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沈飛飛

關燈
怕婚期要一拖再拖,護送公主出嫁的禮部侍郎窦兢加急的折子來京,請皇帝示下。

     皇帝對草拟诏書的霍炎道:讓他隻管在涼州等着,多會兒必隆回了涼州,多會兒行禮。

     成親王道:皇上也不能怪他,他是個文官,到了那種邊疆之地,聽說匈奴來犯,總會戰戰兢兢。

     皇帝道:邊關将士跟他一樣有血有肉,他貪生怕死就情有可原了麼? 皇上就是這樣,成親王笑道,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

    臣這裡有個折子,藏了一天了,皇上看了别罵人。

     皇帝接過來一眼就看到于步之三個字,臉色一沉,合起折子對周圍的人道:你們都下去。

    看着殿上人都走光了,才對成親王道:你還有臉面提這個人?當年若不是我攔着,這個于步之早就被母後亂棒打死了,現在你又要舉薦他做寒州的知府,隻要有一點點風聲透進母後的耳裡,他還有命麼? 成親王道:那時候臣年紀小,不懂事,現在改邪歸正,早和他斷絕往來多年,隻是見他的的确确是個人才,這些年他的地方上太平無事,百姓安居樂業,現在皇上用人之際,就不能不計前嫌? 皇帝道:我和他有什麼前嫌?你說他是人才,用他也是不妨,不過話要說清楚,到時候母後要他的命,你别再哭着來求我。

     成親王道:是,皇上答應了? 既然真是要用他,你跟劉遠他們說一聲,他的學生蔡思齊已經放了寒州的布政使,讓他上折子舉薦,總比你勾起新仇舊恨強些。

     成親王笑了笑,跪安退出。

     不日,皇帝批複吏部、兵部的折子,擢升吏部侍郎蔡思齊為正二品布政使,即日赴任寒州布政司,原樂州知府于步之進京聽調寒州,原九門提督衙門督統楊力和升調鎮守寒州副總兵官,原遊擊将軍陸巡升調分守東海道參将。

     朝野自然又是一片議論。

    此次寒州一番調任,除了楊力和還稱得上已過不惑之年,其餘三人都是重臣從未放在眼裡的小字輩。

    蔡思齊才三十六歲的人,居然已經官居正二品的地方大員,史無前例;陸巡也不過三十出頭,就是于步之,年僅二十四歲就從邊疆小地方調任重鎮寒州,在群臣眼裡更是皇帝的膽大妄為之舉。

    倒有人私下說,如今府、部、院、寺的重臣,大都還是太後攝政時任命的老臣,有的人倚老賣老,不時令皇帝難堪,皇帝喜歡提拔年輕臣子,自有他自己年輕人的虛榮心在裡面,不足為奇。

     說這種話倒是小瞧了皇上,成親王頗不以為然,年輕怎麼了,能堪大用就是了,那些個老棺材瓤子們又做了什麼好事?若不是皇上英明,隻怕象你這樣的人要等到他們都死絕了才有出頭之日。

    你現今既是翰林院的編修,又是中書舍人,今科裡面隻有你一個和皇上走得這麼近,多少人看着呢,可别給皇上丢人。

     是,王爺說的是。

     這盤棋下到最後惹出成親王的這通牢騷來,讓霍炎始料未及,他見成親王一早就坐卧不安,心不在焉,又想起下午就要回乾清宮當值,連忙告辭。

    成親王也不留他,命人送出府外,在大門前,正巧看到一個正四品服色的官員下馬,霍炎見他極是年輕,不由多看了幾眼,那年輕官員也向他微微點了點頭,雙目中風流無限,讓人竟生出眩目之感。

    霍炎愣了愣,聽他的侍從對王府門前的小厮道:新任寒州知府于步之拜見王爺。

     果然是于大人來了,王爺今早問了好幾次,大人稍候,容小人進去通報。

     原來就是他!霍炎早就聽說這個比自己早着兩科的狀元于步之,十八歲就殿試高中,原本前途無量,不知犯了什麼過錯,竟被遠遠貶至樂州,苦熬了四五年方還。

     一時那小厮又奔出來,道:大人請。

     于步之點點頭,跟着小厮進府,前面早有王府的趙師爺等着,領着他往成親王日常起居的院子裡去,遠遠看見成親王站在廊下,向他笑着招手。

     于步之向前搶了幾步,跪倒磕頭,臣于步之給王爺請安,王爺千歲。

     成親王揮了揮手,屏退其他人,院子裡靜悄悄的,隻有落花拂地的聲音,成親王在長廊的陰影裡對着他微笑,于兄,别來無恙? 是,臣一切都好。

    王爺這些年安康? 一瞬撩人心弦的沉默,令于步之微微戰抖着。

    成親王慢慢托起他秀麗的下颌,俯視着他的眼睛,低聲道:你為我被貶樂州,我為你思念成疾,五年來豈有一日安康? 景儀 一種絢麗的玫紅從于步之的雙唇中透了出來,這聲呼喚也有着奪目的色彩般輝映着成親王眼中的情愫,原本清涼的微風裡漸漸飄搖出一股浮躁之氣,烤得成親王口幹舌燥,仿佛于步之情意流動的雙唇是不竭的清泉,成親王迫不及待地吮吸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