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寒江妃子
關燈
小
中
大
。
皇帝仍十分沉得住氣,不管船上槳手神色焦急,鼓點隻是不變。
洪定國、辟邪、皇帝,三條龍舟連成一線,筆直飛馳向前。
歡聲已動至雙秋橋。
妃子起身遙望,問道:隻看得見最前面金燦燦一條龍,可是皇上麼? 大概不是。
洪司言笑道,應是成親王的船,他平素就喜歡驚世駭俗的玩意兒。
好是耀眼啊。
太後道,要把皇帝比下去了,又要在我跟前鬧了。
她對這兩個兒子之間的競争也極為關注,終于放下茶盞,起身觀戰。
此時賽程過半,十條龍舟漸漸向江心彙聚,又有郁知秋一條船鼓聲猖狂,沖在辟邪左側,糾纏在戰團之中,轉眼又向上遊搶了十多丈。
一裡競渡,十停中已賽去六停,皇帝将鼓聲舒緩,由得槳手稍作休息。
洪定國的鼓聲隻是越作越緊,那班槳手也極是堅韌,整齊劃一,猶如機栝銅人行舟,竟不露一點疲勞之态,僅這一瞬,又領先了三四丈。
辟邪不會計較輸赢,萬事隻求太平為上,緊貼皇帝座船。
如此卻讓郁知秋超出,占到筆直的航線,擋在皇帝之前。
不知死活的混賬!辟邪對他這股狠勁哭笑不得,不由暗罵,伸手一指,向舵手示意。
舵手心領神會,助槳逼上前去,龍首撞在郁知秋船側,硬生生擠開丈許。
皇帝的槳手雖在調息,船尾的舵手卻猛然發力,大槳一搖,便沿辟邪開出的航道,向前猛竄半丈,三十八人的龍舟竟像飛葉輕滑水面,倏然蕩前,不會兒便與辟邪并頭齊進。
那舵手将臉上的油彩抹去,向皇帝和辟邪露齒微笑。
姜放?辟邪恍然,難怪神力如斯,原來是上将軍親自掌舵。
皇帝與辟邪相顧大笑,水光陽光照得人滿眼生花,隻覺這一刻君臣投契不已,說不出的歡喜愉悅。
皇帝大喝一聲,高舉鼓槌,疾風暴雨般地打了下來。
這船上的槳手早就憋足了氣,聽鼓聲催動,都是放聲吆喝,飛輪般使槳,借着洪定國龍首破開的水流,頃刻追上洪定國船尾,咬住不放。
皇帝一直落後,百姓大為駭異,眼看隻剩五十丈開外的水面,以為皇帝獲勝無望,沮喪中聲音也低了下去。
不料此刻皇帝驟然沖刺,數萬人又來了精神,助威聲海潮拍岸,一浪高過一浪。
後面六條船上衆人也是精神大振,不甘示弱,咬着牙豁出所有氣力,奮力趕來。
雙秋橋前龍門在望,正中懸挂的大紅花球也看得極清了,姜放輕輕巧巧擺舵,皇帝的龍舟頓時搶到洪定國船邊。
辟邪轉臉看了看,見他們兩船并駕齊驅,一時難解難分,忙加緊鼓點直欲上前。
水波忽而一分,郁知秋的船又斜裡駛來,占據直道,向着辟邪笑。
百姓哪裡知道其中那麼些緣故,隻見四條龍舟結對兒相争,精彩紛呈,都拍手叫好。
皇帝和洪定國距龍門也不過就是十丈開外,都抛了鼓槌,攀上龍頭。
辟邪雖離着還遠,隻怕皇帝着了洪定國算計,也連忙反身掠上龍首,手中提着鼓槌,隻要見一點意外,便出手偷襲洪定國。
到了到了,可看得清了。
正登上龍首要奪标呢。
雙秋橋這邊的宮女太監擊掌歡呼。
太後看了一會兒,突然問道:那個是景儀麼? 主子說的是哪個? 紅鱗船上的那個。
不象。
禁軍旗号下的金藍鱗片的那個呢,怎麼如此行險,站在龍頭上? 成親王身量更高些,看着也不象。
太後尚在迷惑,太監來說上江碼頭侍駕的大臣們都挪到這兒來了,成親王求見。
你不在船上麼?太後見了他大驚。
成親王面有慚色,道:乾清宮的辟邪替臣上船了。
那麼紅鱗龍舟上的又是誰? 洪親王世子洪定國。
太後原以為就算争得熱鬧厲害,不過是為場面好看,最後總是皇帝有驚無險取勝。
但對手若是洪定國,那就什麼都保不定了。
皇帝若在十數萬百姓面前栽這麼大一個跟頭,顔面盡失,何以立威?太後指着成親王低聲怒道:上陣親兄弟,你又怎麼臨陣退縮?你心中那點業障何時才能消退?真是沒出息。
成親王被她罵得擡不起頭來,太後拂袖道:去吧。
回避在内的妃子們也聽了個大概,待成親王退去,一湧而出站在彩台邊上,扶着欄杆憂心如焚觀望。
猛聽兩岸齊聲驚呼,原來洪定國的舵手來狠的,硬讓兩船龍頭相碰,皇帝身子一晃,有落水之虞,觀衆都是驚叫出聲。
諄、誼二妃都是抽了口冷氣,諄妃更是膽小,捂着眼睛不敢再看。
慕徐姿緊捏着手帕一臉以身相代的決心,又向前沖了一步。
諧妃衛氏頗冷靜,暗暗拉了她一把,卻不做聲。
洪定國的船趁機領先了三尺開外,龍首将進龍門。
辟邪距他不遠,手持鼓槌,正要擲去,卻見皇帝仍在奮力攀登龍首,一個轉念垂下手來。
洪定國此時勝利在望,伏身在船頭龍首之上,标的花球已觸手可及,想到今日給了皇帝一個下馬威,不禁洋洋自得。
不料眼前金鱗閃爍,蛟龍飛掠,正是皇帝奮身登上,駐足龍頭,探身伸長手臂,堪堪比洪定國早了一分,穩穩摘走花球。
洪定國的舵手大怒,想趁皇帝正立足不穩,一舉将他撞于水中,也叫他出個大醜。
姜放眼光老道,抽手搶過面前槳手的木槳,灌足勁力擲去,将洪定國的掌舵大槳攔腰斬斷。
辟邪松了口氣,才發現郁知秋已然趕到前面,忙命人加緊。
郁知秋雖不能與皇帝争勝,能赢了辟邪也十分高興,卻見遊雲謠的龍舟碎浪追來,人探出身子高叫:郁兄,那是成親王的船! 郁知秋冷然一個寒戰,想緩下龍舟去勢已是不及,還是比辟邪先到一步。
待十條龍舟全部過了龍門,皇帝的龍舟已經悠悠轉回,沿江緩行,百姓見他赢得結實漂亮,驚雷般的歡呼回聲直要摧裂整座京師。
皇帝手持花球,渾身金鱗耀目,穩穩立于龍首之上,肅然望着遠處的洪定國。
那目光決非鋒芒可以形容,洪定國在這浩瀚氣勢之下,也不免低了一低頭。
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遠伏地贊拜。
萬歲萬歲,萬萬歲仿佛靜水驚石,禮贊跪拜之聲從此波瀾般漾至十數萬人群中。
風翔江面,令人心境飒然浮空,為君之樂就在這城池折腰,江山共贊的一瞬皇帝慢慢環顧,遠眺明媚陽光下彩虹般飛躍離水的九座長橋,悠然品味着半座京師喧嘩之後突來的悄寂無聲。
端午深夜如常流逝。
明日,京營四萬将士将在離都攘狄門外集結列隊,恭候皇帝銮駕啟程北伐。
京營統帥姜放,此時徘徊在府中東廂院中,仰頭看了看天色。
是不是太着急了些?辟邪在書房内笑道,還不到時候。
是。
姜放進屋道,主子爺比我沉得住氣。
辟邪月白的絲袍,手裡搖着團扇,悠然道:這有什麼沉不住氣的。
都是自己人。
姜放喝了口濃茶,道:今日熱鬧了一天,我都覺得累了,主子爺倒仍是精神奕奕。
若不是成親王臨陣退縮,哪裡就要你我親自操鼓執槳?說到這個,辟邪皺眉,就是一件事不明白,成親王凡事都灑脫,怎麼今日在大庭廣衆之下畏縮起來。
姜放長歎一聲,這裡面是有個緣故的。
辟邪奇道:難道他不識水性? 這倒不是。
凡是皇子每年在上江避暑,水裡山上都去得,從小水性就不錯。
隻是爺還記得我曾在上江射殺過行刺皇帝兄弟的刺客麼? 記得。
那刺客極聰明,未免别人識破皇子為人所殺,竟要溺斃那兄弟二人。
等我趕到時,兩兄弟都被他按在水裡,救上來的時候,成親王幾乎沒了氣息。
難道為這一件事就怕了水?辟邪失笑,斷斷不會,上元節的時候還見他乘船在江中遊玩。
要說那件事都因當今皇帝少時不經事,避了人帶着成親王獨自亂走才起。
經此一事,恐怕懂了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
龍舟奪标并非沒有風險,想起少時遭遇,有些恐懼,也是人之常情。
辟邪道:但凡有人之常情,就會被人有可乘之機。
他這麼愛惜性命,沒有半點冒險的勇氣,隻怕難成氣候,虧我還在為他發愁。
有我吳十六在主子爺愁什麼?門外人朗聲一笑。
十六哥到了麼?辟邪大喜,迎出門外。
吳十六和宋别二人都已翩然而至,吳十六撩起衣袍給辟邪叩了個頭,小主子爺安好? 十六哥快起來。
辟邪伸手相扶。
宋别不似吳十六和姜放一般是顔府家奴出身,隻是口稱小王爺,拱手躬身行禮,辟邪還禮不疊。
姜放請衆人入席,親信的小厮擺開盛宴,應節氣奉上朱砂雄黃菖蒲酒,粽子并非人人愛吃,姜府還是擺了各色玲珑的小粽子,算應景。
小姜,讓你破費了。
吳十六笑道,怎麼還不舉杯預祝小主子馬到功臣,凱旋還京? 且等一等。
姜放道,還有一位稀客。
吳十六吃了一驚,難道那厮得空也來了? 小厮躬身推門,門外那人慢條斯理冷笑道:吳胖子狗嘴裡還是吐不出象牙來,臭毛病一樣沒少。
那人病殃殃走入,目光煞是犀利,盯着辟邪看了一眼。
姜放起身道:主子爺沒見過,這是二先生。
辟邪氣度雍容,端坐一笑。
那人目光中頗有欣慰之色,欣然跪倒,範樹安給主子爺叩頭。
辟邪這才起身相避,微笑道:二先生請起,書信往來這麼久,今日才得相見,甚是失禮。
範樹安道:雖然十六歲上就離開王府,但算起來還是王府家養的孩子,小王爺切勿跟我客氣。
辟邪謙道:二先生身處虎穴,多年來不斷周旋,其中辛苦非我可以想象,在各位面前,我後生豈敢托大?大先生、三先生可好? 托小王爺的福,都好得很。
别客氣啦。
吳十六這些年來沾了不少江湖氣,大咧咧道,小王爺和四方領袖今日都在,先幹一杯要緊。
胡說。
範樹安笑道,倫零尚不在此,不然倒也可以說齊了。
衆人說說笑笑,入席舉杯。
吳十六問道:你不是在多峰麼
皇帝仍十分沉得住氣,不管船上槳手神色焦急,鼓點隻是不變。
洪定國、辟邪、皇帝,三條龍舟連成一線,筆直飛馳向前。
歡聲已動至雙秋橋。
妃子起身遙望,問道:隻看得見最前面金燦燦一條龍,可是皇上麼? 大概不是。
洪司言笑道,應是成親王的船,他平素就喜歡驚世駭俗的玩意兒。
好是耀眼啊。
太後道,要把皇帝比下去了,又要在我跟前鬧了。
她對這兩個兒子之間的競争也極為關注,終于放下茶盞,起身觀戰。
此時賽程過半,十條龍舟漸漸向江心彙聚,又有郁知秋一條船鼓聲猖狂,沖在辟邪左側,糾纏在戰團之中,轉眼又向上遊搶了十多丈。
一裡競渡,十停中已賽去六停,皇帝将鼓聲舒緩,由得槳手稍作休息。
洪定國的鼓聲隻是越作越緊,那班槳手也極是堅韌,整齊劃一,猶如機栝銅人行舟,竟不露一點疲勞之态,僅這一瞬,又領先了三四丈。
辟邪不會計較輸赢,萬事隻求太平為上,緊貼皇帝座船。
如此卻讓郁知秋超出,占到筆直的航線,擋在皇帝之前。
不知死活的混賬!辟邪對他這股狠勁哭笑不得,不由暗罵,伸手一指,向舵手示意。
舵手心領神會,助槳逼上前去,龍首撞在郁知秋船側,硬生生擠開丈許。
皇帝的槳手雖在調息,船尾的舵手卻猛然發力,大槳一搖,便沿辟邪開出的航道,向前猛竄半丈,三十八人的龍舟竟像飛葉輕滑水面,倏然蕩前,不會兒便與辟邪并頭齊進。
那舵手将臉上的油彩抹去,向皇帝和辟邪露齒微笑。
姜放?辟邪恍然,難怪神力如斯,原來是上将軍親自掌舵。
皇帝與辟邪相顧大笑,水光陽光照得人滿眼生花,隻覺這一刻君臣投契不已,說不出的歡喜愉悅。
皇帝大喝一聲,高舉鼓槌,疾風暴雨般地打了下來。
這船上的槳手早就憋足了氣,聽鼓聲催動,都是放聲吆喝,飛輪般使槳,借着洪定國龍首破開的水流,頃刻追上洪定國船尾,咬住不放。
皇帝一直落後,百姓大為駭異,眼看隻剩五十丈開外的水面,以為皇帝獲勝無望,沮喪中聲音也低了下去。
不料此刻皇帝驟然沖刺,數萬人又來了精神,助威聲海潮拍岸,一浪高過一浪。
後面六條船上衆人也是精神大振,不甘示弱,咬着牙豁出所有氣力,奮力趕來。
雙秋橋前龍門在望,正中懸挂的大紅花球也看得極清了,姜放輕輕巧巧擺舵,皇帝的龍舟頓時搶到洪定國船邊。
辟邪轉臉看了看,見他們兩船并駕齊驅,一時難解難分,忙加緊鼓點直欲上前。
水波忽而一分,郁知秋的船又斜裡駛來,占據直道,向着辟邪笑。
百姓哪裡知道其中那麼些緣故,隻見四條龍舟結對兒相争,精彩紛呈,都拍手叫好。
皇帝和洪定國距龍門也不過就是十丈開外,都抛了鼓槌,攀上龍頭。
辟邪雖離着還遠,隻怕皇帝着了洪定國算計,也連忙反身掠上龍首,手中提着鼓槌,隻要見一點意外,便出手偷襲洪定國。
到了到了,可看得清了。
正登上龍首要奪标呢。
雙秋橋這邊的宮女太監擊掌歡呼。
太後看了一會兒,突然問道:那個是景儀麼? 主子說的是哪個? 紅鱗船上的那個。
不象。
禁軍旗号下的金藍鱗片的那個呢,怎麼如此行險,站在龍頭上? 成親王身量更高些,看着也不象。
太後尚在迷惑,太監來說上江碼頭侍駕的大臣們都挪到這兒來了,成親王求見。
你不在船上麼?太後見了他大驚。
成親王面有慚色,道:乾清宮的辟邪替臣上船了。
那麼紅鱗龍舟上的又是誰? 洪親王世子洪定國。
太後原以為就算争得熱鬧厲害,不過是為場面好看,最後總是皇帝有驚無險取勝。
但對手若是洪定國,那就什麼都保不定了。
皇帝若在十數萬百姓面前栽這麼大一個跟頭,顔面盡失,何以立威?太後指着成親王低聲怒道:上陣親兄弟,你又怎麼臨陣退縮?你心中那點業障何時才能消退?真是沒出息。
成親王被她罵得擡不起頭來,太後拂袖道:去吧。
回避在内的妃子們也聽了個大概,待成親王退去,一湧而出站在彩台邊上,扶着欄杆憂心如焚觀望。
猛聽兩岸齊聲驚呼,原來洪定國的舵手來狠的,硬讓兩船龍頭相碰,皇帝身子一晃,有落水之虞,觀衆都是驚叫出聲。
諄、誼二妃都是抽了口冷氣,諄妃更是膽小,捂着眼睛不敢再看。
慕徐姿緊捏着手帕一臉以身相代的決心,又向前沖了一步。
諧妃衛氏頗冷靜,暗暗拉了她一把,卻不做聲。
洪定國的船趁機領先了三尺開外,龍首将進龍門。
辟邪距他不遠,手持鼓槌,正要擲去,卻見皇帝仍在奮力攀登龍首,一個轉念垂下手來。
洪定國此時勝利在望,伏身在船頭龍首之上,标的花球已觸手可及,想到今日給了皇帝一個下馬威,不禁洋洋自得。
不料眼前金鱗閃爍,蛟龍飛掠,正是皇帝奮身登上,駐足龍頭,探身伸長手臂,堪堪比洪定國早了一分,穩穩摘走花球。
洪定國的舵手大怒,想趁皇帝正立足不穩,一舉将他撞于水中,也叫他出個大醜。
姜放眼光老道,抽手搶過面前槳手的木槳,灌足勁力擲去,将洪定國的掌舵大槳攔腰斬斷。
辟邪松了口氣,才發現郁知秋已然趕到前面,忙命人加緊。
郁知秋雖不能與皇帝争勝,能赢了辟邪也十分高興,卻見遊雲謠的龍舟碎浪追來,人探出身子高叫:郁兄,那是成親王的船! 郁知秋冷然一個寒戰,想緩下龍舟去勢已是不及,還是比辟邪先到一步。
待十條龍舟全部過了龍門,皇帝的龍舟已經悠悠轉回,沿江緩行,百姓見他赢得結實漂亮,驚雷般的歡呼回聲直要摧裂整座京師。
皇帝手持花球,渾身金鱗耀目,穩穩立于龍首之上,肅然望着遠處的洪定國。
那目光決非鋒芒可以形容,洪定國在這浩瀚氣勢之下,也不免低了一低頭。
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遠伏地贊拜。
萬歲萬歲,萬萬歲仿佛靜水驚石,禮贊跪拜之聲從此波瀾般漾至十數萬人群中。
風翔江面,令人心境飒然浮空,為君之樂就在這城池折腰,江山共贊的一瞬皇帝慢慢環顧,遠眺明媚陽光下彩虹般飛躍離水的九座長橋,悠然品味着半座京師喧嘩之後突來的悄寂無聲。
端午深夜如常流逝。
明日,京營四萬将士将在離都攘狄門外集結列隊,恭候皇帝銮駕啟程北伐。
京營統帥姜放,此時徘徊在府中東廂院中,仰頭看了看天色。
是不是太着急了些?辟邪在書房内笑道,還不到時候。
是。
姜放進屋道,主子爺比我沉得住氣。
辟邪月白的絲袍,手裡搖着團扇,悠然道:這有什麼沉不住氣的。
都是自己人。
姜放喝了口濃茶,道:今日熱鬧了一天,我都覺得累了,主子爺倒仍是精神奕奕。
若不是成親王臨陣退縮,哪裡就要你我親自操鼓執槳?說到這個,辟邪皺眉,就是一件事不明白,成親王凡事都灑脫,怎麼今日在大庭廣衆之下畏縮起來。
姜放長歎一聲,這裡面是有個緣故的。
辟邪奇道:難道他不識水性? 這倒不是。
凡是皇子每年在上江避暑,水裡山上都去得,從小水性就不錯。
隻是爺還記得我曾在上江射殺過行刺皇帝兄弟的刺客麼? 記得。
那刺客極聰明,未免别人識破皇子為人所殺,竟要溺斃那兄弟二人。
等我趕到時,兩兄弟都被他按在水裡,救上來的時候,成親王幾乎沒了氣息。
難道為這一件事就怕了水?辟邪失笑,斷斷不會,上元節的時候還見他乘船在江中遊玩。
要說那件事都因當今皇帝少時不經事,避了人帶着成親王獨自亂走才起。
經此一事,恐怕懂了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
龍舟奪标并非沒有風險,想起少時遭遇,有些恐懼,也是人之常情。
辟邪道:但凡有人之常情,就會被人有可乘之機。
他這麼愛惜性命,沒有半點冒險的勇氣,隻怕難成氣候,虧我還在為他發愁。
有我吳十六在主子爺愁什麼?門外人朗聲一笑。
十六哥到了麼?辟邪大喜,迎出門外。
吳十六和宋别二人都已翩然而至,吳十六撩起衣袍給辟邪叩了個頭,小主子爺安好? 十六哥快起來。
辟邪伸手相扶。
宋别不似吳十六和姜放一般是顔府家奴出身,隻是口稱小王爺,拱手躬身行禮,辟邪還禮不疊。
姜放請衆人入席,親信的小厮擺開盛宴,應節氣奉上朱砂雄黃菖蒲酒,粽子并非人人愛吃,姜府還是擺了各色玲珑的小粽子,算應景。
小姜,讓你破費了。
吳十六笑道,怎麼還不舉杯預祝小主子馬到功臣,凱旋還京? 且等一等。
姜放道,還有一位稀客。
吳十六吃了一驚,難道那厮得空也來了? 小厮躬身推門,門外那人慢條斯理冷笑道:吳胖子狗嘴裡還是吐不出象牙來,臭毛病一樣沒少。
那人病殃殃走入,目光煞是犀利,盯着辟邪看了一眼。
姜放起身道:主子爺沒見過,這是二先生。
辟邪氣度雍容,端坐一笑。
那人目光中頗有欣慰之色,欣然跪倒,範樹安給主子爺叩頭。
辟邪這才起身相避,微笑道:二先生請起,書信往來這麼久,今日才得相見,甚是失禮。
範樹安道:雖然十六歲上就離開王府,但算起來還是王府家養的孩子,小王爺切勿跟我客氣。
辟邪謙道:二先生身處虎穴,多年來不斷周旋,其中辛苦非我可以想象,在各位面前,我後生豈敢托大?大先生、三先生可好? 托小王爺的福,都好得很。
别客氣啦。
吳十六這些年來沾了不少江湖氣,大咧咧道,小王爺和四方領袖今日都在,先幹一杯要緊。
胡說。
範樹安笑道,倫零尚不在此,不然倒也可以說齊了。
衆人說說笑笑,入席舉杯。
吳十六問道:你不是在多峰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