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關燈
小
中
大
月亮道:“老子願抗日就抗日,願降日就降日,誰能管得着?請吧,再哕嗦休怪我不客氣!”
唐姑娘掏出紅塑料梳子,給我的五姐六姐梳頭。
給六姐梳頭時,五姐癡迷地望着唐姑娘。
五姐的目光像梳子,把唐姑娘從頭梳到腳,又從腳梳到頭。
唐姑娘給五姐梳頭時,五姐好像怕冷一樣,臉上、脖子上爆起一層米粒大的小疙瘩。
梳完了頭,小唐走了。
五姐對母親說:“娘,我要當兵。
” 兩天之後,上官盼弟便穿上了灰軍裝。
她的主要工作是與小唐一起給沙棗花換尿布、喂奶瓶。
我們的生活進入最佳時期,就像當時流行的小曲裡唱的那樣:嫚啦,嫚啦不用愁,找不到青年找老頭。
隻要跟着同志走,大白菜炖豬肉,鍋裡蒸着白饅頭…… 大白菜炖豬肉不常有,白饅頭也不常有,但蘿蔔、熬鹹魚是常有的,巨大的窩窩頭是常有的。
“旱不死的大蔥,餓不着的大兵。
”母親感慨地說,“我們跟着當兵的沾光啦,早知如此,也用不着賣孩子啦。
想弟,求弟,可憐的孩子啊……” 這段時間裡,母親的乳汁優質高産,上官金童終于從棉布口袋裡跳出來,能走二十步了,能走五十步了,能走上一百步了,終于不爬行了。
我的笨拙的嘴也靈活了,能流利地罵人啦。
孫家大啞巴捏住我的小雞巴時,我怒罵一聲:“操你媽!” 六姐去識字班,學會了唱歌,唱:“十八姐把軍參,參軍真榮耀,咔嚓剪去了大辮子,留起了‘二刀毛’。
站崗放哨查路條,漢奸實難逃。
” 識字班設在教堂裡。
黑驢隊留下的驢糞蛋子掃出去了。
破闆凳修理好擺得整整齊齊。
插翅膀的天使沒有了,也許飛走了。
棗木雕成的耶稣也沒有了,也許上了天堂,也許被人偷走當了劈柴。
牆上挂着一面黑闆,黑闆上寫着一行白色的大字。
貌比天仙的唐姑娘用木棍戳着黑闆上的字,黑闆發出笃笃的聲響。
抗——日——抗——日——女人們奶着孩子,納着鞋底子,麻繩噌噌響着,嘴巴裡跟着小唐同志念叨:抗日——抗日——我在女人堆裡蹒跚,在各式各樣的乳房之間蹭蹭磨磨。
五姐跳上講台,對着台下的女人們說:老百姓是水,子弟兵是魚,對不對?——對——魚最怕什麼?——魚怕什麼?魚怕鈎?魚怕魚鷹?魚怕水蛇?——魚最怕網!對,魚最怕網!你們腦後是什麼?——髻——髻上是啥?——網——女人們至此恍然大悟,臉紅臉白,交頭接耳,唧唧喳喳。
剪掉發髻拆下網,保護魯大隊長和蔣政委,保護他們率領的鐵路爆炸大隊。
誰帶頭?上官盼弟高舉着大剪刀,還用纖細的手指開合着大剪刀,使大剪刀變成一條饑餓的鳄魚。
唐姑娘說,想想吧,受盡了苦難的大娘大嬸子們,大姑大姨們,大嫂子大姐姐們,我們婦女,受了三千年壓迫,現在終于挺起了腰杆,胡秦蓮,你說說看,你那個酒鬼丈夫聶半瓶,還敢不敢打你啦?面色如土的青年婦女胡秦蓮抱着孩子站起來,望一眼講台上英氣勃勃的女兵唐和女兵上官,趕緊垂下頭,說:不打了。
唐女兵拍着巴掌道:聽見了吧,婦女們,連聶半瓶都不敢打老婆了。
我們婦救會是婦女的家,專為女人打抱不平。
婦女們,現在這平等幸福生活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從地裡冒出來的嗎?不是,不是,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來了爆炸大隊,在大欄鎮、在高密東北鄉,建立了鞏固的、鋼打鐵鑄的敵後根據地,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善了人民生活,尤其是改善了婦女生活,我們不搞封建迷信,但我們要拆破一切網絡,這不單是為了爆炸大隊,更是為了我們自己,婦女們,剪掉發髻拆去網,統統變成‘二刀毛’吧! “娘,你帶頭吧!”上官盼弟卡着剪刀對着母親走過來。
“是啊,上官家大嫂剪成‘二刀毛’我們都跟着剪。
”女人們齊聲說。
“娘,您帶個頭,給女兒長長臉。
”五姐說。
母親紅着臉,把腦袋伸過去,說:“剪吧,盼弟,隻要能讓爆炸大隊好,别說剪個發髻,剪兩個手指頭,娘也不含糊!” 唐女兵帶頭鼓掌。
女人們鼓掌響應。
五姐把母親的發髻散開,一大團鬈曲的黑發從母親的脖頸旁懸挂下來,猶如一架藤蘿,好像一匹黑瀑布。
母親與牆上那個幾乎赤裸着身體的名叫瑪利亞的聖母有着一模一樣的神情。
莊嚴、憂愁、甯靜,逆來順受地、自覺自願地奉獻。
我洗禮過的教堂裡有腐敗的陳舊的驢糞的味道,在大木盆裡,馬洛亞牧師為我和八姐施洗的往事浮現在眼前。
聖母從來不遮掩自己的乳房,母親的乳房卻被一道門簾半遮半掩着。
盼弟,剪吧,你還猶豫什麼?母親說。
于是上官盼弟的大剪刀張開大口咬住母親的頭發,咔嚓咔嚓咔嚓,母親的黑發落地。
母親擡起頭,成了“二刀毛”。
發梢齊着耳朵垂,細長的脖頸,一覽無餘。
突然去掉了沉甸甸的發髻的累贅,母親的頭顯得輕巧靈活,失去了穩重,有些猴頭猴腦,一動便顯出輕俏,竟有些鳥仙模樣。
母親滿臉赤紅。
唐女兵從腰裡摸出一個圓形的小鏡子,讓鏡面對着母親的臉,母親不好意思地側過臉,鏡面跟蹤着她的臉,她羞羞答答地看到了鏡子中留着“二刀毛”、縮小了仿佛好幾倍的頭,急忙背過臉去。
“美不美?”唐女兵問。
“醜死了……”母親低聲回答。
“連上官大嬸都剪成了‘二刀毛’,你們還猶豫什麼?”唐女兵大聲說。
剪吧。
那就剪吧,趕潮流吧。
每逢改朝換代,頭發上就要翻花樣。
給我剪。
輪着我了。
咔
給六姐梳頭時,五姐癡迷地望着唐姑娘。
五姐的目光像梳子,把唐姑娘從頭梳到腳,又從腳梳到頭。
唐姑娘給五姐梳頭時,五姐好像怕冷一樣,臉上、脖子上爆起一層米粒大的小疙瘩。
梳完了頭,小唐走了。
五姐對母親說:“娘,我要當兵。
” 兩天之後,上官盼弟便穿上了灰軍裝。
她的主要工作是與小唐一起給沙棗花換尿布、喂奶瓶。
我們的生活進入最佳時期,就像當時流行的小曲裡唱的那樣:嫚啦,嫚啦不用愁,找不到青年找老頭。
隻要跟着同志走,大白菜炖豬肉,鍋裡蒸着白饅頭…… 大白菜炖豬肉不常有,白饅頭也不常有,但蘿蔔、熬鹹魚是常有的,巨大的窩窩頭是常有的。
“旱不死的大蔥,餓不着的大兵。
”母親感慨地說,“我們跟着當兵的沾光啦,早知如此,也用不着賣孩子啦。
想弟,求弟,可憐的孩子啊……” 這段時間裡,母親的乳汁優質高産,上官金童終于從棉布口袋裡跳出來,能走二十步了,能走五十步了,能走上一百步了,終于不爬行了。
我的笨拙的嘴也靈活了,能流利地罵人啦。
孫家大啞巴捏住我的小雞巴時,我怒罵一聲:“操你媽!” 六姐去識字班,學會了唱歌,唱:“十八姐把軍參,參軍真榮耀,咔嚓剪去了大辮子,留起了‘二刀毛’。
站崗放哨查路條,漢奸實難逃。
” 識字班設在教堂裡。
黑驢隊留下的驢糞蛋子掃出去了。
破闆凳修理好擺得整整齊齊。
插翅膀的天使沒有了,也許飛走了。
棗木雕成的耶稣也沒有了,也許上了天堂,也許被人偷走當了劈柴。
牆上挂着一面黑闆,黑闆上寫着一行白色的大字。
貌比天仙的唐姑娘用木棍戳着黑闆上的字,黑闆發出笃笃的聲響。
抗——日——抗——日——女人們奶着孩子,納着鞋底子,麻繩噌噌響着,嘴巴裡跟着小唐同志念叨:抗日——抗日——我在女人堆裡蹒跚,在各式各樣的乳房之間蹭蹭磨磨。
五姐跳上講台,對着台下的女人們說:老百姓是水,子弟兵是魚,對不對?——對——魚最怕什麼?——魚怕什麼?魚怕鈎?魚怕魚鷹?魚怕水蛇?——魚最怕網!對,魚最怕網!你們腦後是什麼?——髻——髻上是啥?——網——女人們至此恍然大悟,臉紅臉白,交頭接耳,唧唧喳喳。
剪掉發髻拆下網,保護魯大隊長和蔣政委,保護他們率領的鐵路爆炸大隊。
誰帶頭?上官盼弟高舉着大剪刀,還用纖細的手指開合着大剪刀,使大剪刀變成一條饑餓的鳄魚。
唐姑娘說,想想吧,受盡了苦難的大娘大嬸子們,大姑大姨們,大嫂子大姐姐們,我們婦女,受了三千年壓迫,現在終于挺起了腰杆,胡秦蓮,你說說看,你那個酒鬼丈夫聶半瓶,還敢不敢打你啦?面色如土的青年婦女胡秦蓮抱着孩子站起來,望一眼講台上英氣勃勃的女兵唐和女兵上官,趕緊垂下頭,說:不打了。
唐女兵拍着巴掌道:聽見了吧,婦女們,連聶半瓶都不敢打老婆了。
我們婦救會是婦女的家,專為女人打抱不平。
婦女們,現在這平等幸福生活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從地裡冒出來的嗎?不是,不是,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來了爆炸大隊,在大欄鎮、在高密東北鄉,建立了鞏固的、鋼打鐵鑄的敵後根據地,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善了人民生活,尤其是改善了婦女生活,我們不搞封建迷信,但我們要拆破一切網絡,這不單是為了爆炸大隊,更是為了我們自己,婦女們,剪掉發髻拆去網,統統變成‘二刀毛’吧! “娘,你帶頭吧!”上官盼弟卡着剪刀對着母親走過來。
“是啊,上官家大嫂剪成‘二刀毛’我們都跟着剪。
”女人們齊聲說。
“娘,您帶個頭,給女兒長長臉。
”五姐說。
母親紅着臉,把腦袋伸過去,說:“剪吧,盼弟,隻要能讓爆炸大隊好,别說剪個發髻,剪兩個手指頭,娘也不含糊!” 唐女兵帶頭鼓掌。
女人們鼓掌響應。
五姐把母親的發髻散開,一大團鬈曲的黑發從母親的脖頸旁懸挂下來,猶如一架藤蘿,好像一匹黑瀑布。
母親與牆上那個幾乎赤裸着身體的名叫瑪利亞的聖母有着一模一樣的神情。
莊嚴、憂愁、甯靜,逆來順受地、自覺自願地奉獻。
我洗禮過的教堂裡有腐敗的陳舊的驢糞的味道,在大木盆裡,馬洛亞牧師為我和八姐施洗的往事浮現在眼前。
聖母從來不遮掩自己的乳房,母親的乳房卻被一道門簾半遮半掩着。
盼弟,剪吧,你還猶豫什麼?母親說。
于是上官盼弟的大剪刀張開大口咬住母親的頭發,咔嚓咔嚓咔嚓,母親的黑發落地。
母親擡起頭,成了“二刀毛”。
發梢齊着耳朵垂,細長的脖頸,一覽無餘。
突然去掉了沉甸甸的發髻的累贅,母親的頭顯得輕巧靈活,失去了穩重,有些猴頭猴腦,一動便顯出輕俏,竟有些鳥仙模樣。
母親滿臉赤紅。
唐女兵從腰裡摸出一個圓形的小鏡子,讓鏡面對着母親的臉,母親不好意思地側過臉,鏡面跟蹤着她的臉,她羞羞答答地看到了鏡子中留着“二刀毛”、縮小了仿佛好幾倍的頭,急忙背過臉去。
“美不美?”唐女兵問。
“醜死了……”母親低聲回答。
“連上官大嬸都剪成了‘二刀毛’,你們還猶豫什麼?”唐女兵大聲說。
剪吧。
那就剪吧,趕潮流吧。
每逢改朝換代,頭發上就要翻花樣。
給我剪。
輪着我了。
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