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設巧計孔明誘敵 進山套夏侯中計
關燈
小
中
大
班漢兵聽說去見都督,心裡明白去敵人的主将夏侯惇,非但不怕,相反希望見到他,我們才能騎馬回去。
可是在形式上一定要做得象真正受驚的老百姓那樣。
大家對着孫乾說:&ldquo老孫,為啥要會見大都督呢?&rdquo孫乾安慰他們說:&ldquo鄉親們,來也來了,這是沒有辦法的。
大家不必驚慌,去就是了。
&rdquo說罷,大家把包裹、雨傘都背上了肩,跟了曹兵來到中隊夏侯惇的馬前,一聲令下:&ldquo大家跪下!&rdquo&ldquo老孫跪下!&rdquo&ldquo鄉親們跪下了!&rdquo五十一人在馬前一齊跪了下來。
夏侯惇一看,果然都是百姓打扮,他便傳令:&ldquo與我一起擡頭!&rdquo 小兵:&ldquo大都督傳令,把頭擡起來!&rdquo 五十一個假百姓一齊擡頭。
他們見到夏侯惇隻有一隻眼睛,心中更高興。
他們想,剛才韓浩兩隻眼睛都沒有看出來,何況現在你眼睛隻有一隻呢?的确是這樣,夏侯惇同樣看不出什麼毛病來。
他開口問了幾遍,回答的說話也是這兩句。
&ldquo獨眼龍&rdquo便将這兩句話反複地研究着,他首先以為這班人确是老百姓。
但是,自稱好百姓,他認為這班人肯定是新野縣内的刁民,而且是批無賴。
百姓應該有男有女,現在他們全部是男的,年齡亦相差不多,個别略大一些。
就在這點上,足以說明這批人是新野縣内不務正業的懶漢,成群結隊在一起,茶坊酒肆常來常往,俗語說:日裡吃太陽,夜裡吃月亮。
因此,一遇到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們趁火打劫,從中可以撈一把。
所以他們自己說:&ldquo逃難發點小财。
&rdquo對!夏侯惇想到這裡,他自信地笑了一笑。
難道他們要想到我這裡來發财嗎?否則在遠處發現我軍大隊趕到何不避開呢?想到&ldquo避開&rdquo兩字,夏侯惇想到劉備。
他在新野縣内,必然得報我軍殺到。
他要是沒有力量的話,一定要避開。
不要我遠道趕來撲了一個空。
但是,不知道劉備是否在新野,或者躲藏在哪裡。
我看,這班百姓久在新野,定然知道劉備的去向,亦可能他們就是為了這一點,來我軍前送訊,借此機會,幹他們所謂逃難可以發财的勾當。
夏侯惇越想越對路。
哪裡知道,你的想法是對了孔明的路。
夏侯惇伏在馬背上,面帶笑容地問道:&ldquo子民們聽了,本督有話問你們。
&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有話請問。
&rdquo 夏侯惇:&ldquo新野縣内有個叫劉玄德的嗎?&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我們在新野縣裡,不是誇口,可以說所有的人都認得。
不過,這劉玄德是什麼人倒是不熟悉。
&rdquo 夏侯惇:&lsquo就是劉備。
&rdquo 漢兵:&ldquo喔!就是劉備、劉皇叔。
&rdquo 夏侯惇:&ldquo正是!&rdquo 漢兵:&ldquo你講了劉玄德我們不知道,原來是劉皇叔。
我們不但認識,而且經常見到。
請問大都督,你要問劉皇叔幹什麼?&rdquo 夏侯惇一聽,他想老百姓往往隻知道劉備、劉皇叔,換了&ldquo劉玄德&rdquo三字就不熟悉。
因為在封建時代,略有一點身價的人,他的名字别人就不便亂喚了,更不要說是皇叔的地位。
從這點上來看,這批人确實是老百姓了。
其實,說明諸葛亮的用兵,在細節問題上他也不露破綻。
現在,夏侯惇聽到百姓在問我緣何問起劉備,他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何不詳細打聽一番呢? 夏侯惇:&ldquo劉皇叔現在哪裡?&rdquo 漢兵:&ldquo原來大都督要打聽這個消息!&rdquo 夏侯惇:&ldquo是也!快講!&rdquo 有一個&ldquo百姓&rdquo,裝得要講的樣子,跪在他旁邊的另一個&ldquo百姓&rdquo把他身體一推,輕輕地說道:&ldquo老兄啊!劉皇叔待我們不錯,我們經常在弄僵的時候,隻要到衙門口轉着幾圈,皇叔馬上命當差送出來銀兩。
現在他躲藏的地方豈能被大都督曉得,一講出來,皇叔就有危險了,千萬講不得的。
&rdquo被你這麼一說,這個&ldquo百姓&rdquo就對夏侯惇俏皮地一笑,回答說:&ldquo大都督,我們不知道。
&rdquo 夏侯惇一看,心裡佩服劉備善于攏絡人心。
一個要講了,一個提起劉備的小恩小惠,馬上就不講。
那末,我也來給點好處于你們,讓你們達到&ldquo發點小财&rdquo之目的。
所以,夏侯惇說道:&ldquo你們聽了,隻要把劉備躲藏的地方講一個明白,本督賞你們金銀便了。
&rdquo 這班&ldquo百姓&rdquo,聽到有這樣的賞賜,都滿面堆笑。
有幾個搶着回答複侯惇說:&ldquo大都督,你的說話是真是假?&rdquo 夏侯惇:&ldquo隻要你們講的是真話,本督言出如山,決無抵賴,隻要拿到劉備,一定金銀重賞。
&rdquo 漢兵:&ldquo既然這樣,那末,我們為了要點好處,使壞了良心。
請都督你聽了,劉皇叔不在新野縣。
&rdquo 夏侯惇想,不出我之所料,劉備果然避開去了!幸得遇見這批人。
否則,定要撲空。
但是,不知劉備現在哪裡?便問道:&ldquo劉備不在新野,他躲藏到哪裡去了?&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你聽好了,劉皇叔躲在博望坡。
&rdquo 夏侯惇:&ldquo博望坡?&rdquo 漢兵:&ldquo是的。
&rdquo 夏侯惇想,博望坡不知在何方,不知離此有多少路。
這倒事實,因為在前面早已表過,博望坡是個無名的山套,不要說夏侯惇,即使新野縣周圍的人,也不一定全都知道。
他哪有不問之理!就問道:&ldquo博望坡離此還有多少路程?&rdquo 漢兵:&ldquo離開此地,要有六十裡地。
&rdquo 其實,隻有十裡不滿了。
要是老實一說,就無法騙取到馬了。
馬倒小事,主要騎了馬才能脫逃。
因此,要講得那麼路遠。
但是,夏侯惇繼續問道:&ldquo你們怎樣知道劉備在博望坡呢?&rdquo 漢兵:&ldquo你大都督的大隊人馬殺到,老百姓四處避難。
我們這批人逃難路過博望坡,見皇叔在裡面山上,他的手下在山下,我們碰到這班手下人,方曉得皇叔避難在這裡。
他們叮囑我們在外面千萬不要洩漏。
現在貪圖了一點賞賜,就講出來。
大都督你捉住了皇叔,要是賴脫我們的賞,可就不象個大都督了!&rdquo 夏侯惇聽完這番話,他想,不知劉備的兩個兄弟可在一起?因為關雲長、張翼德都是勇猛之将,要是也在博望坡,我要捉劉備就成問題了。
倒不如讓我乘機也來問他們一下:&ldquo本督問你們。
&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還有什麼話?&rdquo 夏侯惇:&ldquo新野縣内還有一個關雲長,可知現在何處?&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你問的人是不是關君侯?&rdquo 夏侯惇:&ldquo正是!&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聽了,關君侯去荊州,問荊州的皇爺去借兵了。
世界上有多少皇爺,我們不知道。
&rdquo 夏侯惇一聽就明白,原來關雲長去向荊州的劉表借兵了,你們是老百姓,當然隻聽得皇叔,皇爺的稱呼,一般的名字不一定都知道。
但是,還有個張飛不知在哪裡,應該再問一下。
&ldquo你們可聽得劉備的三弟張飛,現在何處?&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你雖然第一次到此,怎麼這裡的人你都認得,倒也奇怪的!&rdquo 夏侯惇想,你們懂什麼!不要說認得,而且很熟悉。
因為劉、關、張三弟兄,過去他們在我叔父曹操處,吃過一年左右的白飯,豈會不相識呢?這些事情不必同你們多講,因此追問一句:&ldquo張飛在何處?快講!&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隻要你不賴去我們的賞賜,那末全都同你講了吧,三将軍不在新野,也不在博望坡。
&rdquo 夏侯惇:&ldquo到哪裡去了?&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到樊城去拿米了。
拿了米來吃飯之後,方始同你大都督幹一下子。
&rdquo 夏侯惇聽得好笑,我們叫催糧,這班百姓叫&ldquo拿
可是在形式上一定要做得象真正受驚的老百姓那樣。
大家對着孫乾說:&ldquo老孫,為啥要會見大都督呢?&rdquo孫乾安慰他們說:&ldquo鄉親們,來也來了,這是沒有辦法的。
大家不必驚慌,去就是了。
&rdquo說罷,大家把包裹、雨傘都背上了肩,跟了曹兵來到中隊夏侯惇的馬前,一聲令下:&ldquo大家跪下!&rdquo&ldquo老孫跪下!&rdquo&ldquo鄉親們跪下了!&rdquo五十一人在馬前一齊跪了下來。
夏侯惇一看,果然都是百姓打扮,他便傳令:&ldquo與我一起擡頭!&rdquo 小兵:&ldquo大都督傳令,把頭擡起來!&rdquo 五十一個假百姓一齊擡頭。
他們見到夏侯惇隻有一隻眼睛,心中更高興。
他們想,剛才韓浩兩隻眼睛都沒有看出來,何況現在你眼睛隻有一隻呢?的确是這樣,夏侯惇同樣看不出什麼毛病來。
他開口問了幾遍,回答的說話也是這兩句。
&ldquo獨眼龍&rdquo便将這兩句話反複地研究着,他首先以為這班人确是老百姓。
但是,自稱好百姓,他認為這班人肯定是新野縣内的刁民,而且是批無賴。
百姓應該有男有女,現在他們全部是男的,年齡亦相差不多,個别略大一些。
就在這點上,足以說明這批人是新野縣内不務正業的懶漢,成群結隊在一起,茶坊酒肆常來常往,俗語說:日裡吃太陽,夜裡吃月亮。
因此,一遇到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們趁火打劫,從中可以撈一把。
所以他們自己說:&ldquo逃難發點小财。
&rdquo對!夏侯惇想到這裡,他自信地笑了一笑。
難道他們要想到我這裡來發财嗎?否則在遠處發現我軍大隊趕到何不避開呢?想到&ldquo避開&rdquo兩字,夏侯惇想到劉備。
他在新野縣内,必然得報我軍殺到。
他要是沒有力量的話,一定要避開。
不要我遠道趕來撲了一個空。
但是,不知道劉備是否在新野,或者躲藏在哪裡。
我看,這班百姓久在新野,定然知道劉備的去向,亦可能他們就是為了這一點,來我軍前送訊,借此機會,幹他們所謂逃難可以發财的勾當。
夏侯惇越想越對路。
哪裡知道,你的想法是對了孔明的路。
夏侯惇伏在馬背上,面帶笑容地問道:&ldquo子民們聽了,本督有話問你們。
&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有話請問。
&rdquo 夏侯惇:&ldquo新野縣内有個叫劉玄德的嗎?&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我們在新野縣裡,不是誇口,可以說所有的人都認得。
不過,這劉玄德是什麼人倒是不熟悉。
&rdquo 夏侯惇:&lsquo就是劉備。
&rdquo 漢兵:&ldquo喔!就是劉備、劉皇叔。
&rdquo 夏侯惇:&ldquo正是!&rdquo 漢兵:&ldquo你講了劉玄德我們不知道,原來是劉皇叔。
我們不但認識,而且經常見到。
請問大都督,你要問劉皇叔幹什麼?&rdquo 夏侯惇一聽,他想老百姓往往隻知道劉備、劉皇叔,換了&ldquo劉玄德&rdquo三字就不熟悉。
因為在封建時代,略有一點身價的人,他的名字别人就不便亂喚了,更不要說是皇叔的地位。
從這點上來看,這批人确實是老百姓了。
其實,說明諸葛亮的用兵,在細節問題上他也不露破綻。
現在,夏侯惇聽到百姓在問我緣何問起劉備,他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何不詳細打聽一番呢? 夏侯惇:&ldquo劉皇叔現在哪裡?&rdquo 漢兵:&ldquo原來大都督要打聽這個消息!&rdquo 夏侯惇:&ldquo是也!快講!&rdquo 有一個&ldquo百姓&rdquo,裝得要講的樣子,跪在他旁邊的另一個&ldquo百姓&rdquo把他身體一推,輕輕地說道:&ldquo老兄啊!劉皇叔待我們不錯,我們經常在弄僵的時候,隻要到衙門口轉着幾圈,皇叔馬上命當差送出來銀兩。
現在他躲藏的地方豈能被大都督曉得,一講出來,皇叔就有危險了,千萬講不得的。
&rdquo被你這麼一說,這個&ldquo百姓&rdquo就對夏侯惇俏皮地一笑,回答說:&ldquo大都督,我們不知道。
&rdquo 夏侯惇一看,心裡佩服劉備善于攏絡人心。
一個要講了,一個提起劉備的小恩小惠,馬上就不講。
那末,我也來給點好處于你們,讓你們達到&ldquo發點小财&rdquo之目的。
所以,夏侯惇說道:&ldquo你們聽了,隻要把劉備躲藏的地方講一個明白,本督賞你們金銀便了。
&rdquo 這班&ldquo百姓&rdquo,聽到有這樣的賞賜,都滿面堆笑。
有幾個搶着回答複侯惇說:&ldquo大都督,你的說話是真是假?&rdquo 夏侯惇:&ldquo隻要你們講的是真話,本督言出如山,決無抵賴,隻要拿到劉備,一定金銀重賞。
&rdquo 漢兵:&ldquo既然這樣,那末,我們為了要點好處,使壞了良心。
請都督你聽了,劉皇叔不在新野縣。
&rdquo 夏侯惇想,不出我之所料,劉備果然避開去了!幸得遇見這批人。
否則,定要撲空。
但是,不知劉備現在哪裡?便問道:&ldquo劉備不在新野,他躲藏到哪裡去了?&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你聽好了,劉皇叔躲在博望坡。
&rdquo 夏侯惇:&ldquo博望坡?&rdquo 漢兵:&ldquo是的。
&rdquo 夏侯惇想,博望坡不知在何方,不知離此有多少路。
這倒事實,因為在前面早已表過,博望坡是個無名的山套,不要說夏侯惇,即使新野縣周圍的人,也不一定全都知道。
他哪有不問之理!就問道:&ldquo博望坡離此還有多少路程?&rdquo 漢兵:&ldquo離開此地,要有六十裡地。
&rdquo 其實,隻有十裡不滿了。
要是老實一說,就無法騙取到馬了。
馬倒小事,主要騎了馬才能脫逃。
因此,要講得那麼路遠。
但是,夏侯惇繼續問道:&ldquo你們怎樣知道劉備在博望坡呢?&rdquo 漢兵:&ldquo你大都督的大隊人馬殺到,老百姓四處避難。
我們這批人逃難路過博望坡,見皇叔在裡面山上,他的手下在山下,我們碰到這班手下人,方曉得皇叔避難在這裡。
他們叮囑我們在外面千萬不要洩漏。
現在貪圖了一點賞賜,就講出來。
大都督你捉住了皇叔,要是賴脫我們的賞,可就不象個大都督了!&rdquo 夏侯惇聽完這番話,他想,不知劉備的兩個兄弟可在一起?因為關雲長、張翼德都是勇猛之将,要是也在博望坡,我要捉劉備就成問題了。
倒不如讓我乘機也來問他們一下:&ldquo本督問你們。
&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還有什麼話?&rdquo 夏侯惇:&ldquo新野縣内還有一個關雲長,可知現在何處?&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你問的人是不是關君侯?&rdquo 夏侯惇:&ldquo正是!&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聽了,關君侯去荊州,問荊州的皇爺去借兵了。
世界上有多少皇爺,我們不知道。
&rdquo 夏侯惇一聽就明白,原來關雲長去向荊州的劉表借兵了,你們是老百姓,當然隻聽得皇叔,皇爺的稱呼,一般的名字不一定都知道。
但是,還有個張飛不知在哪裡,應該再問一下。
&ldquo你們可聽得劉備的三弟張飛,現在何處?&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你雖然第一次到此,怎麼這裡的人你都認得,倒也奇怪的!&rdquo 夏侯惇想,你們懂什麼!不要說認得,而且很熟悉。
因為劉、關、張三弟兄,過去他們在我叔父曹操處,吃過一年左右的白飯,豈會不相識呢?這些事情不必同你們多講,因此追問一句:&ldquo張飛在何處?快講!&rdquo 漢兵:&ldquo大都督,隻要你不賴去我們的賞賜,那末全都同你講了吧,三将軍不在新野,也不在博望坡。
&rdquo 夏侯惇:&ldquo到哪裡去了?&rdquo 漢兵:&ldquo三将軍到樊城去拿米了。
拿了米來吃飯之後,方始同你大都督幹一下子。
&rdquo 夏侯惇聽得好笑,我們叫催糧,這班百姓叫&ldquo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