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劉伯承金沙施巧計 毛澤東江畔抒詩情
關燈
小
中
大
立了大功……”毛澤東笑着揚了揚手,說:“榮臻啦,應當說,你的說明是有說服力的。
怎麼樣,你對全軍渡過金沙江一事有何評價?”聶榮臻說:“我認為,中央紅軍西征以來,遵義會議是一個轉折,這次渡金沙江是又一個轉折,這後一個轉折是從前一個轉折來的,是軍事上的一個轉折,它說明我們四渡赤水之戰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
不知道這樣看對不對?”毛澤東高興了。
他覺得聶榮臻把全軍渡過金沙江的軍事行動同四渡赤水聯系起來,從戰略意義上作出評價,是很有些見地的。
他說:“榮臻啦,你抓到事物的本質了。
說得對,四渡赤水之戰的終點不在烏江,也不在北盤江,而在金沙江!” 第二天一早,3軍團開始渡金沙江。
下午,毛澤東又來到洞口的山崖上,他在那裡坐了好久,他想見見彭德懷或是楊尚昆,看看他們是不是也有聶榮臻那樣的評價。
他希望他們在事實面前能有那樣的評價。
但是,他等了好久,彭德懷沒有來,說是帶着部隊從另外一條路走了,楊尚昆還在醫院的行列裡。
傍晚,他不再去琢磨什麼“評價”問題,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進雨後斜陽下高山大河的壯麗景色中。
他看着部隊抖擻地行進在蒼茫暮色中,他的詩興又發了,又想起了辛稼軒。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腦子裡那麼多詩家騷客,卻偏偏又迸出個辛稼軒來。
他想趕走辛稼軒,卻趕不走辛稼軒的一首《西江月》,便信口吟了起來: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溶金。
白鷗來往本無 心,選甚風波一任。
别浦魚肥堪燴,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 他剛吟完,徐特立和董必武拄着棍子出現在他身後。
董必武說:“西江月,誰人之作呀?”毛澤東轉身,笑而後愕,道:“怎麼,二位老同志還沒有上路啊?”徐特立說:“不忙,蔣介石還遠哩。
總司令要我們北進時随3軍團,後面還有5軍團。
”毛澤東關照兩位老同志坐下。
徐特立接着說:“打攪你的詩興了。
怎麼又想起辛稼軒了,他的這曲《西江月》不怎麼樣嘛,特别是最後兩句。
”毛澤東說:“是呀,這位老先人真會戲弄人。
開頭兩句不錯,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溶金。
這不正是眼前景色的描繪麼?接着來的兩句也還可以。
說的是禦史唐介率家人渡淮,中流遇大風,波濤泛濫,舟人甚恐,唐介卻穩坐舟中,吟詩道:‘聖宋非狂楚,清淮異汨羅。
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風波’。
大有閑庭信步之意。
下半阕就不好了,簡直不是辛稼軒了,怎麼能說吃吃喝喝罷了,不管國家興亡之事?他是發牢騷吧?”徐特立說:“是的是的,是牢騷。
愛國受屈,豈不牢騷?不過,我倒覺得,中間的‘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也可作另一種解釋:中流風浪起,白鷗本無心。
”毛澤東愣住了,“先生,你是在以今解古吧?願聽先生教誨。
”徐特立笑笑說:“潤之,我和必武同志昨天見到子珍了,她的傷勢正在痊愈。
她很挂牽你,要我們來看看你,轉告她的一句話。
”毛澤東問:“她又唠叨什麼了?”徐特立說:“不是唠叨,是挂牽嘞。
她說,路還很遠,希望你能愛惜些。
”毛澤東是知道自己妻子的語言習慣的,他能體會到妻子看似平常的一句話裡所包含着的東西。
他沉思片刻說,“徐老,董老,特意捎這麼一句話,自然也有你們的意思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董必武說:“潤之,四渡以來,有的同志有點意見,還有上書的。
這是恩來同志在路上随便跟我聊起的。
我和特立同志想,意見也罷,上書也罷,恐怕主要還是認識問題。
我們還想,全軍過了金沙江,有的同志的意見有可能化解了許多。
這些問題,談一談是有必要的,但是,終究是認識問題,談的時候還是宜從團結出發,從愛惜出發。
我們過去在這方面有過不少的教訓。
就是這個,是否有當,僅供參考。
”毛澤東聽到後邊的兩句官場用語,禁不住樂了,說:“對,應當參考,應當照辦。
二位老同志呀,你們雖不直接指揮作戰,卻對我們紅軍是關懷備至的,謝謝你們了。
怎麼樣,此事就說到這,我們和一首如何?此情此景,想必你們不會沒有詩興的吧?”徐特立說:“這就看董老了,我是不行,突然襲擊更不行。
”董必武說:“不不不,我也不行。
一路上詩情倒是時有湧現,但一直不成章句。
”毛澤東說:“那就抒抒詩情,留點雜句也成啊?”董必武說:“請吧。
”毛澤東說:“我們從江西出發,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征途漫漫,萬水千山,時間才半年多,可謂萬水千山隻等閑!現在到了四川,瞧這金沙江,水拍雲崖,天長地久,有感于剛才二位老同志的深情厚意,我是深深體驗到金沙水拍雲崖暖了。
”徐特立叫道:“好句子,好句子!”董必武說:“七律,可作七律!”毛澤東笑笑說:“可惜,還隻是作了幾句,不得成章,吟來作引玉之磚?”徐特立和董必武雀躍起來:“快吟快吟,知之為快也。
”毛澤東面江吟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回蕩在峽谷中的詩句,在不該斷處斷了。
毛澤東轉過身來:“嘿,就這幾句,下邊看來是……”董必武說:“大渡河,下邊是大渡河!”毛澤東高興地一揮手說:“對,下邊是大渡河。
明天一早,我們就向大渡河前進如何?” 董必武和徐特立倒像是學生似的:“雖說是一首不曾寫完的詩,卻也叫我們受益非淺……”
怎麼樣,你對全軍渡過金沙江一事有何評價?”聶榮臻說:“我認為,中央紅軍西征以來,遵義會議是一個轉折,這次渡金沙江是又一個轉折,這後一個轉折是從前一個轉折來的,是軍事上的一個轉折,它說明我們四渡赤水之戰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
不知道這樣看對不對?”毛澤東高興了。
他覺得聶榮臻把全軍渡過金沙江的軍事行動同四渡赤水聯系起來,從戰略意義上作出評價,是很有些見地的。
他說:“榮臻啦,你抓到事物的本質了。
說得對,四渡赤水之戰的終點不在烏江,也不在北盤江,而在金沙江!” 第二天一早,3軍團開始渡金沙江。
下午,毛澤東又來到洞口的山崖上,他在那裡坐了好久,他想見見彭德懷或是楊尚昆,看看他們是不是也有聶榮臻那樣的評價。
他希望他們在事實面前能有那樣的評價。
但是,他等了好久,彭德懷沒有來,說是帶着部隊從另外一條路走了,楊尚昆還在醫院的行列裡。
傍晚,他不再去琢磨什麼“評價”問題,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進雨後斜陽下高山大河的壯麗景色中。
他看着部隊抖擻地行進在蒼茫暮色中,他的詩興又發了,又想起了辛稼軒。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腦子裡那麼多詩家騷客,卻偏偏又迸出個辛稼軒來。
他想趕走辛稼軒,卻趕不走辛稼軒的一首《西江月》,便信口吟了起來: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溶金。
白鷗來往本無 心,選甚風波一任。
别浦魚肥堪燴,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 他剛吟完,徐特立和董必武拄着棍子出現在他身後。
董必武說:“西江月,誰人之作呀?”毛澤東轉身,笑而後愕,道:“怎麼,二位老同志還沒有上路啊?”徐特立說:“不忙,蔣介石還遠哩。
總司令要我們北進時随3軍團,後面還有5軍團。
”毛澤東關照兩位老同志坐下。
徐特立接着說:“打攪你的詩興了。
怎麼又想起辛稼軒了,他的這曲《西江月》不怎麼樣嘛,特别是最後兩句。
”毛澤東說:“是呀,這位老先人真會戲弄人。
開頭兩句不錯,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溶金。
這不正是眼前景色的描繪麼?接着來的兩句也還可以。
說的是禦史唐介率家人渡淮,中流遇大風,波濤泛濫,舟人甚恐,唐介卻穩坐舟中,吟詩道:‘聖宋非狂楚,清淮異汨羅。
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風波’。
大有閑庭信步之意。
下半阕就不好了,簡直不是辛稼軒了,怎麼能說吃吃喝喝罷了,不管國家興亡之事?他是發牢騷吧?”徐特立說:“是的是的,是牢騷。
愛國受屈,豈不牢騷?不過,我倒覺得,中間的‘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也可作另一種解釋:中流風浪起,白鷗本無心。
”毛澤東愣住了,“先生,你是在以今解古吧?願聽先生教誨。
”徐特立笑笑說:“潤之,我和必武同志昨天見到子珍了,她的傷勢正在痊愈。
她很挂牽你,要我們來看看你,轉告她的一句話。
”毛澤東問:“她又唠叨什麼了?”徐特立說:“不是唠叨,是挂牽嘞。
她說,路還很遠,希望你能愛惜些。
”毛澤東是知道自己妻子的語言習慣的,他能體會到妻子看似平常的一句話裡所包含着的東西。
他沉思片刻說,“徐老,董老,特意捎這麼一句話,自然也有你們的意思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董必武說:“潤之,四渡以來,有的同志有點意見,還有上書的。
這是恩來同志在路上随便跟我聊起的。
我和特立同志想,意見也罷,上書也罷,恐怕主要還是認識問題。
我們還想,全軍過了金沙江,有的同志的意見有可能化解了許多。
這些問題,談一談是有必要的,但是,終究是認識問題,談的時候還是宜從團結出發,從愛惜出發。
我們過去在這方面有過不少的教訓。
就是這個,是否有當,僅供參考。
”毛澤東聽到後邊的兩句官場用語,禁不住樂了,說:“對,應當參考,應當照辦。
二位老同志呀,你們雖不直接指揮作戰,卻對我們紅軍是關懷備至的,謝謝你們了。
怎麼樣,此事就說到這,我們和一首如何?此情此景,想必你們不會沒有詩興的吧?”徐特立說:“這就看董老了,我是不行,突然襲擊更不行。
”董必武說:“不不不,我也不行。
一路上詩情倒是時有湧現,但一直不成章句。
”毛澤東說:“那就抒抒詩情,留點雜句也成啊?”董必武說:“請吧。
”毛澤東說:“我們從江西出發,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征途漫漫,萬水千山,時間才半年多,可謂萬水千山隻等閑!現在到了四川,瞧這金沙江,水拍雲崖,天長地久,有感于剛才二位老同志的深情厚意,我是深深體驗到金沙水拍雲崖暖了。
”徐特立叫道:“好句子,好句子!”董必武說:“七律,可作七律!”毛澤東笑笑說:“可惜,還隻是作了幾句,不得成章,吟來作引玉之磚?”徐特立和董必武雀躍起來:“快吟快吟,知之為快也。
”毛澤東面江吟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回蕩在峽谷中的詩句,在不該斷處斷了。
毛澤東轉過身來:“嘿,就這幾句,下邊看來是……”董必武說:“大渡河,下邊是大渡河!”毛澤東高興地一揮手說:“對,下邊是大渡河。
明天一早,我們就向大渡河前進如何?” 董必武和徐特立倒像是學生似的:“雖說是一首不曾寫完的詩,卻也叫我們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