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兵鋒所指

關燈
昨日剛下過一陣雨夾雪,道路很是泥濘,我下馬步行,與将士一起深一腳淺一腳的艱難前行,擡頭望去,彎彎折折的山路了無盡頭,讓人看不到一絲的希望。

     周鲂牽着馬跟在我身後,嘟囔道:“這到底是不是通往武陵的路呀,這麼難,連鬼都不走?” 我用力拔出陷在泥漿中的鞋子,道:“要是這條路好走,劉表說不定會派重兵把守武陵,那樣,我們這一趟辛苦豈不白吃了?” 李通緊随中軍在我不遠處,聽見我的話,道:“主公,襲占武陵後,我軍可一鼓作氣,北上江陵,威脅蒯良蒯越的老巢,江陵若是危急,則文聘必然退兵,到時長沙之圍可解!” 與周鲂相比,李通的此番見識無疑要高出甚多,在我軍中,能想到我西襲武陵的目的的武将,除了甘甯、黃忠等人外,也隻有這李通了。

     雖然他隻想到攻江陵這第一層,未料到我的真實意圖。

     李通沒有一流的武藝,但他有冷靜的頭腦,這是十分難得的。

     沖鋒陷陣,我需要甘甯、黃忠般的武勇,以懾敵膽,以震敵魄。

     安民守塞,我需要象李通這般心細綿密,冷靜處世的将領,在取舍與得失之間,能做出準确的判斷。

     倘若日後成事,李通或可為重用。

     正在胡思亂想之時,前進的隊伍忽然慢了下來,後軍壓着前軍,一條山路上人頭攢動,動彈不得,我正想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忽見一小校撥開人群急跑過來,大口喘氣,道:“黃忠将軍報,前軍遭到五溪蠻的襲擊,受阻于沅水渡口。

    ” 屋漏偏遭連夜雨,我軍現在受困于惡劣的氣候,而五溪蠻竟然趁火打劫,我急道:“讓甘甯率本部殺退蠻兵,掩護全軍前進,命令後軍加快行軍速度,快速渡河。

    ” 下完簡短的命令,我快步向前面跑去,渡過沅水,就可以直取武陵城下,在這等雨雪交加的天氣下,武陵郡的守兵要是看見我軍突然出現在城下,一定會驚惶失措,毫無鬥志的。

     武陵一戰,貴在出奇不意,若是在沅水渡口暴露出我軍意圖,讓武陵守軍有了準備,則我整個荊南作戰的全盤計劃都将落空了。

     待我趕到渡口,黃忠正指揮着隊伍渡河,須臾,甘甯引兵回來,看将士們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我知定是打勝仗,我欲問究竟,甘甯卻笑而不答。

     我一把抓過一名士卒,細問之下,才知詳情,原來甘甯本是巴郡人氏,少時随郡守曾征讨過五溪蠻,斬敵無數,甘甯熟谙蠻族作戰之法,知若不給予厲害,不能熄其貪念。

     卻說蠻族見了甘甯旗幟,知是勁敵,未戰已失鬥志,再見甘甯率部窮追猛打,兇悍異常,一陣沖鋒便将蠻族殺得落荒而逃,這也是五溪蠻隻在襲擾之故,沒有出全力阻我前進,先前襲我先鋒大概是想占些便宜,後見我軍勢大,甘甯兇猛,遂退回山中。

     前軍已渡河許久了,甘甯怕黃忠搶了奪占武陵的頭功,一聲忽哨,率部下搶渡沅水而去。

     我望着甘甯漸行漸遠的背影,不知怎得,心頭卻閃過一絲隐憂,甘甯作戰勇則勇矣,但卻不知适時進退,日後恐會因此而遭到不測。

     正如我所意料的一樣,武陵城的守軍根本沒想到我軍會偷襲這裡,當黃忠率部快到達城下時,太守金旋接到城外百姓的禀報,匆忙引兵出城接戰。

     兩軍在城外二裡相遇,黃忠威風凜凜,不待金旋站穩陣腳,黃忠大喝一聲,渾如巨雷,金旋失色,不敢交鋒,撥馬便走,黃忠引衆軍随後掩殺,金旋走至城邊,城上卻是亂箭射下,金旋驚視之,見從事鞏志立于城上,道:“汝不順天時,自取敗亡,吾與百姓自降高寵矣。

    ”言未畢,一箭射中金旋面門,墜于馬下,軍士割頭獻于黃忠。

     鞏志出城納降,黃忠就令鞏志赍印绶,一同往見于我,我大喜,令鞏志暫代武陵太守,安撫民衆。

     取下武陵後,我軍未作休整,甘甯率水軍一千餘人為先鋒進攻江陵,江陵素為連接荊州南北的橋梁,劉表攻長沙,蒯越的大本營現在就設在江陵,劉表軍從襄陽、江夏各地征集來的兵械辎重也是由江陵轉運到長沙前線。

     江陵若失,則荊襄震動,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武陵之西,是巍巍疊嶂千裡的武陵山脈,那裡素為蠻苗聚居之地,漢人俱不往矣。

    武陵之北,行出百裡的黃頭山脈,就是松滋河、虎渡河滋潤的低矮山丘原野,那裡一往平川,幾無險可守。

     隊伍行進在稍露嫩尖的田間,有一種回暖的春意,每個士卒的腰間都鼓鼓囊囊的,那裡我令後軍在出武陵時分發的幹糧,可備七日之需,這一次出征,不比以前,是深入到敵方背後作戰,要想有充足的辎重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