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牽“牛鼻”三渡赤水河 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關燈
小
中
大
到會上,會議已經取得一緻意見,贊同林、聶的建議,打打鼓新場。
作戰命令都拟好了,隻等毛澤東的一句話。
毛澤東聽說要打打鼓新場,怔了怔,說:“打打鼓新場?”他抓過地圖看了看,說:“打不得,打不得!”他的“打不得”把到會的人打了個莫名其妙。
都說:“怎麼打不得呀?該敵主要是王家烈的幾個團,在衆敵中是個薄弱環節。
再搞掉他這幾個團,王家烈的問題就算解決了。
”毛澤東說:“不,打鼓新場的王家烈,不是婁山關的王家烈,是不好打的,我們要冷靜一點才好。
”說到冷靜不冷靜,有的人真還有點不冷靜了,說:“這有什麼不冷靜的!打鼓新場的王家烈,隻有比婁山關的王家烈更好打的。
”“老毛同志,你的興趣是不是不在王家烈,而在吳奇偉和周渾元,最好是周渾元啊?這恐怕更需要冷靜一點才好啊!”毛澤東也有點火了,起身道:“講得對,我的興趣的确不在王家烈,而在吳奇偉和周渾元。
如果你們認為我這是更不冷靜,你們打好了,我不參加。
”周恩來連忙招呼道:“嗳嗳,坐下坐下,大家再商量商量。
澤東同志,我也不大明白啦,你常說要避實就虛,避強擊弱,這次打打鼓新場,正是揀弱的打,為什麼又不妥了?”毛澤東沒有坐下,卻也沒有離場而去。
他說:“這,我聽了半天,你們好像根本沒有把敵人的位置搞清楚是不是?你們仔細看看地圖,你打打鼓新場,能避開周渾元和吳奪偉?能避開孫渡和郭勳祺?西面是孫渡,西北是周渾元,東南是吳奇偉,東北是郭勳祺,距離都很近,有的一天路程都不到。
我們要是打打鼓新場,隻要同猶禹九部一接觸,其他各路縱隊就會一齊出動。
到那時,我們面對的還隻是王家烈嗎?同志哥呵,那将是5路縱隊,蔣介石在黔的大部兵力!我們能鑽得出來嗎?婁山關的王家烈,是孤立無援之敵。
吳奇偉後來援是援了,可他是從貴陽出發的,援掉了兩個半師。
顯然,敵人的這一次擺法,是吸取了遵義之戰的教訓的。
” 大家都擠着看地圖。
有的人一邊看地圖一邊擦着頭上的汗珠子,小聲嘀咕道:“說的是,說的是啊!”王稼祥說:“嘿,你老毛就是比我們要高那麼一截,要深那麼一層。
說得對,隻及一點,不及其餘,是不行的。
看來,這打鼓新場這面鼓是敲不得的,一敲,幾頭獅子就都上場了。
那麼,你倒說說,到底打哪裡好?蔣介石又給我們畫了個圓圈,不打不走總是不行的。
”毛澤東說:“我的意見,打魯班場!第一,魯班場有周渾元的13師和96師,打好了油水大;第二,打不好有路可走,蔣介石現在畫的這個圈圈,目前也隻有這個方向松動一點,前景好一點。
大不了再過一趟赤水河。
”一番争論,主要是能否從敵人叢中竄過來,前進到魯班場的問題。
毛澤東說:“抓緊一點可以,眼下人家正在忙着修碉堡呢。
”又是周恩來,首先表示贊同毛澤東的意見:穿過去打魯班場。
接着是張聞天和王稼祥,也認為“魯班場雖系強敵,但總比被4路強敵圍困好,而且有路可走,這着棋就可能走得活一點。
” 打不打打鼓新場的争論,又一次顯露了毛澤東的軍事天才。
在向魯班場開進途中,張聞天找到王稼祥說:“看來,人多也不一定就能把事情辦好,不承認個人天賦不是馬克思主義。
遵義會議以後,我們結束了個人說了算,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中央和軍委一二十号人,幾乎天天開會,這不是個辦法。
我的意見,軍事指揮問題,還是由老毛、恩來和你3個人來決斷,就叫作3人指揮小組,你看如何?”王稼祥說:“可以考慮。
眼前的提法也委實有些不倫不類,毛澤東是周恩來軍事上的幫助者,太不夠組織化了。
當然,3人指揮小組,主要還是讓老毛拿主意,讓他的權力再大一點,更充分一點。
” 征得毛澤東的同意,中共中央于3月11日宣布組成中央3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為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全權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為便于指揮作戰,中共中央還決定,以朱德為前敵總司令,毛澤東為前敵政治委員。
朱德對此很高興,戲言道:“這就好了。
我早就說過,朱毛朱毛,我這朱是離不開毛的。
” 3月14日,中央紅軍前敵司令部發布了攻打魯班場周渾元部的命令。
命令規定:“以1、3軍團主力和幹部團為右翼,取道壇廠,由北向南突擊魯班場之敵的左後側;以5軍團和3軍團的兩個團為左翼,由西南方向攻擊敵之正面;以9軍團的兩個團進至壇廠作預備隊,另一個團到香楓壩阻滞吳奇偉縱隊。
由于在遵義戰役後,蔣介石對在黔各路縱隊有“不可随意輕進”,“必待匪情明了,方可大舉”的命令,又嚴令各路軍“抓緊就地築堡,求得堡壘推進與重點進攻相結合”,中央紅軍各路縱隊抄小路向魯班場開進途中,竟一路無事,都按時趕到了作戰地域。
然而,魯班場這一仗
作戰命令都拟好了,隻等毛澤東的一句話。
毛澤東聽說要打打鼓新場,怔了怔,說:“打打鼓新場?”他抓過地圖看了看,說:“打不得,打不得!”他的“打不得”把到會的人打了個莫名其妙。
都說:“怎麼打不得呀?該敵主要是王家烈的幾個團,在衆敵中是個薄弱環節。
再搞掉他這幾個團,王家烈的問題就算解決了。
”毛澤東說:“不,打鼓新場的王家烈,不是婁山關的王家烈,是不好打的,我們要冷靜一點才好。
”說到冷靜不冷靜,有的人真還有點不冷靜了,說:“這有什麼不冷靜的!打鼓新場的王家烈,隻有比婁山關的王家烈更好打的。
”“老毛同志,你的興趣是不是不在王家烈,而在吳奇偉和周渾元,最好是周渾元啊?這恐怕更需要冷靜一點才好啊!”毛澤東也有點火了,起身道:“講得對,我的興趣的确不在王家烈,而在吳奇偉和周渾元。
如果你們認為我這是更不冷靜,你們打好了,我不參加。
”周恩來連忙招呼道:“嗳嗳,坐下坐下,大家再商量商量。
澤東同志,我也不大明白啦,你常說要避實就虛,避強擊弱,這次打打鼓新場,正是揀弱的打,為什麼又不妥了?”毛澤東沒有坐下,卻也沒有離場而去。
他說:“這,我聽了半天,你們好像根本沒有把敵人的位置搞清楚是不是?你們仔細看看地圖,你打打鼓新場,能避開周渾元和吳奪偉?能避開孫渡和郭勳祺?西面是孫渡,西北是周渾元,東南是吳奇偉,東北是郭勳祺,距離都很近,有的一天路程都不到。
我們要是打打鼓新場,隻要同猶禹九部一接觸,其他各路縱隊就會一齊出動。
到那時,我們面對的還隻是王家烈嗎?同志哥呵,那将是5路縱隊,蔣介石在黔的大部兵力!我們能鑽得出來嗎?婁山關的王家烈,是孤立無援之敵。
吳奇偉後來援是援了,可他是從貴陽出發的,援掉了兩個半師。
顯然,敵人的這一次擺法,是吸取了遵義之戰的教訓的。
” 大家都擠着看地圖。
有的人一邊看地圖一邊擦着頭上的汗珠子,小聲嘀咕道:“說的是,說的是啊!”王稼祥說:“嘿,你老毛就是比我們要高那麼一截,要深那麼一層。
說得對,隻及一點,不及其餘,是不行的。
看來,這打鼓新場這面鼓是敲不得的,一敲,幾頭獅子就都上場了。
那麼,你倒說說,到底打哪裡好?蔣介石又給我們畫了個圓圈,不打不走總是不行的。
”毛澤東說:“我的意見,打魯班場!第一,魯班場有周渾元的13師和96師,打好了油水大;第二,打不好有路可走,蔣介石現在畫的這個圈圈,目前也隻有這個方向松動一點,前景好一點。
大不了再過一趟赤水河。
”一番争論,主要是能否從敵人叢中竄過來,前進到魯班場的問題。
毛澤東說:“抓緊一點可以,眼下人家正在忙着修碉堡呢。
”又是周恩來,首先表示贊同毛澤東的意見:穿過去打魯班場。
接着是張聞天和王稼祥,也認為“魯班場雖系強敵,但總比被4路強敵圍困好,而且有路可走,這着棋就可能走得活一點。
” 打不打打鼓新場的争論,又一次顯露了毛澤東的軍事天才。
在向魯班場開進途中,張聞天找到王稼祥說:“看來,人多也不一定就能把事情辦好,不承認個人天賦不是馬克思主義。
遵義會議以後,我們結束了個人說了算,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中央和軍委一二十号人,幾乎天天開會,這不是個辦法。
我的意見,軍事指揮問題,還是由老毛、恩來和你3個人來決斷,就叫作3人指揮小組,你看如何?”王稼祥說:“可以考慮。
眼前的提法也委實有些不倫不類,毛澤東是周恩來軍事上的幫助者,太不夠組織化了。
當然,3人指揮小組,主要還是讓老毛拿主意,讓他的權力再大一點,更充分一點。
” 征得毛澤東的同意,中共中央于3月11日宣布組成中央3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為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全權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為便于指揮作戰,中共中央還決定,以朱德為前敵總司令,毛澤東為前敵政治委員。
朱德對此很高興,戲言道:“這就好了。
我早就說過,朱毛朱毛,我這朱是離不開毛的。
” 3月14日,中央紅軍前敵司令部發布了攻打魯班場周渾元部的命令。
命令規定:“以1、3軍團主力和幹部團為右翼,取道壇廠,由北向南突擊魯班場之敵的左後側;以5軍團和3軍團的兩個團為左翼,由西南方向攻擊敵之正面;以9軍團的兩個團進至壇廠作預備隊,另一個團到香楓壩阻滞吳奇偉縱隊。
由于在遵義戰役後,蔣介石對在黔各路縱隊有“不可随意輕進”,“必待匪情明了,方可大舉”的命令,又嚴令各路軍“抓緊就地築堡,求得堡壘推進與重點進攻相結合”,中央紅軍各路縱隊抄小路向魯班場開進途中,竟一路無事,都按時趕到了作戰地域。
然而,魯班場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