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科學性的戰略戰術(2)

關燈
孔明是三國時期善于把戰争與季節、氣候條件聯系起來的領導人,因此,他指揮的軍隊常常能以逸待勞,戰績卓著。

     孔明定計讓劉備去東吳招親,娶孫權妹妹為夫人,這是他實現聯吳方針的重要步驟,但孫權、周瑜的用心是要扣留劉備以換取荊州。

    孔明臨行前付給随劉備去東吳的趙雲三條錦囊妙計,讓其在年終打開一個,到時打開看後依計而行。

    趙雲如約向劉備報稱曹操殺奔荊州,情況十分危急,劉備遂與夫人商議回荊州,但又怕孫權不會放行,于是夫妻二人正月元旦以在江邊祭祖為名逃走,衆官員得知後去報孫權,而孫權這天卻飲得大醉未醒,酒醒過來後派兵去追,二人已走得很遠。

    劉備曆盡險阻,終于逃回荊州。

    在這裡孔明選定的正月元旦是一個關鍵的日子:第一,劉備在這天外出有名,既可以祭祖為借口,亦可以遊玩為借口;第二,正月元旦,大家歡聚過節,孫權必然放松警惕,節日的歡樂必然沖淡人們的軍事警戒心理;第三,元旦這天有一個不成文且不甚嚴格的民族習俗,即當天不動幹戈,至少是不能輕易動武,這就保證了即使追兵趕來,和解的可能也很大。

    總之,諸葛亮安排趙雲年終打開錦囊妙計,完全是要利用正月元旦這一季節性節日。

     對于持久性的大雨天氣,孔明也是能憑經驗測定并在戰争中加以利用的。

    有一次司馬懿引四十萬大軍,詐稱八十萬殺奔漢中而來,聲勢甚大。

    孔明得知這個消息後,遂派張嶷、王平引一千兵去陳倉道防禦魏兵。

    二人面面相觑,哀告說:“丞相欲殺某二人,就此請殺,隻不敢去。

    ”孔明對二人解釋說:“吾昨夜仰觀天文,見畢星躔于太陰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雖有四十萬,安敢深入山險之地?……”(第九十九回)二人聽罷,才高高興興地領兵而去。

    孔明又讓他的十萬後應部隊準備防雨之物,等待出征。

    後來,大雨連下一月,山水不絕。

    魏兵馬無糧草,軍器盡濕,兵士連睡覺的地方也沒有,怨氣很大,遂班師回國。

    這裡,孔明利用了大雨天氣,以較少的兵力對付敵人幾十萬軍馬,使自己的大軍未受損失,又赢得了休整的時間。

     赤壁之戰舊址 孔明一出祁山後收降姜維,一路順利。

    魏将曹真派人去西羌求救,西羌國王遂派十五萬“鐵車兵”夾攻蜀兵,蜀兵交戰失利,來告孔明,時當十二月冬。

    孔明得知了羌兵的情況後對衆将說:“今彤雲密布,朔風緊急,天将降雪,吾計可施矣。

    ”(第九十四回)遂挖下坑塹,表面覆蓋,任雪埋之,然後引誘羌兵追趕,結果鐵車多滑入坑中,自相踐踏,幸存者又被孔明伏兵沖殺,羌兵大敗。

    這裡下雪天氣給蜀兵造成了用計的有利條件:一是大雪覆蓋了坑塹表面,不露痕迹;二是鐵車在雪地中緊溜急行,收煞不住,前面的車掉入坑中,後面的車即使看見,也無法收止;三是雪地中便于蜀兵四周埋伏。

     孔明伐中原,路途艱險,交通困難,時常是糧草不繼。

    有一次,他選定隴西麥熟的季節出兵,在軍中乏糧時他派人去隴上割麥就食。

    他利用麥子将收未收的時機,就地取食,将敵方的物資資源化歸己有。

     赤壁大戰時,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