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袁紹初殺劉備 文醜起兵複仇
關燈
小
中
大
門中掃出一人一馬,到得戰場一句話都沒有,就拿顔良一刀殺死了,拿了都督的頭就走了。
&rdquo 袁紹:&ldquo倒十分爽快!&rdquo 袁紹聽得氣過頭了。
心想。
從來沒有聽見過殺得這樣快,不知殺顔良的人是哪一個。
袁紹:&ldquo我問你殺顔良的家夥,身上什麼打扮?面貌生得怎樣?叫什麼名字?&rdquo 高平:&ldquo禀袁侯,此人不穿盔甲,隻穿一身青巾綠袍,遠看無須,近看短須,連兵器都沒有拿。
&rdquo 袁紹:&ldquo王八蛋!你在胡說,沒拿家夥,顔良怎麼會死?&rdquo 高平:&ldquo袁侯爺你不要心急,我還沒有講完。
&rdquo 袁紹:&ldquo那什麼意思?你快講!&rdquo 高平:&ldquo我是說,在當時我們遠望過去,隻見此人側坐馬背,其實倒拖大刀,因而一望之間看不清爽,當他沒拿兵器,待到馬近看清他,他連人帶刀一起來了。
&rdquo 袁紹:&ldquo是這個道理,此人是來一個輕刀快馬!&rdquo 高平:&ldquo袁侯爺,你說得對!&rdquo 袁紹:&ldquo那此人生的什麼模樣?&rdquo 高平:&ldquo此人雖然坐在馬上,不分上下,看來很高大,而且是個紅臉。
&rdquo 袁紹:&ldquo啊!是個紅臉,又是高大,又是輕刀快馬,是哪一個呢?&rdquo 你袁紹一下子還研究不出來,可是坐在你右面的劉備,倒聽得清爽。
畢竟與雲長桃園弟兄數年,兄弟的本領與他的刀法及其出馬姿勢,作為他的大哥,豈有不知之理。
此時,袁紹命高平退過一旁,回頭再對敗回來的七将問。
袁紹:&ldquo他講的是不是這樣?&rdquo 七将:&ldquo禀袁侯,完全是這樣!&rdquo說罷。
七将也同時退了下去。
袁紹将這一番話在暗暗盤算;劉備心中他早就明白了,看來斬顔良之将,确實是我二弟雲長。
心想,他上陣交戰,是經常穿袍的,所謂輕刀快馬乃是春秋刀出馬的架子。
這時的皇叔心中又氣又急。
氣則氣二弟呀,你果然在曹操這老賊手下當差沒了志氣,把我弟兄三人吃曹操之苦盡行忘卻;急則急萬一被袁紹研究、盤算、猜測出來,那我還能保命嗎?所以坐在旁邊一言不發,強裝鎮靜。
不料,憑你劉備做功再好,被袁紹手下一位文人看了出來。
此人姓許名攸,與曹操同鄉。
此人今後要投降曹操的。
所說劉備想蒙混過關,俗話說:&ldquo當局者迷,旁觀者清&rdquo,袁紹一下還想不起,哪知許攸已想到在虎牢關時,我曾經見過關雲長,也是紅臉。
心想,斬華雄之人可能勝過顔良。
特别看到目前的劉備,心神不定,面孔上有些異樣的表情。
憑你皇叔裝得鎮靜,也難免臉上流露出不安之情。
你這一絲一毫的反應,碰到了有心人許攸,終憲被他看了出來。
再加上許攸可疑的想象,想顔良畢竟是河北名将,有誰能戰勝他呢?這不是一般之人可以輕刀快馬斬顔良。
最可疑的是殺他的大将竟是紅臉,那劉備的二弟關雲長也是紅臉,再加上近來有人傳說:&ldquo姓關的在曹操營中。
&rdquo這種種迹象是無疑的了。
許攸想不管是不是關雲長,讓我到袁紹面前去講一講,再看看劉備他怎樣。
想定主張從一旁閃出,走到袁紹面前。
這時的袁紹還在暗暗費神盤想。
許攸一躬到底:&ldquo袁侯,下官有禮了!&rdquo 袁紹見許攸上前,要緊問他:&ldquo許大夫罷了!上前幹什麼?&rdquo 許攸:&ldquo袁侯,斬顔良的大将,輕刀快馬,一個紅臉。
如下官看來,恐怕是劉備的二弟關雲長!&rdquo 許攸說罷,回頭對劉備兩眼射過去。
哪知被你這麼一說,在這裡見過關雲長的人都感到說得對!袁紹雖然今後是個亡國之君,所謂是個飯桶,但是當場有人說穿,他也馬上想了起來。
想當年虎牢關前,劉備的兄弟關雲長,他要出去會戰華雄。
這時,我還看不起他,命令手下要将他亂棒趕出,結果被曹操說情,同時還送他一杯煮熱的美酒。
不料酒未冷,華雄的首級已被他提了進來。
袁紹想到這點,回頭看到劉備的神色,完全确定是關雲長了。
更使袁紹惱怒的就是劉備,此番顔良出兵,是被你挑出來的,現在你既知斬顔良的人是你的二弟雲長,應該與我老實講明,我倒也不能怪你,因為不是你指使他的。
恨隻恨我在這裡苦思冥想,你卻坐在一旁裝模作樣。
就這一點,使袁紹火上添油。
心想,不殺你劉備難出我心頭之氣。
因此,袁紹橫眉怒目,一聲令下:&ldquo我說劉備,你這個大耳賊。
&rdquo 因為劉備兩耳垂肩,耳朵特别大。
隻有袁紹想得出,罵他一聲大耳賊。
袁紹:&ldquo你命孤家出兵,你的兄弟殺去我的名将顔良,倒也算了,可恨你早就知道,卻還想蒙混過關,我今天不将你殺,還能出孤家心頭的氣嗎?來!把劉備拖去殺了!&rdquo 許攸要緊退下,堂上捆綁手、刀斧手、軍牢手,三班-齊擁上。
所說到現在辰光,憑你皇叔亦不留情。
何況你兵敗到此。
本身是一個吃白飯的人,所以連兩旁讨情的人也沒有。
相反有少數相信迷信的人,認為劉備是個屢敗之人,俗話說,是個倒楣鬼,到處不利。
此地本來一向太平,來了你劉備,四庭柱斷去了一根,象房子一樣快要傾斜了,所以希望他死。
這時的劉備,已被手下除去龍冠,渾身繩穿索綁,向大堂口推了下去。
皇叔心中并不懷恨袁紹,隻是對雲長感到他忘了桃園之義,隻顧在曹操面前貪圖安樂,竟不顧我結義的兄長。
即使被殺之後,我這怨氣難消。
即使死,我也要同雲長講個明白,罵他一聲忘恩負義。
其實你是錯怪了關将軍,相反雲長就是為了不忘桃園之義,也為了你劉備的家眷,暫時栖身于曹操營中。
他斬顔良也是希望更早地來尋你大哥。
在這方面弟兄雙方都因隔膜,所以造成了誤解。
劉備見到大堂的情景,加上顔良本人的威望,他的一死必然引起衆人的反感,尤其袁紹是個河北之主,他翻了臉我是命更難保。
難道
&rdquo 袁紹:&ldquo倒十分爽快!&rdquo 袁紹聽得氣過頭了。
心想。
從來沒有聽見過殺得這樣快,不知殺顔良的人是哪一個。
袁紹:&ldquo我問你殺顔良的家夥,身上什麼打扮?面貌生得怎樣?叫什麼名字?&rdquo 高平:&ldquo禀袁侯,此人不穿盔甲,隻穿一身青巾綠袍,遠看無須,近看短須,連兵器都沒有拿。
&rdquo 袁紹:&ldquo王八蛋!你在胡說,沒拿家夥,顔良怎麼會死?&rdquo 高平:&ldquo袁侯爺你不要心急,我還沒有講完。
&rdquo 袁紹:&ldquo那什麼意思?你快講!&rdquo 高平:&ldquo我是說,在當時我們遠望過去,隻見此人側坐馬背,其實倒拖大刀,因而一望之間看不清爽,當他沒拿兵器,待到馬近看清他,他連人帶刀一起來了。
&rdquo 袁紹:&ldquo是這個道理,此人是來一個輕刀快馬!&rdquo 高平:&ldquo袁侯爺,你說得對!&rdquo 袁紹:&ldquo那此人生的什麼模樣?&rdquo 高平:&ldquo此人雖然坐在馬上,不分上下,看來很高大,而且是個紅臉。
&rdquo 袁紹:&ldquo啊!是個紅臉,又是高大,又是輕刀快馬,是哪一個呢?&rdquo 你袁紹一下子還研究不出來,可是坐在你右面的劉備,倒聽得清爽。
畢竟與雲長桃園弟兄數年,兄弟的本領與他的刀法及其出馬姿勢,作為他的大哥,豈有不知之理。
此時,袁紹命高平退過一旁,回頭再對敗回來的七将問。
袁紹:&ldquo他講的是不是這樣?&rdquo 七将:&ldquo禀袁侯,完全是這樣!&rdquo說罷。
七将也同時退了下去。
袁紹将這一番話在暗暗盤算;劉備心中他早就明白了,看來斬顔良之将,确實是我二弟雲長。
心想,他上陣交戰,是經常穿袍的,所謂輕刀快馬乃是春秋刀出馬的架子。
這時的皇叔心中又氣又急。
氣則氣二弟呀,你果然在曹操這老賊手下當差沒了志氣,把我弟兄三人吃曹操之苦盡行忘卻;急則急萬一被袁紹研究、盤算、猜測出來,那我還能保命嗎?所以坐在旁邊一言不發,強裝鎮靜。
不料,憑你劉備做功再好,被袁紹手下一位文人看了出來。
此人姓許名攸,與曹操同鄉。
此人今後要投降曹操的。
所說劉備想蒙混過關,俗話說:&ldquo當局者迷,旁觀者清&rdquo,袁紹一下還想不起,哪知許攸已想到在虎牢關時,我曾經見過關雲長,也是紅臉。
心想,斬華雄之人可能勝過顔良。
特别看到目前的劉備,心神不定,面孔上有些異樣的表情。
憑你皇叔裝得鎮靜,也難免臉上流露出不安之情。
你這一絲一毫的反應,碰到了有心人許攸,終憲被他看了出來。
再加上許攸可疑的想象,想顔良畢竟是河北名将,有誰能戰勝他呢?這不是一般之人可以輕刀快馬斬顔良。
最可疑的是殺他的大将竟是紅臉,那劉備的二弟關雲長也是紅臉,再加上近來有人傳說:&ldquo姓關的在曹操營中。
&rdquo這種種迹象是無疑的了。
許攸想不管是不是關雲長,讓我到袁紹面前去講一講,再看看劉備他怎樣。
想定主張從一旁閃出,走到袁紹面前。
這時的袁紹還在暗暗費神盤想。
許攸一躬到底:&ldquo袁侯,下官有禮了!&rdquo 袁紹見許攸上前,要緊問他:&ldquo許大夫罷了!上前幹什麼?&rdquo 許攸:&ldquo袁侯,斬顔良的大将,輕刀快馬,一個紅臉。
如下官看來,恐怕是劉備的二弟關雲長!&rdquo 許攸說罷,回頭對劉備兩眼射過去。
哪知被你這麼一說,在這裡見過關雲長的人都感到說得對!袁紹雖然今後是個亡國之君,所謂是個飯桶,但是當場有人說穿,他也馬上想了起來。
想當年虎牢關前,劉備的兄弟關雲長,他要出去會戰華雄。
這時,我還看不起他,命令手下要将他亂棒趕出,結果被曹操說情,同時還送他一杯煮熱的美酒。
不料酒未冷,華雄的首級已被他提了進來。
袁紹想到這點,回頭看到劉備的神色,完全确定是關雲長了。
更使袁紹惱怒的就是劉備,此番顔良出兵,是被你挑出來的,現在你既知斬顔良的人是你的二弟雲長,應該與我老實講明,我倒也不能怪你,因為不是你指使他的。
恨隻恨我在這裡苦思冥想,你卻坐在一旁裝模作樣。
就這一點,使袁紹火上添油。
心想,不殺你劉備難出我心頭之氣。
因此,袁紹橫眉怒目,一聲令下:&ldquo我說劉備,你這個大耳賊。
&rdquo 因為劉備兩耳垂肩,耳朵特别大。
隻有袁紹想得出,罵他一聲大耳賊。
袁紹:&ldquo你命孤家出兵,你的兄弟殺去我的名将顔良,倒也算了,可恨你早就知道,卻還想蒙混過關,我今天不将你殺,還能出孤家心頭的氣嗎?來!把劉備拖去殺了!&rdquo 許攸要緊退下,堂上捆綁手、刀斧手、軍牢手,三班-齊擁上。
所說到現在辰光,憑你皇叔亦不留情。
何況你兵敗到此。
本身是一個吃白飯的人,所以連兩旁讨情的人也沒有。
相反有少數相信迷信的人,認為劉備是個屢敗之人,俗話說,是個倒楣鬼,到處不利。
此地本來一向太平,來了你劉備,四庭柱斷去了一根,象房子一樣快要傾斜了,所以希望他死。
這時的劉備,已被手下除去龍冠,渾身繩穿索綁,向大堂口推了下去。
皇叔心中并不懷恨袁紹,隻是對雲長感到他忘了桃園之義,隻顧在曹操面前貪圖安樂,竟不顧我結義的兄長。
即使被殺之後,我這怨氣難消。
即使死,我也要同雲長講個明白,罵他一聲忘恩負義。
其實你是錯怪了關将軍,相反雲長就是為了不忘桃園之義,也為了你劉備的家眷,暫時栖身于曹操營中。
他斬顔良也是希望更早地來尋你大哥。
在這方面弟兄雙方都因隔膜,所以造成了誤解。
劉備見到大堂的情景,加上顔良本人的威望,他的一死必然引起衆人的反感,尤其袁紹是個河北之主,他翻了臉我是命更難保。
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