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邊城不克老彭受挫 會理會議林彪挨批

關燈
話說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在向會理進軍途中,3軍團調整為前衛,陳赓和宋任窮的幹部團随3軍團行動。

    會理縣,川康邊區人口稠密,物産豐富的一個縣,是中央紅軍渡金沙江後進入川康地區的第一個縣。

    毛澤東打算在這裡停留一個短時期,一來補充人員物資,二來開開會,總結一下遵義會議以來的軍事工作,把上層指導思想再統一一下。

    3軍團先頭部隊,5月8日就到了會理城郊,意在攻占會理城。

    毛澤東親自給彭德懷交待說:“最好能打下會理城,實在拿不下來,就把他們困在城裡,别讓他們出城來打攪我們。

    ” 彭德懷說:“遵義都打下來了,還能打不下個會理城!” 因進軍神速,部隊都還不大了解會理城的情況。

    會理縣城,雖邊遠小城,卻是個老城。

    史載:“漢置會無縣,蕭齊時沒于獠蠻,後沒于南韶,置會川都督府。

    ”曆史上經過多次戰事的會理城,竟有高12米、寬6米的城牆,磚石漿砌,很是堅固。

    城裡守敵是劉文輝所屬川康邊防軍劉元璋部的劉元瑭旅,近兩個團的兵力。

    劉無瑭旅在通安同渡江後北進的紅軍打過一仗,是敗退到會理城固守待援的。

    劉元瑭手段毒辣,他把城牆外的民房全都燒光,使紅軍難以隐蔽接近;把在通安戰鬥中被紅軍俘虜又釋放的幾十個士兵通通殺掉,以防他們為紅軍作宣傳。

    他要“踞城固守”,封閉了所有城門,決心死守。

     3軍團包圍縣城是順利的。

    部隊一到城郊,很快便奪取了城東的東山寺和城西南的西來寺等制高點,方圓不過數裡的會理城便在紅軍的火力控制之下。

    誰也沒有想到,小小會理城竟是一塊骨頭。

    彭德懷趕到前沿制高點,手舉望遠鏡一觀察,心裡禁不住格登了一下,也想起了毛澤東說的“實在拿不下來”的話,便止不住罵道:“他娘的,小小一個縣城,竟有這麼高的城牆!不行,要想辦法拿下來,一定要拿下來。

    要不,3軍團成了吹牛匠了。

    ” 彭德懷坐鎮前線指揮。

    他令10團擔任圍城任務,11團攻東城門,12團攻西城門。

    戰鬥9日打響,迫擊炮、機槍、步槍一齊向城裡開火,進行強攻。

    整整打了一天一夜,部隊還是沒能進了城。

    彭德懷罵娘道:“他娘的,一個小小的會理城,還這麼費手腳!”幹部團的肖勁光說:“那就圍吧,圍死它!”彭德懷說:“不行,還得想辦法!不就是城牆上不去麼,挖地道,從底下鑽!”彭德懷便要副參謀長伍修權組織坑道作業。

    會理城圍了一個星期,挖了一個星期的地道。

    最後地道是挖成了,結果因炸藥太少,爆炸力又太低,5月14日起爆,兩處炸點都沒能把城牆炸塌,會理城終于沒有打下來。

     彭德懷一邊操心攻城的問題,一邊參加會理會議。

    會理城沒有攻下來,會議上又因林彪的那封“換帥信”把他牽了進去,搞得他内外交困…… 會理政治局擴大會議是在會理附近的鐵廠村召開的,參加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洛甫、周恩來、毛澤東、朱德、陳雲、博古,候補委員王稼祥、鄧發、劉少奇、凱豐,軍團負責人有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遵義會議以來的戰略方針,确定紅軍過金沙江後的行動任務,統一領導核心的認識。

    會議在洛甫作了形勢問題的報告後,毛澤東作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以來的軍事工作總結。

    本來,毛澤東在作軍事問題的總結時,他腦子裡就裝着董老和徐老在金沙江邊的“進言”,他隻想正面地闡述“四渡”以來的運動戰思想,同時不點名地回答林彪等提出的不同意見,這是為進一步統一領導思想所必須的。

    那時,開會發言都沒有講稿,都是即席而談。

    就在毛澤東發言當中,有人插了進來說:“我們能勝利地渡過金沙江,說明四渡赤水以來的運動戰是完全必要的,毛澤東同志的指揮是完全正确的。

    有同志上書中央‘三人小組’,要求撤換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軍事指揮,這是個原則問題,是執行不執行遵義會議決議的問題,應當得到認真的解決,求得分清是非。

    ” 一個插話,使會議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這樣的嚴重分歧,是該好好談一談的,不能再拖。

    ”會議一下子便轉到了對林彪的批評。

    林彪年輕氣盛,性格卻又内向,他不怕事,卻也不吭聲。

    他也估計到這一關是非過不可的,隻好悶頭聽着。

    毛澤東一看難以壓住會議對林彪的批評,而且,他也委實覺得這個問題是比較原則的。

    林彪太狂。

    便說:“好吧,反正我也起了個頭了,大家就來談談四渡赤水的是非得失吧。

    ”聶榮臻不是政治局成員,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