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黎平會黨内定大計 賀子珍細語勸郎君

關燈
的同志認為,我們到黎平來隻是繞道,還是要尋機北上同2、6軍團會合;有的恐怕到現在還持有這麼一種看法,我們連黎平都不該來。

    大家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些意見吧。

    ”會議之前,好些人在個别接觸中已經得知,毛澤東、周恩來主張放棄同2、6軍團會合,另尋邊區建立新根據地,他們認為這個意見好,是上策。

    于是,紛紛發表意見,認為轉移方向應作适時的變動,“放棄東去,另建蘇區”。

    博古聽着,不禁心煩意亂,不停地推着眼鏡,插空說:“都說到哪裡去了!我們到黎平來,說的是繞道,怎麼能放棄同2、6軍團的會合?這不能說是一種負責任的想法。

    敵人甩脫了,‘圍剿’打破了,隻有十幾二十天的路程了,卻要放棄同2、6軍團的會合,簡直不可思議!”他說着瞥了毛澤東一眼:“我們這裡不是有人常說要集中優勢兵力,要握緊拳頭麼?” 毛澤東一看點到他了,便說,“問題在于要集中得了嘛!我的意見,必須放棄同2、6軍團的會合。

    今天的情況同6軍團當時的情況不同了,他們當時能竄過去,現在不好辦了。

    屁股後頭的何鍵、薛嶽、吳奇偉離我們太近;而且,現在湘黔路已經修通,他們要運動到黔東北地區是很容易的。

    從戰術上講,他在湘西沒能兜住我們,他能不把他的兜兜挪到黔東北一線?今天的湘西,就是明天的黔東北。

    造一點同2、6軍團會合的輿論,作一點姿态,那是可以的,實際幹卻是不行的。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對不起,我又背書了。

    這叫着‘你背你的,我背我的’。

     第二,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一塊根據地,以徹底粉碎敵人的‘圍剿’。

    有人好像是說,我們已經打破敵人的‘圍剿’了,可以大搖大擺地到賀龍那裡去吃酒席了。

    這不是事實。

    薛嶽、吳奇偉就是從江西跟出來的,眼下就在山那邊。

    這點距離,在歐洲也許顯得很遙遠,在中國卻是很近的。

    我還是我,你還是你,還是那麼一對老冤家。

    怎麼能說‘圍剿’已經打破了?” 博古還是不同意放棄同2、6軍團的會合,還是主張“折向黔東,靠攏2、6軍團”,說:“革命就不能畏敵不前,畏敵不前就不能革命……”彭德懷、羅炳輝、劉伯承、葉劍英都火了。

    羅炳輝說:“什麼叫畏敵不前?我們同強敵硬拼的苦頭還沒有吃夠嗎?”劉伯承惱道:“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周恩來說:“問題才說到一半喽。

    剛才說的是放棄去湘鄂西的會合,那麼,新的轉移方向問題,到哪裡建立新的根據地為好,大家還可以繼續談談。

    澤東同志,為便于讨論,是不是先說說你的意見?” 毛澤東說:“考慮到部隊要休整,要補充,要發展,去黔西,滇黔邊,不大合适。

    可以考慮黔北,川黔邊,那裡隻有一個侯之擔,人口、出産也還不錯。

    這裡,我想再補充一句,我們說的放棄同2、6軍團的會合,也不能作絕對化的理解。

    近而言之,我們到了川黔邊,一當出現某種情況,我們還可以掉頭向東,去同2、6軍團會合;遠而言之,紅軍終究是要會合的。

    ” 席間,委員和軍團長們紛紛表态:“同意,同意。

    這才叫戰略頭腦作出的戰略考慮。

    ” 周恩來一看要讨論的主要問題差不多了,便關照了一句博古說:“博古同志,是不是表決一下?” 博古一臉愁容,又來個軟同意,說:“在會合問題上不作絕對的放棄,那還是可以考慮的。

    ” 周恩來說:“那就表決吧,過後我們再起草一個決議案,再開次會通過一下文稿。

    ” 第一次會議開完,毛澤東心情不錯,總算從組織上解決了“硬碰硬”的同2、6軍團會合的問題。

    他走出開會的店堂,想急着回自己的駐地,才出店門,便有林彪和彭德懷走了上來,兩個軍團長的情緒一個歡一個悶。

    毛澤東瞥了林彪一眼,想把林彪的情緒調一調,說:“昔有劉皇叔躍馬過檀溪,今有小林彪躍馬過潭溪。

    劉皇叔是落荒而逃,你是打了勝仗嘛,怎麼悶悶不樂,在會上沒講幾句話啊。

    ”林彪借機耍滑頭:“敵人是跑了的,并沒有打着,跟劉皇叔過檀溪差不到哪裡去。

    ”彭德懷說:“我就想不通,李德既不知中國之敵,也不知中國之我,更不知中國的地理民情,他怎麼能指揮中國的革命戰争?聽說蔣介石跟前的那個德國人也不中用了,躺在南昌的一家醫院裡起不來了。

    ”毛澤東愕然:“真沒說錯呐,猛張飛粗中有細。

    你怎麼知道這事的?”彭德懷說:“從一張報紙上看到的。

    當然,你還得費一番猜的功夫才行。

    ”毛澤東說:“快,把那張報紙拿給我看看。

    帶在身上沒有?”彭德懷攤了攤手。

    毛澤東說:“我就說嘛,世界上的事情就是烏七八糟,無奇不有。

    中國的内戰竟是兩個德國人在打。

    ”林彪墊了一句:“是有點滑稽,我也跟着滑稽了一家夥。

    ”毛澤東問:“什麼意思?”林彪說:“就是那篇該死的《短促突擊》嘛,當時你不在,你要在,我哪能出那個洋相!”毛澤東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他回頭又叮囑彭德懷一句:“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