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軍中二楊首戰烏江 “猴兵猴将”遍地煙槍

關燈
,打眼加闩,5根拼在一起,再燒上一堆火,把竹尖一端在火上烤上一烤,用力一彎,便彎出一個高翹的船頭來,煞是好看,戰士們都說:“政委真有兩下子!”他正忙着,去龍溪的偵察員跑回來一個說:“報告政委,楊矮子團長還沒法兒,正在江邊打轉轉!”楊成武先是一樂,一會又沉下臉來,還伸手抓了抓腦袋,說:“他還有工夫打轉轉?去,把這根竹子從山這邊丢到江裡去!”偵察員不明白,問道: “這是為什麼?”楊成武說:“要你丢你就丢!” 龍溪渡口的楊得志和黎林,果然急得團團轉。

    要什麼沒什麼,連老百姓的門闆都讓敵人撬走了。

    楊得志,湖南株州人,15歲參加湘南起義,矮登登的,人稱楊矮子,平時有不順心的事,也愛罵個娘。

    此刻,他和黎林在江邊小樹林裡打轉轉,又罵開了:“他娘的,這如何搞呀!”黎林說:“别急,我已經摸了底了,總部工兵營紮的竹筏子,兩個渡口一家一半。

    ”楊得志說:“那是做浮橋用的,問題是突擊隊怎麼過去……”正說着,楊得志看到江裡漂來一根大南竹,叫人打撈上來一看,竹子的一頭打了個彎,新烤的。

    楊得志明白了,跺腳道:“他娘的楊長子夠意思!他是在給我們介紹經驗哩。

    對,我們也紮竹排,突擊隊使竹排!”可擡頭一看,附近沒有竹山,他又急了,說:“娘的,竹子都長到楊長子那邊去了!肖參謀,從1營調個排,到工兵營偷些竹子來!”黎林說:“來回好幾裡呢,砍樹行不行?”楊得志說:“要不得。

    濕家夥太沉,也劃不快。

    ”正說着,派到村裡找老鄉請教辦法的人回來了,向團長、政委報告說:“老鄉說,要渡烏江得有三個條件:大木船,大晴天,好水手。

    ”楊得志一聽便火了:“那是他娘的走親戚哩,我這是打仗!”他的話剛落音,團裡的另一個參謀跑來報告說:“團長,山那邊的溝裡有一小片竹林,老鄉家裡還有一堆幹竹子!”楊得志又氣又高興,說:“嘿,你們這些人啦!怪不得我這個團長不長個,都叫你們氣的!還不快叫人去砍,去搬!聽着,10塊大洋一根也得給我弄來!” 上下兩個渡口都在忙着紮竹排竹筏。

    突擊隊使竹排強渡,大部隊過浮橋。

     正午,上下兩個渡口的先頭部隊同時發起強渡,搶占對岸陣地,以掩護工兵營架設浮橋。

    江界,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十幾個紅軍戰士,冒着嚴寒,赤膊上竹排,幾隻竹排飛過了江面,向敵人的江岸陣地發起了沖擊。

    在由下而上的沖擊中,軍委炮兵連連長趙章成身手不凡,4發迫擊炮彈全都命中對岸山頭上的敵碉堡,敵人潰退了,部隊完全控制了江對岸。

    号聲響起,工兵營擡着幾十個竹筏,斜刺裡竄了出來,湧向江邊,把竹筏抛入江中,拉繩的拉繩,撐篙的撐篙,叮叮當當,嘩嘩啦啦,很快地,一座竹筏浮橋在向江中延伸……楊成武回頭看到趙章成還坐在炮陣地上,眼睛裡像是淌出淚來,便問道:“怎麼啦,你負傷了嗎?”趙章成悲悲切切,說道:“我從江西扛出來5發炮彈,打了4發,隻剩1發了……”楊成武先是哈哈大笑,爾後沉下臉來,鄭重地道:“老趙,往後要是碰上敵人的炮兵,那怕一個戰士換一發炮彈,我也得撈回來給你賠起。

    我楊成武說話算話。

    ”趙章成一抹臉說:“得了吧政委同志,即使一發炮彈換一個紅軍戰士,我這發炮彈也給你打出去!” 在尤溪,楊得志冒雨指揮的強渡,第一次不太成功,隻過去幾個人。

    眼看天色将晚,雨也下個不停,揚得志叫來了1營營長孫繼先:“孫繼先啊孫繼先,你都看到了。

    我是紅軍1團團長,你是1營營長,天字第一号哩,你看怎麼辦啦?”孫繼先說:“一定要渡過去!”楊得志說:“對,一定要渡過去!剛才呀,竹排小了,經不起浪頭,就使那個大家夥吧。

    ”孫繼先說:“出發位置也選得不好。

    ”說着,孫繼先率領十幾個戰士,登上了那隻一丈多寬、兩丈多長的竹排。

    他選了一個水流較緩的地段,一聲“前進!”竹排便消失在江面的暴雨中。

    楊得志和黎林在江邊的山崖下等着,等得好焦急,等了好一陣,才聽到江對岸的槍聲密集起來,還有手榴彈爆炸的閃光和轟隆聲,槍聲雨聲中,還夾雜着喊殺聲。

    楊得志跳了起來:“他娘的,成功了!”黎林也叫了起來:“成功了!成功了!”雨還在下着,隻見半個工兵營從雨簾中竄了出來,湧向江邊,也是拉繩的拉繩,撐篙的撐篙,竹筏下水,展開了架橋作業。

     楊得志在夜色中看了看表,有點兒情緒:“這一回呀,我們1團是輸給4團了,輸給那兩個長子了。

    ” 先頭部隊陸續過江以後,一氣追出40裡,才在一個叫豬場的地方停下來。

    這一路上,戰場光景頗叫紅軍戰士們感到希奇,凡有敵人守點的地方,遍地是煙槍、步槍。

    江防司令林秀生連電報稿和機要文件都不要了,帶着他的團隊倉皇逃向遵義,有的戰士不知道煙槍是啥家夥,揀起來當笛子吹,吹着吹着,把剩下的煙土吸進肚裡,隻覺得天昏地轉,倒路旁起不來了。

     且說毛澤東一早趕到江邊,查看了部隊的渡江準備工作,又詢問了昨晚的軍事會議關于大部隊渡江的序列,便在林彪的關照下,到附近的一家民房裡睡覺去了。

    上床已近中午,一覺醒來,天已黑盡。

    心裡着急,便下床來到相鄰的堂屋,隻見劉伯承和聶榮臻在掌燈說話。

    毛澤東一邊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