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洗馬口周倉得禦玺 新野縣關平聚家兄

關燈
uo哈哈,大言不慚。

    莫說汝來,便是關雲長親自到此,大将軍亦何懼哉!&rdquo 關平聽他這般狂言,竟敢對父親口出不恭之言,實呼名姓,不由得火冒三丈,暗想,你這家夥比我還年輕,量你有多大的本領,讓我在刀上先取了你的首級再說。

    便拍馬而上,大怒道:&ldquo賊将放肆!看刀!&rdquo不由分說,對準張虎當頂劈去。

     張虎急起刀鑽招架,喊聲&ldquo且慢!&rdquo兩刀相碰,&ldquo嚓啷&hellip&hellip!&rdquo用足兩臂之力,可就是招架不開,片刻之後,氣力不加,便收還家夥,圈馬向城内逃去。

     關平大刀一舉,麾軍追趕。

    張虎逃進城,關平追進城,張虎帶兵逃出新野,關平便不追趕,輕而易舉走馬得了新野。

    遂立即傳令緊閉城關,高扯吊橋,城頭上遍插漢軍旗号。

    關平率衆軍來到大衙,一盤查府庫,錢财糧草一切皆無,原來是一座空城。

    暗想,怪不着張虎手上擎着足有五十斤重的大刀,卻一打就逃,毫無大将氣魄,看來這是一條誘敵之計。

    可他把我引進這座空城又想幹什麼呢?關平吩咐衆軍往各處去走一走,着一看城中留下多少人。

    無多時各處來報:&ldquo少壯男女皆往鵲尾山躲避,城中皆是老幼病殘之人,糧草盡行随張虎運載出城。

    &rdquo 聽到各處報來的消息,關平完全肯定中了奸計了,明白張虎這樣做是為了将漢軍困死在城中。

    那麼關平奪取新野,難道一點糧食也沒帶嗎?是的。

    關平從襄江邊趕六十來裡路,并不是進行曠日持久的厮殺,意在速戰速決奇襲新野,料想一攻之下,關廂必克,城中必有糧草接濟。

    若是取不下新野,大營可駐紮在城外,糧草可随時解到。

    為了早日攻下新野縣,因此隻帶五千弟兄,全都輕裝紮束,易于進取。

    誰知張虎頗有智謀,早已料算到了,這使關平焦急不安,沒有糧草,憑你本領通天,也難守住一座空城。

    關平當即打定主意,出衙門上馬,分撥二千軍士守住各處城關,自領三千小兵沖出新野,往大道上去迎候糧草。

    可是剛過得吊橋,便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炮響,五千魏軍檔住了去路,為首一将正是适才一打就退的張虎,見他一馬一刀,威風凜凜,全不似剛才那副狼狽模樣。

    隻聽得一聲大喝:&ldquo大膽關平,既已進得此城,休想出去。

    看刀!&rdquo話音落,大刀已向關平腰際砍去。

     關平忙起銀刀招架,&ldquo且慢!&rdquo枭開大刀,随即還手往張虎的肩窩裡一刀剁去。

     張虎抖擻精神,收刀與招架同時并舉,&ldquo嚓啷&hellip&hellip&rdquo一聲響亮,兩柄大刀竟像粘牢一般,相持不下。

     就在此時,城外又是一聲炮響,一将舉斧吆喝而來:&ldquo關平小子,樂大将軍在此等候已久,速速馬前領死!&rdquo一邊說,一邊已兜到了關平的馬後,朝着關平的後背一斧砍去,&ldquo小子關平招斧!&rdquo 關平隻得收轉銀刀,回身去接樂琳的巨斧,&ldquo嗒啷&rdquo枭開斧頭,便想還手。

    可耳旁風聲飒飒,張虎的大刀又當頂蓋下,關平不得不去招架。

    兩個打一個,關平使出渾身力氣迎戰,無奈張虎、樂琳皆是勇猛之将,兩臂都有千斤之力,哪裡占得了便宜,隻好收兵重新退進了新野。

     這就是昨日分兵時,張虎與樂琳暗暗嘀咕下的計謀,今日果然奏效。

    樂琳正待去追,被張虎喊住,說道,不必追趕,隻須分兵困住,漢軍盡皆餓死。

    因此不追,将新野縣的四座城關團團圍住。

     關平回進城内,深感恐慌,因為城中糧草全無,用不了幾天時間,人們就會被餓得連走路都沒力氣,一且軍心渙散,怎麼守住這座空城呢?關平左思右想,無計可使,弄得一籌莫展,眉頭緊鎖,十萬分的煩躁不安。

     城中這些七老八十的百姓,他們得知君侯的兒子一無糧草,二又打了敗仗,不少人感念起劉皇叔駐守新野時對他們的恩德,對關平頓起憐憫愛撫之心。

    當年劉備在此時,廣施仁政,愛民如子,深得人心。

    盡管後來被迫移民渡江,放棄新野,但對這數以萬計的百姓仍然處處照拂,不忍中途異棄。

    因此,有些沒來得及走的老弱百姓雖然被占領新野的魏軍重新招撫回去,十多年來并沒遭到戰亂的波及,但他們對劉備的恩典卻沒有忘記,不少老年人便想在關平身上報答劉備。

    他們知道關平為糧草在焦慮,便手提肩扛三五成行地帶着糧食來到衙門,接濟漢軍。

     &ldquo禀公子爺,城中百姓前來獻糧,衙前求見公子爺。

    &rdquo 關平聽說城中百姓獻糧來了,立刻一掃愁容,滿臉風光起來。

    可是到衙前一着,階前盡是滿頭披霜的蒼頭老兒,個個顫抖着雙手,蠕動着嘴唇,獻上了糧食,或幾斤,或半升。

    關平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再一看這些滿臉皺紋的老人,人人目露慈善,臉生哀憐,不由得使關平心神不安起來:這些百姓出于一片至誠之心,将家中僅存的大糧都送了來,我怎麼有臉面從他們手中接過這些糧食呢?再說,城中五千多人馬,一頓少說要幾千升,這些些糧食隻怕大家連一碗粥都喝不上。

    何況這些百姓日後又怎麼過呢?關平立即謝絕道:&ldquo多謝衆位父老的赤誠之心,此糧萬不敢收,雖則軍糧全無,待吾奪圍出去!&rdquo說着,便已上馬執刀。

     關平來到南門,上城一看,四座城門前皆有魏軍,圍得似鐵桶相妨,遠眺東西二處,皆有張虎和樂琳的旗号在招展,而南北二門卻隻有魏軍,并沒有大将的旗幟。

    關平認為從這兩座城門殺出,或許能夠突圍出去。

    想到這兒,關平抱着僥幸的念頭命軍士開南門,一躍馬穿關而出。

     就在關平剛過吊橋的時候,炮聲響,張虎殺了出來,沖着忐忑不安的關平大聲吼道:&ldquo嘈!小子關平,大将軍料爾必出南關,故而在此等候已久。

    速來馬前受死,&rdquo喊罷,舉刀而下。

     冷不防被人截住,關平急速扣馬,起刀枭開。

    正待還手,樂琳殺到,吊橋前又是三個打成一團。

    一天連沖二次,從清晨到現在又是粒米未進,關平覺得體力不支,漸漸招架不住起來,隻得放棄了突圍的念頭,賣一個破綻,返身又回進了關廂。

    到衙前下馬,獨坐大堂思量道:奪關前沒有料着這一手,如今反被張虎鉗制。

    大家都已餓了一天,要是三天之内沒有糧食,雖說一時還不會餓死,但無論如何是打不動仗了。

    我又沒有辦法可以送出信去,父親隻以為我順利奪下了新野,又去奪取燕城了,糧草必無問題,縱然三四天後派人送糧或派增援來,新野已經守不住了,料想張虎三天後定要複取新野,這便如何是好? 城外的張虎擊敗了關平的二次突圍以後,又對樂琳道:&ldquo樂大将軍,小子關平為了糧草兩番突圍,皆被你我殺回,料其腹饑兵疲,難以動彈。

    然關公必有探子到此。

    依吾之計,速速改換旗号,迷惑關羽,令其三五日之内不來接應。

    待三日之後,漢軍已無鬥志,你我大舉攻城,新野可破,關平可擒,大事成矣。

    &rdquo 樂琳聽了大叫妙計,立即吩咐下去打造漢旗,在魏營的四周遍插,取去魏軍的旗号,連同張虎和樂琳的大旗也拔下藏了起來。

    這樣一來,漢軍探子分不清真假,定然誤傳軍情,而且還有一個妙處,就是藏起了大纂旗使關平無法辨清魏将的行蹤,即使到了想拚死一戰的時刻,找不到張虎和樂琳的人影,也不敢貿然出城。

     到了第二天的一大早,關平空着肚子上城觀察魏營動靜,看到的是各處營頭全部插着與自家一樣的旗号,而在營中走來走去的軍士卻又都穿着魏軍的号衣。

    關平見了,氣得差一點從城上跳下去,暗想,張虎這家夥真是刁猾至極,用這種辦法來蒙蔽父親派來的探子,支斷大營派來的接應,困死我城中的五千人馬。

    關平意識到了事态的極端嚴重性,決意再一次沖出關廂,打破張虎的計謀。

    可舉目四望,既不見張虎的大旗,也不見樂琳的大旗,他們二人到底在哪裡不得而知,要是胡亂沖出去,必定又被他們殺回。

    更何況出兵時輕裝紮束,守城之物所備不多,弓箭之類最多隻能堅守半天一日的,隻恐到那個時候連拉弓的力氣也沒有了,因此隻得罷了出城的念頭,再等待半天别思良策。

     俗話說。

    天無絕人之路。

    就在關平自感瀕臨絕望的時候,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機,将關平從饑餓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這天中午,新野縣南門外的大道上來了翩翩兩騎,馬上二人的打扮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