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江東故人

關燈
章,我即令許邵安頓好顧雍、朱桓兩家住下,而陸遜、陸績則徑直接到了我的府中,反正我現在也是孤身一人,有他們相伴,正好熱鬧熱鬧。

     “伯言,這幾個都是陸府的家人嗎?”我指着一個年約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問道,這人以前我在陸府養傷時并沒有看到過。

     方才在路上,我總覺得此人在用一種異樣而且特别的目光打量着我,這一種眼神陌生卻又似曾在那裡見過,隻是,無論我怎樣努力在模糊的記憶裡尋找,也無法找到答案。

     陸遜反問道:“少沖兄,以前認識此人嗎?” 我一愣,道:“伯言說笑了,我怎可能識得?” 一旁的陸績聽到,卻沖我詭秘一笑,道:“那也說不定啊——。

    ” 是夜,陸遜與陸績一路勞累都早早的安歇了,我卻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一閉上眼睛,那中年人探詢的目光便閃現在我的面前,無論我怎樣的驅趕和逃避,也無法擺脫開,好象在冥冥中,這目光的如此的親切又熟悉。

     既是睡不着,我便幹脆披衣起床,點上松油燈火,準備看看各地報來的情況,忽聽到屋外傳來蒼勁有力的讀書聲:“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緻雨,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劍号巨阙,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 這是童稚人人都會朗誦的《千字文》,在這寂靜的深夜聽來,卻更有一份說不出的意味,我尋聲找去,不知不覺卻到了陸府家人歇息的地方。

     在房外的小院裡,一人束手而立,就着清亮的月光,在高聲朗誦,我怔住了,此情此景嵌刻在腦海裡,是如此的震憾,我終于記起來了,在很久以前,也曾有這樣的一個夜晚,我一面望着天上圓圓的月亮,一面伶聽着老師铿锵有力的誦讀聲。

     “你記起來了嗎?”不知什麼時候,中年人已到了我的跟前。

     “是岱叔嗎?你還活着——。

    ”我的聲音發顫。

     中年人神情激動,一把抓住我的肩膀,道:“寵兒,天可憐見,讓我還能見上你一面。

    ” “岱叔,這些年你都去了哪裡,家裡——。

    ”我哽咽着再也說不下去,壓抑在心頭的往事如同奔湧而出的潮水一樣,再也無法遏止。

     中年人長歎道:“那十餘年前發生的事,寵兒可還記得。

    ” 童年慘痛的記憶瞬時襲上心頭,我閉上眼睛,任由淚水從眼眶中落下,這些年來,我早已習慣了不再去想那些陳年的往事,我也早已放棄了去追究是與非的緣由,人的一生中,最莫過于悲的是跌宕起伏,而這一種悲哀我卻有幸在七歲上便經曆了。

     我道:“不甚記得了,我隻曉得岱叔走後,官兵便查抄了家,我和母親都被趕了出來,我們從吳郡到秣陵一路流離,母親便幫着人家做下人糊口,後來有一天母親得了重病,我們——,我們去找醫師看病,可是沒有錢,母親臨去的時候還緊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我沒錢安葬母親,隻好把自已賣了做大戶子弟的小厮——。

    ” 中年人頹然落淚,道:“吾高孔文枉稱受性聰達、輕财貴義,吳中高氏一族子孫淪落凋零,皆吾之過也。

    ” 這時,陸遜不知什麼時候起床到了我們跟前,道:“孔文兄,這一次你們叔侄十餘年後重又相遇,乃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正應該高興才是。

    ” “這些年許貢為吳郡太守,吾一直流落海外,不能回來,直到去歲聽到孫策占了吳郡,才悄悄的想回來看看。

    ” 對于童年時家中發生的變故,我一直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同樣,對于自已的家世,我也隻記得自已的姓氏,故籍吳郡,家住在胥門外,岱叔是高家的族長,也是我的啟蒙授業恩師,對于小時候的印象,殘存在我記憶中的也隻剩下了伶聽老師朗誦三字經、千字文的情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