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卷首

關燈
非但不妨他,反而神話般地救了他的命。

    現在我們當然要對它進行修改,使之合理化(當然并不否定藝術誇張)。

    再如,龐統落鳳坡中箭身亡,原來非但歸罪于的盧的妨主,而且說是諸葛亮早就從星象上看出龐統要死了,所以派馬良送了封信去。

    假如我們現在仍舊這樣說,聽衆肯定要嗤之以鼻,說是&ldquo熱昏”倘然把這個情節全部删掉,這倒是個再省力不過的辦法。

    然而,這不是推陳出新的好辦法。

    因為敗家當是容易的,置家當就困難了。

    現在,我把它改為諸葛亮通過對時間(七夕、節日)、地點(落鳳坡險隘)、形勢(龐統舞劍殺劉璋失敗)、人物(龐統狂妄、急躁、貪功的性格和張任出色的軍事才能)等各方面的分析,料定龐統必定要利用七夕節日迸行偷襲,而張任必定估計到他這一着棋,事先必定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因此,這一天龐統必定有性命危險。

    但是,孔明為了簡單而有效地阻止龐統在七夕進軍,就利用大家對天和對他的迷信,依然在信内寫上了&ldquo亮夜觀乾象&rdquo雲雲。

     又如,華容道關羽放曹,我故意把它說成孔明放曹操。

    聽衆先是一愣,以為我是&ldquo口沖&rdquo。

    接着,我就慢慢說明原委:正因為是諸葛亮要放曹操,才特意派關羽去鎮守華容道,否則,他就遣别将去了。

    他放曹操的目的,首先是因為當時劉備根本無力統一中國,那末曹操一死勢必造成群龍無首,諸侯割據,各自建國,稱王稱帝,互相兼并,戰亂不息,生靈塗炭,國家分裂,他諸葛亮将成為千古罪人,劉備也無法得到三分天下。

    隻有讓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倒可以保證北部中國的統一,并牽制住江東孫權,劉備便可趁曹操創傷未愈,孫權卻怕曹操來報赤壁之仇的機會,進軍西川,再取東川,虎踞荊襄,占得三分天下,站穩腳跟,再圖發展。

    其次是為了使關雲長對他這個軍師心悅誠服。

    我以為這樣一改,既符合情理,又托出了諸葛亮這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形象,并且多少能給聽衆一點這方面的知識。

     綜上所述,這部長篇評話是經過三代人的發奮努力,才能成為今日書壇上深受廣大聽衆歡迎和同行内家們稱贊的,影響較大,藝術價值較高的書目。

    我個人在四十餘年書壇藝術實踐中體會到,我們這部長篇評話《三國》,不但在内容和情節上對原來的演義本作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而且在通俗化方面也比演義大大跨進了一步。

    它富有民間口頭文學的藝術特色,因此就更為廣大群衆所喜愛,更易廣泛流傳。

    這部書不但能給人以藝術享受,并且在曆史、政治、軍事、外交、文學等方面,也能給人以一定的知識與啟示。

    在這一點上,也許這部《三國》要比蘇州評話中大多數傳統長篇來得更突出一些。

    但是,作為一部傳統書目,它受原來演義的影響和一千多年來人們習慣傾向的制約,它仍然是從興漢的角度出發來安排情節及塑造人物的,即仍然是揚劉抑曹的。

    在對一些具體事件、人物的描寫、評論上,也不可避免地殘留着舊時代的痕迹,反映着作者、演員的個人觀點,以及偏重于現場演出效果等等。

    雖然在整理過程中作了一些删、接、移、改,但限于本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時間的倉促,謬誤不當之處一定不少,懇請廣大讀者及行家們批評指正,以便今後修改提高。

     全書卷帙浩繁,可成二十分卷。

    前《三國》自&ldquo屯土山約法三章&rdquo始,至&ldquo卧龍吊孝&rdquo止,可集成八、九卷;後《三國》從&ldquo張松獻圖&rdquo到&ldquo五丈原孔明歸天&rdquo,也可分為十二卷。

     本書今天能與讀者見面,首先應當歸功于黨對民族文化遺産的重視和對我個人的關心。

    因我患有冠心病,所以沙洲縣委及縣文教局領導決定讓我停止演出。

    我就在養病期間記錄整理這部《三國》。

    本人也出于對評彈藝術和這部優秀傳統書目的熱愛,抱病執筆。

    上海文藝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同志對我大力支持、熱情鼓勵,更增強了我完成這一浩大工程的信心和勇氣,決心趁自己的大腦記憶力還未曾衰竭的時機,盡快地完成這項工作,不辜負黨的關懷和希望,也可告慰在&ldquo文化大革命&rdquo時去世的父親。

     在這裡,我特别要感謝浙江省藝術研究所施振眉同志對我這項工作的積極贊助和有力支持,在我進行這項工作的中途,委派蔣希均同志從杭州來到蘇州,幫助我一起整理此書;還有曹新為我自始至終地抄寫與修改。

    另外,我開始這項工作的初期,曾得到過沙洲縣文化館包文燦同志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張國良 1988年5月于蘇州大石頭巷 注一:因輸入法所限,有個别文字無法正确輸入,故或以相近字代替,或以兩字拼起。

     注二:此處應為&ldquo伐倒大旗兩杆&rdquo,疑為張老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