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寒江妃子
關燈
小
中
大
兩個人微微喘着氣對視着,彼此眼中的惱怒讓雙方漸漸有所領悟。
原來如此。
慕徐姿明白得更快些,輕柔地綻開笑容,一如既往的桃花撲水,秀霞滿天,她坐回椅子裡道,算我求你幫這個忙。
辟邪仍在迷惑着原來如此的含義,冷冷道:不敢,奴婢隻能盡力去辦。
那就好。
慕徐姿慢慢收回了刺人的目光,靜靜垂着眼,跪安罷。
辟邪磕了頭出去,身後椒吉宮的小太監追上來,這是娘娘的賞賜。
奴婢謝恩。
辟邪接過那二十兩銀子,道,要緊話忘了說,等旨意下來,娘娘可要準備着沐浴齋戒。
小的們會伺候,六爺放心。
眼看就是大日子,皇帝為冊妃和親征兩件事,共要齋戒三日。
自五月初二起,就挪在齋宮裡住。
各府部院寺早忙得足不沾地,奏折反而少了,隻有各地的谏書仍在源源不斷地上來,指望皇帝在最後一刻改了主意。
都當朕是兒戲,不看也罷。
皇帝看着送折子來的霍炎,突然道,跟朕一起出征的人裡面有沒有你? 回禀皇上,臣算是個文臣,内閣裡各位大人都沒想起臣來。
也好。
成親王監國,政務繁多,你要鼎力相助。
臣雖不才,皇上從前對臣說過的話,臣總是記在心裡的。
好。
皇帝頗為贊許,你的老母和發妻什麼時候接到京裡來,兒子不在跟前,總不能稱得上孝順。
角落裡悉悉索索的,是辟邪在偷偷的笑。
霍炎漲紅了臉,道:皇上教訓的是。
不過皇上親征之後,臣身處要沖,京中事務繁忙,一樣冷落臣母,反而不美。
你是極聰明的。
皇帝歎道,沒有後顧之憂,辦事更方便。
去吧。
皇帝看着他退出,扭頭對辟邪道:你說的不錯,他既然不肯接家眷過來,必對景儀心存戒備,可見還是靠得住。
可是話說回來,天高皇帝遠,到時離都就是景儀的天下,他一旦有什麼異動,我們拿得出什麼良策? 辟邪搖搖頭,奴婢沒有想好。
凡事隻能先仰仗太後娘娘做主。
從來太後似乎就更偏愛成親王一些,要是鬧出武姜共叔段的風波來,倒頗是棘手。
皇帝絲毫沒有寬慰。
五月三日,皇帝祭告天地神祠行祃祭禮。
五月四日,服通天冠、绛紗袍,省牲視滌。
五月五日,端午,皇帝告太廟、世廟,皮弁禦清平殿寶座,承制官奏發皇妃冊寶,降自中陛,宣道:冊慕氏、衛氏為妃,命卿等持節展禮。
女樂絲竹中,訸諧兩位淑儀具六龍雙鳳冠,服祎衣,至殿上受冊。
幾日未見,此時不過匆匆一瞥,一雙絕代佳人便在紫煙的朦胧中被女官簇擁而去,叩谒太後、皇後之後,又是外命婦朝賀。
皇帝咀嚼着慕徐姿憂郁的神色,也是怅然若失。
皇上。
冊妃已畢,大臣們都候在清和門外,是不是傳宴? 賜宴,賜糕粽。
皇帝起身,看太後皇後那邊賜宴差不多了,來告知一聲。
皇後連月來一直病重,端午賜宴命婦也隻有太後主持。
外朝内宮各敬酒九行,繁文缛節才算告一段落。
皇帝換了武便裝,神采奕奕出來,這一日的熱鬧氣象才真正開始。
京城水面寬闊,民間端午賽船一向都自雙秋橋始,迄于飄夏橋。
而往年皇帝隻駕幸西苑福海,觀看内廷侍衛的龍舟賽。
今年因大戰在即,特意在侍衛、禁軍、京營、水師、九門提督衙門中選拔了三百多名好手,逆水競渡,隻為激勵京師民衆競勝的士氣。
故而雖銮駕在此,也不禁百姓沿江圍觀。
京中市民早在五六天前得了消息,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大事,為一睹皇帝龍顔,有的甚至在兩天前便拖家帶口在江堤上鋪展竹席,搶了視野開闊的好地盤。
這日一早,京營兩千鐵甲槍手驅趕人群布防,結繩為界,三步一人橫轉鐵槍,猶如城牆矗立,不許百姓趨前。
饒是這般掃興,中午以後兩岸仍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層層疊疊厚達裡許。
未初時,皇帝駿馬奉太後慈駕出清和宮,漫天旌旗傘蓋,繁花瀉地的錦繡官員扈從兩宮過奉天橋。
皇帝在上江禦道碼頭下馬,恭送太後前往一裡外的雙秋橋楓林,内務府早兩日已在兩處臨江開闊處搭了彩台,涼棚遮頂,眼界開闊,江面一覽無餘。
離水之上,京都水師已在上江禦道碼頭備下九條十彩銜珠龍舟,各插本營旗号,每船三十六名虬虎壯漢,精赤着黝黑健碩的上身,持槳肅穆靜候,舵手一人體格偉岸雄壯,披紅花操大槳,安穩立于船尾,壓得龍首微昂,更有出水飛揚之姿。
皇帝贊了聲好,号炮聲中登上彩台寶座。
沿江河岸十數萬臣子百姓黑壓壓跪倒稱賀: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颔首,又是号炮一聲,百姓轟然歡呼,你推我擁,拼了命地向江邊擠來。
吉祥在喧鬧中不由拔高了聲音,站出來躬身道:恭請萬歲爺欽點各船龍鼓手。
這個位置一直是留給朝廷中出身親貴的少年,不然就是皇帝寵信的年輕臣子。
在船上雖用不着滿頭大汗地出苦力,但因兼着龍頭标手的職責,往年頗有在最後落水的。
今年除了九門提督衙門,京營、禁軍、侍衛營、水師各出兩條龍舟,皇帝當下在各營中點了幾員愛将。
京營中是陸過,侍衛裡是遊雲謠和郁知秋,九門提督衙門的是袁迅的嫡長子,也是太傅劉遠的愛婿,均不出衆人所料。
隻是最後京營和禁軍還各差一人。
萬歲爺,這是 皇帝道:京營随朕北上,禁軍與成親王留守京師。
你們說這兩個位置是給誰留着的? 原來皇帝和成親王要親自掌鼓鬥龍舟,一句話被人交頭接耳地傳開,京營士卒都是大感臉上有光,相顧歡笑,不由讓消息層層透了出去,一會兒便哄動全城。
這是怎麼了?突然這麼鬧?太後在終點的彩台上,深坐珠簾之後,被外面百姓這一陣沸騰吓了一跳。
洪司言叫人下去問,不刻上來禀道:皇上和成親王要親自鬥龍舟呢。
胡鬧!太後笑道,這是天子做的事麼? 太後年年在福海看劃船,不過是應個景兒,早不覺得新鮮。
今天興師動衆的出來,也是因為若自己不來,兩位太妃和幾個年輕的妃子便不得出來了。
正在閑坐,聽了這個回禀,也覺十分有趣,話是那麼說了,仍叫人打起簾子,往明晃晃的江心裡看。
還沒動靜麼?妃子們笑問。
洪司言忙道:主子娘娘們心急了,要等響了号炮才開始呢。
這号炮就是遲遲不響,百姓焦急萬分,墊着腳伸着脖子向上江禦道方向觀望,猛聽禦駕前彩聲大作,原來是皇帝起身,寬去上衣,赫然露出一條彩繪的斑斓翔龍,金鱗雲爪,環繞身周,背後龍顔兇惡,恣行無忌,凜凜然煞氣沖天。
不知是因這金龍威武,還是皇帝體格出人意料的雄壯,群臣彩聲脫口而出,内臣們更會起哄捧場,将個好字叫得震天價響。
你怎麼樣?皇帝的驕傲威嚴今日鋒芒畢露,微笑着問成親王。
不。
成親王臉色慘白,竟不顧禮儀貿然出口拒絕。
皇帝不料他如此掃興,沉下臉問:你說什麼? 臣不擅這個。
成親王抖作一團,跪倒叩頭,皇上饒了臣吧。
群臣大嘩,皇帝更是氣得眼前一黑,不過正該高興的時候,不能發作弄得不歡而散。
皇帝垂目下顧,此時能及得上成親王身份的隻有洪王世子洪定國。
世子,皇帝很客氣地道,願意代勞麼? 洪定國跪奏道:皇上有命,樂意之緻。
不過臣在洪州有一班耍龍舟的伴當,這幾日正好到京,臣在此替他們乞求個恩典,能在皇上面前,能在京中各位王侯将相面前露個臉兒。
皇帝自然不會駁回,笑道:準卿所奏。
洪定國吩咐了李呈,不刻有一條紅鱗龍舟,自對岸下水,槳手舵手一色的金粉抹身,雄健無比,金身羅漢乘龍而來的氣勢,陽光下燦爛奪人雙目。
皇帝按耐住冷笑,喝彩道:好! 吉祥恐不懂事的人跟着起哄,惹得皇帝更為不悅,忙上前高聲道:萬歲爺,這禁軍一支船上,尚且無人操鼓,請萬歲爺示下。
你看呢?皇帝問成親王,既然你不擅長,薦個人總行吧。
成親王的臉色才緩過來,這時又漲得通紅,道:臣看還是皇上喜歡的人才好,辟邪如何? 好啊。
皇帝總算高興起來。
辟邪忙道:奴婢什麼身份,敢與皇上和衆位英傑同場競技? 玩耍而已,有什麼打緊。
皇帝大笑,當先走下彩台。
此時陸過等人都赤了上身,腰紮紅緞,順序登舟。
京營的龍舟也已靠岸,皇帝輕捷躍上船首,身上金龍跟着張牙舞爪,直欲飛去。
四周京營士卒喜不自禁,高呼萬歲。
辟邪跟在後面甩掉宮衣,胸前一道寸許傷痕依然鮮紅。
李呈趁他走過身邊,不失時機嘲道:原來竟是如此兇險,要不要緊? 已好了。
辟邪道,多承您老費心了。
小公公危急之下,還記得救我出水,我很承小公公的情呐。
雖然公公隻會幫倒忙,辟邪笑道,但公公若死了,我這個差事就辦得不漂亮了。
李呈惡狠狠道:小公公年紀輕輕,武功就高到這種妖邪的地步,隻怕難得永年呢。
彼此彼此。
辟邪一笑,洪王座下高手,年紀也不大啊。
公公趕緊了。
禁軍舵手呼道。
辟邪輕身掠上龍舟,緩緩蕩向江心。
十條龍舟在水面上一字排開,舵手牽住纜繩,堪堪停在起點紅線之後。
萬衆屏息,隻聽号炮一聲巨響,鼓點急催,短槳急劃,頃刻間十條龍舟沖破紅線,直撲雙秋橋前龍門。
沖出十丈,鼓聲漸緩,洪定國的龍舟飙于最前,皇帝緊随其後。
民衆認出正中的皇帝,随着京營将士高聲助威,兩岸萬歲之聲連綿起伏,聲勢撼天。
辟邪擔心有人行刺生變,不住向兩岸打量,扭頭相望,見他二人兩隻船都行在江心,咬得甚緊,唯恐皇帝有失,擡手示意舵手,搖動大槳,急追上前,銜住洪定國船尾。
洪定國冷笑,鼓聲加緊,又将兩船甩在後面
原來如此。
慕徐姿明白得更快些,輕柔地綻開笑容,一如既往的桃花撲水,秀霞滿天,她坐回椅子裡道,算我求你幫這個忙。
辟邪仍在迷惑着原來如此的含義,冷冷道:不敢,奴婢隻能盡力去辦。
那就好。
慕徐姿慢慢收回了刺人的目光,靜靜垂着眼,跪安罷。
辟邪磕了頭出去,身後椒吉宮的小太監追上來,這是娘娘的賞賜。
奴婢謝恩。
辟邪接過那二十兩銀子,道,要緊話忘了說,等旨意下來,娘娘可要準備着沐浴齋戒。
小的們會伺候,六爺放心。
眼看就是大日子,皇帝為冊妃和親征兩件事,共要齋戒三日。
自五月初二起,就挪在齋宮裡住。
各府部院寺早忙得足不沾地,奏折反而少了,隻有各地的谏書仍在源源不斷地上來,指望皇帝在最後一刻改了主意。
都當朕是兒戲,不看也罷。
皇帝看着送折子來的霍炎,突然道,跟朕一起出征的人裡面有沒有你? 回禀皇上,臣算是個文臣,内閣裡各位大人都沒想起臣來。
也好。
成親王監國,政務繁多,你要鼎力相助。
臣雖不才,皇上從前對臣說過的話,臣總是記在心裡的。
好。
皇帝頗為贊許,你的老母和發妻什麼時候接到京裡來,兒子不在跟前,總不能稱得上孝順。
角落裡悉悉索索的,是辟邪在偷偷的笑。
霍炎漲紅了臉,道:皇上教訓的是。
不過皇上親征之後,臣身處要沖,京中事務繁忙,一樣冷落臣母,反而不美。
你是極聰明的。
皇帝歎道,沒有後顧之憂,辦事更方便。
去吧。
皇帝看着他退出,扭頭對辟邪道:你說的不錯,他既然不肯接家眷過來,必對景儀心存戒備,可見還是靠得住。
可是話說回來,天高皇帝遠,到時離都就是景儀的天下,他一旦有什麼異動,我們拿得出什麼良策? 辟邪搖搖頭,奴婢沒有想好。
凡事隻能先仰仗太後娘娘做主。
從來太後似乎就更偏愛成親王一些,要是鬧出武姜共叔段的風波來,倒頗是棘手。
皇帝絲毫沒有寬慰。
五月三日,皇帝祭告天地神祠行祃祭禮。
五月四日,服通天冠、绛紗袍,省牲視滌。
五月五日,端午,皇帝告太廟、世廟,皮弁禦清平殿寶座,承制官奏發皇妃冊寶,降自中陛,宣道:冊慕氏、衛氏為妃,命卿等持節展禮。
女樂絲竹中,訸諧兩位淑儀具六龍雙鳳冠,服祎衣,至殿上受冊。
幾日未見,此時不過匆匆一瞥,一雙絕代佳人便在紫煙的朦胧中被女官簇擁而去,叩谒太後、皇後之後,又是外命婦朝賀。
皇帝咀嚼着慕徐姿憂郁的神色,也是怅然若失。
皇上。
冊妃已畢,大臣們都候在清和門外,是不是傳宴? 賜宴,賜糕粽。
皇帝起身,看太後皇後那邊賜宴差不多了,來告知一聲。
皇後連月來一直病重,端午賜宴命婦也隻有太後主持。
外朝内宮各敬酒九行,繁文缛節才算告一段落。
皇帝換了武便裝,神采奕奕出來,這一日的熱鬧氣象才真正開始。
京城水面寬闊,民間端午賽船一向都自雙秋橋始,迄于飄夏橋。
而往年皇帝隻駕幸西苑福海,觀看内廷侍衛的龍舟賽。
今年因大戰在即,特意在侍衛、禁軍、京營、水師、九門提督衙門中選拔了三百多名好手,逆水競渡,隻為激勵京師民衆競勝的士氣。
故而雖銮駕在此,也不禁百姓沿江圍觀。
京中市民早在五六天前得了消息,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大事,為一睹皇帝龍顔,有的甚至在兩天前便拖家帶口在江堤上鋪展竹席,搶了視野開闊的好地盤。
這日一早,京營兩千鐵甲槍手驅趕人群布防,結繩為界,三步一人橫轉鐵槍,猶如城牆矗立,不許百姓趨前。
饒是這般掃興,中午以後兩岸仍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層層疊疊厚達裡許。
未初時,皇帝駿馬奉太後慈駕出清和宮,漫天旌旗傘蓋,繁花瀉地的錦繡官員扈從兩宮過奉天橋。
皇帝在上江禦道碼頭下馬,恭送太後前往一裡外的雙秋橋楓林,内務府早兩日已在兩處臨江開闊處搭了彩台,涼棚遮頂,眼界開闊,江面一覽無餘。
離水之上,京都水師已在上江禦道碼頭備下九條十彩銜珠龍舟,各插本營旗号,每船三十六名虬虎壯漢,精赤着黝黑健碩的上身,持槳肅穆靜候,舵手一人體格偉岸雄壯,披紅花操大槳,安穩立于船尾,壓得龍首微昂,更有出水飛揚之姿。
皇帝贊了聲好,号炮聲中登上彩台寶座。
沿江河岸十數萬臣子百姓黑壓壓跪倒稱賀: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颔首,又是号炮一聲,百姓轟然歡呼,你推我擁,拼了命地向江邊擠來。
吉祥在喧鬧中不由拔高了聲音,站出來躬身道:恭請萬歲爺欽點各船龍鼓手。
這個位置一直是留給朝廷中出身親貴的少年,不然就是皇帝寵信的年輕臣子。
在船上雖用不着滿頭大汗地出苦力,但因兼着龍頭标手的職責,往年頗有在最後落水的。
今年除了九門提督衙門,京營、禁軍、侍衛營、水師各出兩條龍舟,皇帝當下在各營中點了幾員愛将。
京營中是陸過,侍衛裡是遊雲謠和郁知秋,九門提督衙門的是袁迅的嫡長子,也是太傅劉遠的愛婿,均不出衆人所料。
隻是最後京營和禁軍還各差一人。
萬歲爺,這是 皇帝道:京營随朕北上,禁軍與成親王留守京師。
你們說這兩個位置是給誰留着的? 原來皇帝和成親王要親自掌鼓鬥龍舟,一句話被人交頭接耳地傳開,京營士卒都是大感臉上有光,相顧歡笑,不由讓消息層層透了出去,一會兒便哄動全城。
這是怎麼了?突然這麼鬧?太後在終點的彩台上,深坐珠簾之後,被外面百姓這一陣沸騰吓了一跳。
洪司言叫人下去問,不刻上來禀道:皇上和成親王要親自鬥龍舟呢。
胡鬧!太後笑道,這是天子做的事麼? 太後年年在福海看劃船,不過是應個景兒,早不覺得新鮮。
今天興師動衆的出來,也是因為若自己不來,兩位太妃和幾個年輕的妃子便不得出來了。
正在閑坐,聽了這個回禀,也覺十分有趣,話是那麼說了,仍叫人打起簾子,往明晃晃的江心裡看。
還沒動靜麼?妃子們笑問。
洪司言忙道:主子娘娘們心急了,要等響了号炮才開始呢。
這号炮就是遲遲不響,百姓焦急萬分,墊着腳伸着脖子向上江禦道方向觀望,猛聽禦駕前彩聲大作,原來是皇帝起身,寬去上衣,赫然露出一條彩繪的斑斓翔龍,金鱗雲爪,環繞身周,背後龍顔兇惡,恣行無忌,凜凜然煞氣沖天。
不知是因這金龍威武,還是皇帝體格出人意料的雄壯,群臣彩聲脫口而出,内臣們更會起哄捧場,将個好字叫得震天價響。
你怎麼樣?皇帝的驕傲威嚴今日鋒芒畢露,微笑着問成親王。
不。
成親王臉色慘白,竟不顧禮儀貿然出口拒絕。
皇帝不料他如此掃興,沉下臉問:你說什麼? 臣不擅這個。
成親王抖作一團,跪倒叩頭,皇上饒了臣吧。
群臣大嘩,皇帝更是氣得眼前一黑,不過正該高興的時候,不能發作弄得不歡而散。
皇帝垂目下顧,此時能及得上成親王身份的隻有洪王世子洪定國。
世子,皇帝很客氣地道,願意代勞麼? 洪定國跪奏道:皇上有命,樂意之緻。
不過臣在洪州有一班耍龍舟的伴當,這幾日正好到京,臣在此替他們乞求個恩典,能在皇上面前,能在京中各位王侯将相面前露個臉兒。
皇帝自然不會駁回,笑道:準卿所奏。
洪定國吩咐了李呈,不刻有一條紅鱗龍舟,自對岸下水,槳手舵手一色的金粉抹身,雄健無比,金身羅漢乘龍而來的氣勢,陽光下燦爛奪人雙目。
皇帝按耐住冷笑,喝彩道:好! 吉祥恐不懂事的人跟着起哄,惹得皇帝更為不悅,忙上前高聲道:萬歲爺,這禁軍一支船上,尚且無人操鼓,請萬歲爺示下。
你看呢?皇帝問成親王,既然你不擅長,薦個人總行吧。
成親王的臉色才緩過來,這時又漲得通紅,道:臣看還是皇上喜歡的人才好,辟邪如何? 好啊。
皇帝總算高興起來。
辟邪忙道:奴婢什麼身份,敢與皇上和衆位英傑同場競技? 玩耍而已,有什麼打緊。
皇帝大笑,當先走下彩台。
此時陸過等人都赤了上身,腰紮紅緞,順序登舟。
京營的龍舟也已靠岸,皇帝輕捷躍上船首,身上金龍跟着張牙舞爪,直欲飛去。
四周京營士卒喜不自禁,高呼萬歲。
辟邪跟在後面甩掉宮衣,胸前一道寸許傷痕依然鮮紅。
李呈趁他走過身邊,不失時機嘲道:原來竟是如此兇險,要不要緊? 已好了。
辟邪道,多承您老費心了。
小公公危急之下,還記得救我出水,我很承小公公的情呐。
雖然公公隻會幫倒忙,辟邪笑道,但公公若死了,我這個差事就辦得不漂亮了。
李呈惡狠狠道:小公公年紀輕輕,武功就高到這種妖邪的地步,隻怕難得永年呢。
彼此彼此。
辟邪一笑,洪王座下高手,年紀也不大啊。
公公趕緊了。
禁軍舵手呼道。
辟邪輕身掠上龍舟,緩緩蕩向江心。
十條龍舟在水面上一字排開,舵手牽住纜繩,堪堪停在起點紅線之後。
萬衆屏息,隻聽号炮一聲巨響,鼓點急催,短槳急劃,頃刻間十條龍舟沖破紅線,直撲雙秋橋前龍門。
沖出十丈,鼓聲漸緩,洪定國的龍舟飙于最前,皇帝緊随其後。
民衆認出正中的皇帝,随着京營将士高聲助威,兩岸萬歲之聲連綿起伏,聲勢撼天。
辟邪擔心有人行刺生變,不住向兩岸打量,扭頭相望,見他二人兩隻船都行在江心,咬得甚緊,唯恐皇帝有失,擡手示意舵手,搖動大槳,急追上前,銜住洪定國船尾。
洪定國冷笑,鼓聲加緊,又将兩船甩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