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二請諸葛酒肆揖二翁 三顧茅廬隆中定三分
關燈
小
中
大
經知道孔明是一個好靜不好動的性格之人,因此随着小僮跨進了第二進草屋,隻見草堂上生着火爐,火爐旁坐着一人,年齡尚輕,約來二十青春,腮下無須,他抱膝而坐,口中又象讀書又象在唱歌似的,因為他沒有拿書本在手,但是念得很認真。
皇叔隻聽得他在那裡念道: &ldquo鳳翺翔于千仞兮,非吾不栖;士仗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東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rdquo 皇叔聽完他的吟誦,知道孔明先生确有高志,他就在等待時機。
皇叔想,你有着這樣的大才,現在正當用人之時,我又真心前來相請于你,正是你有心,我有意,讓我趕快上去相見吧。
因此等不及小僮禀報,跨上前去對着這位先生看看,劉備心想,我為了你孔明,不知行了多少個白禮,想必現在我這個禮,不會白行了。
所以,他深深地一禮,并說道:&ldquo伏龍先生,劉備有禮了!&rdquo 這位年輕人要緊站起身來,問道:&ldquo皇叔,你莫非要見我家二哥麼?&rdquo 劉備想,不管二哥、三哥,我隻知道要見諸葛亮。
因此問道:&ldquo先生究竟是誰?&rdquo 諸葛均:&ldquo我家弟兄三人,大哥叫諸葛瑾,字子瑜,現在江東相助孫權;二哥諸葛亮,字孔明;我乃排行第三,諸葛均的便是。
&rdquo 劉備一聽,就差一個字,對小僮看看,我要見的是諸葛亮,你怎麼領我見了諸葛均?小僮對皇叔看看,意思是你剛才對我說的是要見諸葛先生,這不是諸葛先生麼?你說要見諸葛亮,可是你這個&ldquo亮&rdquo字沒有說出來。
我并沒有錯啊!皇叔也拿他沒有辦法。
諸葛均立即招呼劉備說:&ldquo皇叔請坐!&rdquo 劉備在爐子旁坐了下來,小僮送上了一杯茶。
皇叔想,這天寒地凍,吃一杯熱茶也能暖暖肚。
因此就問諸葛均說:&ldquo可知令兄哪裡去了?&rdquo 諸葛均:&ldquo我家二哥,從來是往來不定的。
&rdquo 劉備:&ldquo那何日回來?&rdquo 諸葛均:&ldquo他回來的日期從來也不定的。
&rdquo 劉備想,我這裡已經來過兩次,不要孔明先生回來之後,等到我問訊趕來,他倒又出去了。
這樣,今生難以見面。
一想有了!倒不如讓我留下字條,讓孔明回來可以知道我來請過他兩次了,這樣他可以在家等候我劉備。
皇叔便對諸葛均說:&ldquo先生,可否借來筆墨一用?&rdquo 諸葛均就吩咐小僮,取來筆墨與紙張。
劉備一看硯台中的水已經結成了冰,說明今日的天氣好算冷的了。
他就靠在火爐旁的椅子上解一解凍,方始磨墨提筆,寫上了一張便條留給孔明,内容是:秋天相請先生未能得見,冒雪沖風二請先生,遇見了令弟。
希先生回府後在家等候,劉備隔日再造府相請。
皇叔将便條交給了諸葛均說:&ldquo這張便條,費心先生等候令兄孔明回來交付于他,多謝了!&rdquo 諸葛均:&ldquo些些小事,何必客套!&rdquo 皇叔坐在草堂上,他感到别有風味。
因此,東看西望,根本忘記了要回去。
你哪裡知曉,雖然在鄉村農夫之家,規矩也非常大。
諸葛均看劉備坐着不走,便向他直言不諱地說:&ldquo皇叔,家兄不在,不能多留外客,皇叔可以自便的了。
&rdquo 劉備一聽,這地方的規矩遠遠勝過了我新野的衙門。
沒有坐多少時間,已經向我發逐客令了。
劉備隻好含笑地站起身來,連聲應允道:&ldquo是是是,劉備告退了!&rdquo 諸葛均:&ldquo在下相送!&rdquo 劉備在前,諸葛均在後,将皇叔送至大門口。
皇叔向外一望,見天上的大雪還象倒灰一般地落下來。
雲長與翼德見自己大哥被一個青年送了出來,要想開口問他是不是孔明。
劉備先向兩個兄弟介紹說:&ldquo二弟三弟,孔明先生仍舊沒有回來,這位便是伏龍先生的胞弟諸葛均先生,你們見過了!&rdquo 雲長、張飛一聽,心想,又是空跑了一趟。
因此,聽大哥所言,二人見過了諸葛均。
正在這時,隻聽得小橋之上有人作歌而來,劉備正在向諸葛均行禮告别時,聽到歌聲轉身便望,隻見一個老人,頭戴道巾,身穿道袍,騎上一隻騾子,在小橋上踏雪而來,手執葫蘆,口中高聲作歌:&ldquo正是一夜北風寒,萬裡彤雲厚。
上空雪亂飄,蓋盡江山舊。
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
片片鱗甲飛,頃刻滿宇宙。
騎騾過小橋,獨歎梅花秀。
&rdquo皇叔聽到這支歌,又看到他的方向往這裡而來。
他想,孔明回家了!因此,冒了大雪向這位先生的面前奔去,半句都不問,隻管一揖到底,滿有信心地說:&ldquo伏龍先生,剛才有令弟殷勤招待,以為先生過日回來。
不料在此相見,真是有幸得極,劉備有禮了!&rdquo 騾子上的老人笑着問道:&ldquo皇叔,你莫非要見我家小婿麼?&rdquo 劉備想,我不管大婿小婿,目的是要見諸葛亮。
所以,要緊問道:&ldquo先生是哪一個?&rdquo 黃承彥:&ldquo孔明是我小婿。
老漢黃承彥便是!&rdquo 隻聽後面的諸葛均帶着緊張的聲調對着劉備說:&ldquo皇叔你不要弄錯了,他不是我家二哥,乃是我家二哥的嶽父大人也!&rdquo 劉備聽到他們兩人的說話,再對騾背上的人仔細一看,喔喲,見他須髯都白了!年齡少不了六十,諸葛均看來最多二十青春,哪有弟兄相差四十年紀呢?原來他是諸葛亮的嶽父,想我為了想請孔明,怎麼象發了癡一樣,心中感到慚愧,要緊改口稱道:&ldquo原來是黃老先生,可知道令婿在哪裡嗎?&rdquo 黃承彥:&ldquo好久不見了,老漢今天提酒踏雪而來到孔明家中,也是來找我小婿的呀。
&rdquo 皇叔想,諸葛亮這個人真不簡單!他的去向,連他的嶽父都不知道。
看來隻可下次再來了。
便對黃承彥行了一個禮,說了一聲:&
皇叔隻聽得他在那裡念道: &ldquo鳳翺翔于千仞兮,非吾不栖;士仗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東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rdquo 皇叔聽完他的吟誦,知道孔明先生确有高志,他就在等待時機。
皇叔想,你有着這樣的大才,現在正當用人之時,我又真心前來相請于你,正是你有心,我有意,讓我趕快上去相見吧。
因此等不及小僮禀報,跨上前去對着這位先生看看,劉備心想,我為了你孔明,不知行了多少個白禮,想必現在我這個禮,不會白行了。
所以,他深深地一禮,并說道:&ldquo伏龍先生,劉備有禮了!&rdquo 這位年輕人要緊站起身來,問道:&ldquo皇叔,你莫非要見我家二哥麼?&rdquo 劉備想,不管二哥、三哥,我隻知道要見諸葛亮。
因此問道:&ldquo先生究竟是誰?&rdquo 諸葛均:&ldquo我家弟兄三人,大哥叫諸葛瑾,字子瑜,現在江東相助孫權;二哥諸葛亮,字孔明;我乃排行第三,諸葛均的便是。
&rdquo 劉備一聽,就差一個字,對小僮看看,我要見的是諸葛亮,你怎麼領我見了諸葛均?小僮對皇叔看看,意思是你剛才對我說的是要見諸葛先生,這不是諸葛先生麼?你說要見諸葛亮,可是你這個&ldquo亮&rdquo字沒有說出來。
我并沒有錯啊!皇叔也拿他沒有辦法。
諸葛均立即招呼劉備說:&ldquo皇叔請坐!&rdquo 劉備在爐子旁坐了下來,小僮送上了一杯茶。
皇叔想,這天寒地凍,吃一杯熱茶也能暖暖肚。
因此就問諸葛均說:&ldquo可知令兄哪裡去了?&rdquo 諸葛均:&ldquo我家二哥,從來是往來不定的。
&rdquo 劉備:&ldquo那何日回來?&rdquo 諸葛均:&ldquo他回來的日期從來也不定的。
&rdquo 劉備想,我這裡已經來過兩次,不要孔明先生回來之後,等到我問訊趕來,他倒又出去了。
這樣,今生難以見面。
一想有了!倒不如讓我留下字條,讓孔明回來可以知道我來請過他兩次了,這樣他可以在家等候我劉備。
皇叔便對諸葛均說:&ldquo先生,可否借來筆墨一用?&rdquo 諸葛均就吩咐小僮,取來筆墨與紙張。
劉備一看硯台中的水已經結成了冰,說明今日的天氣好算冷的了。
他就靠在火爐旁的椅子上解一解凍,方始磨墨提筆,寫上了一張便條留給孔明,内容是:秋天相請先生未能得見,冒雪沖風二請先生,遇見了令弟。
希先生回府後在家等候,劉備隔日再造府相請。
皇叔将便條交給了諸葛均說:&ldquo這張便條,費心先生等候令兄孔明回來交付于他,多謝了!&rdquo 諸葛均:&ldquo些些小事,何必客套!&rdquo 皇叔坐在草堂上,他感到别有風味。
因此,東看西望,根本忘記了要回去。
你哪裡知曉,雖然在鄉村農夫之家,規矩也非常大。
諸葛均看劉備坐着不走,便向他直言不諱地說:&ldquo皇叔,家兄不在,不能多留外客,皇叔可以自便的了。
&rdquo 劉備一聽,這地方的規矩遠遠勝過了我新野的衙門。
沒有坐多少時間,已經向我發逐客令了。
劉備隻好含笑地站起身來,連聲應允道:&ldquo是是是,劉備告退了!&rdquo 諸葛均:&ldquo在下相送!&rdquo 劉備在前,諸葛均在後,将皇叔送至大門口。
皇叔向外一望,見天上的大雪還象倒灰一般地落下來。
雲長與翼德見自己大哥被一個青年送了出來,要想開口問他是不是孔明。
劉備先向兩個兄弟介紹說:&ldquo二弟三弟,孔明先生仍舊沒有回來,這位便是伏龍先生的胞弟諸葛均先生,你們見過了!&rdquo 雲長、張飛一聽,心想,又是空跑了一趟。
因此,聽大哥所言,二人見過了諸葛均。
正在這時,隻聽得小橋之上有人作歌而來,劉備正在向諸葛均行禮告别時,聽到歌聲轉身便望,隻見一個老人,頭戴道巾,身穿道袍,騎上一隻騾子,在小橋上踏雪而來,手執葫蘆,口中高聲作歌:&ldquo正是一夜北風寒,萬裡彤雲厚。
上空雪亂飄,蓋盡江山舊。
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
片片鱗甲飛,頃刻滿宇宙。
騎騾過小橋,獨歎梅花秀。
&rdquo皇叔聽到這支歌,又看到他的方向往這裡而來。
他想,孔明回家了!因此,冒了大雪向這位先生的面前奔去,半句都不問,隻管一揖到底,滿有信心地說:&ldquo伏龍先生,剛才有令弟殷勤招待,以為先生過日回來。
不料在此相見,真是有幸得極,劉備有禮了!&rdquo 騾子上的老人笑着問道:&ldquo皇叔,你莫非要見我家小婿麼?&rdquo 劉備想,我不管大婿小婿,目的是要見諸葛亮。
所以,要緊問道:&ldquo先生是哪一個?&rdquo 黃承彥:&ldquo孔明是我小婿。
老漢黃承彥便是!&rdquo 隻聽後面的諸葛均帶着緊張的聲調對着劉備說:&ldquo皇叔你不要弄錯了,他不是我家二哥,乃是我家二哥的嶽父大人也!&rdquo 劉備聽到他們兩人的說話,再對騾背上的人仔細一看,喔喲,見他須髯都白了!年齡少不了六十,諸葛均看來最多二十青春,哪有弟兄相差四十年紀呢?原來他是諸葛亮的嶽父,想我為了想請孔明,怎麼象發了癡一樣,心中感到慚愧,要緊改口稱道:&ldquo原來是黃老先生,可知道令婿在哪裡嗎?&rdquo 黃承彥:&ldquo好久不見了,老漢今天提酒踏雪而來到孔明家中,也是來找我小婿的呀。
&rdquo 皇叔想,諸葛亮這個人真不簡單!他的去向,連他的嶽父都不知道。
看來隻可下次再來了。
便對黃承彥行了一個禮,說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