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義

關燈
袁紹以盟主身份率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事敗後投關東,屯兵河内(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他糧草缺乏,冀州牧韓馥派人送糧以資軍用。袁紹謀士逢紀勸谏說:“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将軍何不取之?”袁紹聽此建議,有所心動。逢紀進一步為袁紹策劃了智取冀州的方案:“可暗使人馳書公孫瓒,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瓒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将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第七回)袁紹聞計大喜,即暗約公孫瓒共攻冀州,相許平分其地,公孫瓒即刻興兵,自北直攻冀州。袁紹卻使人向韓馥密報公孫瓒進攻冀州之事,韓馥慌忙聚士商議,荀谌提議請袁紹同治州事,共保冀州。長史耿武勸谏說:“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韓馥堅持說:“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擇賢能而讓之,諸君何嫉妒耶?”(第七回)堅持迎袁紹入冀州。袁紹到冀州後,在一次沖突中斬殺了與自己作對的耿武等人,任自己部屬田豐、沮授等人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韓馥被逼出逃,袁紹終占冀州。

    磐河之戰袁紹本想占取冀州,大概是患于兵馬糧草之乏,難于強攻,轉而采納了智取的方式。針對當時諸侯割據、混戰不休的局勢和韓馥懦弱無謀的特點,他一方面策動公孫瓒同攻冀州,另一方面向韓馥密告“公孫之謀”,玩弄這兩手,他挑起了韓馥與公孫瓒的矛盾,自己又在韓馥處佯做好人,騙取韓馥的信任,誘使其作出“引虎入羊群”的蠢事。袁紹未動刀槍,即占有了富饒的冀州之地。

    上述策劃使袁紹以極小的代價實現了極大的利益,但也産生了兩種消極後果:一是公孫瓒求分冀州不得,産生了一種上當受騙、被人愚弄的感覺,他率軍與袁紹戰于磐河之上,兵連不解,雖然最終被朝廷說和,但也使袁紹付出了較大的代價。二是袁紹見利忘義,對韓馥恩将仇報,較大地損傷了自己的政治信譽。曹操煮酒論英雄時,評說袁紹是“見小利而忘命”(第二十一回),信有其據。然而,在軍閥混戰、恃武逞強的東漢末年,袁紹智賺冀州的不義之舉當為常見之事,其政治謀劃中的利益所得還足以抵償其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