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祝純
關燈
小
中
大
哦。
馬林十分領會似的點了點頭。
他身邊的青年目中微有怒意,扭頭抿緊了嘴。
果真等到了酉正,卻見江面上一隻大船緩緩靠岸,船頭的人向着梅林方向揮舞紅手巾。
于步之站身道:各位,王爺的船到了,請吧。
兩層的座船,沒有刻意的雕梁畫柱,竹簾擋着窗門,裡面早早地點起燈火,影影綽綽有人走動。
還是王爺想得周到。
馬林見狀大喜,船上都是王爺的人,說話方便。
于步之引衆人到了碼頭,船夫搭下跳闆來,趙師爺翩翩然走下來,笑眯眯拱手:馬兄,我家爺在内等候,請。
馬林當先而行,身後的兩個人卻被趙師爺伸手攔住,這兩位是 馬林低聲道:這是王府武官祝純,對寒江一帶的軍備戍防極是撚熟,說不定可為王爺參詳軍務。
那個是下官的小厮。
我家爺指了名要見的是馬兄,帶這兩個人上船,恐怕我家爺怪罪呢。
趙師爺有意拔高了聲音,一邊側身回望船艙。
果見竹簾動了動,成親王露出眼睛來向外打量,那青年似乎為了讓他看得更清楚似的,沖着燈光揚起臉來少見的端麗青年,線條清朗的下颌和飽滿的紅唇,混合出奇特的陰桀氣質成親王對着趙師爺微微點了點頭。
如此,祝将軍請上船。
趙師爺為他讓開了路。
你留在岸上。
馬林不等趙師爺開口,對自己的小厮道,回去等我。
我便告辭了。
各位盡興。
于步之知道自己的職責已盡,望着祝純矯健背影,黯然笑了笑。
這是馬林第一次見到成親王,人都道這位小親王風流不羁,此時端坐在燈光下的青年,卻是輝輝然寶相端莊,比之在外領兵的東王父子,更多了一派精明的貴胄華彩。
馬林帶着祝純報名叩下頭去,成親王已一疊聲地叫請起。
開宴吧。
成親王道。
船身微微一蕩,起錨向江心行去。
絲竹清音漸漸從後艙飄來,兩個青衫小厮順序搭出四桌酒席,布好箸盞,悄然退下,偌大船艙中隻剩了這密談的四人。
趙師爺執壺篩酒,道:馬長史遠來,王爺不得在府中款待,甚覺不安,兩位見諒。
哪裡話。
馬林笑道,有幸見王爺一面,得陳東王肺腑之言,無論是小人還是鄙上,都足感王爺盛情。
杜桓還是成親王的長輩,景儀欠了欠身,老王爺安好? 甚好。
馬林站起來答道,鄙上隻是憂慮前方戰事,寝食不安。
是啊。
成親王知道他正将話引入正題,接口道,我等臣子不能為皇上分憂,卻讓皇上親征在外,賜我等一片太平,得以在此聞雅樂,飲夜宴。
唉,他歎了口氣,雖說我坐纛京中,仍覺愚臣掣肘,替皇上辦的事還是少了。
若京中大臣都似老王爺般深明大義,豈不少了我許多煩惱。
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卻又将其心志講得明明白白,馬林暗贊一聲,道:王爺在京師操勞,定有自己的決斷,皇上從前日理萬機,想來能體會王爺的苦心。
王爺何不放手一搏? 放手一搏?成親王笑道:所謂一個搏字,當有可争之利益,必争之生死。
馬長史的話,小王卻有些不懂了。
王爺所說可争之利益,必争之生死又當何解? 廟堂雖高遠,我卻獨在一人之下,由海内百姓奉養,為朝廷百官恭敬,何來更大之利益,值得我去争?生死雖重大,我卻逸居一隅之内,入則惜福養生,出則精兵拱衛,何有不測之生死,須得我去争? 馬林笑道:王爺隻說了現在卻沒有提到将來啊。
将來如何? 将來麼,馬林想了想道,論利益,聖上有嗣,社稷序傳,王爺于子侄子之輩行君臣之禮,何以獨居一人之下?論生死,以王爺風度華彩,遠見卓識,如何不引人猜忌 正是成親王想聽的話,他覺得已然足夠,舉起手來,攔住馬林,道:太遠了。
是。
馬林心領神會地笑,隻說近的。
匈奴破關南下,中原生靈塗炭,百姓為其奪,群臣為其辱,還有什麼利益可言?更不要說離都攻陷,兩江淪喪,王爺安處無處,生死難蔔。
何以算定匈奴會勝?皇上幼讀兵書,馭将有方,洪涼兩州精兵數十萬,震北軍中上将千員,更有些人卧虎藏龍,想必杜老王爺不會不知道吧? 微賤者何足挂齒?馬林冷冷道,雖仗皇上庇護,卻自有他的死期。
成親王安詳放在桌上的手指不禁微微動了動,趙師爺忙向馬林使了個眼色。
馬林極聰明,雖不知其中的底蘊,仍立即将話引開。
王爺卻不知皇上親征實為莽撞,僅臣所知,便有五大必敗的緣由。
講來聽聽。
是。
其一,軍中兵源混雜,洪、涼、震北、樂州、京營,五股人馬混編一處,以何人為将?令由何人而出?何人執掌令行禁止之事?現今看來,軍中紛争尤多,軍心渙散,如此必敗。
馬長史。
成親王搖了搖頭,此一件皇上已料到,正為了這個,皇上才決意北上,協調各軍将領。
有皇上在,這個緣故也不成緣故了。
這便要說到第二個緣故了。
馬林道,洪王涼王擁兵自重多年,其居心叵測,朝廷也非近年才得知。
論軍務,洪王涼王與匈奴征戰多年,皇上豈是他們的對手,論政務,皇上在明,他們在暗,處處均可暗箭傷人,皇上的難以自保,氣勢上,便先給他們壓了下去,如何統率三十萬大軍? 成親王道:皇上有個閃失,便關系全局,必導緻大軍崩壞。
匈奴南下,首當其沖的便是涼州,洪州與涼州一衣帶水,之後洪州覆滅,對兩位親王來說,并非好事。
據我所知,涼王必隆已然傷重,回涼州城内去了。
洪定國孤掌難鳴,翻不出什麼花樣。
馬林道:北方萬軍一心,自然必勝。
但軍中确有人盼着震北軍大敗,此正是第三個緣故。
成親王在燈光下微笑起來,銳利的目光盤旋在馬林和祝純的臉上。
難道是洪王想震北軍大敗麼? 王爺熟知朝中政務,不會不知道震北軍實是朝廷手中唯一最後的強悍大軍。
震北軍損傷元氣,今後朝廷拿什麼來應付藩王?再者,匈奴與震北軍一番激戰之後,就算進入雁門以南,也是強弩之末,洪涼兩州的精兵伺機
馬林十分領會似的點了點頭。
他身邊的青年目中微有怒意,扭頭抿緊了嘴。
果真等到了酉正,卻見江面上一隻大船緩緩靠岸,船頭的人向着梅林方向揮舞紅手巾。
于步之站身道:各位,王爺的船到了,請吧。
兩層的座船,沒有刻意的雕梁畫柱,竹簾擋着窗門,裡面早早地點起燈火,影影綽綽有人走動。
還是王爺想得周到。
馬林見狀大喜,船上都是王爺的人,說話方便。
于步之引衆人到了碼頭,船夫搭下跳闆來,趙師爺翩翩然走下來,笑眯眯拱手:馬兄,我家爺在内等候,請。
馬林當先而行,身後的兩個人卻被趙師爺伸手攔住,這兩位是 馬林低聲道:這是王府武官祝純,對寒江一帶的軍備戍防極是撚熟,說不定可為王爺參詳軍務。
那個是下官的小厮。
我家爺指了名要見的是馬兄,帶這兩個人上船,恐怕我家爺怪罪呢。
趙師爺有意拔高了聲音,一邊側身回望船艙。
果見竹簾動了動,成親王露出眼睛來向外打量,那青年似乎為了讓他看得更清楚似的,沖着燈光揚起臉來少見的端麗青年,線條清朗的下颌和飽滿的紅唇,混合出奇特的陰桀氣質成親王對着趙師爺微微點了點頭。
如此,祝将軍請上船。
趙師爺為他讓開了路。
你留在岸上。
馬林不等趙師爺開口,對自己的小厮道,回去等我。
我便告辭了。
各位盡興。
于步之知道自己的職責已盡,望着祝純矯健背影,黯然笑了笑。
這是馬林第一次見到成親王,人都道這位小親王風流不羁,此時端坐在燈光下的青年,卻是輝輝然寶相端莊,比之在外領兵的東王父子,更多了一派精明的貴胄華彩。
馬林帶着祝純報名叩下頭去,成親王已一疊聲地叫請起。
開宴吧。
成親王道。
船身微微一蕩,起錨向江心行去。
絲竹清音漸漸從後艙飄來,兩個青衫小厮順序搭出四桌酒席,布好箸盞,悄然退下,偌大船艙中隻剩了這密談的四人。
趙師爺執壺篩酒,道:馬長史遠來,王爺不得在府中款待,甚覺不安,兩位見諒。
哪裡話。
馬林笑道,有幸見王爺一面,得陳東王肺腑之言,無論是小人還是鄙上,都足感王爺盛情。
杜桓還是成親王的長輩,景儀欠了欠身,老王爺安好? 甚好。
馬林站起來答道,鄙上隻是憂慮前方戰事,寝食不安。
是啊。
成親王知道他正将話引入正題,接口道,我等臣子不能為皇上分憂,卻讓皇上親征在外,賜我等一片太平,得以在此聞雅樂,飲夜宴。
唉,他歎了口氣,雖說我坐纛京中,仍覺愚臣掣肘,替皇上辦的事還是少了。
若京中大臣都似老王爺般深明大義,豈不少了我許多煩惱。
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卻又将其心志講得明明白白,馬林暗贊一聲,道:王爺在京師操勞,定有自己的決斷,皇上從前日理萬機,想來能體會王爺的苦心。
王爺何不放手一搏? 放手一搏?成親王笑道:所謂一個搏字,當有可争之利益,必争之生死。
馬長史的話,小王卻有些不懂了。
王爺所說可争之利益,必争之生死又當何解? 廟堂雖高遠,我卻獨在一人之下,由海内百姓奉養,為朝廷百官恭敬,何來更大之利益,值得我去争?生死雖重大,我卻逸居一隅之内,入則惜福養生,出則精兵拱衛,何有不測之生死,須得我去争? 馬林笑道:王爺隻說了現在卻沒有提到将來啊。
将來如何? 将來麼,馬林想了想道,論利益,聖上有嗣,社稷序傳,王爺于子侄子之輩行君臣之禮,何以獨居一人之下?論生死,以王爺風度華彩,遠見卓識,如何不引人猜忌 正是成親王想聽的話,他覺得已然足夠,舉起手來,攔住馬林,道:太遠了。
是。
馬林心領神會地笑,隻說近的。
匈奴破關南下,中原生靈塗炭,百姓為其奪,群臣為其辱,還有什麼利益可言?更不要說離都攻陷,兩江淪喪,王爺安處無處,生死難蔔。
何以算定匈奴會勝?皇上幼讀兵書,馭将有方,洪涼兩州精兵數十萬,震北軍中上将千員,更有些人卧虎藏龍,想必杜老王爺不會不知道吧? 微賤者何足挂齒?馬林冷冷道,雖仗皇上庇護,卻自有他的死期。
成親王安詳放在桌上的手指不禁微微動了動,趙師爺忙向馬林使了個眼色。
馬林極聰明,雖不知其中的底蘊,仍立即将話引開。
王爺卻不知皇上親征實為莽撞,僅臣所知,便有五大必敗的緣由。
講來聽聽。
是。
其一,軍中兵源混雜,洪、涼、震北、樂州、京營,五股人馬混編一處,以何人為将?令由何人而出?何人執掌令行禁止之事?現今看來,軍中紛争尤多,軍心渙散,如此必敗。
馬長史。
成親王搖了搖頭,此一件皇上已料到,正為了這個,皇上才決意北上,協調各軍将領。
有皇上在,這個緣故也不成緣故了。
這便要說到第二個緣故了。
馬林道,洪王涼王擁兵自重多年,其居心叵測,朝廷也非近年才得知。
論軍務,洪王涼王與匈奴征戰多年,皇上豈是他們的對手,論政務,皇上在明,他們在暗,處處均可暗箭傷人,皇上的難以自保,氣勢上,便先給他們壓了下去,如何統率三十萬大軍? 成親王道:皇上有個閃失,便關系全局,必導緻大軍崩壞。
匈奴南下,首當其沖的便是涼州,洪州與涼州一衣帶水,之後洪州覆滅,對兩位親王來說,并非好事。
據我所知,涼王必隆已然傷重,回涼州城内去了。
洪定國孤掌難鳴,翻不出什麼花樣。
馬林道:北方萬軍一心,自然必勝。
但軍中确有人盼着震北軍大敗,此正是第三個緣故。
成親王在燈光下微笑起來,銳利的目光盤旋在馬林和祝純的臉上。
難道是洪王想震北軍大敗麼? 王爺熟知朝中政務,不會不知道震北軍實是朝廷手中唯一最後的強悍大軍。
震北軍損傷元氣,今後朝廷拿什麼來應付藩王?再者,匈奴與震北軍一番激戰之後,就算進入雁門以南,也是強弩之末,洪涼兩州的精兵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