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設陰局蔣濟藏刀砒 療毒臂華佗剜骨肉

關燈
采奕奕,坐鎮大帳料理軍務,不禁為他的懾人心魄的浩然正氣所感動,忙上前道:&ldquo君侯,金城華佗在此有禮。

    &rdquo &ldquo先生少禮。

    恕某染病于身,望先生勿怪。

    &rdquo &ldquo君侯哪裡話來。

    &rdquo &ldquo請坐。

    &rdquo 華佗坐在關羽的另一恻,與蔣濟相對而坐。

    一邊一個,令人真假難辨。

    華佗坐定,指着那邊的蔣濟問道:&ldquo君侯,此位先生是誰?&rdquo 關羽想,這叫我如何回答是好呢?便故意道:&ldquo此位先生非是旁人,乃是神醫華佗,某特命季常大夫從金城羊山華莊趕來與某醫治箭瘡。

    &rdquo 華佗愕然:&ldquo呀,君侯,某終年行醫江湖,極少在家,莊上隻有小徒一人,哪來第二個華佗?莫非其中有詐?君侯當仔細查來,休要中他人圈套。

    &rdquo 關羽怒目直視蔣濟,鼻子裡重重地哼一聲:&ldquo唔&mdash&mdash汝是何許樣人?從實招來。

    &rdquo 畢竟是假的,一比較就顯出了原形,蔣濟被關羽這雙驚魂奪魄的鳳目一看,剛才那種強作鎮定的模樣已一掃而光,露出了驚惶不安的神情。

    可嘴裡還強辯道:&ldquo某乃大夫從金城請來,豈有假哉!請君侯詳察。

    &rdquo可這樣的分辯是何等無力。

     &ldquo來,與吾查來!&rdquo 蔣濟到了這個時候,終于坐不住了,望着關羽的腳前撲地跪了下去,連連扣頭道:&ldquo君侯饒命,小人該死!&rdquo 關羽見他露出了本相,債怒道:&ldquo何方奸賊,竟敢冒名陷害關某。

    速速講來!&rdquo 蔣濟就将整個一條計策從頭至尾講了一遍,把自己到了華莊如何用計,怎樣把小僮押去樊城當作人質,又怎樣瞞過馬良等事一件件地說了出來。

    說完,人已軟了下去,趴在地上還在叩頭,&ldquo君侯饒命,饒命&hellip&hellip&rdquo 一旁的周倉已将蔣濟的包袱打開,從裡面搜出一柄七寸長的匕首,還有一包藥,幾本醫藥書,一并送到了虎案之上。

    &ldquo主人請看!&rdquo 華佗打開小包,一看已明白是烈性毒藥,贓證與蔣濟招供的一模一樣。

    大聲叱道:&ldquo汝實膽大包身,竟敢謀害君侯,壞吾醫德。

    幸君侯洪福齊天,吾及時趕至,未成禍端。

    否則遭爾毒手也!&rdquo 真相大白,是非分明。

    急煞了一旁的馬季常。

    他扪心自問:倘然君侯遭難,此誰之過?是我請來了這個好細,這個未遂的兇手。

    好險哪,要不是華佗親自趕到,此時會弄成什麼樣啊!馬良深感内疚和悔恨,當即從旁閃出,拜側在關羽面前,&ldquo君侯,下官不辨真,險些釀成大禍,罪該萬死!&rdquo 關羽想,這怎麼可以怪罪到你的身上呢?你想出這樣的主意,完全是出于對我的一片至誠之心,縱然我遭到奸賊的毒手,也與你無涉。

    因為這裡的人誰也沒見過華佗,憑誰去也得受他的騙。

    因此把手一擺說道:&ldquo季常,非爾之過,站過一旁。

    &rdquo &ldquo謝君侯!&rdquo馬良低頭而退。

     周倉恨得直咬牙,暴跳如雷,對關羽道:&ldquo主人,速将此賊斬首。

    &rdquo 華佗見大家都是義憤填膺,竟把關羽治傷的大事丢在了一旁,暗想,君侯中箭數日,其毒必已入骨,隻怕他這一發怒,傷勢又要加重。

    便與關公道:&ldquo君侯,似這般小人,不必動雷霆之怒。

    如此箭傷,不宜延俄。

    &rdquo 關羽道:&ldquo先生所言極是。

    将奸徒押至帳外,待某醫好箭瘡再行發落。

    &rdquo 軍士把蔣濟押出大帳,又收拾了一番,關羽問&ldquo華先生,何處治傷?&rdquo 華佗幾乎沒加思索,答道:&ldquo大帳甚好。

    &rdquo 這句話正合心意。

    關羽命文武再向兩旁退後一點,以免影響華佗看病。

    周倉将他的手臂輕輕地、慢慢地托平,關平小心翼翼地将袍袖從下往上褪去。

    幸得都是寬袖,還無礙傷口,直捋至肩上,坦露出整個左臂來。

     未見傷口,先嗅腐臭。

    華佗輕松而又當心地揭開包紮在傷口上的帶着血、粘着肉的布,仔細一看,血已紫,肉皆黑,血水順着傷口邊緣仍在淌出來。

    便道:&ldquo君侯此箭已中五天。

    &rdquo 關羽聽他說得這般準确,忙接口道:&ldquo是啊,今日正是五日了。

    &rdquo 華佗仔細觀察着傷口,忽然發現了什麼,說道:&ldquo君侯,此瘡口不止中箭一次。

    &rdquo 關羽驚奇道:&ldquo着啊。

    昔日離曹營走五關時,被二關守将孟坦箭中此臂,上月又遭龐德一箭,亦中此臂,五日前襲取樊城,被曹仁施放冷箭,中毒至今。

    三箭皆在一處。

    竟被先生看出,佩服!&rdquo關羽不但嘴上佩服,心裡也相當滿意,覺得華佗的确稱得上神醫,不用病家開口,憑着一雙犀利的眼睛,也能看出個前因後果來。

    自古以來,有本領的中醫,要麼不開口,一說話總能說出個八九不離十,病人即使不服藥,心裡先己得到了安慰。

    關羽暗想,名醫治百病,終究有沒醫過的病,不知他可曾醫過毒箭瘡。

    便問:&ldquo先生可曾醫過毒箭之瘡否?&rdquo 華佗輕描淡寫地說道:&ldquo刀箭之瘡,不足為奇。

    昔日江東周泰受姑蘇嚴白虎一支毒翎,危及性命,用吾之藥,二日之後,恢複如舊。

    後周泰合淝救主,身披刀箭之傷十多處,某為其治之,至今仍安康健在。

    &rdquo 關羽愈加欽佩華佗的精深的醫道。

    自忖:周泰中了毒箭隻須二日就可平複,那我的傷拖了這麼些天,看來又要延長些日子,想必五天可以複原了吧。

    便問:&ldquo先生治某之瘡,五日之期可能治愈?&rdquo &ldquo君侯所中之箭,七日之内毒液攻心,便無藥救。

    幸某早來,用藥之後須靜養百日。

    然毒已入骨,恐百日之後尚不能斷根。

    &rdquo 一個是兩天就斷根,一個卻要百日,而且還不能徹底除根。

    别的都可以說,就是這一百天時間太長,這一百天就好像要度過一百年似的,實在使他難敖。

    關公便與華佗商議道:&ldquo興漢滅賊,斬草除根,某心之切猶似火焚油沸,不可耐也。

    況百日之期尚不能根除,大漢何日可興。

    祈望先生另想高明之法,某不勝感激!&rdquo &ldquo某自有速治妙法。

    &mdash&mdash誠恐君侯懼耳。

    &rdquo 關羽想,郎中掌握了病人怕痛怕死的特征,我偏不怕。

    便慨然笑道:&ldquo吾視死如歸,有何懼哉?&rdquo 華佗想,像關羽這祥的英雄,雖則不怕死,但事先要講明,因為他要即刻根治,痛楚異常,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讓他有個思想準備。

    說道:&ldquo吾用尖刀割開皮肉,去腐肉污血,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根除。

    &mdash&mdash但恐君侯懼耳。

    &rdquo 聽了這般說法,倒真的有幾分膽寒心驚,膽小的人聽了心也在痛。

    可關羽坦然道:&ldquo如此,容易。

    &rdquo令軍士大帳設酒席相待。

    一邊請馬良到虎案前坐定,對面弈棋。

    手下見他們這樣坐,知道已擺下了架勢,不用吩咐,已放下棋秤,各人面前一隻小孟,一孟白子,一孟黑棋。

    這對馬良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然而今天卻心情不同,他見關羽的神氣大不如以前,顯然是強打精神在應付華佗,為的是不在外人面前失掉禮儀。

    雖則對面而坐,其實心裡忐忑不安。

    關羽飲酒數杯,一面與馬良弈棋,一面伸臂令華佗治傷。

     華佗呼小僮進帳,令搬一茶幾放于一側,打開青囊,置于幾上,從裡面取出刀鉗之器排列在側,命軍士往軍醫處取來一包雪白的棉花,然後将所用之器均經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