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給領導提意見
關燈
小
中
大
魏延性格開朗,說到做到,辦事毫無顧忌,直率得近乎天真。
他在襄陽一見到劉備自遠而來,就砍死守門将士,招呼劉備入城,甚至不考慮人家是否願意進城;在長沙為救黃忠,他殺了韓玄去投關羽,既不考慮黃忠是否領情,也不考慮孔明是否歡迎。随劉備入川時,他抱着體恤長者的好意願替黃忠攻打敵軍營寨,卻不考慮黃忠的意願以及他與黃忠的交情。随孔明伐魏,他在确定兵出祁山的方案時、在守護街亭和劫曹真之寨時,均向指揮員孔明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用計和用人的不同看法。
魏延既是一個普通人,又是一位軍事将領。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直爽的性格無可厚非;作為一位軍事将領,他的言行卻要受到約束。但魏延本人僅僅把自己看做一個普通的人物,而忽視了自己高級将領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于是,直率的特點在軍事領域自然地變成了他的缺點。當他的想法和領導人不相一緻時,直率開朗、敢說敢幹的性格就成了愛發牢騷、違犯軍紀的禍根。在攻打冷苞和随張飛迎戰馬超的戰鬥中,他兩次違犯軍紀,擅自行動,打亂了作戰計劃。孔明臨死前安排大軍撤退,讓他斷後,他拒不執行這一安排,想要自己領兵繼續伐魏。魏延對孔明否定自己兵出子午谷的方案一事很不服氣,因而常常牢騷滿腹。有一次,他在前線當着幾位将官的面講:“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第一百回)孔明死後不久,魏延在前線向尚書費祎發洩道:“丞相當時若依我計,取長安久矣!”(第一百四回)
魏延和頂頭上司孔明互有意見,這時魏延不是主動地謀求諒解與和好,而是濫發牢騷,有時甚至對孔明的領導消極對抗,制造為難。一次,孔明派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将從箕谷進兵,後來又想到司馬懿可能會在箕谷設有埋伏,就派參謀鄧芝前去軍中通知停兵。陳式堅持要繼續進兵,并嘲笑孔明失街亭之誤,這時魏延火上潑油道:“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号令不明!”(第一百回)由于魏延的鼓動,陳式領兵前行,結果中了埋伏。又一次,孔明欲誘司馬懿、張郃出戰,準備假裝撤兵。等追兵來時伏兵截擊其後,但他料定追兵受到前後夾攻後,敵人營寨裡的軍馬會趕來救應,并夾攻蜀兵截擊部隊。因此提出要選智勇之将率領截擊部隊。說完選将條件後,諸葛亮目視魏延,大概是希望魏延能挺身而出。但魏延這次低頭不語,卻是王平願去。孔明感歎說:“王平肯舍身親冒矢石,真忠臣也!”(第九十九回)這裡,魏延絕不是貪生怕死,他知道孔明暗示要自己出戰,但由于對孔明的領導有意見,這裡是想給他制造些為難,或者,他是想讓孔明當着衆将的面指出:這個需智勇之将擔當的艱巨任務非魏延不可!他希望領導對他的工作能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孔明不屑于賜給魏延以能力贊賞的言辭。從孔明對王平的贊歎看,魏延的行為已造成上司對他的忠誠之心的懷疑。
他在襄陽一見到劉備自遠而來,就砍死守門将士,招呼劉備入城,甚至不考慮人家是否願意進城;在長沙為救黃忠,他殺了韓玄去投關羽,既不考慮黃忠是否領情,也不考慮孔明是否歡迎。随劉備入川時,他抱着體恤長者的好意願替黃忠攻打敵軍營寨,卻不考慮黃忠的意願以及他與黃忠的交情。随孔明伐魏,他在确定兵出祁山的方案時、在守護街亭和劫曹真之寨時,均向指揮員孔明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用計和用人的不同看法。
魏延既是一個普通人,又是一位軍事将領。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直爽的性格無可厚非;作為一位軍事将領,他的言行卻要受到約束。但魏延本人僅僅把自己看做一個普通的人物,而忽視了自己高級将領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于是,直率的特點在軍事領域自然地變成了他的缺點。當他的想法和領導人不相一緻時,直率開朗、敢說敢幹的性格就成了愛發牢騷、違犯軍紀的禍根。在攻打冷苞和随張飛迎戰馬超的戰鬥中,他兩次違犯軍紀,擅自行動,打亂了作戰計劃。孔明臨死前安排大軍撤退,讓他斷後,他拒不執行這一安排,想要自己領兵繼續伐魏。魏延對孔明否定自己兵出子午谷的方案一事很不服氣,因而常常牢騷滿腹。有一次,他在前線當着幾位将官的面講:“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第一百回)孔明死後不久,魏延在前線向尚書費祎發洩道:“丞相當時若依我計,取長安久矣!”(第一百四回)
魏延和頂頭上司孔明互有意見,這時魏延不是主動地謀求諒解與和好,而是濫發牢騷,有時甚至對孔明的領導消極對抗,制造為難。一次,孔明派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将從箕谷進兵,後來又想到司馬懿可能會在箕谷設有埋伏,就派參謀鄧芝前去軍中通知停兵。陳式堅持要繼續進兵,并嘲笑孔明失街亭之誤,這時魏延火上潑油道:“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号令不明!”(第一百回)由于魏延的鼓動,陳式領兵前行,結果中了埋伏。又一次,孔明欲誘司馬懿、張郃出戰,準備假裝撤兵。等追兵來時伏兵截擊其後,但他料定追兵受到前後夾攻後,敵人營寨裡的軍馬會趕來救應,并夾攻蜀兵截擊部隊。因此提出要選智勇之将率領截擊部隊。說完選将條件後,諸葛亮目視魏延,大概是希望魏延能挺身而出。但魏延這次低頭不語,卻是王平願去。孔明感歎說:“王平肯舍身親冒矢石,真忠臣也!”(第九十九回)這裡,魏延絕不是貪生怕死,他知道孔明暗示要自己出戰,但由于對孔明的領導有意見,這裡是想給他制造些為難,或者,他是想讓孔明當着衆将的面指出:這個需智勇之将擔當的艱巨任務非魏延不可!他希望領導對他的工作能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孔明不屑于賜給魏延以能力贊賞的言辭。從孔明對王平的贊歎看,魏延的行為已造成上司對他的忠誠之心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