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漁并舉

關燈
一說,孝仁倒當真了!”高寵笑道。

     倉慈告退之後,高寵的精神格外的好,四年來,這是他第一次安安靜靜的沉下心來關注民生大計,糧食是穩固的柱石,軍無糧不穩,民無糧心慌,要想鞏固江東的基業,首先就要讓百姓能吃飽肚子。

     以前,受制于孫策的騷擾和重壓,但凡屯田獲得的一點糧草,都首先無例外的運送到軍隊應付戰争,現在,孫家的勢力已退出了江東,荊州的戰事也基本穩固,高寵的當務之急是要先改善治下相對落後的經濟基礎。

     “按現在的天時條件,稻谷的種植還隻能做到一年一熟,如果能有一年兩熟的稻谷就好了!那樣的話,百姓的溫飽就完全有保障了。

    ”高寵喃喃自語道,他的腦子裡猛然閃出這個念頭,轉爾又搖了搖頭,從三、四月間至九月底,整個就是水稻的生長期,而其餘時間因為天氣寒冷,根本不适合作物生長。

     建安五年四月十日,受到倉慈發明踏犁消息啟發,高寵待身體稍有恢複剛能出門行走,就趕到司農監去觀摩農具的研制工作,與此同時,擔任錢唐令的衛旌也向高寵提出了另外一個讓百姓裹腹的辦法。

     “寵帥,衛旌的辦法着實可行,江東湖泊衆多,河流縱橫,自古百姓飯稻羹魚,以漁獵山伐為業,果蓏赢蛤,食物常足。

    如果能以政令形式确定以魚充賦,則既可讓百姓有更多的時間放到農時上,又可讓百姓不緻于在短時間内挨餓。

    ”衛旌的意見迅速通過魯肅轉送到高寵手裡,對于這個方案魯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高寵慮道:“不過這魚雖好,卻難以久藏,終不能代替糧食。

    ” 魯肅笑道:“寵帥是吳郡人,不知可還記得這樣一件事,春秋時吳王阖闾十年,率軍親征入侵的東夷,追至海中沙洲,相持月餘糧盡,時風急浪湧,糧草無法運濟,不得已,吳王逐海圍漁而食,并将多餘的魚腌存曬幹,在回軍之後以之飨群臣,據傳味極鮮美,在吳越靠海一帶至今百姓還以此法相傳。

    ” “子敬不說,我倒是忘了,少時家母也曾用腌魚之法來渡饑荒,當時的感覺今想來猶自回味。

    ”高寵笑道。

     “如果寵帥同意的話,我意任命衛旌為海丞,負責統籌江東的捕漁生産。

    ”魯肅谏道。

     “子敬考慮得是,衛旌既能提出這般設想,當是一個有才識的人才。

    ”高寵點頭應諾。

     就在高寵大力發展江東經濟的同時,中原的局勢卻是日漸急化,曹操與袁紹就如同兩個瞪着通紅眼睛博奕的蠻漢,除了打倒對手,已沒有了别的決擇。

     六國蚩蚩,為嬴弱姬。

     建安五年四月十三日,曹操在得知高寵遇刺一病不起的消息後,再無後顧之憂,遂納荀攸聲東擊西的計策,親率主力奔赴延津渡口,佯示北渡決戰。

     對曹操的這一舉動,袁紹謀士沮授曾谏言曹操用兵狡詐,宜先穩守為上,不可妄動,袁紹不聽,自恃兵力占優,分兵西向試圖覓敵接戰,卻不料曹操以輕兵襲白馬,以劉備義弟關羽為先登,迎擊孤軍突入黃河南岸的袁軍顔良部。

     距白馬十餘裡,顔良見白馬守将劉延一直死守不出,遂心生狂傲輕敵,他根本沒有想到會突然遭遇曹軍。

     準備充足的關羽遠遠的望見顔良麾蓋,一聲呼喝,策馬殺入敵陣,在萬馬之中将毫無防範的顔良挑于馬下,并斬其首而還,袁軍士卒見關羽如此骁勇,大将顔良陣亡,皆大驚崩潰,一擊得手之後,曹操即令劉延遷移白馬附近的民衆,沿着黃河向西撤退。

     袁紹得知顔良敗亡,大怒之下令主力搶渡黃河,并親率軍抵達延津以南,同時,派大将文醜與皇叔劉備率五千兵卒追擊曹軍,劉備與曹操這兩個老對手繼在徐州交鋒之後,再又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