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劉伯承金沙施巧計 毛澤東江畔抒詩情

關燈
話說中央紅軍主力進入元謀、祿勸地區以後,有如神秘地來到了一個神秘的世界,人們擔心的似乎不是身後的蔣介石,而是前面的那條江:過得去麼? 金沙江,長江上遊,源于青藏高原,奔騰南來,在元謀境内突然來了個急轉彎,甩開了與之并行的瀾滄江和怒江,獨自掉頭北上,形成了有名的長江第一彎。

    奔騰的金沙水,在海拔5000多米的哈巴大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沖出了3000多米深的大峽谷。

    流經元謀、祿勸的金沙江,水流雖然漸緩,但江面卻寬了,且高山深谷的地形并沒有顯著的改變。

    兩縣長數百裡的江段,曆來川滇商客往來,也就那麼幾個渡口,又是深藏峽谷深溝中,要找到都是不容易的。

     最為焦慮的是毛澤東。

    在由尋甸到祿勸的行軍路上,毛澤東找到劉伯承說:“伯承呀,千軍在一渡。

    你們四川老鄉都說你劉伯承是神龍下水,你得把我們都弄過金沙江啊!”劉伯承說:“你放心吧,人家做買賣的行商都過得去,我們還能過不去麼?”毛澤東說:“那可就不一樣喽,人家行商屁股後頭跟的什麼人呀?半路上相好的。

    我們屁股後頭可是蔣介石哩!”劉伯承笑了笑說:“就是呀,蔣介石跟我們也是太相好了,總是難分難舍。

    但是,隻要我們力求隐蔽一些,争取的時間充裕一些,就好辦。

    ”毛澤東說:“願聽其詳。

    ”劉伯承說:“因為金沙江不比赤水河,是要費些手腳,需要些時日的。

    暴露得早,敵人就來得快,時間就緊張了。

    ”毛澤東又問:“你要多長時間?”劉伯承說:“一個星期怎麼樣?”毛澤東說:“給你10天!”劉伯承叫道:“是嗎?”毛澤東說:“會有10天時間的。

    你想嘛,當蔣介石發現了我們,他們還得吵吵架不是?把他們吵架的時間同開進的時間加在一起,我估計,少說也得10天。

    ”劉伯承說:“你算是把蔣介石摸透了。

    ”毛澤東笑道:“都相好這麼長時間了嘛!” 大部隊行動,要做到完全的隐蔽是困難的。

    5月1日下午,正當1、3軍團派出偵察隊在前面尋找和奪取渡口,部隊随後向金沙江開進的途中,天氣突然放晴,幾架敵機臨空,中央紅軍主力的行蹤暴露了。

     不出毛澤東所料,蔣介石在得知紅軍主力原來不在巧家、會澤方向,而是在祿勸、元謀之間選擇渡口北渡金沙江,他氣急敗壞,把喝藥水的杯子也砸了。

    “圖滇”不成,紅軍遠遁。

    他大罵了一通龍雲的“娘希屁”,開始了同龍雲的又一次内讧。

    他百思不得其解,連失數城,讓紅軍進到了金沙江邊,他龍雲能不知道麼?他懷疑龍雲同共黨有勾搭。

    打從龍雲當初要擋住孫渡援貴,他就有這個懷疑。

    蔣介石當即在貴陽召開“緊急将領會議”,提出“欲滅共匪,必先懲治地方異黨”的問題。

    陳誠附和:“委座言之有理。

    看來,安内之内,有個需從黨國内部安起的問題。

    ”何成浚不予贊同,說,“異黨者,隻能是共黨;龍雲談何異黨?即使有迷于地方利益之弊,也是不宜作異黨懲治的。

    ”薛嶽則從軍事角度予以反對,他說:“敵我态勢已經如此,因龍雲的事情耽誤時間,隻怕是共匪早已過江去了。

    再說,龍雲的事情一弄起來,難免不同孫縱隊發生沖突,那将如何是了?”吵了好一陣,蔣介石消了消氣之後,覺得薛嶽的意見确是很“實際”的。

    他問薛嶽:“你說怎麼辦?”薛嶽說:“命令各縱隊疾追快堵,再來畫個‘圈圈’。

    ”蔣介石說:“還畫什麼圈圈?你的兵團還在尋甸、曲靖以東地區,追得上嗎?要是把7路縱隊都調動上去,腳踏‘龍土’,他不得又生事端?我看呐,娘希屁,幹脆就順了他好了,讓他全權指揮入滇部隊,讓他也嘗嘗剿共的滋味。

    ”何成浚說:“好,好,委座這一着棋好。

    ”宴道剛當即起草了緻龍雲的電報。

    報雲:“……匪竄元、祿渡江,殊為可慮。

    劉文輝在金沙江北岸之部隊,兵單防廣,恐難獨任防堵。

    中前令川軍郭勳祺部開赴魯甸、巧家,乃為就近協助文輝會理部隊,以防堵金沙江北岸也。

    已饬該部整饬軍紀,兄可無慮。

    至入滇之湘軍及各縱隊,仍請兄直接指揮,以免往返誤時,不必客氣。

    并已電令伯陵前往,一切遵兄命而行矣。

    ” 險些被懲治的龍雲,卻接到了一封文詞懇切的電報。

    龍雲一時也琢磨不透。

    數月來,滇軍在“剿匪”上可以說毫無作為,最近又接連丢城失地,為什麼再次委他以重任?他反複研讀電報,方才捉住了蔣介石要說的到底是什麼。

    他娘的,他這是耍花招,玩詭計啊,眼看在滇境“殲滅共匪”不行了,他想找個脫身之計,以全委座的面子,而把過錯都推到我龍某頭上。

    老子才不上你這個當哩!龍雲當即複電蔣介石,拒絕指揮中央軍,并聲言“川軍不得入滇”。

    本來,龍雲對于中央紅軍進入元、祿之金沙江南岸地區,在這之前他已略有所聞,他是樂得以知之為不知,“免得宣威的火腿又要遭一次大災難!”對于所謂的“羅劉之約”言明的紅軍在巧家渡金沙江,他也不想去計較了,“管他在哪裡渡江,隻要他們離開雲南去四川就是。

    ”又恰在這時,龍雲在香港的幾個舊友給他打來一封電報,說:“我們同湘黔人士晤談後得出印象,他們隻希望紅軍早早離開這一地區,而紅軍是想借道雲南進入四川。

    因此最好讓他們過去,不要動武。

    ”龍雲認為“此文符合西南的利益。

    ”因之,“圍剿”之事,他是不想再動什麼心思了。

     事情還沒有完。

    薛嶽是蔣介石的忠誠将領,即使多有委屈,仍不改對蔣介石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