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關羽用計賺樊城 徐庶走馬薦諸葛

關燈
uo 曹操:&ldquo大丈夫坐不改姓,立不改名,他緣何要叫單福?&rdquo 程昱:&ldquo丞相,你要知道他母親家便姓單,福字便是他的小名,他們弟兄二人,長者稱福官,次者稱壽官。

    因此,姓着母姓,叫着小名,不可算移姓改名。

    &rdquo 曹操:&ldquo他的底細你可明白麼?&rdquo 程昱:&ldquo我與元直前後村,中間隔一河,我們前村都姓程,他們後村都姓徐。

    &rdquo 曹操想,這沒有什麼奇怪,中國人有個傳統往往一村一莊都挂着一個姓,因此常常聽到張家村,李家莊。

     程昱繼續在對曹操說道:&ldquo下官知道,元直自幼讀書,家境貧寒,後來去水鏡莊,拜司馬徽為師。

    屈指算來,至今已學了二十年!&rdquo 曹操聽到這裡,對徐庶更為重視,因為他的老師是山林中有名的隐士。

    常有道:名師必出高徒。

    莫怪他要殺我三萬五千人馬。

    這樣的能人,怎麼會被劉備請到新野?曹操他三角眼轉了一轉,胸有成竹地問道:&ldquo他家中有何人?&rdquo 程昱:&ldquo他早年喪父,兄弟徐康曆年在外經商,有個妻房在家侍奉婆婆。

    元直他至今未娶,但是他的老母是個才女、節婦、賢母,三字皆全,元直是個孝子!&rdquo 曹操想,賢母者必然教子有方。

    因此常言道:&ldquo賢母出孝子。

    &rdquo就在你程昱将徐庶的一家身世講完之後,曹操對元直可敬可歎,敬隻敬他是不但有着用兵的奇才,而且為人親良,──盡孝的人總是這樣。

    歎隻歎這樣的人材相助劉備,埋沒了他這良材。

    俗語說:鮮花插在牛糞上。

    程昱看出曹操的心理,就對他說:&ldquo丞相,徐庶之才,要是助了丞相,豈不全美!&rdquo 曹操放聲大笑地說:&ldquo你真知老夫之心!奈何徐庶在劉備的新野,豈會到此許都?&rdquo 程昱:&ldquo丞相喜愛元直否?&rdquo 曹操:&ldquo老夫愛慕天下人材,元直有如此之才能,我豈不愛哉?&rdquo 程昱:&ldquo要他前來,下官自有辦法。

    &rdquo 曹操:&ldquo爾有何計?&rdquo 程昱:&ldquo下官早說他有老母在堂,丞相可命人去穎長村重禮相送,請徐母到此,再用良言勸說請她修書新野,元直是盡孝之人,豈有不來道理?丞相以為然否?&rdquo 曹操聽完感到确是個辦法,立即命一員副将,帶兵一百,綢緞百匹,金銀千兩,準備蘆轎車輛,明日前往穎長村,相請徐母到此,同時命程昱代筆,冒名寫了徐庶的一封家信,内容是徐庶在丞相手下,官拜上大夫,請其老母親來許都享福。

    直到來朝,一切禮物裝上車輛,拿了一封書信,弟兄推了一部空的蘆轎車輛,離許都直往穎川穎長村而來。

    不多幾天後,到得穎長村問訊,由鄉裡人領往後村,來到徐庶家門口,所有車輛與手下弟兄都停在外面,一個副将拿了書信,走進大門,徐母正在草廳上坐着,徐康的妻子正在旁邊,和婆婆答話,見到外面進來一個當官的陌生人,要緊向裡面走去。

    在封建時代裡,一般年輕婦女必須回避,徐母當然是個老年人,又是一家之主,無法回避。

    她年已六十有餘,兩鬓白發,身上穿着一般的布衣,但非常整潔。

    她見到來人心想;我雖然生着兩個兒子,小兒經商,大兒在外學道,怎樣有當官的上我家門?正在想着,這副将也非常聰明,知道中間坐着的便是徐母,故而要緊上前雙膝跪下,稱呼一聲說:&ldquo徐老太夫人在上,小人拜見!&rdquo 徐母所到太夫人兩字,更覺奇怪。

    我兒沒有一個做官的怎樣口稱我是太夫人。

    所說這位老太太已夫亡,守節無過,雖然女流之輩,書畫琴棋皆能,稱謂&ldquo才女&rdquo,教子有方,稱謂&ldquo賢母&rdquo。

    而且雖然身居鄉村,明察世事。

    她想,這裡都姓徐,來人不要走錯了人家,讓我來問他一聲。

    &ldquo你到哪家?不要弄錯了!&rdquo 副将:&ldquo請問大夫人,難道這裡不是徐元直老爺的府上?&rdquo 徐母一聽,我長子是叫元直,說明他沒有走錯。

    但是稱我兒為老爺,難道他已經做了官麼?她好奇地問道:&ldquo這裡是我兒元直的家&hellip&hellip&rdquo 副将:&ldquo太夫人,小人沒有弄錯。

    &rdquo 徐母:&ldquo你從哪裡而來,奉誰人之命?&rdquo 副将:&ldquo小人從許都而來,是奉了元直老爺之命!&rdquo 徐母聽說自己的兒子在許都,她頓然面色都變了,知道許昌是國賊曹操的地方。

    我兒怎樣會在他手下做官的呢?要緊問道:&ldquo我兒命你到來何事?&rdquo 副将:&ldquo元直老爺命我送信與太夫人。

    &rdquo說罷,便将書信雙手呈上。

     徐母接信在手,立即拆來觀看。

    隻見信上果真元直在曹操處,要我前往享榮華、受富貴。

    拿一般父母說來看到這種信無不高興,可是徐母險些流下淚來,想我兒出外學了二十年之久的本領,連忠奸都分不開,這種福我是不願意享受。

    但是,明日許昌我一定要去,見到了我兒勸他回來,哪怕耕種田園,曹操手下的官千萬不可去做。

    所以,命副将請起。

    這名副将問徐母何日動身,徐母說,來朝就動身。

    副将把所有的禮物吩咐送了進來,徐母一一收下,原因是認為東西是兒子的。

    其次,她準備将此禮物分與村上衆鄉鄰。

    當然,來了這許多人,要安排他們分頭住下。

    徐母回到裡邊,把這事情與徐康的妻子講明她用日要去許都,要是徐庶願意跟我回來還則罷了;要是不然,我準備與他一拚老命。

    媳婦勸婆婆說:&ldquo萬事請婆婆耐心了!&rdquo徐母說:&ldquo要是我一去而不回,你等小兒壽官回來,好好守住這家園。

    &rdquo今夜婆媳二人痛哭了一場,到明天徐母動身,不要說徐康之妻。

    就是村上人都來相送。

    她老人家上了蘆轎車輛,副将帶兵保護。

    就這樣,把徐母騙進了許昌。

    太夫人在車輛上聽說已到皇城。

    徐母她不願去見曹操,吩咐他們說:&ldquo你們聽了,把我送往我兒元直的公館去。

    &rdquo 這名副将想,你家兒子的公館在新野縣。

    知道他還沒有明白,當然不能與她說穿,嘴裡隻是應了一聲:&ldquo遵太夫人吩咐!&rdquo 事實上,隻管把車輛向相府推去。

    直到丞相府第,停下了車輛,徐母認為兒子的公館已到,等他出接。

    副将進相府來到大堂禀明丞相,曹操正坐在相堂上,得訊徐母已到,心想,我要他兒子相助,應該款待他的娘親。

    本想親自出接,感到自己畢竟是丞相,所以命程昱代接。

    程昱從相府中走了出來,直到車輛前,對徐母一拱到底,叫了一聲:&ldquo伯母大人在上,小人程昱在此迎接,有禮了!&rdquo徐母已經感到奇怪,為什麼元直不來接我。

    難道他公事忙到如此,大概程昱正在我兒的公館裡。

    再想。

    我隻管進去,然後再來責問元直。

    因此,對程昱稱呼一聲:&ldquo莫非是程官官?&rdquo 因為徐母知道,元直與程昱從小弟兄。

    所以習慣稱他為&ldquo官官&rdquo。

    程昱聽到這樣的稱呼頓然臉發紅,因為叫我官官,還是小孩子時的稱呼,想我現在已是近四十歲的人了,哪裡有出着胡須的官官。

    但是心裡明白,我與他兒子乃是弟兄,這樣的稱呼還是适宜的。

    因此,要緊笑着回答說:&ldquo正是小侄程昱。

    &rdquo 徐母:&ldquo元直在哪裡?&rdquo 程昱:&ldquo徐兄在裡邊,請伯母下車輛,小侄帶路。

    &rdquo 徐母出了蘆轎車輛,手執一根拐杖,程昱在前邊走,徐母在後跟随,慢慢地向相府裡面而來。

    徐母離到公館這樣的豪華。

    她誤認為自己兒子的官一定做得不小。

    事實上,丞相是百官之首,他的府第當然非一般可比。

    程見将徐母領上了相堂。

    自己向文人班中立了進去。

    徐母想,為什麼将我這個老人擱在這裡?這算什麼意思?她站定身子,起一對老眼對兩旁一看;啊!立滿了文武;再對上面一看中間坐着一人,他頭戴相貂,身穿紅袍,同字劍臉,濃眉長須,一看就明白他是曹操!雖然第一次見面,因為漢朝年間,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樣的衣,這種打扮、連小兒都明白,乃是一品當朝。

    徐母想,我一進城就叫他們把我送往自己兒子的公館,為什麼把我送到這裡來!既然到來,她就在尋找着自己的兒子,可是不知元直在哪裡。

     這時的曹操,見到徐母已經上了我的大堂。

    他心裡想,看她一個鄉村的老婦,俗語說,她的肚子争氣,生着一個好兒子,連我曹操都要拍她的馬屁。

    因此曹丞相先招呼她說:&ldquo來者莫非是徐老太夫人?&rdquo 徐母:&ldquo原是老身。

    &rdquo 曹操:&ldquo老夫在此有禮了!&rdquo 徐母并不還禮,隻是回答一聲,說:&ldquo何用客套。

    我兒在哪裡?&rdquo 曹操:&ldquo令郎公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