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寒州十六郎
關燈
小
中
大
是了,拿了人家的東西,快不還去。
是。
康健輕輕一拂袖,三柄兵刃奪地釘在郭十三腳前,嵌入青石足有兩寸。
康健笑道:對不住,到時登門向你們吳大老闆緻歉。
郭十三見他武功高出自己數倍,隻怕那個辟邪更在他之上,心下思量沒有勝算,隻得對手下人吼道:還在這裡做什麼?等着挨刀麼? 十一個人灰溜溜回到承運局,向吳十六将事情學說一遍。
平時管事的師爺陶先河坐在吳十六身邊恨聲道:我便說你是個蠢物就是了,你不是那三個人的對手不錯,難不成他們會在繡館裡呆一輩子?就算那個明珠厲害,不過是個女流之輩,等他們一走,這個繡館還不是任你們要拆就拆? 郭十三平時嚣張,見了陶先河卻連大聲也不敢出。
吳十六道:不可如此魯莽,這次京裡下來的人就是三個年輕的宦官,聽十三郎說起來,情形倒是有些相似。
陶先河道:幫主說得不錯,十三郎,你見過他們,現在就去盯着摸清他們的底細。
郭十三答應一聲就走,回來得卻比走得還快,一陣風搶進門來道:幫主,那三個小子就在門口,是那個老狐狸常重元陪來的。
吳十六笑道:果然就是正主兒找上門來了,那是天差,快開正門迎接。
自己換了衣裳迎了出去,和常重元兩個人親親熱熱,又是拱手又是作揖。
這三位是太後皇上身邊的人,這次來寒州擇選進貢用絹,吳老闆見過沒有? 沒有沒有,這幾位是上差,草民怎生有緣得見? 辟邪上前道:吳大老闆聲名威震四海,久仰久仰。
衆人一陣謙讓,在正堂分賓主落座,談的無非是進貢寒絹如何起運,如何仰仗承運局大力援助之事。
俗事定議,辟邪道:早聞寒江承運局内有一處山石有千孔剔透,孔孔相通,不知能否得見? 吳十六笑道:上差在宮中什麼沒見過?稀罕這種小事物? 常重元道:不然,這座山石我見過,當真是件神物,吳大老闆不讓上差得見,定是有心藏私。
哈哈,會長這麼說,倒顯得我小家子氣。
如此各位請挪步。
辟邪對康健道:你在此陪會長坐,我去去就來。
康健在宮廷中熏陶已久,早對這種被人撂在當場的事習以為常,隻有小順子一個人嘟起嘴,一個勁兒不高興。
當下堂上由陶先河作陪,吳十六領着辟邪穿了幾重院子,面前一處竹林之後,玲珑青石印入眼簾,石下清泉如明鏡,橫置一柄木勺,吳十六挽起衣袖,舀起一勺清水,從青石頂端緩緩淋下,石内似有琴音輕作,千注水絲噴湧而出,激入下方水面,院中頓時天籁傳聲,水煙缥缈,陽光下幻出一道七色彩虹,猶入仙境,辟邪晶瑩的面龐也被映得嫣然如畫,婉然笑道:神物,當真是神物。
吳十六緩緩放下木勺,望着彩虹虛妄即逝,冷冷道:離都寒州兩江相隔,千裡迢迢,小王爺此來,不會隻想看屬下這座假山吧? 辟邪笑道:就算不能勸得十六哥回歸顔王麾下,得見這等美景,也不枉此行。
吳十六冷笑道:顔王爺去世多年,舊部失散,多少壯志也作灰飛煙滅,小王爺何出此言? 十六哥十多年前奉父王之命來寒州創辦承運局,一直是東邊勢力的龍頭,如今東王日漸坐大,寒州又是他的門戶所在,我若想掌其命脈,自然要仰仗十六哥相助。
承運局如今不過是江湖上欺行霸市的土匪,小王爺有衮冕之志,自有高人相助,承運局上上下下幾千口人,都想吃口平安飯,屬下拖家帶口,恕不能從命了。
衮冕之志?辟邪不禁失笑,我不過廢人一個,談什麼衮冕之志?如今天下五分,我不過選了個正經主兒服侍,哪有這等野心? 小王爺知道我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人,就算真的天下大亂,寒江也要有人行船,承運局依舊發财,隻怕這國難财油水更多,呵呵。
辟邪眯起眼看着他,悠然道:雖然十六哥是承運局的擎天之柱,但父王舊部仍是不少,隻怕并非人人都作此想吧。
人是還有一些,老的老,病的病,還能做什麼?要說能做的,就是殺了那個賤人是正經。
小王爺父仇不報,卻在這裡替那賤人兒子做事,老王爺若泉下有知,哼哼。
我懂了,辟邪道,十六哥是氣我這個來着。
不錯,你貪生怕死,入宮為奴,我不在乎,但若非姜放怕牽連于你,不準我進宮刺殺那個賤人,九年前我就早已手刃她的頭顱,給老王爺報了仇,何必等到現在心如死水,做這土匪勾當。
十六哥 住口!你不必多說,隻管做你的欽差太監,少來管我的事。
辟邪點點頭,笑道:話不投機,何必多言,十六哥,過些日子我還來。
吳十六仍舊笑眯眯将他送回堂上,衆人又說了幾句閑話,不等承運局留飯,告辭回家。
吳十六對陶先河道:這次進貢的事已成定局,看他們要的船隊的數目,少說也要進貢五百匹上京,我讓你辦的事如何了? 今年上等的新絲市面上本來就少,九成已經在我們庫房裡了,雖說買進時價格甚高,不過等他們開始織造進貢用絹,隻怕就能翻個跟鬥。
好,吳十六笑道,就是這個手段。
撷珠繡館那裡也要快辦,說不通宋明珠,不會去找她老子麼? 陶先河吃了一驚,道:這個人我可惹不起,本來想咱們先下手為強,逼着宋明珠關門,就算他生氣,念在和幫主多年的交情上,也會作罷。
現在要我和他正面交鋒,嘿嘿,饒了我吧。
你自然不是他的對手,你讓二十郎去說,他從前和宋别交情深厚,應能成事。
李雙實人稱二十郎,是承運局的開國元老,在幫中德高望重,是僅次于吳十六的人物。
當年随吳十六南下創業,身經百戰,如今承運局沿寒江的十大分舵的舵主幹部,六成都是他手下的親随弟子。
現在聽了陶先河的話,十分不情願,又不能随便駁吳十六的面子,第二天隻得悻悻出門,趕往宋别養病的郊外宅院。
吳十六隻道大事已定,正在局裡等着他的消息,想不到不但李雙實一臉鐵青地回來,後面還有一個瘦如幹柴的長須中年人慢吞吞從車上跟着下來,正是當年人稱金針素手的宋别。
老宋!别來無恙?吳十六趕緊笑着迎上前去。
我好好地養病,就是你找麻煩,不被你整死,就是萬幸。
宋别一臉病痛,說話有氣無力,隻有雙目仍爍爍放光。
吳十六知道他不好對付,打個哈哈道
是。
康健輕輕一拂袖,三柄兵刃奪地釘在郭十三腳前,嵌入青石足有兩寸。
康健笑道:對不住,到時登門向你們吳大老闆緻歉。
郭十三見他武功高出自己數倍,隻怕那個辟邪更在他之上,心下思量沒有勝算,隻得對手下人吼道:還在這裡做什麼?等着挨刀麼? 十一個人灰溜溜回到承運局,向吳十六将事情學說一遍。
平時管事的師爺陶先河坐在吳十六身邊恨聲道:我便說你是個蠢物就是了,你不是那三個人的對手不錯,難不成他們會在繡館裡呆一輩子?就算那個明珠厲害,不過是個女流之輩,等他們一走,這個繡館還不是任你們要拆就拆? 郭十三平時嚣張,見了陶先河卻連大聲也不敢出。
吳十六道:不可如此魯莽,這次京裡下來的人就是三個年輕的宦官,聽十三郎說起來,情形倒是有些相似。
陶先河道:幫主說得不錯,十三郎,你見過他們,現在就去盯着摸清他們的底細。
郭十三答應一聲就走,回來得卻比走得還快,一陣風搶進門來道:幫主,那三個小子就在門口,是那個老狐狸常重元陪來的。
吳十六笑道:果然就是正主兒找上門來了,那是天差,快開正門迎接。
自己換了衣裳迎了出去,和常重元兩個人親親熱熱,又是拱手又是作揖。
這三位是太後皇上身邊的人,這次來寒州擇選進貢用絹,吳老闆見過沒有? 沒有沒有,這幾位是上差,草民怎生有緣得見? 辟邪上前道:吳大老闆聲名威震四海,久仰久仰。
衆人一陣謙讓,在正堂分賓主落座,談的無非是進貢寒絹如何起運,如何仰仗承運局大力援助之事。
俗事定議,辟邪道:早聞寒江承運局内有一處山石有千孔剔透,孔孔相通,不知能否得見? 吳十六笑道:上差在宮中什麼沒見過?稀罕這種小事物? 常重元道:不然,這座山石我見過,當真是件神物,吳大老闆不讓上差得見,定是有心藏私。
哈哈,會長這麼說,倒顯得我小家子氣。
如此各位請挪步。
辟邪對康健道:你在此陪會長坐,我去去就來。
康健在宮廷中熏陶已久,早對這種被人撂在當場的事習以為常,隻有小順子一個人嘟起嘴,一個勁兒不高興。
當下堂上由陶先河作陪,吳十六領着辟邪穿了幾重院子,面前一處竹林之後,玲珑青石印入眼簾,石下清泉如明鏡,橫置一柄木勺,吳十六挽起衣袖,舀起一勺清水,從青石頂端緩緩淋下,石内似有琴音輕作,千注水絲噴湧而出,激入下方水面,院中頓時天籁傳聲,水煙缥缈,陽光下幻出一道七色彩虹,猶入仙境,辟邪晶瑩的面龐也被映得嫣然如畫,婉然笑道:神物,當真是神物。
吳十六緩緩放下木勺,望着彩虹虛妄即逝,冷冷道:離都寒州兩江相隔,千裡迢迢,小王爺此來,不會隻想看屬下這座假山吧? 辟邪笑道:就算不能勸得十六哥回歸顔王麾下,得見這等美景,也不枉此行。
吳十六冷笑道:顔王爺去世多年,舊部失散,多少壯志也作灰飛煙滅,小王爺何出此言? 十六哥十多年前奉父王之命來寒州創辦承運局,一直是東邊勢力的龍頭,如今東王日漸坐大,寒州又是他的門戶所在,我若想掌其命脈,自然要仰仗十六哥相助。
承運局如今不過是江湖上欺行霸市的土匪,小王爺有衮冕之志,自有高人相助,承運局上上下下幾千口人,都想吃口平安飯,屬下拖家帶口,恕不能從命了。
衮冕之志?辟邪不禁失笑,我不過廢人一個,談什麼衮冕之志?如今天下五分,我不過選了個正經主兒服侍,哪有這等野心? 小王爺知道我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人,就算真的天下大亂,寒江也要有人行船,承運局依舊發财,隻怕這國難财油水更多,呵呵。
辟邪眯起眼看着他,悠然道:雖然十六哥是承運局的擎天之柱,但父王舊部仍是不少,隻怕并非人人都作此想吧。
人是還有一些,老的老,病的病,還能做什麼?要說能做的,就是殺了那個賤人是正經。
小王爺父仇不報,卻在這裡替那賤人兒子做事,老王爺若泉下有知,哼哼。
我懂了,辟邪道,十六哥是氣我這個來着。
不錯,你貪生怕死,入宮為奴,我不在乎,但若非姜放怕牽連于你,不準我進宮刺殺那個賤人,九年前我就早已手刃她的頭顱,給老王爺報了仇,何必等到現在心如死水,做這土匪勾當。
十六哥 住口!你不必多說,隻管做你的欽差太監,少來管我的事。
辟邪點點頭,笑道:話不投機,何必多言,十六哥,過些日子我還來。
吳十六仍舊笑眯眯将他送回堂上,衆人又說了幾句閑話,不等承運局留飯,告辭回家。
吳十六對陶先河道:這次進貢的事已成定局,看他們要的船隊的數目,少說也要進貢五百匹上京,我讓你辦的事如何了? 今年上等的新絲市面上本來就少,九成已經在我們庫房裡了,雖說買進時價格甚高,不過等他們開始織造進貢用絹,隻怕就能翻個跟鬥。
好,吳十六笑道,就是這個手段。
撷珠繡館那裡也要快辦,說不通宋明珠,不會去找她老子麼? 陶先河吃了一驚,道:這個人我可惹不起,本來想咱們先下手為強,逼着宋明珠關門,就算他生氣,念在和幫主多年的交情上,也會作罷。
現在要我和他正面交鋒,嘿嘿,饒了我吧。
你自然不是他的對手,你讓二十郎去說,他從前和宋别交情深厚,應能成事。
李雙實人稱二十郎,是承運局的開國元老,在幫中德高望重,是僅次于吳十六的人物。
當年随吳十六南下創業,身經百戰,如今承運局沿寒江的十大分舵的舵主幹部,六成都是他手下的親随弟子。
現在聽了陶先河的話,十分不情願,又不能随便駁吳十六的面子,第二天隻得悻悻出門,趕往宋别養病的郊外宅院。
吳十六隻道大事已定,正在局裡等着他的消息,想不到不但李雙實一臉鐵青地回來,後面還有一個瘦如幹柴的長須中年人慢吞吞從車上跟着下來,正是當年人稱金針素手的宋别。
老宋!别來無恙?吳十六趕緊笑着迎上前去。
我好好地養病,就是你找麻煩,不被你整死,就是萬幸。
宋别一臉病痛,說話有氣無力,隻有雙目仍爍爍放光。
吳十六知道他不好對付,打個哈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