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德安得天下——董卓

關燈
董卓,字仲穎,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曾為河東太守。

    鎮壓黃巾起義時屢吃敗仗,朝廷欲追究其罪,他賄賂宦官得免,後在朝貴中拉攏關系,任鳌鄉侯,西涼刺史,擁兵20萬。

    何進欲誅滅朝廷宦官,發诏召外兵入京,董卓遂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公開打起誅滅宦官的旗号進軍洛陽。

    朝中宦官叛亂,何進被殺,董卓以保駕為名駐軍洛陽城外。

    并招誘何進手下之兵。

    不久,他違背群臣意願,廢掉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自封相國。

    他的行為曾遭到大臣的一緻反對,丁原、袁紹等公開抗争,無濟于事,曹操謀刺未遂。

    十八路諸侯讨伐時,他接連受挫,出軍不利,于是焚燒洛陽宮阙,遷都于長安。

    在長安他專橫跋扈,枉殺無辜,司徒王允施連環計,暗中聯絡董卓心腹大将呂布刺殺董卓。

     董卓作為一名領導人,不乏愛才之心,但他辦事專橫,愚魯殘暴,甘與天下為敵,最後自取滅亡。

     董卓進京不久,就兩次召群臣商議廢立之事,第一次,他大擺宴席,帶劍而入,勒令停酒止樂,提出自己的廢立主張。

    遭到荊州刺史丁原的反對後,他大喝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第三回)就要拔劍斬掉丁原,因丁原有呂布的保護而作罷。

    董卓招降呂布後二次設宴會集公卿,讓呂布帶千餘侍衛,又提出廢立之事,并宣稱:“有不從者斬!”對大臣公然以武力相威脅。

    袁紹挺身反對,董卓怒喝道:“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第三回)二人在酒席上拔劍相對,被勸免。

    袁紹棄官外出後,卓對衆人講:“敢有阻大議者,以軍法從事!”(第四回)在大臣的一片惶恐中,他實現了自己的廢立主張。

     董卓決定遷都長安時,許多高級官員,如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均曾勸谏,司徒荀爽提出:“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甯矣。

    ”卓聞言大怒,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第六回)當即罷免三人官職,下令遷都,限第二天起行。

    對于遷都大事,高級官員尚沒有提意見的權利,而且,事前不作任何有效的宣傳動員,決定作出後幾乎沒有準備的時間,完全按自己一個人的主觀意圖辦事。

     先前,董卓在與黃巾起義軍作戰時,兵敗身危,劉備帶兵救了他的性命,當他知道劉備尚無官職時,就對其傲慢無禮。

    可見他心中沒有别人,甚至連救命恩人也不放在眼裡。

     董卓廢掉少帝後,聞說少帝寫的一首詩中有“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之句,遂派手下李儒鸩殺之。

    在城外某處迎神賽會上,他引兵圍住村民,搶殺燒淫。

    到長安後,他為自己在那郿塢大興土木,對自家宗族之人封官封侯。

    一次,他對北方幾百降兵有的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