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呂子明詐死薦吳帥 陸伯言稱謙犒漢軍
關燈
小
中
大
uo。
無多時,文武退盡。
呂範捧着書信和禮單,覺得非要問個明白不可。
便又返身進了大帳,卻不見陸遜。
知其必在内帳,便與值帳官道:&ldquo有勞禀報都督,下官有要事求見。
&rdquo少頃,傳出話來:&ldquo内帳召見。
&rdquo呂範進得内帳,急步上前施禮:&ldquo大都督,下官拜見。
&rdquo 陸遜坐在内帳,頭也不擡地問道:&ldquo本督命大夫即刻啟程,緣何去而複返?&rdquo &ldquo下官有一事不明,特求都督指教。
&rdquo 陸遜笑道:&ldquo嘿嘿,本督知汝定來詢問,故而在此相候。
不妨坐下說話。
&rdquo 呂範聽了他這句話,更覺得自己的猜測有道理,膽子也就大了些,側身坐了下來。
但是面對新上任的都督,總不免有點局促不安,拘謹地問道:&ldquo都督,呂帥病因不明,死得突然,莫非&hellip&hellip&rdquo 不等他說下去,陸遜便向他搖了一搖手,打斷了他的下文。
然後将身體移過去,湊近呂範的耳朵說道:&ldquo足下不愧為江東的老大夫,明察事理,某佩服!大夫此去漢營之中,關羽面前須卑躬屈膝,敬頌備至。
此事倘成,一等大功。
然軍機不可輕洩,奪取荊州,在此一舉。
&rdquo 短短幾句話,已把呂範說得心領神會。
呂範道:&ldquo下官定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關羽收下禮物。
&rdquo 陸遜撫其背道:&ldquo大夫切不可負江東之重望。
&rdquo 呂範拱手作别,出了大帳。
手下早已按着單上之物,齊備在大官船上。
沿江一帶約有大小船隻三百條,都是裝載禮品往對面去的。
呂範收拾了行囊,身藏書信和禮單下了船,即刻向襄江方向駛去。
呂蒙的死訊早被潛伏在陸口和東吳各地的荊州探子傳遍了襄樊等地。
再說關雲長擊敗了徐晃,回到了樊城外以後,也曾萌發了放棄樊城,先打宛洛道的念頭,想與曹操當面交鋒,趁勢殺入中原。
可是考慮到二十萬人馬本來不夠,還要留守襄江,兵力分散,很難取勝,幾次想從荊州抽調人馬,橫渡黃河,可又恐被呂蒙偷襲,荊州危險。
所以,連日按兵不動,實在也是一籌莫展。
忽有手下來報:&ldquo陸口探子來報!&rdquo 關羽急令傳見。
探子報道:&ldquo君侯,江東呂蒙身患急病,三日而死。
現任都督乃是書生陸遜。
&rdquo 接着,東吳各地的探子紛紛回來,報告了同樣的消息。
文武聽說呂蒙去世,個個喜出望外。
關羽一向所擔心的就是呂蒙,現在都說他突然去世,這使關羽暗暗高興,不由得自言自語道:&ldquo免去東顧憂,一心北伐曹。
&rdquo這對關羽來說,的确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呂蒙一死,荊州不知可以省去多少麻煩的事情。
第二天,又有探子來報:&ldquo陸遜命呂範過江犒賞三軍。
&rdquo關羽一時不能揣知陸遜的用意,号令三軍嚴陣以待,各處關卡要嚴格搜查。
呂範一路趕到襄江,經過漢軍的所有口子,每處都檢查得一絲不苟,呂範由着漢軍搜查,隻是說明這是奉了都督之命到此求見君侯,為的是犒賞三軍。
漢軍經過仔細的檢查,發覺除了金銀之外,都是吃用的東西,并無夾帶。
三百條船就在襄江邊停泊,呂範登岸,來到營前求見。
關羽為了要弄清陸遜的用意,便傳言相請。
呂範在當年周瑜使的美人計,劉備過江招親時到荊州去做過媒,曾與關羽有一面之交,因此并不陌生。
此時上得大帳,走到關羽的面前十分謙卑地跪下道:&ldquo君侯在上,下官拜見。
&rdquo 關羽對當年的事情雖然銘記不忘,但相隔了十多年,目前此人是誰,已經淡忘了。
見他這等恭敬,便将手一招道:&ldquo大夫不必行此大禮。
請起。
&rdquo 呂範站起來,向關羽一拱手:&ldquo多謝君侯。
&rdquo &ldquo大夫請坐。
&rdquo 呂範慌忙搖手道:&ldquo君侯在上,哪有下官的座位?君侯何須客套,呂範正要侍立聽教。
&rdquo &ldquo大夫遠道到此,辛勞有加,但坐不妨。
&rdquo 說話間,手下已在關羽的下首擺下了一隻座位。
關羽再次道:&ldquo大夫請坐。
&rdquo 呂範向前又躬了一躬身,&ldquo下官放肆了,君侯勿怪。
&rdquo說時,走到椅子前轉身小心冀翼地坐了下去。
屁股隻搭在凳沿上,兩條腿垂直支撐住整個身體,兩隻手平放在膝蓋骨上,畢恭畢敬,正襟危坐,這樣的坐姿好不吃力!而且目不斜視,耳不旁聽,更顯得聚精會神。
關羽見他一動就是一禮,萬分謹慎小心,為了松緩一下這種場面,便說道:&ldquo某驚悉呂都督噩耗,不勝悲傷。
&rdquo &ldquo蒙君侯厚意,先都餐定然九泉感恩。
&rdquo呂範道。
&ldquo子明何日亡故?&rdquo關羽問。
&ldquo九月中旬。
&rdquo呂範答。
&ldquo所患何症?&rdquo &ldquo失魂傷寒,三日而亡。
&rdquo &ldquo可曾延醫?&rdquo &ldquo無可救藥。
&rdquo 一個問什麼,一個就怎麼答,這種呆闆的機械式的對話,愈使關羽覺得無聊。
便又換了一個話題問道:&ldquo陸遜乃何許樣人?今年青春幾何?&rdquo &ldquo我家陸大都督是個書生,今年二十有七。
&rdquo 實際上陸遜已經三十歲了,這是呂範故意說的謊話,為的是讓關公從年齡上來藐視陸遜,所以說得年輕幾歲更有作用。
關羽一聽新任都督隻有二十七歲,而且是個書生,敬慕之心油然而生,說明江東是個人材荟萃之地,孫權是個有膽識的君主。
可是再一細思,陸遜年紀太輕,雖有才,并未聞其名,恐難指麾三軍。
因此便有輕蔑之意。
又問:&ldquo大夫到此有何貴幹?&rdquo &ldquo君侯坐鎮荊襄八載,長江南北無刀兵之災,百姓安居樂業,操賊不敢顧視,此皆賴君侯虎威。
我主吳侯感激,江東文武無不稱頌。
為此,陸帥接任以來,特命下官到此求見君侯,願與君侯永結和好,誓不相犯。
都督有書信在此,請君侯過目。
&rdquo說罷,從身邊取出陸遜的書信呈上。
關公将書信接到手中,展開一看,書中略雲:某年少無學,才望皆微,蒙主惠顧,拜某為帥。
某自揣忖,深恐有負衆望。
君侯乃蓋世之英才,德望昭隆,威儀天下。
倘能垂顧一二,某感恩非淺,當竭力報效。
看到這封信,關公隻覺得陸遜資格太嫩,謙辭卑言一點也沒有大帥的氣魄,由此便輕視了他,以為陸遜為帥,荊州無東顧之憂。
因而看着書信,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悅,笑逐顔開,一對鳳眼眯成了一條線。
覽畢,将書信置于虎案之上。
就在關羽看信的時候,呂範也在一眼不眨地觀察着他的表情,隻見關羽的嘴角和宇眉間充滿了一種滿足和蔑視的笑意,已知被陸遜的話蒙騙住了。
暗想,甜言蜜語大凡都容易接受,如今他已信了陸遜的話,那我就可以走第二步了。
遂說道:&ldquo君侯,此番興師北伐,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真個
無多時,文武退盡。
呂範捧着書信和禮單,覺得非要問個明白不可。
便又返身進了大帳,卻不見陸遜。
知其必在内帳,便與值帳官道:&ldquo有勞禀報都督,下官有要事求見。
&rdquo少頃,傳出話來:&ldquo内帳召見。
&rdquo呂範進得内帳,急步上前施禮:&ldquo大都督,下官拜見。
&rdquo 陸遜坐在内帳,頭也不擡地問道:&ldquo本督命大夫即刻啟程,緣何去而複返?&rdquo &ldquo下官有一事不明,特求都督指教。
&rdquo 陸遜笑道:&ldquo嘿嘿,本督知汝定來詢問,故而在此相候。
不妨坐下說話。
&rdquo 呂範聽了他這句話,更覺得自己的猜測有道理,膽子也就大了些,側身坐了下來。
但是面對新上任的都督,總不免有點局促不安,拘謹地問道:&ldquo都督,呂帥病因不明,死得突然,莫非&hellip&hellip&rdquo 不等他說下去,陸遜便向他搖了一搖手,打斷了他的下文。
然後将身體移過去,湊近呂範的耳朵說道:&ldquo足下不愧為江東的老大夫,明察事理,某佩服!大夫此去漢營之中,關羽面前須卑躬屈膝,敬頌備至。
此事倘成,一等大功。
然軍機不可輕洩,奪取荊州,在此一舉。
&rdquo 短短幾句話,已把呂範說得心領神會。
呂範道:&ldquo下官定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關羽收下禮物。
&rdquo 陸遜撫其背道:&ldquo大夫切不可負江東之重望。
&rdquo 呂範拱手作别,出了大帳。
手下早已按着單上之物,齊備在大官船上。
沿江一帶約有大小船隻三百條,都是裝載禮品往對面去的。
呂範收拾了行囊,身藏書信和禮單下了船,即刻向襄江方向駛去。
呂蒙的死訊早被潛伏在陸口和東吳各地的荊州探子傳遍了襄樊等地。
再說關雲長擊敗了徐晃,回到了樊城外以後,也曾萌發了放棄樊城,先打宛洛道的念頭,想與曹操當面交鋒,趁勢殺入中原。
可是考慮到二十萬人馬本來不夠,還要留守襄江,兵力分散,很難取勝,幾次想從荊州抽調人馬,橫渡黃河,可又恐被呂蒙偷襲,荊州危險。
所以,連日按兵不動,實在也是一籌莫展。
忽有手下來報:&ldquo陸口探子來報!&rdquo 關羽急令傳見。
探子報道:&ldquo君侯,江東呂蒙身患急病,三日而死。
現任都督乃是書生陸遜。
&rdquo 接着,東吳各地的探子紛紛回來,報告了同樣的消息。
文武聽說呂蒙去世,個個喜出望外。
關羽一向所擔心的就是呂蒙,現在都說他突然去世,這使關羽暗暗高興,不由得自言自語道:&ldquo免去東顧憂,一心北伐曹。
&rdquo這對關羽來說,的确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呂蒙一死,荊州不知可以省去多少麻煩的事情。
第二天,又有探子來報:&ldquo陸遜命呂範過江犒賞三軍。
&rdquo關羽一時不能揣知陸遜的用意,号令三軍嚴陣以待,各處關卡要嚴格搜查。
呂範一路趕到襄江,經過漢軍的所有口子,每處都檢查得一絲不苟,呂範由着漢軍搜查,隻是說明這是奉了都督之命到此求見君侯,為的是犒賞三軍。
漢軍經過仔細的檢查,發覺除了金銀之外,都是吃用的東西,并無夾帶。
三百條船就在襄江邊停泊,呂範登岸,來到營前求見。
關羽為了要弄清陸遜的用意,便傳言相請。
呂範在當年周瑜使的美人計,劉備過江招親時到荊州去做過媒,曾與關羽有一面之交,因此并不陌生。
此時上得大帳,走到關羽的面前十分謙卑地跪下道:&ldquo君侯在上,下官拜見。
&rdquo 關羽對當年的事情雖然銘記不忘,但相隔了十多年,目前此人是誰,已經淡忘了。
見他這等恭敬,便将手一招道:&ldquo大夫不必行此大禮。
請起。
&rdquo 呂範站起來,向關羽一拱手:&ldquo多謝君侯。
&rdquo &ldquo大夫請坐。
&rdquo 呂範慌忙搖手道:&ldquo君侯在上,哪有下官的座位?君侯何須客套,呂範正要侍立聽教。
&rdquo &ldquo大夫遠道到此,辛勞有加,但坐不妨。
&rdquo 說話間,手下已在關羽的下首擺下了一隻座位。
關羽再次道:&ldquo大夫請坐。
&rdquo 呂範向前又躬了一躬身,&ldquo下官放肆了,君侯勿怪。
&rdquo說時,走到椅子前轉身小心冀翼地坐了下去。
屁股隻搭在凳沿上,兩條腿垂直支撐住整個身體,兩隻手平放在膝蓋骨上,畢恭畢敬,正襟危坐,這樣的坐姿好不吃力!而且目不斜視,耳不旁聽,更顯得聚精會神。
關羽見他一動就是一禮,萬分謹慎小心,為了松緩一下這種場面,便說道:&ldquo某驚悉呂都督噩耗,不勝悲傷。
&rdquo &ldquo蒙君侯厚意,先都餐定然九泉感恩。
&rdquo呂範道。
&ldquo子明何日亡故?&rdquo關羽問。
&ldquo九月中旬。
&rdquo呂範答。
&ldquo所患何症?&rdquo &ldquo失魂傷寒,三日而亡。
&rdquo &ldquo可曾延醫?&rdquo &ldquo無可救藥。
&rdquo 一個問什麼,一個就怎麼答,這種呆闆的機械式的對話,愈使關羽覺得無聊。
便又換了一個話題問道:&ldquo陸遜乃何許樣人?今年青春幾何?&rdquo &ldquo我家陸大都督是個書生,今年二十有七。
&rdquo 實際上陸遜已經三十歲了,這是呂範故意說的謊話,為的是讓關公從年齡上來藐視陸遜,所以說得年輕幾歲更有作用。
關羽一聽新任都督隻有二十七歲,而且是個書生,敬慕之心油然而生,說明江東是個人材荟萃之地,孫權是個有膽識的君主。
可是再一細思,陸遜年紀太輕,雖有才,并未聞其名,恐難指麾三軍。
因此便有輕蔑之意。
又問:&ldquo大夫到此有何貴幹?&rdquo &ldquo君侯坐鎮荊襄八載,長江南北無刀兵之災,百姓安居樂業,操賊不敢顧視,此皆賴君侯虎威。
我主吳侯感激,江東文武無不稱頌。
為此,陸帥接任以來,特命下官到此求見君侯,願與君侯永結和好,誓不相犯。
都督有書信在此,請君侯過目。
&rdquo說罷,從身邊取出陸遜的書信呈上。
關公将書信接到手中,展開一看,書中略雲:某年少無學,才望皆微,蒙主惠顧,拜某為帥。
某自揣忖,深恐有負衆望。
君侯乃蓋世之英才,德望昭隆,威儀天下。
倘能垂顧一二,某感恩非淺,當竭力報效。
看到這封信,關公隻覺得陸遜資格太嫩,謙辭卑言一點也沒有大帥的氣魄,由此便輕視了他,以為陸遜為帥,荊州無東顧之憂。
因而看着書信,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悅,笑逐顔開,一對鳳眼眯成了一條線。
覽畢,将書信置于虎案之上。
就在關羽看信的時候,呂範也在一眼不眨地觀察着他的表情,隻見關羽的嘴角和宇眉間充滿了一種滿足和蔑視的笑意,已知被陸遜的話蒙騙住了。
暗想,甜言蜜語大凡都容易接受,如今他已信了陸遜的話,那我就可以走第二步了。
遂說道:&ldquo君侯,此番興師北伐,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真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