

    &rdquo 文武聞言,無不驚駭,一時間垂淚的垂淚,歎息的歎息,面面相觑,心情萬分沉重,猶如晴天驚雷,天塌地陷。

    個個為之不平:這樣一代名将,遭江東呂蒙暗算,公道何在!大家恨不得立即請軍師出兵,踏平江東。

    趙雲隻是暗自傷神:果不出所料,軍師已知數日。

    然而蜀道難行,路隔千裡之遙,縱然興師,亦為時已晚。

    馬超性烈,忍不住大呼道:&ldquo軍師早知此信,何不早言?某不吝七尺之軀,願領一旅之師,奪回荊襄,以報主公知遇之恩!&rdquo 孔明見文武這般情景,暗思道:既要勸阻主公興兵,便當穩住文武之心,曉以伐吳所緻不利之情,才能同心協力保住三分天下。

    說道:&ldquo諸位休急,且聽亮細述當今天下局勢。

    主公坐鎮西蜀,與魏、吳共分三分天下。

    操據中原,久有篡漢之心,心實不甘。

    東吳據長江之險,今竊取荊襄乃料中之事。

    若兵進東吳,迫其與操合兵,則兩川有複失之危。

    主公能取西蜀,皆因&lsquo東和孫權,北拒曹操&rsquo之故,軍情大變。

    主公定欲悉起兩川之兵以向東吳。

    若曹操攻其後,腹背受敵,兩川何以自守?縱觀漢室大業,切不可以小失大,還請諸位助亮共谏主公休起刀兵,徐圖良謀。

    &rdquo 孔明這番道理使多數文武真相大白,再将前因後果細細一琢磨,覺得軍師深謀遠慮,胸懷大略,言之有理,不再多言。

    但也有少數文武,尤其是黃忠、嚴顔等人認為軍師處事太軟,失了這許多人和這許多地,再按兵不動,太便宜了江東,此恨難以消除,仍主張出兵伐吳。

     正在争論不休時,聞得漢中王府中三聲炮響。

    衆文武馬上意識到這炮聲将給主公帶來駭人的噩耗。

    孔明當即與衆人道,不必多言,一切都要為大業着想。

    保存實力,為的是今後北伐中原。

    因為大家都已明了,免得七嘴八舌,反而要将事情鬧大,那就更不可收擡了。

    &mdash&mdash這個&ldquo諸葛亮會&rdquo開得及時。

    &mdash&mdash說罷,帶着文武出府,往大殿上而來。

     劉備與關興正談到酣處,有說有笑,甚是歡洽。

    忽兒聽得殿前&ldquo咚&hellip&hellip&rdquo一陣雨點般的鼓聲,頓然慌了手腳,忙命人打聽,報說伊籍、馬良殿前擊鼓,正不知為了何事,急令升炮坐殿。

     擊鼓者正是荊州來的二位大夫,今日趕到成都,正值劉備退殿,故而等不及命人通報,直闖漢中王府,提起鼓捶一連擊了十多下。

    殿上擊鼓有規矩:臨殿三下,退殿四下,所謂前三後四。

    二人心急,也顧不及這些規矩,大敲特敲起來。

    此番入川報信,一行三人,怎麼不見關索?原來關索人雖進川,心系襄江的父親,時刻惦念着父親的安危。

    本來從家鄉起到襄江營中已感力乏,加上一路之上行走艱難,又兼心神不甯,睡眠又少,患了脫力傷寒,病倒途中。

    幸在鮑家莊上,莊主鮑員外聞說是君侯之子,便将他留在莊上請醫治病。

    關索這病來得厲害,險些送命。

    幸得鮑員外及時用藥,精心護理,才使大病平緩下來,可再也不能趕路。

    伊、馬二人不敢耽誤時日,匆匆趕到成都。

     文武上殿,劉備坐定。

    禮畢,傳伊、馬二人進見。

     伊籍、馬良踉跄上殿,伏地奏道:&ldquo大王,大事不好!&rdquo 伊籍年歲大了,又是急,又是氣喘,講了半天還是這麼一句話。

    馬良道:&ldquo荊州已失,大軍危急,君侯命我等入川告急。

    &rdquo 劉備驚問道:&ldquo何時失守荊州?&rdquo &ldquo十月初七。

    &rdquo &ldquo何人所取?&rdquo &ldquo江東呂蒙夜襲荊州。

    &rdquo &ldquo汝等緣何這一日方才至此?&rdquo &ldquo二公子關索護送進川,病倒鮑家莊上,因此下官等告急來遲。

    &rdquo 大殿上一陣驚慌,個個焦急如焚。

    劉備這一急非同小可,先命二位大夫起身退下。

    心想,方才關興還說雲長三挫魏軍,連連得勝,怎麼一下子荊州會失守的呢?這荊州失得好快啊。

    便與孔明道:&ldquo軍師,荊州八年無事,今日緣何失守如此迅速?&rdquo 孔明并不正面回答,隻是哀傷地說:&ldquo不幸也。

    &rdquo&mdash&mdash這一聲不幸要講三年,直到劉備白帝城托孤,孔明安居平五路,漢事重興,方才為止。

     劉備馬上說:&ldquo軍師,來早點兵選将,速即出川營救我家二弟,孤親自督戰。

    &rdquo 孔明道:&ldquo主公放心,待亮整頓兵馬,來早發兵荊州,救援君侯。

    &rdquo雖然這麼說,心裡卻急得不得了,一方面要考慮伐操大計,一方面又要勸住劉備不發兵,從失荊州開始,到六出祁山,五丈原去世,孔明他日夜焦慮,紋盡腦汁,真是曆盡千辛萬苦,為的是保住劉家的三分天下。

     這一日,劉備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腦子裡一直在胡思亂想。

    到了晚上,飯也沒心思吃,便斜倚着身子養神,可也睡不安穩,好似芒針刺背,就起坐内室,秉燭看書。

    想極早打發這漫漫長夜。

    忽覺神思昏迷,劉備放下書卷,伏幾而卧,朦胧睡去,就在室中刮起一陣冷風,陰森刺骨,燈滅複明,擡頭一看,燈下有一人站着。

    問道:&ldquo汝何人,深夜至吾内室?&rdquo那人并不答話,隻是站着不動。

    劉備深覺疑怪,起身上前打量,那人就在燈影下往來躲避,隐約中可以辨出此人頭戴青巾,身穿綠袍,紅臉長髯,原來是關羽。

    心想,我家二弟遠在荊襄,怎會到此?不是說荊州已經失守了麼,二弟緣何卻在此間?劉備搶步上前去拉雲長,說道:&ldquo賢弟别來無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與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rdquo關羽飄忽至前,泣告道:&ldquo願兄起兵,以雪弟恨!&rdquo劉備聽了,方始放下心,原來關羽到此是來求救,忙寬慰道:&ldquo吾弟休急,來早必當起大軍趕赴荊州。

    &rdquo言語之間,冷風驟起,關羽不見。

    沒說得兒句話,就讓關羽走了,劉備如何不急,用盡全力喊道:&ldquo吾弟慢走!&rdquo 外面的侍衛聽到劉備大叫&ldquo吾弟慢走&rdquo,忙推門進去,将驚夢中的劉備推醒,&ldquo大王醒來!大王醒來!&rdquo 劉備忽然驚覺,乃是一夢,時正三鼓。

    劉備大疑:二弟性格高傲,輕易不肯示弱,從不認輸,雖然荊州失,他必不肯退進西川,定然是與江東呂蒙死戰到底。

    而江東今番出兵,豈肯就此罷休!這樣一來,二弟性命危險。

    馬良報說十月初八失守荊州,到如今已一個多月。

    若不是他們來報,我還以為雲長已渡過了黃河。

    吃了敗仗怎麼會沒有一點消息的呢?以前孔明一向料事如神,怎麼這麼大的一件事他會不知道的呢?這許多日子以來,他很少說話,對北伐的事避而不提,料想必定早有所聞,事情還不止這些。

    白天他又說&ldquo不幸也&rdquo,這不幸指的是什麼?便傳旨道:&ldquo來,與孤相請軍師。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