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孔明三次用兵得失的分析(1)
關燈
小
中
大
◎火燒博望坡與火燒新野
劉備投奔了荊州劉表,被安排屯軍于新野。
其時劉備請得諸葛亮為軍師,訓練調度軍馬,曹操聞訊,派夏侯惇為大将,引兵十萬,殺奔而來。
劉備将劍印交付諸葛亮,授予全盤指揮權,諸葛亮對新野數千人馬的應戰作了如下策劃:第一,令關羽領兵一千伏于博望之左的豫山,放過曹軍,但見前軍火起,則縱兵焚其後軍糧草。
第二,張飛領一千軍伏于山林後的山谷中,但見南面火起,則出谷殺向博望城,燒其糧草。
第三,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伏于博望坡兩邊樹木叢雜中,等曹軍一到,便引火燒之。
第四,令趙雲為前部迎敵,隻要輸,不要赢。
劉備領一千人馬為後援,敵軍黃昏時殺到,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回軍掩殺。
第五,諸葛亮自己與糜竺引五百人守新野,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次日,夏侯惇、于禁領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為前隊,其餘護糧在後。
前軍與趙雲相遇,交鋒不久,趙雲敗走,夏侯惇縱馬追趕,并告訴勸谏的副将說:“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第三十九回)直趕至博望坡,炮響處劉備領軍迎來,曹軍将其殺敗,直撲新野。
黃昏後曹軍行至博望坡,路邊蘆葦叢木被關平、劉封燒着,風大火猛,曹軍大亂。
趙雲回軍殺來,關羽縱兵燒了曹軍糧食辎重,張飛殺退救糧之兵,曹軍屍橫遍野。
天明後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諸葛亮以數千兵力粉碎了曹軍十萬人的進攻,這主要在于軍事謀略的勝利。
兵法雲:“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形篇》——本書所引兵法理論均出自《孫子兵法》,為行文方便,隻注篇名)趙雲和夏侯惇交戰時,諸葛亮已安排和創造好了一切勝利條件,他是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甚至已安排好慶賀筵席,而夏侯惇在戰場上見到一戰即退的趙雲部隊和劉備兵弱不整的接應部隊,不知道敵方“半進半退者,誘也”(《行軍篇》)和“卑而驕之”(《計篇》)的詭詐意圖,竟誇口說:“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罷兵!”終于鑽進了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圈套。
諸葛亮這次根據兵法上“以火佐攻者明”(指效果明顯)(《火攻篇》)的原則。
決定利用戰場的地形和特征,火燒博望坡。
他将敵軍誘至博望,放火燒之,既是殺傷敵軍的手段,也是一種全面進攻的信号,關羽、張飛遙見火光,知前軍得手,遂引伏兵兩路殺出,各自完成燒糧和截擊的任務。
曹軍軍馬雖多,但措不及防,兵敗如山倒。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計篇》)諸葛亮是一位擅長于“廟堂”策劃的高手,他初次用兵,即出手不凡,顯示了極大的軍事策劃潛能,彌補了劉備軍隊中軍事指揮水平的不足。
諸葛亮用兵前安排“功勞簿”伺候,表明他要把軍隊納入論功行賞、以法整治的軌道,對劉備這一以義氣相聚的軍事集團來講,無疑是顯示了一種新的治軍手段。
兵法的“制勝之道”中提出:“将能而君不禦(指牽制)
其時劉備請得諸葛亮為軍師,訓練調度軍馬,曹操聞訊,派夏侯惇為大将,引兵十萬,殺奔而來。
劉備将劍印交付諸葛亮,授予全盤指揮權,諸葛亮對新野數千人馬的應戰作了如下策劃:第一,令關羽領兵一千伏于博望之左的豫山,放過曹軍,但見前軍火起,則縱兵焚其後軍糧草。
第二,張飛領一千軍伏于山林後的山谷中,但見南面火起,則出谷殺向博望城,燒其糧草。
第三,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伏于博望坡兩邊樹木叢雜中,等曹軍一到,便引火燒之。
第四,令趙雲為前部迎敵,隻要輸,不要赢。
劉備領一千人馬為後援,敵軍黃昏時殺到,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回軍掩殺。
第五,諸葛亮自己與糜竺引五百人守新野,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次日,夏侯惇、于禁領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為前隊,其餘護糧在後。
前軍與趙雲相遇,交鋒不久,趙雲敗走,夏侯惇縱馬追趕,并告訴勸谏的副将說:“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第三十九回)直趕至博望坡,炮響處劉備領軍迎來,曹軍将其殺敗,直撲新野。
黃昏後曹軍行至博望坡,路邊蘆葦叢木被關平、劉封燒着,風大火猛,曹軍大亂。
趙雲回軍殺來,關羽縱兵燒了曹軍糧食辎重,張飛殺退救糧之兵,曹軍屍橫遍野。
天明後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諸葛亮以數千兵力粉碎了曹軍十萬人的進攻,這主要在于軍事謀略的勝利。
兵法雲:“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形篇》——本書所引兵法理論均出自《孫子兵法》,為行文方便,隻注篇名)趙雲和夏侯惇交戰時,諸葛亮已安排和創造好了一切勝利條件,他是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甚至已安排好慶賀筵席,而夏侯惇在戰場上見到一戰即退的趙雲部隊和劉備兵弱不整的接應部隊,不知道敵方“半進半退者,誘也”(《行軍篇》)和“卑而驕之”(《計篇》)的詭詐意圖,竟誇口說:“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罷兵!”終于鑽進了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圈套。
諸葛亮這次根據兵法上“以火佐攻者明”(指效果明顯)(《火攻篇》)的原則。
決定利用戰場的地形和特征,火燒博望坡。
他将敵軍誘至博望,放火燒之,既是殺傷敵軍的手段,也是一種全面進攻的信号,關羽、張飛遙見火光,知前軍得手,遂引伏兵兩路殺出,各自完成燒糧和截擊的任務。
曹軍軍馬雖多,但措不及防,兵敗如山倒。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計篇》)諸葛亮是一位擅長于“廟堂”策劃的高手,他初次用兵,即出手不凡,顯示了極大的軍事策劃潛能,彌補了劉備軍隊中軍事指揮水平的不足。
諸葛亮用兵前安排“功勞簿”伺候,表明他要把軍隊納入論功行賞、以法整治的軌道,對劉備這一以義氣相聚的軍事集團來講,無疑是顯示了一種新的治軍手段。
兵法的“制勝之道”中提出:“将能而君不禦(指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