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毛澤東越城鳴鐘鼓 白崇禧東電譏委座
關燈
小
中
大
毛澤東說:“有這麼回事。
”王稼祥說:“那不是公開支持部隊的不滿情緒嗎?”毛澤東笑了,難得的一笑。
他問道:“該不是那位排長大人或是那位戰士上告中央了吧?”王稼祥說:“用得着告嗎?昨天下午,滿山溝都在嚷嚷:毛委員還在,毛委員還在,還管着古田會議哩!你怎麼又弄出個古田會議來,那是山溝裡的土家夥,不是真家夥。
” 王稼祥時年28歲,跟博古在莫斯科同學,也是28個布爾什維克當中的一個。
他回國早,1931年3月便到了中央蘇區,參與指揮了第二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他親身體驗過毛澤東戰略戰術的高明。
在甯都會議上,毛澤東挨批,他支持毛澤東,力主毛澤東留在前方指揮紅軍。
他跟博古合不來,博古說他“在莫斯科學得不怎麼樣”,他說博古“隻在莫斯科參加了幾個月的軍訓”。
他最欣賞的是毛澤東的“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
轉移途中,一個負傷,一個“打擺子”,兩個人都坐擔架,毛澤東就給他講“結合”:“你王稼祥的洋家夥比我多喽,要是同土家夥一結合,就完美了。
列甯就很重視結合,他把俄國研究得何等透徹!當然,彼一結合,此一結合。
抄人家的結合,還是不結合。
貴在自己的結合。
什麼東西子不講結合呀?陰陽不結合能生萬物?男女不結合能生出娃娃來?照抄照搬是不行的。
仗,城裡頭有城裡頭的打法,山溝裡有山溝裡的打法。
一家子的媳婦還各有各的打扮。
你們從莫斯科回來的,就看在這上頭出息得怎麼樣了。
”王稼祥沒想到,他一贊同“結合”,就把他自己同毛澤東結合到一起了。
“你說怎麼辦?洛甫是想應戰了。
”王稼祥說。
毛澤東說:“不理,堅決不理,就當沒那回事。
”王稼祥愕然,道:“不理?!人家要理怎麼辦?”毛澤東說:“不要緊的,昨天我聽一個戰士講得好呀,天天要走路,沒法子關禁閉。
”王稼祥說:“瞧你說的,要關我們3個人的禁閉,怎麼也得經過‘共産國際’批準才行吧?”毛澤東說:“那你還怕什麼?”王稼祥說:“我是說,他要開那麼一台子會,不也是挺煩人的麼?”毛澤東說:“開會?他們怕是連什麼會也不敢開喽。
”王稼祥又問:“你說不理,到底是怎麼個意思?”毛澤東說:“我說的不理,是不理‘新三人團’這碼事,理起來麻煩,耽誤行軍打仗的事。
别的事情,比如軍事指揮問題,現在看來不理是不行了。
昨天,徐老找我談了談,他們心情焦急,怕再打敗仗。
”王稼祥說:“這就說到一起了。
我正是這麼想的,打仗的事不能再由李德一個人說了算,咱們得朝他要點民主。
”毛澤東喜形于色:“要點民主?好,好,這個說法好。
要點民主,有理有節,不緻驚動太大。
但是,稼祥同志,就是這樣,你也得找博古先談談,不要到時候光頂牛。
我們還是講組織紀律,要談點什麼,還得他出面才好。
”他見王稼祥臉有難色,又說:“你們終究是同學,說起話來方便嘛。
”王稼祥說:“好吧,你是不是也找軍委其他幾個同志扯一扯,讓他們到時候也能說出自己的意見來。
” 當天晚上,周恩來和朱德到毛澤東駐地來“看病号”,朱德手裡掂着一隻才煮熟的雞,周恩來包裡揣着幾片攢下來的奎甯。
說是看病号,其實是想來同毛澤東談談的,聽聽毛澤東對湘江一戰的評價,以及對今後轉移作戰的意見。
然而,一場本該認認真真、推心置腹的談話,卻沒有談起來。
毛澤東心情不好,上午王稼祥告訴他所謂“新三人團”問題,他嘴上說不理,心情卻一直是煩躁的。
見周恩來到來,他又冷丁想到,所謂“新三人團”問題,朱德可能不知道,周恩來是不會不知道的。
他不想當周恩來的面提起這件事。
關于軍事指揮問題,他也一時覺得不知怎樣開口才好。
李德的作戰命令都是通過周恩來和朱德發出的,說輕了不解決問題,說重了他們也許接受不了。
暫且不說,大家冷冷再說。
不談軍事指揮,不談所謂“新三人團”,剩下的便是“身體怎樣,注意休息”之類了。
臨分手時,毛澤東隻奉送了一句:“上午王稼祥同志又找我了,他說以後在軍事指揮上該多一點民主,我表示有同感。
” 周恩來丢下幾顆奎甯,什麼也沒有說便走了。
兩天後,部隊進入越城嶺深處,一場大吵大鬧終于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越城嶺深處的風雨橋,苗族聚居的一個大村寨,幾百戶人家,總部和1、3軍團軍團部都駐在這裡,是個吵架的好地方。
起因是軍委第2縱隊奉命讨論兩個幹部的處分。
軍委第2縱隊是由蘇區政府機關和直屬單位組成的,頂頭上司就是中華蘇維埃主席毛澤東。
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羅邁(李維漢)高低不同意處分那兩個幹部,他找到毛澤東,問毛澤東“為什麼要處分那兩個幹部?”毛澤東根本不知道有處分兩個幹部的事,反問道:“哪兩個幹部?他們犯什麼錯誤了?”羅邁愣了好久,說:“你不知道?一個是秘書科長,一個是管理科長,說他們從蘇區突圍時,沒有組織好,帶了些不該帶的東西,拖拖拉拉,誤了轉移的時間,沒有及時到達湘江,造成戰鬥的失利,是嚴重的……”毛澤東揚手道:“别講了,我明白了……”羅邁啞然望着毛澤東,不知道毛澤東明白了什麼,埋下頭去說:“怎麼能怪他們兩個嘛,情況那麼緊急,又不知道到底往哪裡轉移……”毛澤東又揚了揚手,問道:“是哪個通知你們要讨論他們的處分的?”羅邁說:“既然你都不知道,那就是他們直接通知的了。
還說要寫出文字材料,通報全軍。
”毛澤東說:“當然喽,要緊的就是通報全軍。
”羅邁說:“為什麼?目前部隊情緒這麼不好,怨氣這麼大,再冤枉一些幹部,内部的團結怎麼辦?”毛澤東“哧”地笑了一下,說:“你李維漢也是秀才氣多了。
他們也是想團結内部嘞。
你也不想想,他們真是要處分那兩個幹部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間也!”羅邁愣着,毛澤東臉色發青。
前有“新三人團”的輿論,今有這麼一種配合,毛澤東覺得不能再沉默。
“走,我們找周恩來同志去。
” 原來,湘江大敗以後,掉在自我維護泥沼中的博古和李德,這些天一直在誠惶誠恐地尋找維護自己的辦法。
他們見王稼祥和張聞天常同毛澤東接觸,意識到最大的威脅是毛、王、張。
兩個人一嘀咕,便嘀咕出個“新三人團”來。
最先提出“新三人團”的是李德,博古贊同。
但是,要博古現在就拿主意在中央領導層中拿掉“新三人團”,一來沒那麼大的膽量,二來有些不忍心。
王稼祥和張聞天都是他在莫斯科的同學,李德在提出“新三人團”的問題時也說:“把王稼祥、洛甫拉過來,别讓他們受毛澤東的影響,莫斯科回來的人是應該好好團結的”。
要是隻拿掉毛澤東,撤了他的政治局委員,博古也覺得不好辦。
毛澤東在紅軍中的基礎比誰都堅實,在軍團以上幹部中也廣有人緣,鬧不好要弄出大亂子來。
李德說:“那也得想辦法‘約束’他一下才行。
”博古同意“約束約束”,可有什麼約束的辦法呢?這天行軍途中,博古同他的另一個布爾什維克凱豐
”王稼祥說:“那不是公開支持部隊的不滿情緒嗎?”毛澤東笑了,難得的一笑。
他問道:“該不是那位排長大人或是那位戰士上告中央了吧?”王稼祥說:“用得着告嗎?昨天下午,滿山溝都在嚷嚷:毛委員還在,毛委員還在,還管着古田會議哩!你怎麼又弄出個古田會議來,那是山溝裡的土家夥,不是真家夥。
” 王稼祥時年28歲,跟博古在莫斯科同學,也是28個布爾什維克當中的一個。
他回國早,1931年3月便到了中央蘇區,參與指揮了第二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他親身體驗過毛澤東戰略戰術的高明。
在甯都會議上,毛澤東挨批,他支持毛澤東,力主毛澤東留在前方指揮紅軍。
他跟博古合不來,博古說他“在莫斯科學得不怎麼樣”,他說博古“隻在莫斯科參加了幾個月的軍訓”。
他最欣賞的是毛澤東的“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
轉移途中,一個負傷,一個“打擺子”,兩個人都坐擔架,毛澤東就給他講“結合”:“你王稼祥的洋家夥比我多喽,要是同土家夥一結合,就完美了。
列甯就很重視結合,他把俄國研究得何等透徹!當然,彼一結合,此一結合。
抄人家的結合,還是不結合。
貴在自己的結合。
什麼東西子不講結合呀?陰陽不結合能生萬物?男女不結合能生出娃娃來?照抄照搬是不行的。
仗,城裡頭有城裡頭的打法,山溝裡有山溝裡的打法。
一家子的媳婦還各有各的打扮。
你們從莫斯科回來的,就看在這上頭出息得怎麼樣了。
”王稼祥沒想到,他一贊同“結合”,就把他自己同毛澤東結合到一起了。
“你說怎麼辦?洛甫是想應戰了。
”王稼祥說。
毛澤東說:“不理,堅決不理,就當沒那回事。
”王稼祥愕然,道:“不理?!人家要理怎麼辦?”毛澤東說:“不要緊的,昨天我聽一個戰士講得好呀,天天要走路,沒法子關禁閉。
”王稼祥說:“瞧你說的,要關我們3個人的禁閉,怎麼也得經過‘共産國際’批準才行吧?”毛澤東說:“那你還怕什麼?”王稼祥說:“我是說,他要開那麼一台子會,不也是挺煩人的麼?”毛澤東說:“開會?他們怕是連什麼會也不敢開喽。
”王稼祥又問:“你說不理,到底是怎麼個意思?”毛澤東說:“我說的不理,是不理‘新三人團’這碼事,理起來麻煩,耽誤行軍打仗的事。
别的事情,比如軍事指揮問題,現在看來不理是不行了。
昨天,徐老找我談了談,他們心情焦急,怕再打敗仗。
”王稼祥說:“這就說到一起了。
我正是這麼想的,打仗的事不能再由李德一個人說了算,咱們得朝他要點民主。
”毛澤東喜形于色:“要點民主?好,好,這個說法好。
要點民主,有理有節,不緻驚動太大。
但是,稼祥同志,就是這樣,你也得找博古先談談,不要到時候光頂牛。
我們還是講組織紀律,要談點什麼,還得他出面才好。
”他見王稼祥臉有難色,又說:“你們終究是同學,說起話來方便嘛。
”王稼祥說:“好吧,你是不是也找軍委其他幾個同志扯一扯,讓他們到時候也能說出自己的意見來。
” 當天晚上,周恩來和朱德到毛澤東駐地來“看病号”,朱德手裡掂着一隻才煮熟的雞,周恩來包裡揣着幾片攢下來的奎甯。
說是看病号,其實是想來同毛澤東談談的,聽聽毛澤東對湘江一戰的評價,以及對今後轉移作戰的意見。
然而,一場本該認認真真、推心置腹的談話,卻沒有談起來。
毛澤東心情不好,上午王稼祥告訴他所謂“新三人團”問題,他嘴上說不理,心情卻一直是煩躁的。
見周恩來到來,他又冷丁想到,所謂“新三人團”問題,朱德可能不知道,周恩來是不會不知道的。
他不想當周恩來的面提起這件事。
關于軍事指揮問題,他也一時覺得不知怎樣開口才好。
李德的作戰命令都是通過周恩來和朱德發出的,說輕了不解決問題,說重了他們也許接受不了。
暫且不說,大家冷冷再說。
不談軍事指揮,不談所謂“新三人團”,剩下的便是“身體怎樣,注意休息”之類了。
臨分手時,毛澤東隻奉送了一句:“上午王稼祥同志又找我了,他說以後在軍事指揮上該多一點民主,我表示有同感。
” 周恩來丢下幾顆奎甯,什麼也沒有說便走了。
兩天後,部隊進入越城嶺深處,一場大吵大鬧終于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越城嶺深處的風雨橋,苗族聚居的一個大村寨,幾百戶人家,總部和1、3軍團軍團部都駐在這裡,是個吵架的好地方。
起因是軍委第2縱隊奉命讨論兩個幹部的處分。
軍委第2縱隊是由蘇區政府機關和直屬單位組成的,頂頭上司就是中華蘇維埃主席毛澤東。
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羅邁(李維漢)高低不同意處分那兩個幹部,他找到毛澤東,問毛澤東“為什麼要處分那兩個幹部?”毛澤東根本不知道有處分兩個幹部的事,反問道:“哪兩個幹部?他們犯什麼錯誤了?”羅邁愣了好久,說:“你不知道?一個是秘書科長,一個是管理科長,說他們從蘇區突圍時,沒有組織好,帶了些不該帶的東西,拖拖拉拉,誤了轉移的時間,沒有及時到達湘江,造成戰鬥的失利,是嚴重的……”毛澤東揚手道:“别講了,我明白了……”羅邁啞然望着毛澤東,不知道毛澤東明白了什麼,埋下頭去說:“怎麼能怪他們兩個嘛,情況那麼緊急,又不知道到底往哪裡轉移……”毛澤東又揚了揚手,問道:“是哪個通知你們要讨論他們的處分的?”羅邁說:“既然你都不知道,那就是他們直接通知的了。
還說要寫出文字材料,通報全軍。
”毛澤東說:“當然喽,要緊的就是通報全軍。
”羅邁說:“為什麼?目前部隊情緒這麼不好,怨氣這麼大,再冤枉一些幹部,内部的團結怎麼辦?”毛澤東“哧”地笑了一下,說:“你李維漢也是秀才氣多了。
他們也是想團結内部嘞。
你也不想想,他們真是要處分那兩個幹部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間也!”羅邁愣着,毛澤東臉色發青。
前有“新三人團”的輿論,今有這麼一種配合,毛澤東覺得不能再沉默。
“走,我們找周恩來同志去。
” 原來,湘江大敗以後,掉在自我維護泥沼中的博古和李德,這些天一直在誠惶誠恐地尋找維護自己的辦法。
他們見王稼祥和張聞天常同毛澤東接觸,意識到最大的威脅是毛、王、張。
兩個人一嘀咕,便嘀咕出個“新三人團”來。
最先提出“新三人團”的是李德,博古贊同。
但是,要博古現在就拿主意在中央領導層中拿掉“新三人團”,一來沒那麼大的膽量,二來有些不忍心。
王稼祥和張聞天都是他在莫斯科的同學,李德在提出“新三人團”的問題時也說:“把王稼祥、洛甫拉過來,别讓他們受毛澤東的影響,莫斯科回來的人是應該好好團結的”。
要是隻拿掉毛澤東,撤了他的政治局委員,博古也覺得不好辦。
毛澤東在紅軍中的基礎比誰都堅實,在軍團以上幹部中也廣有人緣,鬧不好要弄出大亂子來。
李德說:“那也得想辦法‘約束’他一下才行。
”博古同意“約束約束”,可有什麼約束的辦法呢?這天行軍途中,博古同他的另一個布爾什維克凱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