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軍中二楊首戰烏江 “猴兵猴将”遍地煙槍
關燈
小
中
大
麼快就過烏江了。
”這時,毛澤東走了過來,樓上的兩個“黔兵”也走下樓來。
梁興初一看是毛澤東,連忙抓下頭上的敵軍軍帽,打了個立正說:“毛委員,你不記得我了吧,過于都河的時候,我們還說過話的。
”毛澤東說:“你一直追問我到底往哪裡轉移,我硬是沒有答上來。
你那嘴就噘起來了,活像一隻小猴子!”一屋子人都樂了。
毛澤東笑完又說:“你剛才說,你們進了遵義城了?”梁興初說:“進了,在城裡混了兩天。
城市還不小,我們什麼東西都吃到了,就一樣東西沒敢吃。
”毛澤東問是什麼東西不敢吃,梁興初說:“鴉片。
我怕吃了更要瘦得像猴子。
”大夥又樂了,毛澤東和林彪也哈哈大笑起來。
林彪招呼警衛員們說:“你們去弄點吃的吧,我們在這裡同梁興初他們談談。
” 梁興初20歲,除了幹瘦像猴,還長了幾顆大門牙,雅号“梁大牙”。
毛澤東不知道他的這個雅号,說:“梁猴子,我還得叫你猴子。
叫猴子好啊,猴子多精呀,孫悟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就是隻猴子。
怎麼樣,全軍就你們幾個逛了遵義城了。
說說吧。
” 偵察科長梁興初,當部隊在烏江南岸停下來的時候,他帶着一個偵察小組,沒有停腳,趁敵人還沒有“清理”渡口,便在江界乘渡船過江了。
他們扮裝成“賣碎鹽”的小商人,在對岸敵人的據點竄了幾個來回,搞清了敵人的江防情況,留下一個返回南岸送情報的,3個人便搖身一變,成了3個“黔兵”,奔了遵義城。
軍閥部隊,雜七雜八,扮匪兵是最易得手的。
3個“黔兵”在遵義城裡竄了兩天,就剩侯之擔召開軍事會議的那個衙門沒有進去了。
“遵義城裡的守敵是侯之擔。
”梁興初接着說:“他是王家烈25軍的副軍長兼教導師師讓,又是川南邊防軍司令,說是整個黔北地區都是他管。
整個部隊有多少,老百姓說法不一樣,有的說隻有八九個團,有的說黔北所有民團地方武裝都是他的,加起來有十好幾萬。
估計一下,能打仗的大概也就一兩個師吧。
人多人少看下米,兵多兵少看當官的。
那天參加他的軍事會議的旅、團長在一家館子裡吃包席,湊巧我們幾個也在那裡改善生活,一數,也就十五六個像模像樣的。
遵義城分南城北城,也叫老城新城,中間有條小河。
守城的敵人總共3個團,城郊兩個營,一個營在城南團溪鎮,一個營在城北去桐梓的路口。
這些,我們标了圖了。
這個侯之擔,土佬,昨天他還在會上說:“烏江素稱天險,紅軍遠征,疲勞死了,豈能過得了烏江?紅軍或是不敢來烏江,可能往别處去了。
”他現在是不是知道我們已經過了烏江,還難得說。
潰退下去的林秀生旅敢不敢進遵義城,也還成問題。
侯之擔在軍事會議上拍過胸脯:“我們教導師務必防守好烏江,必須堵截紅軍越過,玩忽職守,軍法從事。
”聽老百姓說,姓侯的挺軍閥,部下犯了什麼事,大都逃之夭夭,不敢再見他。
所以有‘侯之擔,沒心肝’的話。
毛澤東聽了很高興,說:“真是巧了,姓林的碰上了姓林的,你梁猴子碰上了姓侯的,這叫不是家門不相見,不是冤家不聚頭。
姓林的,你看怎麼樣啊?看來,這拿下遵義城的任務又得落到你1軍團身上了。
” 林彪說:“當然。
我就想拿下個像樣的城市歇歇腳。
” 毛澤東說:“對,這是我們的方針。
呃,梁猴子,這裡到遵義城大概有幾天的路程?” 梁興初說:“部隊行動,得兩天。
我們是一個晚上加一個早晨跑到這裡的。
” 這時,警衛員們弄來了一些吃的。
毛澤東、林彪和偵察員們一圈,警衛員們一圈,邊吃邊說說道道。
正吃着唠着,大部隊已經開過來了。
隊伍精神抖擻,步伐急速。
過了好一陣,軍委縱隊也上來了。
遠遠地,毛澤東看到賀子珍坐在一副擔架上,他連忙上前跟着擔架走了幾步,同她說了幾句話。
賀子珍心情不錯,隻是臉色有些蒼白。
“真不好意思,我也坐開擔架了。
”毛澤東說:“不要逞強,你是兩個人嘞,該坐擔架就坐。
”毛澤東說完轉過身來,董必武、謝覺哉、徐特立3個“老者”拄着棍子上來了。
董必武一見毛澤東便說:“潤之呀,你還是我們蘇維埃的主席呀,你怎麼就不管我們了?”毛澤東拱拱手說:“3位先生在上,學生久違失禮了。
今天晚上,一定到先生的‘征府’上看望聚談。
”謝覺哉展臉一笑說:“瞧你說的多受聽呀,行軍打仗,還尊府哩!”毛澤東說:“‘征府’者,征途之府也。
”謝覺哉“哦”了一聲,又笑了笑,說:“你說的是宿營地呀!對對,‘征府’,征途之府,是尤其尊府的。
你可得來啊!”毛澤東笑着點頭。
徐特立在他的耳邊說:“一定來,老家夥有話要跟你說。
” 當晚,軍委縱隊駐在一個大村子裡,村子裡有個地主大院,年紀大的和女同志都住在這個大院裡。
毛澤東打聽到他們的駐地,沒有去看望賀子珍,便去奔3份“老者”的住地。
一進門,3位老者已歇息停當,正在閑聊候見,見毛澤東到,欲施上下級之禮,毛澤東連忙說:“都請坐請坐。
董老,謝老,徐老,這裡離遵義城隻有一天多路了,軍委縱隊可以在這裡多休息一兩天,等部隊拿下遵義城,我們再行前進不遲。
怎麼樣,身體都還吃得消嗎?”徐特立說:“潤之,你也坐啊,我們聊聊。
” 毛澤東坐下,說:“
”這時,毛澤東走了過來,樓上的兩個“黔兵”也走下樓來。
梁興初一看是毛澤東,連忙抓下頭上的敵軍軍帽,打了個立正說:“毛委員,你不記得我了吧,過于都河的時候,我們還說過話的。
”毛澤東說:“你一直追問我到底往哪裡轉移,我硬是沒有答上來。
你那嘴就噘起來了,活像一隻小猴子!”一屋子人都樂了。
毛澤東笑完又說:“你剛才說,你們進了遵義城了?”梁興初說:“進了,在城裡混了兩天。
城市還不小,我們什麼東西都吃到了,就一樣東西沒敢吃。
”毛澤東問是什麼東西不敢吃,梁興初說:“鴉片。
我怕吃了更要瘦得像猴子。
”大夥又樂了,毛澤東和林彪也哈哈大笑起來。
林彪招呼警衛員們說:“你們去弄點吃的吧,我們在這裡同梁興初他們談談。
” 梁興初20歲,除了幹瘦像猴,還長了幾顆大門牙,雅号“梁大牙”。
毛澤東不知道他的這個雅号,說:“梁猴子,我還得叫你猴子。
叫猴子好啊,猴子多精呀,孫悟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就是隻猴子。
怎麼樣,全軍就你們幾個逛了遵義城了。
說說吧。
” 偵察科長梁興初,當部隊在烏江南岸停下來的時候,他帶着一個偵察小組,沒有停腳,趁敵人還沒有“清理”渡口,便在江界乘渡船過江了。
他們扮裝成“賣碎鹽”的小商人,在對岸敵人的據點竄了幾個來回,搞清了敵人的江防情況,留下一個返回南岸送情報的,3個人便搖身一變,成了3個“黔兵”,奔了遵義城。
軍閥部隊,雜七雜八,扮匪兵是最易得手的。
3個“黔兵”在遵義城裡竄了兩天,就剩侯之擔召開軍事會議的那個衙門沒有進去了。
“遵義城裡的守敵是侯之擔。
”梁興初接着說:“他是王家烈25軍的副軍長兼教導師師讓,又是川南邊防軍司令,說是整個黔北地區都是他管。
整個部隊有多少,老百姓說法不一樣,有的說隻有八九個團,有的說黔北所有民團地方武裝都是他的,加起來有十好幾萬。
估計一下,能打仗的大概也就一兩個師吧。
人多人少看下米,兵多兵少看當官的。
那天參加他的軍事會議的旅、團長在一家館子裡吃包席,湊巧我們幾個也在那裡改善生活,一數,也就十五六個像模像樣的。
遵義城分南城北城,也叫老城新城,中間有條小河。
守城的敵人總共3個團,城郊兩個營,一個營在城南團溪鎮,一個營在城北去桐梓的路口。
這些,我們标了圖了。
這個侯之擔,土佬,昨天他還在會上說:“烏江素稱天險,紅軍遠征,疲勞死了,豈能過得了烏江?紅軍或是不敢來烏江,可能往别處去了。
”他現在是不是知道我們已經過了烏江,還難得說。
潰退下去的林秀生旅敢不敢進遵義城,也還成問題。
侯之擔在軍事會議上拍過胸脯:“我們教導師務必防守好烏江,必須堵截紅軍越過,玩忽職守,軍法從事。
”聽老百姓說,姓侯的挺軍閥,部下犯了什麼事,大都逃之夭夭,不敢再見他。
所以有‘侯之擔,沒心肝’的話。
毛澤東聽了很高興,說:“真是巧了,姓林的碰上了姓林的,你梁猴子碰上了姓侯的,這叫不是家門不相見,不是冤家不聚頭。
姓林的,你看怎麼樣啊?看來,這拿下遵義城的任務又得落到你1軍團身上了。
” 林彪說:“當然。
我就想拿下個像樣的城市歇歇腳。
” 毛澤東說:“對,這是我們的方針。
呃,梁猴子,這裡到遵義城大概有幾天的路程?” 梁興初說:“部隊行動,得兩天。
我們是一個晚上加一個早晨跑到這裡的。
” 這時,警衛員們弄來了一些吃的。
毛澤東、林彪和偵察員們一圈,警衛員們一圈,邊吃邊說說道道。
正吃着唠着,大部隊已經開過來了。
隊伍精神抖擻,步伐急速。
過了好一陣,軍委縱隊也上來了。
遠遠地,毛澤東看到賀子珍坐在一副擔架上,他連忙上前跟着擔架走了幾步,同她說了幾句話。
賀子珍心情不錯,隻是臉色有些蒼白。
“真不好意思,我也坐開擔架了。
”毛澤東說:“不要逞強,你是兩個人嘞,該坐擔架就坐。
”毛澤東說完轉過身來,董必武、謝覺哉、徐特立3個“老者”拄着棍子上來了。
董必武一見毛澤東便說:“潤之呀,你還是我們蘇維埃的主席呀,你怎麼就不管我們了?”毛澤東拱拱手說:“3位先生在上,學生久違失禮了。
今天晚上,一定到先生的‘征府’上看望聚談。
”謝覺哉展臉一笑說:“瞧你說的多受聽呀,行軍打仗,還尊府哩!”毛澤東說:“‘征府’者,征途之府也。
”謝覺哉“哦”了一聲,又笑了笑,說:“你說的是宿營地呀!對對,‘征府’,征途之府,是尤其尊府的。
你可得來啊!”毛澤東笑着點頭。
徐特立在他的耳邊說:“一定來,老家夥有話要跟你說。
” 當晚,軍委縱隊駐在一個大村子裡,村子裡有個地主大院,年紀大的和女同志都住在這個大院裡。
毛澤東打聽到他們的駐地,沒有去看望賀子珍,便去奔3份“老者”的住地。
一進門,3位老者已歇息停當,正在閑聊候見,見毛澤東到,欲施上下級之禮,毛澤東連忙說:“都請坐請坐。
董老,謝老,徐老,這裡離遵義城隻有一天多路了,軍委縱隊可以在這裡多休息一兩天,等部隊拿下遵義城,我們再行前進不遲。
怎麼樣,身體都還吃得消嗎?”徐特立說:“潤之,你也坐啊,我們聊聊。
” 毛澤東坐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