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權力争鬥
關燈
小
中
大
令還需要華歆這個太守的同意。
華歆是個聰明人,他見我輕而易舉逐走笮融、攻下豫章,也有些折服,又見我不濫殺無辜,推行仁義舉措,并善待降卒,安置流民,心裡也對我服膺了七八分。
況且,現在幾乎所有的将領謀士都站在我這一邊,華歆這個被架空了的太守所能做的,也隻能是點頭應充。
破賊校尉,很是風光的稱号,可惜我第一天上任,碰上的卻是事情卻讓我頭疼不已。
豫章城内,笮融脅迫來的數萬饑寒交迫、嗷嗷待哺的百姓聚集在府門外,正眼巴巴的看着我。
“笮融這個混蛋,真他媽的該死!”我再也控制不住心頭的火氣,髒話也怒罵而出。
為解燃眉之急,我隻好急令許邵、許靖從海昏、上缭等地盡快調拔糧草過來應急,但運糧隻能解決一時之需,擺在我面前的更棘手的問題是這萬餘百姓的安置。
笮融以信佛為名,聚斂錢财,蒙蔽無知的百姓千裡相随,如今卻留下這樣一個爛攤子叫我收拾。
我一時躊躇無計,遂召集衆人到城樓上商讨對策,城頭寬敞,吹吹清新的北風,說不定集思廣益,就會有有好的辦法。
身後腳步聲響,華歆、劉晔、許邵、許靖都到了,太史慈已回到彭澤操練水軍去了沒有随來,那裡緊靠着江夏、皖城,有太史慈鎮守着,才能威懾住黃祖、劉勳,好在商讨治理内政的事情,太史慈來了也說不上一二三來,有華歆他們就可以了。
華歆見我,道:“校尉大人,可是在為上萬流民的安置而憂心?” 華歆沒有依着劉晔、太史慈喊我的字,也沒有依着士卒喊我主公,而是别出心裁的喚我的官職,華歆這樣稱呼,雖還有些個生疏,但倒也相宜。
我沒有計較這些,華歆雖然心氣高傲了些,在内政治理上确是個人才。
用人者,當使其長,避其短,役其能,服其心。
我道:“知我心者子魚也。
豫章平定,笮融伏誅,此皆諸君将士齊心之力,非寵一人之能。
豫章乃四戰之地,南百越、北袁術、東孫策,西劉表,皆虎視于我,寵遵先主劉繇遺命,代守疆域,不敢稍有放縱。
古人雲:糧,治國之本也。
糧足則民安、民安則國富,國富則兵強,唯豫章屢經戰亂,百姓流離,食無裹腹,民心不穩,為長久計,寵欲效漢武拓邊,屯田安民,修耕織以蓄軍資,息刀兵以養民生。
諸君以為當否?” 劉晔聽罷,率先應道:“少沖所言極是,願聞其詳!” 華歆、許靖随之相附,臉上皆有贊同之色,我道:“豫章得贛水、潦水、武陽水三江滋潤,平原廣闊,肥沃千裡,昔時人煙稀疏,又賊患頻頻,才緻荒地遍野。
今長江之北戰事不息,為避亂而南渡者衆,豫章流民中多婦孺老弱,若驅之則無異于迫其死路,此不仁之舉,君子不肖為也。
今我欲招募南渡流民開墾荒地,免徭役兵役,專事農桑耕種,以為民屯,民屯每屯五十人,分設屯長一人,民屯不受縣、亭所轄,直屬于屯田司馬,屯田司馬秩授三百石,專管農桑,位與縣尉同之。
屯田以官牛耕種者,賦稅以四六為準,即私得四,郡得六,以自家牛耕種者,賦稅以五五為準,私郡平分,諸位意下如何?” 許靖原是北方南遷而來,一路南來受盡艱辛,知會百姓流離之苦,此時聽到屯田安民的意見,連聲贊許。
華歆怔怔的站在那裡沒有答話,我遂問道:“子魚,以為有何不當之處嗎?” 華歆緊盯着我,眼光中包含着幾多敬佩,一絲欣喜悄然露于臉上,華歆大聲道:“歆初來豫章之時,每見南遷之民衣食無落、住無定所,凍餓街頭,歆深憂之。
隻一時想不出妥為安置的辦法,今将軍一言點破要害,屯田安民,以民生息,既墾荒地,又使流民不離散,将軍所言,甚合吾意。
” 我聽華歆改口稱我為将軍,不覺欣喜之至,雖然這一聲“将軍”,沒有劉晔、許邵他們喊我表字那般親切,但不管怎麼說,這說明華歆已開始逐步的接受我了。
我聽華歆諸人均無異議,道:“既是屯田,當有别于宗族分散墾種,我意着文休為屯田司馬,總領官牛供給、課征租稅諸般事務。
不知文休應允否?” 許靖之能,當在掌管百官禮儀,編撰史志上,我現在讓許靖來做屯田司馬,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華歆、劉晔我還有大事相煩,管理屯田這塊就隻有讓許靖來幹了,反正郡裡一些個瑣事有劉基在那應着。
我如此相商,本無必要。
然許靖乃漢之名士,出身士族世家,有道是士可殺、不可辱,讓他降了身份管理屯田事務,也需他點頭應允了才行。
好在現在的許靖曆經離亂,體味過百姓饑苦,已不是少年居于汝南家中隻知讀書著作的許靖了,在我殷殷相請之下,許靖欣然應允,忙不疊領命下城樓準備去了。
屯田事畢,我轉頭看向華歆,道:“我曾聽子揚言,子魚與朝中楊彪太尉、馬大司農皆有舊,不知可信否?” 華歆不知我說這話何意,遂答道:“晔昔日曾與太尉、大司農同朝為官,故相熟之。
” 我道:“吾主哀喪,州位空缺,此事尚未告知朝廷,不知子魚可否辛苦一趟,往洛陽朝見聖上,表主公之遺命,安豫章百姓之民心。
”
華歆是個聰明人,他見我輕而易舉逐走笮融、攻下豫章,也有些折服,又見我不濫殺無辜,推行仁義舉措,并善待降卒,安置流民,心裡也對我服膺了七八分。
況且,現在幾乎所有的将領謀士都站在我這一邊,華歆這個被架空了的太守所能做的,也隻能是點頭應充。
破賊校尉,很是風光的稱号,可惜我第一天上任,碰上的卻是事情卻讓我頭疼不已。
豫章城内,笮融脅迫來的數萬饑寒交迫、嗷嗷待哺的百姓聚集在府門外,正眼巴巴的看着我。
“笮融這個混蛋,真他媽的該死!”我再也控制不住心頭的火氣,髒話也怒罵而出。
為解燃眉之急,我隻好急令許邵、許靖從海昏、上缭等地盡快調拔糧草過來應急,但運糧隻能解決一時之需,擺在我面前的更棘手的問題是這萬餘百姓的安置。
笮融以信佛為名,聚斂錢财,蒙蔽無知的百姓千裡相随,如今卻留下這樣一個爛攤子叫我收拾。
我一時躊躇無計,遂召集衆人到城樓上商讨對策,城頭寬敞,吹吹清新的北風,說不定集思廣益,就會有有好的辦法。
身後腳步聲響,華歆、劉晔、許邵、許靖都到了,太史慈已回到彭澤操練水軍去了沒有随來,那裡緊靠着江夏、皖城,有太史慈鎮守着,才能威懾住黃祖、劉勳,好在商讨治理内政的事情,太史慈來了也說不上一二三來,有華歆他們就可以了。
華歆見我,道:“校尉大人,可是在為上萬流民的安置而憂心?” 華歆沒有依着劉晔、太史慈喊我的字,也沒有依着士卒喊我主公,而是别出心裁的喚我的官職,華歆這樣稱呼,雖還有些個生疏,但倒也相宜。
我沒有計較這些,華歆雖然心氣高傲了些,在内政治理上确是個人才。
用人者,當使其長,避其短,役其能,服其心。
我道:“知我心者子魚也。
豫章平定,笮融伏誅,此皆諸君将士齊心之力,非寵一人之能。
豫章乃四戰之地,南百越、北袁術、東孫策,西劉表,皆虎視于我,寵遵先主劉繇遺命,代守疆域,不敢稍有放縱。
古人雲:糧,治國之本也。
糧足則民安、民安則國富,國富則兵強,唯豫章屢經戰亂,百姓流離,食無裹腹,民心不穩,為長久計,寵欲效漢武拓邊,屯田安民,修耕織以蓄軍資,息刀兵以養民生。
諸君以為當否?” 劉晔聽罷,率先應道:“少沖所言極是,願聞其詳!” 華歆、許靖随之相附,臉上皆有贊同之色,我道:“豫章得贛水、潦水、武陽水三江滋潤,平原廣闊,肥沃千裡,昔時人煙稀疏,又賊患頻頻,才緻荒地遍野。
今長江之北戰事不息,為避亂而南渡者衆,豫章流民中多婦孺老弱,若驅之則無異于迫其死路,此不仁之舉,君子不肖為也。
今我欲招募南渡流民開墾荒地,免徭役兵役,專事農桑耕種,以為民屯,民屯每屯五十人,分設屯長一人,民屯不受縣、亭所轄,直屬于屯田司馬,屯田司馬秩授三百石,專管農桑,位與縣尉同之。
屯田以官牛耕種者,賦稅以四六為準,即私得四,郡得六,以自家牛耕種者,賦稅以五五為準,私郡平分,諸位意下如何?” 許靖原是北方南遷而來,一路南來受盡艱辛,知會百姓流離之苦,此時聽到屯田安民的意見,連聲贊許。
華歆怔怔的站在那裡沒有答話,我遂問道:“子魚,以為有何不當之處嗎?” 華歆緊盯着我,眼光中包含着幾多敬佩,一絲欣喜悄然露于臉上,華歆大聲道:“歆初來豫章之時,每見南遷之民衣食無落、住無定所,凍餓街頭,歆深憂之。
隻一時想不出妥為安置的辦法,今将軍一言點破要害,屯田安民,以民生息,既墾荒地,又使流民不離散,将軍所言,甚合吾意。
” 我聽華歆改口稱我為将軍,不覺欣喜之至,雖然這一聲“将軍”,沒有劉晔、許邵他們喊我表字那般親切,但不管怎麼說,這說明華歆已開始逐步的接受我了。
我聽華歆諸人均無異議,道:“既是屯田,當有别于宗族分散墾種,我意着文休為屯田司馬,總領官牛供給、課征租稅諸般事務。
不知文休應允否?” 許靖之能,當在掌管百官禮儀,編撰史志上,我現在讓許靖來做屯田司馬,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華歆、劉晔我還有大事相煩,管理屯田這塊就隻有讓許靖來幹了,反正郡裡一些個瑣事有劉基在那應着。
我如此相商,本無必要。
然許靖乃漢之名士,出身士族世家,有道是士可殺、不可辱,讓他降了身份管理屯田事務,也需他點頭應允了才行。
好在現在的許靖曆經離亂,體味過百姓饑苦,已不是少年居于汝南家中隻知讀書著作的許靖了,在我殷殷相請之下,許靖欣然應允,忙不疊領命下城樓準備去了。
屯田事畢,我轉頭看向華歆,道:“我曾聽子揚言,子魚與朝中楊彪太尉、馬大司農皆有舊,不知可信否?” 華歆不知我說這話何意,遂答道:“晔昔日曾與太尉、大司農同朝為官,故相熟之。
” 我道:“吾主哀喪,州位空缺,此事尚未告知朝廷,不知子魚可否辛苦一趟,往洛陽朝見聖上,表主公之遺命,安豫章百姓之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