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科學性的戰略戰術(2)
關燈
小
中
大
劉聯軍指揮部決定對曹操實行火攻,但隆冬季節隻有西北風,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聯軍在東南方,曹兵在上風頭的位置,聯軍若放火去燒,隻會傷了自家戰船。
當時真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時,孔明願為聯軍憑天借到三日三夜東南大風,以應戰争急需,并約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
周瑜為之撥兵築壇,等候動靜,在約定日子的當夜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大起,聯軍乘風出擊,火燒赤壁,大敗曹兵。
還在孔明随周瑜剛出兵時,他就告訴劉備說:“但看東南風起,亮必還矣。
”(第四十五回)吩咐劉備于十一月二十甲子派趙雲駕船在約定的地點等候他。
十一月二十日是什麼日子呢?原來那天是冬至之日。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有得到日照最多和得到日照最少的兩個日子,這會引起地球表面各種氣候的變化,古人雖不了解這樣深層的道理,但卻發現了這兩個轉折性日子的存在,分别命之為“夏至”和“冬至”,并用“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來概括這兩個日子後的氣候變化規律。
按照這個規律,冬至之前,如果陰氣旺盛,在長江沿岸表現為西北風,那麼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則要發生變化,表現為東南風。
諸葛亮正是在随季節而生的氣候變化規律上大做文章,貪天之功,神乎其神,迷惑了周瑜。
其實,諸葛亮即使在起風的當天,對是否有風尚無絕對的把握。
他對身邊的魯肅說:“子敬自往軍中相助公瑾調兵,倘亮所祈無用,不可有怪。
”(第四十九回)有人認為,諸葛亮能知道起東南風的日子,是他事先在江岸漁民中了解當地氣候變化的特點而知道的。
當然不能排除這一可能,孔明若能這樣做就更好。
然而,孔明若是知道了“冬至一陽生”的氣候變化規律,就可以準确地把握起東風的時間了。
赤壁東南風大起時,程昱提醒曹操加以提防,操笑着回答:“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第四十九回)既然曹操也知道這種氣候變化的規律,那孔明當然就更可能掌握和運用這一規律了。
時逢冬至,自有東南風起于江岸,孔明所以向周瑜詐稱自己借風,一是要故弄玄虛,貪天之功為己有,在破曹戰役中“争”得一份大功,作為日後占有荊州的重要借口。
例如一次魯肅來索要荊州,他就提出:“若非我借東南風,周郎安能展半籌之功?”(第五十四回)詐稱借風的第二個原因是他要擺脫周瑜,迅速回到自己軍中,調兵遣将,與周瑜争奪曹操失地。
事實上,孔明為他離開周瑜營寨,事先做了許多準備工作:第一,吩咐劉備在甲子東南風起時派趙雲在指定地點接應;第二,以祭壇借風為名離開周瑜營寨,既擺脫了周瑜的直接監視,又造成對他的麻痹;第三,起風的當天尋找借口打發走了身邊的魯肅;第四,起風前對周瑜派來的守壇将士下令:“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第四十九回)他利用兵士對祭壇借風的神秘感剝奪了他們的一切自由,直到周瑜派兵來捉他時,守壇将士仍執定旗子,當風而立。
這為他的行動自由創造了極大的方便條件。
當時真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時,孔明願為聯軍憑天借到三日三夜東南大風,以應戰争急需,并約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
周瑜為之撥兵築壇,等候動靜,在約定日子的當夜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大起,聯軍乘風出擊,火燒赤壁,大敗曹兵。
還在孔明随周瑜剛出兵時,他就告訴劉備說:“但看東南風起,亮必還矣。
”(第四十五回)吩咐劉備于十一月二十甲子派趙雲駕船在約定的地點等候他。
十一月二十日是什麼日子呢?原來那天是冬至之日。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有得到日照最多和得到日照最少的兩個日子,這會引起地球表面各種氣候的變化,古人雖不了解這樣深層的道理,但卻發現了這兩個轉折性日子的存在,分别命之為“夏至”和“冬至”,并用“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來概括這兩個日子後的氣候變化規律。
按照這個規律,冬至之前,如果陰氣旺盛,在長江沿岸表現為西北風,那麼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則要發生變化,表現為東南風。
諸葛亮正是在随季節而生的氣候變化規律上大做文章,貪天之功,神乎其神,迷惑了周瑜。
其實,諸葛亮即使在起風的當天,對是否有風尚無絕對的把握。
他對身邊的魯肅說:“子敬自往軍中相助公瑾調兵,倘亮所祈無用,不可有怪。
”(第四十九回)有人認為,諸葛亮能知道起東南風的日子,是他事先在江岸漁民中了解當地氣候變化的特點而知道的。
當然不能排除這一可能,孔明若能這樣做就更好。
然而,孔明若是知道了“冬至一陽生”的氣候變化規律,就可以準确地把握起東風的時間了。
赤壁東南風大起時,程昱提醒曹操加以提防,操笑着回答:“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第四十九回)既然曹操也知道這種氣候變化的規律,那孔明當然就更可能掌握和運用這一規律了。
時逢冬至,自有東南風起于江岸,孔明所以向周瑜詐稱自己借風,一是要故弄玄虛,貪天之功為己有,在破曹戰役中“争”得一份大功,作為日後占有荊州的重要借口。
例如一次魯肅來索要荊州,他就提出:“若非我借東南風,周郎安能展半籌之功?”(第五十四回)詐稱借風的第二個原因是他要擺脫周瑜,迅速回到自己軍中,調兵遣将,與周瑜争奪曹操失地。
事實上,孔明為他離開周瑜營寨,事先做了許多準備工作:第一,吩咐劉備在甲子東南風起時派趙雲在指定地點接應;第二,以祭壇借風為名離開周瑜營寨,既擺脫了周瑜的直接監視,又造成對他的麻痹;第三,起風的當天尋找借口打發走了身邊的魯肅;第四,起風前對周瑜派來的守壇将士下令:“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第四十九回)他利用兵士對祭壇借風的神秘感剝奪了他們的一切自由,直到周瑜派兵來捉他時,守壇将士仍執定旗子,當風而立。
這為他的行動自由創造了極大的方便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