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袁紹初殺劉備 文醜起兵複仇
關燈
小
中
大
就這樣地去死了嗎?不!一定要設法逃過這一難關。
既然無人說情,隻有靠自己。
《三國》中的劉備,在一生中有無數的危險,但是他每次都能安然脫險。
雖然在緊要關頭,他還能考慮周到。
第一,所謂這斬顔良的紅臉,他在當時沒有親口留名說關雲長,目前隻憑許攸的猜測。
第二,袁紹是個耳軟心活之人,加上他同曹操是個冤家。
就憑這二點,我有理由對答。
皇叔想到這裡,發覺自已已被推到大堂口了。
有人說,三國中的劉備,每逢難處的地方,隻要流淚,一哭萬事大吉,所以稱他的眼淚是個法寶。
其實,劉備自知要看不同的情況。
今天要是一哭,可能死得快一點,若要活命相反倒要笑。
當然一個人在被殺的時候,很難發出笑聲,這就是在亂世間,一家未來的皇帝所能表現的感情,一般人是辦不到的。
因此皇叔用全身之力,站定腳步強住不走,手下剛準備用力去拖他、推他。
但隻聽得劉備放聲大笑。
這笑聲相反使三班手下呆住了,包括坐在中間的袁紹,本已拔令在手。
準備問斬。
聽到劉備的笑聲,真出乎意料,準備開口問他,為何發笑? 劉備卻笑聲一絕,立即大叫起來:&ldquo好計啊!好計也!&rdquo 袁紹聽到,立即将令箭放下,感到劉備說着好計兩字,心想難道我袁紹殺你劉備,是用的毒計嗎?老實說,顔良不是假死,兇手是你二弟;我何必用計?再說你一個窮劉備,徐州兵敗,本來無依無靠,隻有我袁紹收留于你。
現在關雲長犯下大罪,理當與你劉備算帳。
你說到好計,我倒要問個明白,否則傳到外面,好象說我袁紹欺侮了你一個窮鬼,以強淩弱。
袁紹準備喚他上前問個明白。
誰知劉備繼續說道:&ldquo好計啊!好計!&rdquo 袁紹聽得忍不住氣,高喊一聲:&ldquo與我把他拖了回來!。
&rdquo 手下人将皇叔推到了袁紹虎案之前,命他跪下。
劉備跪在大堂。
袁紹湊出半個身體,對那跪着的劉備,開口責問:&ldquo劉備!&rdquo 劉備:&ldquo袁侯!&rdquo 袁紹:&ldquo孤家問你,現在要将你砍腦袋,你竟放聲大笑,口中連連叫着好計,孤家殺你這是名正言順,用什麼詭計?你要把好計二字講個明白。
&rdquo 劉備剛才聽到你叫我回來,心已定了一半。
隻怕我的笑聲與說話,你當作耳邊之風,那确實無救了。
現在這樣,說明我的辦法起了作用,目的就是要問你個明白。
既然問到,豈有不說之理。
劉備:&ldquo袁侯,想劉備徐州兵敗,二弟、三弟早已身亡,哪裡還來什麼二弟?&rdquo 袁紹想,喔!你兩個兄弟早已死了麼?那末,現在的關雲長難道死而複生嗎?倒一定要問個清楚。
所說你越是要想弄清楚,相反越弄越糊塗。
袁紹:&ldquo那現在的紅臉,到底是哪一個?&rdquo 劉備聽你問到這一句,說明在你頭腦中,就沒有肯定殺顔良的就是我家二弟。
我繼續說下去,你必然相信。
劉備:&ldquo袁侯!曹操與劉備素來對頭,這是袁侯所明白的。
&rdquo 袁紹想,這一點你是多說的。
此番你逃到此地,就是吃曹操的苦頭。
袁紹:&ldquo這孤家早就知道。
&rdquo 劉備:&ldquo既然如此,恐怕曹操得訊劉備未死,而在你袁侯的冀州。
他欲殺劉備并無機會,此番見得顔良出兵,他定然命一員紅臉之将,身穿綠袍,改扮了我家二弟的模樣,使顔良在沙場一時不防,傷去了他的一命。
衆将退回冀州,定然誤報軍情,說斬顔良者是劉備的義弟雲長。
想必你袁侯也定然懷恨劉備,在一時惱怒之下,少有詳察,将劉備斷頭,不但他曹操傷了顔良之命,更其借你袁侯之刀,殺去劉備,他乃是一箭雙雕。
名謂&lsquo借刀殺人&rsquo之計!袁侯以為對否?況且世上紅臉決非一個,難道盡是我家二弟嗎?望請詳察!&rdquo 袁紹聽完劉備這番說話,感到完全符合道理。
心想,曹操你這老賊,好一條借刀殺人計。
幸得劉備講清,否則險些中他的詭計。
曹操你越是要殺劉備,我越是不中你的計。
所說他自以為也是個英雄好漢,其實真正一個飯桶。
再一想,劉備雖窮,畢竟是個皇叔,徐州敗後,他為什麼别的地方不去,就到我冀州來投順我袁紹?這說明劉備是看得起我。
袁紹想到這裡,反感到自己對劉備太過份了。
帶有憐惜的表示,在他的面部上早已褪去了殺氣,對跪在地上的劉備,輕輕地稱他一聲:&ldquo玄德公。
&rdquo 劉備聽到這三字,已知道自已死不成了。
所以裝得可憐的樣子,回答一聲:&ldquo袁侯呀&mdash&mdash&rdquo 袁紹:&ldquo要是沒有你玄德公,從頭至尾講個清楚,孤家恐怕要中這老王八蛋的詭計,把你錯殺了。
請勿見氣!&rdquo 隻有這種無用之人,殺了他的大将,還要向人賠禮。
所以三國中,除劉備、曹操、孫權三人之外,其他各路諸侯,不管他們有多大的實力,結蒂都要被滅亡。
看來實力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在于人才。
袁紹:&ldquo來,玄德公請起!&ldquo 袁紹對三班手下嚴厲傳令:&ldquo混帳,還不與玄德公松綁!&rdquo 三班手下想,殺也是你的命令;一下子不殺,我們也來不及松綁當然不敢違抗,不但松綁,還送上龍冠。
劉備整理一下,戴上龍冠,聽袁紹招呼他坐下。
皇叔心中暗喜,心想雲長你闖下大禍,要是我劉備少有主張,恐怕早已身首分離了。
你能對得起我麼?一邊想,一邊身體已經坐定。
但是感到活了這些年齡,這樣的捆綁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己兩隻手腕上,深深的繩索影子,劉備連連用手擦着。
袁紹一看,更覺得對他不起,深怕劉備心中怨氣不平,隻有他想得出,把一個捆綁手叫了上來,一句話都沒有講,就将他兩記嘴巴,打得這個手下人莫名其妙。
袁紹:&ldquo誰叫你綁得他這個樣子?該打不該打?滾!&rdquo 手下人心想,隻有你說得出來,被殺的犯人不這樣綁,難道把你綁起來嗎?兩記耳
既然無人說情,隻有靠自己。
《三國》中的劉備,在一生中有無數的危險,但是他每次都能安然脫險。
雖然在緊要關頭,他還能考慮周到。
第一,所謂這斬顔良的紅臉,他在當時沒有親口留名說關雲長,目前隻憑許攸的猜測。
第二,袁紹是個耳軟心活之人,加上他同曹操是個冤家。
就憑這二點,我有理由對答。
皇叔想到這裡,發覺自已已被推到大堂口了。
有人說,三國中的劉備,每逢難處的地方,隻要流淚,一哭萬事大吉,所以稱他的眼淚是個法寶。
其實,劉備自知要看不同的情況。
今天要是一哭,可能死得快一點,若要活命相反倒要笑。
當然一個人在被殺的時候,很難發出笑聲,這就是在亂世間,一家未來的皇帝所能表現的感情,一般人是辦不到的。
因此皇叔用全身之力,站定腳步強住不走,手下剛準備用力去拖他、推他。
但隻聽得劉備放聲大笑。
這笑聲相反使三班手下呆住了,包括坐在中間的袁紹,本已拔令在手。
準備問斬。
聽到劉備的笑聲,真出乎意料,準備開口問他,為何發笑? 劉備卻笑聲一絕,立即大叫起來:&ldquo好計啊!好計也!&rdquo 袁紹聽到,立即将令箭放下,感到劉備說着好計兩字,心想難道我袁紹殺你劉備,是用的毒計嗎?老實說,顔良不是假死,兇手是你二弟;我何必用計?再說你一個窮劉備,徐州兵敗,本來無依無靠,隻有我袁紹收留于你。
現在關雲長犯下大罪,理當與你劉備算帳。
你說到好計,我倒要問個明白,否則傳到外面,好象說我袁紹欺侮了你一個窮鬼,以強淩弱。
袁紹準備喚他上前問個明白。
誰知劉備繼續說道:&ldquo好計啊!好計!&rdquo 袁紹聽得忍不住氣,高喊一聲:&ldquo與我把他拖了回來!。
&rdquo 手下人将皇叔推到了袁紹虎案之前,命他跪下。
劉備跪在大堂。
袁紹湊出半個身體,對那跪着的劉備,開口責問:&ldquo劉備!&rdquo 劉備:&ldquo袁侯!&rdquo 袁紹:&ldquo孤家問你,現在要将你砍腦袋,你竟放聲大笑,口中連連叫着好計,孤家殺你這是名正言順,用什麼詭計?你要把好計二字講個明白。
&rdquo 劉備剛才聽到你叫我回來,心已定了一半。
隻怕我的笑聲與說話,你當作耳邊之風,那确實無救了。
現在這樣,說明我的辦法起了作用,目的就是要問你個明白。
既然問到,豈有不說之理。
劉備:&ldquo袁侯,想劉備徐州兵敗,二弟、三弟早已身亡,哪裡還來什麼二弟?&rdquo 袁紹想,喔!你兩個兄弟早已死了麼?那末,現在的關雲長難道死而複生嗎?倒一定要問個清楚。
所說你越是要想弄清楚,相反越弄越糊塗。
袁紹:&ldquo那現在的紅臉,到底是哪一個?&rdquo 劉備聽你問到這一句,說明在你頭腦中,就沒有肯定殺顔良的就是我家二弟。
我繼續說下去,你必然相信。
劉備:&ldquo袁侯!曹操與劉備素來對頭,這是袁侯所明白的。
&rdquo 袁紹想,這一點你是多說的。
此番你逃到此地,就是吃曹操的苦頭。
袁紹:&ldquo這孤家早就知道。
&rdquo 劉備:&ldquo既然如此,恐怕曹操得訊劉備未死,而在你袁侯的冀州。
他欲殺劉備并無機會,此番見得顔良出兵,他定然命一員紅臉之将,身穿綠袍,改扮了我家二弟的模樣,使顔良在沙場一時不防,傷去了他的一命。
衆将退回冀州,定然誤報軍情,說斬顔良者是劉備的義弟雲長。
想必你袁侯也定然懷恨劉備,在一時惱怒之下,少有詳察,将劉備斷頭,不但他曹操傷了顔良之命,更其借你袁侯之刀,殺去劉備,他乃是一箭雙雕。
名謂&lsquo借刀殺人&rsquo之計!袁侯以為對否?況且世上紅臉決非一個,難道盡是我家二弟嗎?望請詳察!&rdquo 袁紹聽完劉備這番說話,感到完全符合道理。
心想,曹操你這老賊,好一條借刀殺人計。
幸得劉備講清,否則險些中他的詭計。
曹操你越是要殺劉備,我越是不中你的計。
所說他自以為也是個英雄好漢,其實真正一個飯桶。
再一想,劉備雖窮,畢竟是個皇叔,徐州敗後,他為什麼别的地方不去,就到我冀州來投順我袁紹?這說明劉備是看得起我。
袁紹想到這裡,反感到自己對劉備太過份了。
帶有憐惜的表示,在他的面部上早已褪去了殺氣,對跪在地上的劉備,輕輕地稱他一聲:&ldquo玄德公。
&rdquo 劉備聽到這三字,已知道自已死不成了。
所以裝得可憐的樣子,回答一聲:&ldquo袁侯呀&mdash&mdash&rdquo 袁紹:&ldquo要是沒有你玄德公,從頭至尾講個清楚,孤家恐怕要中這老王八蛋的詭計,把你錯殺了。
請勿見氣!&rdquo 隻有這種無用之人,殺了他的大将,還要向人賠禮。
所以三國中,除劉備、曹操、孫權三人之外,其他各路諸侯,不管他們有多大的實力,結蒂都要被滅亡。
看來實力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在于人才。
袁紹:&ldquo來,玄德公請起!&ldquo 袁紹對三班手下嚴厲傳令:&ldquo混帳,還不與玄德公松綁!&rdquo 三班手下想,殺也是你的命令;一下子不殺,我們也來不及松綁當然不敢違抗,不但松綁,還送上龍冠。
劉備整理一下,戴上龍冠,聽袁紹招呼他坐下。
皇叔心中暗喜,心想雲長你闖下大禍,要是我劉備少有主張,恐怕早已身首分離了。
你能對得起我麼?一邊想,一邊身體已經坐定。
但是感到活了這些年齡,這樣的捆綁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己兩隻手腕上,深深的繩索影子,劉備連連用手擦着。
袁紹一看,更覺得對他不起,深怕劉備心中怨氣不平,隻有他想得出,把一個捆綁手叫了上來,一句話都沒有講,就将他兩記嘴巴,打得這個手下人莫名其妙。
袁紹:&ldquo誰叫你綁得他這個樣子?該打不該打?滾!&rdquo 手下人心想,隻有你說得出來,被殺的犯人不這樣綁,難道把你綁起來嗎?兩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