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蔣介石山城起戰雲 毛澤東飲馬赤水河

關燈
話說蔣介石正得意于薛兵團進駐貴陽,即可在黔東南形成對中央紅軍的包圍圈時,忽聞“共匪”越湘黔路,過烏江,占領了遵義,有如驚夢一般,他一口氣憋在胸口,好久沒能吐出來。

     “這個薛嶽是怎麼搞的嘛!是怎麼搞的嘛!”見在座将領都悶頭不吭聲,蔣介石才徹悟到:娘希屁,還不是自己急于“圖黔”,令薛嶽的8個師星夜馳赴貴陽,無暇顧及匪之北竄而造成的麼?他坐下,把頭靠在高靠背上,小眼睛掃着在座将領:“你們說,這件事情會對各方面有些什麼子影響吧?”陳誠自然理解委座說的影響指的是什麼,嗫嚅道:“影響也許多少會有一點的。

    ”蔣介石輕輕一笑,忽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喝道:“明擺着,朱、毛殘匪所以能越過湘黔路,完全是黔軍下層的昏庸無能!當然,薛嶽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給薛嶽發個報,并通電‘圍剿軍’各路首要:薛嶽匆忙進貴,放松湘黔要道,緻使共匪越過湘黔路,北渡烏江,又陷遵義。

    為将者當予軍中自責……”在座将領都明白委座的意圖,也都贊成如此勾當,唯其如此,才能掩人耳目,推卸責任,安撫川、滇、黔地方勢力。

     在各路“圍剿軍”首要中,最先識破機關的是廣西的李宗仁。

    李宗仁在南甯閱通電後哈哈一笑說:“賀國光在重慶宰雞(處置侯之擔),蔣先生在南昌殺猴;猴者看雞,雞者看猴;屬雞屬猴,還是好自為之為妙。

    ”有見于蔣介石的明槍暗箭,作為對蔣介石“通電”的回複,李宗仁相邀白崇禧和陳濟棠,共同向蔣表示:“願以北伐精神,積極策進剿共,貢獻委座,擁護中央,決不含糊推诿。

    ”事有蹊跷的是,李、白、陳的“表示”是通過薛嶽赴南甯連絡團團長蕭文哿轉告薛嶽,又由薛嶽電告蔣介石的。

     情況是嚴重的。

    對于滞留遵、桐地區的中央紅軍,蔣介石作了4種可能的判斷:一是東向湘鄂西與賀、蕭會合;二是西竄進入金沙江以西地區;三是北上入川同徐、張合股;四是盤據黔北地區,向東策應賀、蕭股,向北策應徐、張股,企圖在川湘黔聯成一片。

    “現在看來,朱、毛竄匪再圖東向湘鄂西隻是一種可能性了。

    ”蔣介石在他的最高軍事決策會議上說:“而且這種可能性似乎很小了,朱、毛要是決心東向湘鄂西,就無需渡烏江,賀、蕭一股也就不會東向常德地區,而應向黔東北策應。

    他們也不大可能西竄進入金沙江以西地區,那是石達開走過的一條全軍覆滅的路。

    從他們目前向北伸向桐梓、松坎的觸角看,大有可能是企圖北進入川,在川南渡江,奔徐、張的大頭。

    因此,諸線皆防,亦防亦圍,但重點似應放在川南長江一線,把他們限制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然後實施大軍合圍,聚而殲之。

    ”何應欽、陳誠等都很“贊成”委座的判斷和決心。

    何應欽說:“川北徐、張一股,是目前共匪中最為人多勢衆的;劉湘的‘六路圍攻’又一塌糊塗,徐、張正得勢于一時。

    委座決斷英明,朱、毛是要奔他們的大頭,這一點,我們以往似乎估計不足。

    然而這一來,局勢便有些嚴重了。

    一則蜀道維艱,易守難攻,便于他們立足,川軍屢戰失利,當中就有個戰場地形問題;再則,川軍内讧久治難愈,中央軍進川雖有‘南京會商’的協議,但真要付諸實施,仍難免有所礙難的,而光靠川軍,對徐、張一股他們就已經無可奈何。

    因之,在黔北、川南解決朱、毛一股,當為上策,不能再失良機。

    ”陳誠說:“在黔北地區解決問題,盡管黔軍王家烈部不大得力,但總起來看,我方條件比在江西、湖南要好得多。

    以往在這邊,南邊的粵、桂方面漏洞太多;在黔北,這種狀況有可能完全改變過來。

    川、滇、湘、黔各路大軍,加上薛嶽兵團,是可以形成堅實可靠的合圍的,兵力也可大大超過以往,更不用說還有長江天險了。

    ”陳布雷更從政治上論證了委座的決心,他說:“讓他們聯成一片,害莫大焉!一當他們聯成一片,川省聯着大西北,他們就有可能打通國際路線,背靠蘇俄,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 蔣介石坐不住了。

    他不知道薛嶽的進駐貴陽,到底是得大于失,還是失大于得? 且說1935年1月中旬的一天,蔣介石突發号令,率領一幫将領,由南昌直飛重慶。

    宋美齡從南京趕到南昌,竟沒有趕上“大令”的座機,氣得她在機場上抹淚直罵:“他心裡頭隻有共匪,沒有我了……” 蔣介石在重慶菜園壩機場走下飛機,川軍各路要員都來不及趕到機場接駕。

    賀國光解釋說:“委座,時間太緊迫了,劉湘及各軍長想在黃山會合後再往這裡來。

    ”蔣介石來了一點小幽默:“等他們會合了,朱、毛同徐、張已經在四川握手言歡了。

    ” 第二天,蔣介石便在黃山召見川軍各路首要。

    到會的除劉湘、賀國光,還有潘文華、楊森、唐式遵、範紹增、孫震、李家钰、王陵基、羅澤洲等,成都的劉文輝、鄧錫侯也連夜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