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智

關燈
袁紹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未能樹立明确的奮鬥目标用以将部下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又不注意與部下的感情聯絡,緻使本集團缺少以領導人為中心的向心力,而紹本人對人有内忌之心,且是非不明,故而使部下的相互陷害與袁紹的輕信讒言互相加深,結果本集團内讧不止,為敵所乘。

    袁紹曾派顔良為先鋒進攻白馬,沮授向紹指出顔良的性格缺點,認為顔良不能獨當一面,紹卻回答:“吾之上将,非汝等可料。”(第二十五回)這似乎是用人不疑,實際卻是不知人而用之,尤其是他聽到建議後不是去對顔良勉勵告誡,而是責備沮授,似乎是沮授低估了顔良,這等于挑起顔良對沮授的不滿。顔良出兵被關羽斬殺,時劉備為袁紹的座上客,紹聽沮授之言,欲殺掉劉備,備以“天下同貌者不少”為理由,認為殺顔良者未必關羽,紹聞言指責沮授說:“誤聽汝言,險殺好人。”(第二十六回)文醜被關羽斬殺後,紹聽郭圖、審配之言,又要殺掉劉備,備向紹指出了曹操的借刀殺人計,紹又指責郭、審二人說:“汝等幾使我受害賢之名。”袁紹在對待劉備的态度上搖擺不定,這尚可以勉強諒解,但他在劉備面前指責謀士,實際上挑起了自己部下之間的不信任,制造了内部矛盾,可以想像,袁紹這種做法是導緻他的部下互不團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渡之戰前,袁紹集團的内部關系已相當複雜:“将士各相妒忌,田豐尚囚獄中;沮授黜退不用;審配、郭圖各自争權;袁紹多疑,主持不定。”(第二十七回)連袁紹待為上客、許諾為之報仇的劉備也謀求脫身上計,這樣的戰争還怎麼個打法!後來,許攸、張郃、高覽先後降曹,均是集團内部互相陷害、領導人又輕信讒言的結果。而袁紹身後子輩兄弟互相攻打,正是袁紹生前集團内部矛盾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