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水鏡莊司馬指點 新野縣單福報主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回水鏡莊司馬指點 新野縣單福報主
劉備躍馬跳入溪河内約有三丈之遙,蔡瑁一刀劈個空。
他險從馬上沖了出來,擡頭見劉備被這匹龍馬,背馱了他從河面上遊了過去。
所說一般馬都能遊水,帶着一個人是并不奇怪的。
蔡瑁歎了口氣,無可奈何地退兵回轉襄陽。
在路上遇到了趙雲。
子龍見到蔡瑁,立即叫住了他:&ldquo前面來者蔡都督,你與我住馬!&rdquo 蔡瑁看見趙雲,已經有了三分緊張,強裝鎮靜地說:&ldquo趙将軍,為什麼你也來了啊?&rdquo 子龍就在這句話上聽得出,他一定遇到了皇叔,因此對他直截了當的說:&ldquo我家主公哪裡去了!&rdquo 蔡瑁:&ldquo趙将軍,本都督也不知道二主公為了何事匆匆的出了西門,本都督趕上前來,已經不見了二主公!&rdquo 趙雲明白他把皇叔不知逼到哪裡去了。
心想:不出孫乾聽料,蔡瑁果真有殺害皇叔之心。
我今日要是找不到主公,怎能回轉新野縣見他們兩個兄弟呢?子龍想到這裡,就對蔡瑁厲聲地說:&ldquo蔡都督聽了,今天要是劉皇叔有三長兩短,待趙雲回來長槍與你算帳!&rdquo說罷,将馬一拎,奔向前去找尋劉皇叔。
此時,蔡瑁已回轉襄陽。
再說,劉備的&ldquo的盧&rdquo馬遊到了對岸。
劉備下了馬背,見自己下半身全部濕透了,顧不得這許多,他帶着&ldquo的盧&rdquo向前邊走去。
走不多遠,見前邊一個莊子,四周都是竹林,中間夾着蒼松翠柏。
忽然耳邊聽得有人在叫他:&ldquo來者莫非是劉皇叔?&rdquo劉備回頭一看,隻見後面來一個約有十五、六歲的牧童。
他騎在牛背上對着劉備天真地笑着。
皇叔感到奇怪這裡我從未走過,怎麼一個小小的牧童會認識我?皇叔站定身軀,開口問:&ldquo小童,你看見過劉備嗎?&rdquo 小童:&ldquo從未見過!&rdquo 劉備:&ldquo咱你今日怎樣喚我劉皇叔?&rdquo 小童:&ldquo聽我家師父說過,劉備生來方面大耳,雙手過膝,我今日見到你,便知你就是劉皇叔。
&rdquo 《三國》之中劉備人稱兩耳垂肩,目能自顧其耳。
古代向來乃是帝王之相,實際為神化帝王制造個人迷信。
所以,過去袁紹罵他為&ldquo大耳賊&rdquo。
劉備聽到這小童的一番說話,不覺笑了出來,想這小童年齡雖幼,眼光倒很厲害,不知他的師父是哪一個,所以問小童:&ldquo小童,你家師父叫什麼名字?&rdquo 小童:&ldquo我家師父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号水鏡先生。
&rdquo 劉備:&ldquo此地莫非能是水鏡莊麼?&rdquo 小童:&rdquo你說得不錯。
&rdquo 劉備對司馬徽慕名已久。
他是隐士中老一輩,不知他在何處,就問小童說:&ldquo司馬老先生可在莊上麼?&rdquo 小童:&ldquo我家師父很少出門。
現在家中,我來領你前去。
&rdquo 小童從牛背上跳了下來,牽着牛在前邊引路。
劉備帶着馬跟在後面,兩人進得莊内,隻見草屋重重。
小童領路來到莊口,站定了身子。
劉備見到前面并排有三間草屋,從裡面傳出來一陣陣的琴聲,其音悅耳動聽;聽得皇叔如癡如醉。
小童準備上去敲門,被劉備一把拖住。
他自己輕輕地走近草屋,站定身子側耳靜聽,正聽得出神時,突然裡面停止了操琴,傳出了一個人的聲音── 司馬徽:&ldquo琴中忽起高吭調,必有英雄竊聽!&rdquo 劉備聽到這兩句話,心想,我在外面聽琴,他竟在裡面從琴中察知,這果真是個奇才。
你正在想的時候,隻見草屋門已經開了,裡面走出一人。
劉備見他頭戴道巾,身穿道袍,腮下須髯雪澄一般,鶴發童顔,精神抖擻,生得器宇不凡。
皇叔搶步上前,對他拱了拱手說:&ldquo老先生請了!請問老先生尊姓大名。
&rdquo 司馬徽:&ldquo老漢司馬徽也。
莫非是皇叔駕到?&rdquo 劉備:&ldquo老先生,我正是劉備!&rdquo 司馬徽:&ldquo請問皇叔從哪裡而來?&rdquo 劉備還不願意将實情向他告知。
推托地說了一聲:&ldquo路過寶莊,得能相見,正是有幸!&rdquo 水鏡先生對劉備笑笑,說:&ldquo皇叔請勿隐瞞了,此番定然是遇難到此!&rdquo 劉備感覺奇怪,這老頭子怎麼會知道?因此動問于他:&ldquo老先生,你何以見得?&rdquo 司馬徽:&ldquo老漢見皇叔氣色不振;下身龍袍全濕,皇叔莫非是縱馬從檀溪河面而來?&rdquo 劉備想,既然你已經把我看了出來。
因此将實情對老先生講了一遍。
水鏡先生立即吩咐小童,好好照料皇叔這匹龍馬,一面熱情地将劉備接進了草屋。
劉備到裡面一看,滿屋竹器,石台上放着一張七弦琴,架子上疊滿書卷。
一看便知,這種地方住的是高雅之士。
水鏡招呼劉備上坐,有小童送過茶水。
兩人開始談了起來:&ldquo老漢久聞皇叔之威名,今日能在小莊相叙不勝萬幸!&rdquo 劉備:&ldquo多蒙老先生誇獎。
劉備實是無能,當年受聖天子衣帶血诏,至今未能興漢滅曹,反而屢遭颠沛。
這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奈何!奈何!&rdquo 司馬徽:&ldquo皇叔憂國憂民。
天下人皆知。
照老漢看來:定會有一能人相助,與皇叔共圖大事,漢室才能重興!&rdquo 劉備一聽,勿錯。
心想我何嘗不要能人相助呢?可是,數年來未能得到這種有奇才的人。
再一想,倒不如我就來請他出山相助。
因此笑着對水鏡先生說:&ldquo老先生之言然也!無奈劉備欲求之而不得。
久慕先生之大名,可否請先生助我共謀大業? 水鏡一聽,心想我已經是花甲開外的人了。
不要說我的确無能相助,就是說能相助吧,已經精力不足了。
但是知道劉備确是一個明君,因此同情地與劉備說:&ldquo老朽年近七旬,老而無用。
目前,請問皇叔,你可聞得伏龍、鳳雛麼?&rdquo 劉備:&ldquo請問老先生。
&lsquo伏龍'怎樣?&rsquo鳳雛'又怎樣?&rdquo 司馬徽:&ldquo這些都是道号。
事實上,這兩個人年齡尚在青春,有經天緯地之才。
常言道:&lsquo一龍一鳳,得一而定天下也!&rsquo&rdquo 劉備想,你水鏡先生是山林中的名士。
要你在口中把伏龍、鳳雛稱贊到如此地步,不問可知&ldquo龍鳳&rdquo是奇才無疑了。
不過皇叔想,龍鳳畢竟是一個道号。
不知他們的真實姓名到底叫什麼。
因
他險從馬上沖了出來,擡頭見劉備被這匹龍馬,背馱了他從河面上遊了過去。
所說一般馬都能遊水,帶着一個人是并不奇怪的。
蔡瑁歎了口氣,無可奈何地退兵回轉襄陽。
在路上遇到了趙雲。
子龍見到蔡瑁,立即叫住了他:&ldquo前面來者蔡都督,你與我住馬!&rdquo 蔡瑁看見趙雲,已經有了三分緊張,強裝鎮靜地說:&ldquo趙将軍,為什麼你也來了啊?&rdquo 子龍就在這句話上聽得出,他一定遇到了皇叔,因此對他直截了當的說:&ldquo我家主公哪裡去了!&rdquo 蔡瑁:&ldquo趙将軍,本都督也不知道二主公為了何事匆匆的出了西門,本都督趕上前來,已經不見了二主公!&rdquo 趙雲明白他把皇叔不知逼到哪裡去了。
心想:不出孫乾聽料,蔡瑁果真有殺害皇叔之心。
我今日要是找不到主公,怎能回轉新野縣見他們兩個兄弟呢?子龍想到這裡,就對蔡瑁厲聲地說:&ldquo蔡都督聽了,今天要是劉皇叔有三長兩短,待趙雲回來長槍與你算帳!&rdquo說罷,将馬一拎,奔向前去找尋劉皇叔。
此時,蔡瑁已回轉襄陽。
再說,劉備的&ldquo的盧&rdquo馬遊到了對岸。
劉備下了馬背,見自己下半身全部濕透了,顧不得這許多,他帶着&ldquo的盧&rdquo向前邊走去。
走不多遠,見前邊一個莊子,四周都是竹林,中間夾着蒼松翠柏。
忽然耳邊聽得有人在叫他:&ldquo來者莫非是劉皇叔?&rdquo劉備回頭一看,隻見後面來一個約有十五、六歲的牧童。
他騎在牛背上對着劉備天真地笑着。
皇叔感到奇怪這裡我從未走過,怎麼一個小小的牧童會認識我?皇叔站定身軀,開口問:&ldquo小童,你看見過劉備嗎?&rdquo 小童:&ldquo從未見過!&rdquo 劉備:&ldquo咱你今日怎樣喚我劉皇叔?&rdquo 小童:&ldquo聽我家師父說過,劉備生來方面大耳,雙手過膝,我今日見到你,便知你就是劉皇叔。
&rdquo 《三國》之中劉備人稱兩耳垂肩,目能自顧其耳。
古代向來乃是帝王之相,實際為神化帝王制造個人迷信。
所以,過去袁紹罵他為&ldquo大耳賊&rdquo。
劉備聽到這小童的一番說話,不覺笑了出來,想這小童年齡雖幼,眼光倒很厲害,不知他的師父是哪一個,所以問小童:&ldquo小童,你家師父叫什麼名字?&rdquo 小童:&ldquo我家師父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号水鏡先生。
&rdquo 劉備:&ldquo此地莫非能是水鏡莊麼?&rdquo 小童:&rdquo你說得不錯。
&rdquo 劉備對司馬徽慕名已久。
他是隐士中老一輩,不知他在何處,就問小童說:&ldquo司馬老先生可在莊上麼?&rdquo 小童:&ldquo我家師父很少出門。
現在家中,我來領你前去。
&rdquo 小童從牛背上跳了下來,牽着牛在前邊引路。
劉備帶着馬跟在後面,兩人進得莊内,隻見草屋重重。
小童領路來到莊口,站定了身子。
劉備見到前面并排有三間草屋,從裡面傳出來一陣陣的琴聲,其音悅耳動聽;聽得皇叔如癡如醉。
小童準備上去敲門,被劉備一把拖住。
他自己輕輕地走近草屋,站定身子側耳靜聽,正聽得出神時,突然裡面停止了操琴,傳出了一個人的聲音── 司馬徽:&ldquo琴中忽起高吭調,必有英雄竊聽!&rdquo 劉備聽到這兩句話,心想,我在外面聽琴,他竟在裡面從琴中察知,這果真是個奇才。
你正在想的時候,隻見草屋門已經開了,裡面走出一人。
劉備見他頭戴道巾,身穿道袍,腮下須髯雪澄一般,鶴發童顔,精神抖擻,生得器宇不凡。
皇叔搶步上前,對他拱了拱手說:&ldquo老先生請了!請問老先生尊姓大名。
&rdquo 司馬徽:&ldquo老漢司馬徽也。
莫非是皇叔駕到?&rdquo 劉備:&ldquo老先生,我正是劉備!&rdquo 司馬徽:&ldquo請問皇叔從哪裡而來?&rdquo 劉備還不願意将實情向他告知。
推托地說了一聲:&ldquo路過寶莊,得能相見,正是有幸!&rdquo 水鏡先生對劉備笑笑,說:&ldquo皇叔請勿隐瞞了,此番定然是遇難到此!&rdquo 劉備感覺奇怪,這老頭子怎麼會知道?因此動問于他:&ldquo老先生,你何以見得?&rdquo 司馬徽:&ldquo老漢見皇叔氣色不振;下身龍袍全濕,皇叔莫非是縱馬從檀溪河面而來?&rdquo 劉備想,既然你已經把我看了出來。
因此将實情對老先生講了一遍。
水鏡先生立即吩咐小童,好好照料皇叔這匹龍馬,一面熱情地将劉備接進了草屋。
劉備到裡面一看,滿屋竹器,石台上放着一張七弦琴,架子上疊滿書卷。
一看便知,這種地方住的是高雅之士。
水鏡招呼劉備上坐,有小童送過茶水。
兩人開始談了起來:&ldquo老漢久聞皇叔之威名,今日能在小莊相叙不勝萬幸!&rdquo 劉備:&ldquo多蒙老先生誇獎。
劉備實是無能,當年受聖天子衣帶血诏,至今未能興漢滅曹,反而屢遭颠沛。
這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奈何!奈何!&rdquo 司馬徽:&ldquo皇叔憂國憂民。
天下人皆知。
照老漢看來:定會有一能人相助,與皇叔共圖大事,漢室才能重興!&rdquo 劉備一聽,勿錯。
心想我何嘗不要能人相助呢?可是,數年來未能得到這種有奇才的人。
再一想,倒不如我就來請他出山相助。
因此笑着對水鏡先生說:&ldquo老先生之言然也!無奈劉備欲求之而不得。
久慕先生之大名,可否請先生助我共謀大業? 水鏡一聽,心想我已經是花甲開外的人了。
不要說我的确無能相助,就是說能相助吧,已經精力不足了。
但是知道劉備确是一個明君,因此同情地與劉備說:&ldquo老朽年近七旬,老而無用。
目前,請問皇叔,你可聞得伏龍、鳳雛麼?&rdquo 劉備:&ldquo請問老先生。
&lsquo伏龍'怎樣?&rsquo鳳雛'又怎樣?&rdquo 司馬徽:&ldquo這些都是道号。
事實上,這兩個人年齡尚在青春,有經天緯地之才。
常言道:&lsquo一龍一鳳,得一而定天下也!&rsquo&rdquo 劉備想,你水鏡先生是山林中的名士。
要你在口中把伏龍、鳳雛稱贊到如此地步,不問可知&ldquo龍鳳&rdquo是奇才無疑了。
不過皇叔想,龍鳳畢竟是一個道号。
不知他們的真實姓名到底叫什麼。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