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招福
關燈
小
中
大
次日清晨,辟邪起身時栖霞已等在外面,請他到了僻靜的所在,在他耳邊悄聲道:郁知秋。
正是。
辟邪點頭笑道。
栖霞的職責在宮外,還不知原委,問道:他是爺提拔上來的,怎麼想起刺殺爺呢? 辟邪道:景優公主不願下嫁大理,還不是因為和他有了私情?他以為我在上江行宮撞破他和公主私會,如今公主不肯嫁人,他擔心東窗事發,急着找我滅口洩憤呢。
栖霞道:是我魯莽了,竟将貼子送到紫南門侍衛眼皮底下,可不是巴巴地告訴他六爺夜間宿在宮外。
有他心懷叵測,爺要小心。
不妨事。
辟邪道,昨晚追蹤下去的小子是誰?輕功很好。
那是我的義子,小名就叫憂官兒,栖霞道,他是戲班裡的出身,後來父母養不活了,賣在院子裡,我看他聰慧,一直帶在身邊。
很年輕啊。
可不是,隻有十六歲。
本來倒是想讓他過來給爺請安,但是今天一早就遣他去西邊了。
栖霞見辟邪點了點頭要走,忙道,爺,這個郁知秋膽子也太大了,對六爺又是嫉恨,放着實在是麻煩,要不要 隻等大事稍定,必要了他的腦袋。
辟邪歎氣道,這個人沖動難自持,心胸既窄,又喜歡做蠢事,可惜了他那麼好的身手,要是他那點熱血灑在戰場上倒好了。
栖霞笑道:六爺既是這麼說了,還不容易麼?清早天氣冷,栖霞交待人撣出一副猞猁裘給辟邪穿。
那仆婦笑道:媽媽可别罵我懶,這皮裘不撣也罷,宮裡已經有人捧着衣裳包袱來接六爺了。
快請進來。
果然是小順子挾着包袱眉花眼笑,東張西望地進來。
辟邪道:怎麼找到這裡來了? 小順子背着栖霞暗使眼色,道:明珠姐姐想着師傅衣裳單薄,讓我宮門一開就拿着羊絨袍子來。
辟邪會意,忙告辭出來上車。
小順子擠在他身邊道:了不得了,宮裡亂了套了。
辟邪嗔他誇大其辭,道:能有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昨晚萬歲爺幸椒吉宮,去了沒一會兒,西王的折子便到了,乾清宮當值的是二師伯,也沒敢驚動聖駕。
誰知半夜裡康健師叔悄悄地到了居養院,說是西王另有一封密信呈到慈甯宮,太後看後很是不悅。
果然一大早就遣人請皇上,卻碰上椒吉宮風風火火地急召太醫,現在也不知是不是聖體違合。
宮裡亂得粥一樣,二師伯命小合子來送信,叫師傅快回。
辟邪微吃一驚,道:知道了。
小順子已探出頭去,催着車夫急行。
他們趕回乾清宮時,隻有禦前太監李及站在門外,被辟邪一把抓住手臂問道:萬歲爺龍體安泰? 好着呢,聖駕正在慈甯宮。
李及是個嘴快的人,忍不住壓低聲音道,六哥兒定還不知道,叫太醫的是訸淑儀,聽說是一早起來就在萬歲爺眼前昏死過去了,把萬歲爺吓得不輕。
辟邪松了口氣,不及細想,便道:萬歲爺無恙就好。
我這便去慈甯宮候旨。
李及咂舌道:那可要小心了今兒個兩位主子都不痛快着呢。
辟邪自然是萬分不情願去慈甯宮,隻因不放心西王白東樓的那封密信,不得不悄悄走至慈甯門裡,院子裡已站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寂靜。
如意向他微微招了招手,才低聲說了一句裡面似乎争起來了,便聽見宮内咚的一聲,皇帝煞白着臉,竟自己推開門走了出來,下台階時一個踉跄,讓吉祥手快扶住。
走!皇帝咬着牙道。
吉祥見勢不妙,哪敢做出平日裡半分的揚眉吐氣,隻低喝道:萬歲爺起駕了 辟邪訝然望着如意,見他隻是苦笑,也不敢多言。
此處人人噤若寒蟬,眼睜睜看着皇帝撩起衣擺上了步辇。
皇上且慢,皇上留步。
洪司言從正殿裡小跑着出來,搶住銮駕的轎杆,低聲哀求道,皇上,且去裡面認個錯吧,皇上如此走了,今後還能進這慈甯宮麼? 你要朕認什麼錯?皇帝冷冷看着她。
洪司言急得跪在地上,苦苦道:皇上誤會了,奴婢在太後主子身邊伺候了三十年,怎麼不明白太後的心意?天下哪裡有不護着自己兒子的母親?哪裡會有幫着别人對付自己兒子的母親? 皇帝怔了怔,銳氣稍減,道:洪姑姑言重了。
洪司言正要講到要害,卻見衆人目瞪口呆地一邊看着,喝道:你們還不退下。
皇帝既已說了啟駕,還有誰敢停步,聽洪司言如此說,都面面相觑。
偏偏皇帝也是極要面子的人,不肯開口說留。
吉祥一邊賠笑道:是,洪姑姑有體己話兒要說,奴婢也請萬歲爺留步。
說着向衆人暗暗擺手,随侍人等即刻風卷殘雲似的退出門外。
皇帝無可奈何,歎道:洪姑姑起來說話。
洪司言起來在皇帝耳邊嗔道:皇上太魯莽了。
怎麼話才說了個開頭就發起火來了呢? 白東樓一封書信過來告狀,母後便急急傳诏多次,見了面就是一通責備,朕隻看見母後極力維護他,卻全不體諒朕此刻内憂外患,殚精竭慮 皇上住口!洪司言怒道。
你說什麼?皇帝怒極,豁然站了起來。
洪司言道:皇上這麼大了,不要再說小孩子的話。
皇上在外殚精竭慮不錯,太後在這慈甯宮裡哪一天不是寝食難安?皇上隻道太後維護娘家人,卻不知當年四路親王進京勤王,對朝廷是多大的功德?别的人且不說,奴婢卻知當年洪親王實是一點壞心也沒有,不然,十年前這江山便姓洪了,哪有今天的萬歲爺? 皇帝本來還要喝止她,聽到最後一句,頓時語塞。
洪司言柔聲道:皇上且想一想,哪裡會有人好端端的正經真太後不做,把自己兒子的江山拱手讓給娘家人的道理?太後若要偏袒四個親王,為什麼替皇上選後的時候,放着娘家那麼多的适齡郡主不選,卻選了重臣王家的女兒?要說皇上撤藩的心意雖堅,又怎比太後多年前的預見?不然其他的皇子都放出藩地為王,獨獨成親王留在京裡不封?還不是怕今後皇上手足相殘麼? 手足相殘?皇帝一個冷戰,不會的。
皇上手足情深,就沒想過太後主子也有手足?洪司言歎道,洪王當年為了太後她轉而苦笑,不提也罷了。
奴婢這裡悄悄地對皇上說,别人還不知道:前兩年太後鳳體違合,太醫院的陳襄來看過,怕也隻有四五年的壽數了 什麼!皇帝大吃一驚,顫着嘴唇握住洪司言的肩膀,洪姑姑說什麼? 皇上!洪司言止住他,往宮内看了一眼道,太後還不讓皇上知道傷心,主子隻盼這幾年太太平平的兒子是自己的血肉、兄長又有多年的恩義,都是割舍不掉的牽挂。
兩面整天算計着,主子還能安心地去麼? 皇帝捂着臉坐在步辇上,沉默了半晌才道:洪姑姑,不是朕不想太平,是他們逼得朕太緊啊。
奴婢知道,洪司言一如多年前撫着皇帝的肩膀,道,杜桓和白東樓兩家狼子野心,太後主子何嘗不看在眼裡。
她見皇帝猛地擡起頭來,神色異樣,知道他又想起了杜闵那件事,忙接着道,主子她又如何不怒白東樓那厮言辭狂妄,肆無忌彈?可這些人都是好惹的麼,太後三十三歲守寡,替萬歲爺将朝廷把握至今,還不是靠個忍字,要照萬歲爺現今這般抓個把柄就是上谕怒斥一番,那兩家藩王早便反了。
更何況,為人君者,怎能将脅迫的話輕易出口,太後責備皇上,也是為勸皇上多加忍隐,做事定要有十足的把握,不然稍一失足,便要引火燒身的。
皇帝低頭不語,洪司言隻得攙他起來,道:快進去,向母後磕頭認個錯,便好了。
皇帝甚是執拗,仍道:朕不去。
洪司言冷笑道:皇上從來都不是這樣的,定是哪個奴才挑唆,教皇上這些不孝順的舉動。
沒有!皇帝倒抽了口冷氣。
皇上一道上谕寫得朝野大嘩,藩地親王跳着腳要上吊,定是身邊能人多了,出的好主意。
不關奴才們的事
正是。
辟邪點頭笑道。
栖霞的職責在宮外,還不知原委,問道:他是爺提拔上來的,怎麼想起刺殺爺呢? 辟邪道:景優公主不願下嫁大理,還不是因為和他有了私情?他以為我在上江行宮撞破他和公主私會,如今公主不肯嫁人,他擔心東窗事發,急着找我滅口洩憤呢。
栖霞道:是我魯莽了,竟将貼子送到紫南門侍衛眼皮底下,可不是巴巴地告訴他六爺夜間宿在宮外。
有他心懷叵測,爺要小心。
不妨事。
辟邪道,昨晚追蹤下去的小子是誰?輕功很好。
那是我的義子,小名就叫憂官兒,栖霞道,他是戲班裡的出身,後來父母養不活了,賣在院子裡,我看他聰慧,一直帶在身邊。
很年輕啊。
可不是,隻有十六歲。
本來倒是想讓他過來給爺請安,但是今天一早就遣他去西邊了。
栖霞見辟邪點了點頭要走,忙道,爺,這個郁知秋膽子也太大了,對六爺又是嫉恨,放着實在是麻煩,要不要 隻等大事稍定,必要了他的腦袋。
辟邪歎氣道,這個人沖動難自持,心胸既窄,又喜歡做蠢事,可惜了他那麼好的身手,要是他那點熱血灑在戰場上倒好了。
栖霞笑道:六爺既是這麼說了,還不容易麼?清早天氣冷,栖霞交待人撣出一副猞猁裘給辟邪穿。
那仆婦笑道:媽媽可别罵我懶,這皮裘不撣也罷,宮裡已經有人捧着衣裳包袱來接六爺了。
快請進來。
果然是小順子挾着包袱眉花眼笑,東張西望地進來。
辟邪道:怎麼找到這裡來了? 小順子背着栖霞暗使眼色,道:明珠姐姐想着師傅衣裳單薄,讓我宮門一開就拿着羊絨袍子來。
辟邪會意,忙告辭出來上車。
小順子擠在他身邊道:了不得了,宮裡亂了套了。
辟邪嗔他誇大其辭,道:能有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昨晚萬歲爺幸椒吉宮,去了沒一會兒,西王的折子便到了,乾清宮當值的是二師伯,也沒敢驚動聖駕。
誰知半夜裡康健師叔悄悄地到了居養院,說是西王另有一封密信呈到慈甯宮,太後看後很是不悅。
果然一大早就遣人請皇上,卻碰上椒吉宮風風火火地急召太醫,現在也不知是不是聖體違合。
宮裡亂得粥一樣,二師伯命小合子來送信,叫師傅快回。
辟邪微吃一驚,道:知道了。
小順子已探出頭去,催着車夫急行。
他們趕回乾清宮時,隻有禦前太監李及站在門外,被辟邪一把抓住手臂問道:萬歲爺龍體安泰? 好着呢,聖駕正在慈甯宮。
李及是個嘴快的人,忍不住壓低聲音道,六哥兒定還不知道,叫太醫的是訸淑儀,聽說是一早起來就在萬歲爺眼前昏死過去了,把萬歲爺吓得不輕。
辟邪松了口氣,不及細想,便道:萬歲爺無恙就好。
我這便去慈甯宮候旨。
李及咂舌道:那可要小心了今兒個兩位主子都不痛快着呢。
辟邪自然是萬分不情願去慈甯宮,隻因不放心西王白東樓的那封密信,不得不悄悄走至慈甯門裡,院子裡已站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寂靜。
如意向他微微招了招手,才低聲說了一句裡面似乎争起來了,便聽見宮内咚的一聲,皇帝煞白着臉,竟自己推開門走了出來,下台階時一個踉跄,讓吉祥手快扶住。
走!皇帝咬着牙道。
吉祥見勢不妙,哪敢做出平日裡半分的揚眉吐氣,隻低喝道:萬歲爺起駕了 辟邪訝然望着如意,見他隻是苦笑,也不敢多言。
此處人人噤若寒蟬,眼睜睜看着皇帝撩起衣擺上了步辇。
皇上且慢,皇上留步。
洪司言從正殿裡小跑着出來,搶住銮駕的轎杆,低聲哀求道,皇上,且去裡面認個錯吧,皇上如此走了,今後還能進這慈甯宮麼? 你要朕認什麼錯?皇帝冷冷看着她。
洪司言急得跪在地上,苦苦道:皇上誤會了,奴婢在太後主子身邊伺候了三十年,怎麼不明白太後的心意?天下哪裡有不護着自己兒子的母親?哪裡會有幫着别人對付自己兒子的母親? 皇帝怔了怔,銳氣稍減,道:洪姑姑言重了。
洪司言正要講到要害,卻見衆人目瞪口呆地一邊看着,喝道:你們還不退下。
皇帝既已說了啟駕,還有誰敢停步,聽洪司言如此說,都面面相觑。
偏偏皇帝也是極要面子的人,不肯開口說留。
吉祥一邊賠笑道:是,洪姑姑有體己話兒要說,奴婢也請萬歲爺留步。
說着向衆人暗暗擺手,随侍人等即刻風卷殘雲似的退出門外。
皇帝無可奈何,歎道:洪姑姑起來說話。
洪司言起來在皇帝耳邊嗔道:皇上太魯莽了。
怎麼話才說了個開頭就發起火來了呢? 白東樓一封書信過來告狀,母後便急急傳诏多次,見了面就是一通責備,朕隻看見母後極力維護他,卻全不體諒朕此刻内憂外患,殚精竭慮 皇上住口!洪司言怒道。
你說什麼?皇帝怒極,豁然站了起來。
洪司言道:皇上這麼大了,不要再說小孩子的話。
皇上在外殚精竭慮不錯,太後在這慈甯宮裡哪一天不是寝食難安?皇上隻道太後維護娘家人,卻不知當年四路親王進京勤王,對朝廷是多大的功德?别的人且不說,奴婢卻知當年洪親王實是一點壞心也沒有,不然,十年前這江山便姓洪了,哪有今天的萬歲爺? 皇帝本來還要喝止她,聽到最後一句,頓時語塞。
洪司言柔聲道:皇上且想一想,哪裡會有人好端端的正經真太後不做,把自己兒子的江山拱手讓給娘家人的道理?太後若要偏袒四個親王,為什麼替皇上選後的時候,放着娘家那麼多的适齡郡主不選,卻選了重臣王家的女兒?要說皇上撤藩的心意雖堅,又怎比太後多年前的預見?不然其他的皇子都放出藩地為王,獨獨成親王留在京裡不封?還不是怕今後皇上手足相殘麼? 手足相殘?皇帝一個冷戰,不會的。
皇上手足情深,就沒想過太後主子也有手足?洪司言歎道,洪王當年為了太後她轉而苦笑,不提也罷了。
奴婢這裡悄悄地對皇上說,别人還不知道:前兩年太後鳳體違合,太醫院的陳襄來看過,怕也隻有四五年的壽數了 什麼!皇帝大吃一驚,顫着嘴唇握住洪司言的肩膀,洪姑姑說什麼? 皇上!洪司言止住他,往宮内看了一眼道,太後還不讓皇上知道傷心,主子隻盼這幾年太太平平的兒子是自己的血肉、兄長又有多年的恩義,都是割舍不掉的牽挂。
兩面整天算計着,主子還能安心地去麼? 皇帝捂着臉坐在步辇上,沉默了半晌才道:洪姑姑,不是朕不想太平,是他們逼得朕太緊啊。
奴婢知道,洪司言一如多年前撫着皇帝的肩膀,道,杜桓和白東樓兩家狼子野心,太後主子何嘗不看在眼裡。
她見皇帝猛地擡起頭來,神色異樣,知道他又想起了杜闵那件事,忙接着道,主子她又如何不怒白東樓那厮言辭狂妄,肆無忌彈?可這些人都是好惹的麼,太後三十三歲守寡,替萬歲爺将朝廷把握至今,還不是靠個忍字,要照萬歲爺現今這般抓個把柄就是上谕怒斥一番,那兩家藩王早便反了。
更何況,為人君者,怎能将脅迫的話輕易出口,太後責備皇上,也是為勸皇上多加忍隐,做事定要有十足的把握,不然稍一失足,便要引火燒身的。
皇帝低頭不語,洪司言隻得攙他起來,道:快進去,向母後磕頭認個錯,便好了。
皇帝甚是執拗,仍道:朕不去。
洪司言冷笑道:皇上從來都不是這樣的,定是哪個奴才挑唆,教皇上這些不孝順的舉動。
沒有!皇帝倒抽了口冷氣。
皇上一道上谕寫得朝野大嘩,藩地親王跳着腳要上吊,定是身邊能人多了,出的好主意。
不關奴才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