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曹孟德相堂發令 夏侯惇許都出兵

關燈
何事。

    曹孟德開口便問:&ldquo元直公,有何高見?&rdquo 徐庶:&ldquo丞相,諸葛亮末,徐某倒認識他。

    &rdquo 曹操一聽,心裡想:對!你徐庶亦是個山林隐士,看來諸葛亮他也是個山林隐士,很可能你們是朋友,不但相識,還非常熟悉!那倒不如讓我詳細地來問他一問:&ldquo元直公,你相識諸葛亮嗎?&rdquo 徐庶:&ldquo徐某略微相識。

    &rdquo 曹操聽他說道&ldquo略微&rdquo兩字,感到好笑,認為徐庶用字不當。

    好比吃東西,可以說我略微吃到一點。

    或者拿東西、看東西都可以講略微拿一點,略微看一點。

    但對人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從來沒有對人略微相識的說法。

    當然,曹操也懂得徐庶的意思,他恐怕我要把諸葛亮和他聯系起來,對他懷疑,但是不管你徐庶說話多麼蹊跷,你是從劉備方面來的,我豈有不防,很可能諸葛亮就是你所介紹的。

    不管你略微不略微,我問了你再說:&ldquo元直公,你怎樣認識諸葛亮?&rdquo 徐庶:&ldquo丞相你知道,我師乃是水鏡先生,諸葛亮同我師常來常往,故而徐某認識他。

    &rdquo 曹操聽到這句話,他對孔明重視起來了。

    因為司馬徽老先生是當今山林中的名士,曹操早已慕名。

    而諸葛亮能同他常來常往,說明他不是個碌碌之輩。

    老話說,交朋友要志同道合,又要才幹相近。

    常言道,同啥道,學啥樣。

    古語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諸葛亮的才幹一定不會在你徐庶之下,所以曹操要緊問道:&ldquo那老夫要問你,諸葛亮家住何處?有何本領?&rdquo 徐庶心想,你要問到諸葛亮的本領,那末我一定要加倍地說得他好。

    便說:&ldquo丞相聽了,諸葛亮字孔明,排行第二,大哥諸葛瑾,現在江東相助孫權,三弟諸葛均,現在家中尚未出山,他們家住襄陽西門外離城二十裡,名渭&lsquo南陽卧龍崗&rsquo。

    談到孔明的本領,丞相你且聽了:他擡頭能知天文,低頭能察地理,測面能知人和,六韬三略兵書他無有不知,無有不曉,正是:知天文,察地理、辨風雲、觀氣象,知興衰之運,腹内藏治亂之計,懷經濟之略,乃天下之才,勝過管樂,有那孫子之能,古今少有,蓋世無雙。

    &rdquo 曹操聽完徐庶這番說話,真正又是氣,又是好笑。

    氣者,你把諸葛亮說得如此之好,那分明把我手下的所有文武看得木偶一般,甚至連我曹操也不在你的話下了;笑者,你把孔明說得象神仙一般,當我曹操是三歲的孩童,我從來沒有聽見過有如此大的才幹。

    這時,曹操突然想到一件事,他立即追問徐庶:&ldquo孔明的本領比你元直公如何呢?&rdquo 曹孟德為什麼要這樣地動問呢?大家知道,年輕人都有自豪感,自尊性,俗語說,自以為是,即是這個意思。

    尤其你徐庶确是個了不起的人才,我希望你說一聲:孔明雖好,可是還及不上我徐元直。

    你隻要講到這一點,我便可治你之罪。

    為什麼呢?因為去年你剛來到我這裡,我曹操大擺酒宴款待于你的時候,酒席之間我曾問過你天文、地理,兵書戰策,可你的回答是一概不知,倒說在水鏡莊上學的是一畝田能出多少米,一錠金能值多少銀,把自己說得一竅不通。

    我知道這是你在敷衍了事,不願為我曹操效力。

    我當時并不來戳穿你,那今天你突然間本領比諸葛亮還大,說明過去你是有意欺騙丞相,這罪可不輕,我乘機除去你徐庶,醫治了我心腹大患。

     可是,徐元直聽到曹操這樣地問他,他完全懂得曹孟德的用意,說明在曹操手下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弄得不巧,性命便會送掉。

    但是徐元直是個細心人,他與曹操兩人彼此之間相互在提防,尤其是徐庶為了老母之仇,本領雖大,在曹操處準備終身埋沒。

    再說孔明出山助劉備不是比我更強嗎?我何必在自己人面前顯什麼威風呢?說得通俗一點,風頭讓孔明去出,我就算了吧!所以他絕不會上你曹操的當,相反在回答的說話之中,還要把曹操捉弄一下。

    他很快就拿定主張,對曹操說道:&ldquo丞相,徐某與孔明相比,正是天地之别!&rdquo 曹操一時還沒有聽出來什麼意思。

    心想,你們二人如此相差,那不知誰算在天上,誰算在地上,因此繼續動問徐庶:&ldquo什麼意思?&rdquo 徐庶:&ldquo丞和聽了,徐某與孔明相比,諸葛亮如當空皓月,徐某似螢蟲之光;諸葛亮如鳳凰,徐某似燕雀;諸葛亮如美玉,徐某似頑石;諸葛亮如蛟龍,徐某似&hellip&hellip&rdquo 曹操:&ldquo太多了,與我住口!&rdquo 曹操總以為他貶低孔明,來擡高自己,意料不到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