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少女殺手
關燈
小
中
大
”
高寵面容一整,道:“子魚兄請講?”
“曹公言:天下泱泱,凡能成大事者,無不以奉王法為正統,今天子在許,起居安逸,操有幸與帝并駕,此天之授也,諸侯若有取之,操唯有拼力抗阻,以全忠孝之名。
”華歆一字一句說得清晰明白,落到高寵耳中,卻是如洪鐘般響亮。
曹操果然厲害,這一番話既表白了他對皇帝的重視,又顯得忠義得很,讓人找不到一點把柄,高寵知道曹操已經有了提防,他這是警告自己不要輕舉妄動。
而從許都探來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徐州一帶曹操以樂進為統兵大将,豫州的汝南有滿寵鎮守着,在許都,曹仁已從宛城調回,在稍北一帶的陽瞿駐紮。
正此時,門外宿衛來報,負責接待袁使的張昭前來求見,高寵遂将華歆送出府門,為相熟起見安排到劉晔的府中住下。
“寵帥,今曹袁大戰一觸即發,許都空虛,我若舉兵揮師北上,正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動權。
”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就連一向擅長遊說的張昭都有些心動。
高寵看了看年近五旬的張昭,笑道:“張公,曹操的鐵騎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我等若是北上,僅以步卒往許都去,恐怕不行。
” “可是,袁使來說,到時袁軍自會出兵拌住曹操騎兵,不讓他們離開北境。
”張昭還有些不甘,很顯然,袁紹派來的使者口才相當不錯。
高寵目光掃視張昭,沉聲說道:“張公,諸侯反複,各顧性命,有利即往,無利即退,又有哪個會把這約定放到心上,我高寵這些年來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你回去後明明白白轉告袁使,就說時機到了,許都我自然會出兵去取。
” “司空、大将軍,你們之間的争鬥還未開始,我又何必要急急的表态呢?”高寵目送張昭離去的身影,嘴角挂着一抹冷笑。
不言北方曹袁如何比拼角力,三月初的江東,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月初八,原是吳越一帶傳統的節日——秧歌節。
這段日子正是農閑的時候,往往勞作了整整一年的人們會以這一種方式來祈求新一年的風調雨順,希望下一茬播種的稻谷有一個好的收成。
待高寵統一江東六郡之後,這一種習俗也随之傳了開來,漸漸的就成為了一種固定的風俗習慣。
這一次丹揚郡的秧歌節和祭天大典設在金陵城南,主持這一次儀式的是許靖,名望甚高的他做這一項事倒正合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到時會用最質樸的聲音來表達内心的情感。
寬廣的會場上,大清早就被擠得水洩不通,負責維持治安的是新上任的金陵校尉雷緒,他正忙着張羅着手下兵卒把守各個關口。
人群中,一對青年男女很不起眼的站着,一邊饒有興緻的看着周圍,一邊在竊竊私語着什麼,他們正是高寵與陸缇兩個。
倏然聽到秧歌節的消息,勾起的是高寵對童年記憶中的模糊回憶,而與他有着同樣憧憬的是陸缇,吳郡的山,吳郡的水,孕肓的是同一方的人。
“少沖,我們這偷偷的出來不好吧,待會兒是不是找個人回府向公主去報了信!”陸缇穿着一身粉紅色的衣裳,顧盼之間神采飛揚,惹得一幹年輕男子眼直直的看着。
“噓——,輕點聲,我們這個樣子象不象一對新婚的年輕夫婦去踏春趕早。
”高寵驕傲的挽上陸缇的纖纖細腰,示威似的朝衆人掃視着,邊說邊笑道。
“不理你了!沒個正緊的。
”陸缇嗔了一口,腰肢輕擺,帶起一抹風韻。
待至巳時,祭祀大典首先開始,許靖捧着一卷書冊在台上念得振振有詞,十分的投入,而下面的人除了最前面的幾個垂垂老翁,大多數人都聽不懂許靖在說什麼,不過,這也沒什麼關系,反正來的目的一是看秧歌會;二是瞧個
”華歆一字一句說得清晰明白,落到高寵耳中,卻是如洪鐘般響亮。
曹操果然厲害,這一番話既表白了他對皇帝的重視,又顯得忠義得很,讓人找不到一點把柄,高寵知道曹操已經有了提防,他這是警告自己不要輕舉妄動。
而從許都探來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徐州一帶曹操以樂進為統兵大将,豫州的汝南有滿寵鎮守着,在許都,曹仁已從宛城調回,在稍北一帶的陽瞿駐紮。
正此時,門外宿衛來報,負責接待袁使的張昭前來求見,高寵遂将華歆送出府門,為相熟起見安排到劉晔的府中住下。
“寵帥,今曹袁大戰一觸即發,許都空虛,我若舉兵揮師北上,正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動權。
”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就連一向擅長遊說的張昭都有些心動。
高寵看了看年近五旬的張昭,笑道:“張公,曹操的鐵騎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我等若是北上,僅以步卒往許都去,恐怕不行。
” “可是,袁使來說,到時袁軍自會出兵拌住曹操騎兵,不讓他們離開北境。
”張昭還有些不甘,很顯然,袁紹派來的使者口才相當不錯。
高寵目光掃視張昭,沉聲說道:“張公,諸侯反複,各顧性命,有利即往,無利即退,又有哪個會把這約定放到心上,我高寵這些年來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你回去後明明白白轉告袁使,就說時機到了,許都我自然會出兵去取。
” “司空、大将軍,你們之間的争鬥還未開始,我又何必要急急的表态呢?”高寵目送張昭離去的身影,嘴角挂着一抹冷笑。
不言北方曹袁如何比拼角力,三月初的江東,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月初八,原是吳越一帶傳統的節日——秧歌節。
這段日子正是農閑的時候,往往勞作了整整一年的人們會以這一種方式來祈求新一年的風調雨順,希望下一茬播種的稻谷有一個好的收成。
待高寵統一江東六郡之後,這一種習俗也随之傳了開來,漸漸的就成為了一種固定的風俗習慣。
這一次丹揚郡的秧歌節和祭天大典設在金陵城南,主持這一次儀式的是許靖,名望甚高的他做這一項事倒正合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到時會用最質樸的聲音來表達内心的情感。
寬廣的會場上,大清早就被擠得水洩不通,負責維持治安的是新上任的金陵校尉雷緒,他正忙着張羅着手下兵卒把守各個關口。
人群中,一對青年男女很不起眼的站着,一邊饒有興緻的看着周圍,一邊在竊竊私語着什麼,他們正是高寵與陸缇兩個。
倏然聽到秧歌節的消息,勾起的是高寵對童年記憶中的模糊回憶,而與他有着同樣憧憬的是陸缇,吳郡的山,吳郡的水,孕肓的是同一方的人。
“少沖,我們這偷偷的出來不好吧,待會兒是不是找個人回府向公主去報了信!”陸缇穿着一身粉紅色的衣裳,顧盼之間神采飛揚,惹得一幹年輕男子眼直直的看着。
“噓——,輕點聲,我們這個樣子象不象一對新婚的年輕夫婦去踏春趕早。
”高寵驕傲的挽上陸缇的纖纖細腰,示威似的朝衆人掃視着,邊說邊笑道。
“不理你了!沒個正緊的。
”陸缇嗔了一口,腰肢輕擺,帶起一抹風韻。
待至巳時,祭祀大典首先開始,許靖捧着一卷書冊在台上念得振振有詞,十分的投入,而下面的人除了最前面的幾個垂垂老翁,大多數人都聽不懂許靖在說什麼,不過,這也沒什麼關系,反正來的目的一是看秧歌會;二是瞧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