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擒賊擒王
關燈
小
中
大
遂與甘甯引兵退往番陽暫歇。
行至半路,卻見前方塵頭大起,原是太史慈、劉晔引大軍趕來,我大怒,若太史慈、劉晔早一刻趕來,周瑜又如何能逃脫。
太史慈未等我細問遲來緣由,搶先禀道:“太史慈馳援來遲,請校尉大人按軍律懲處!” 我見太史慈神情懇切,言語間喚我“校尉大人”,想是他也知道贻誤戰機的罪責難逃,隻是這一聲卻叫得我心裡一陣發酸,昔日神亭嶺時太史慈喚我賢弟,到了豫章呼我少沖,現在又改稱官名,這稱呼上的變化,似是在昭示我與他之間的距離正在一步步的疏遠。
其中的原因在我,還是在他? 是我的身份地位的變化,使他生分了,還是我在不自覺間疏遠了和他的關系,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結果都是我極不願意看到的。
若是能讓時間倒轉的話,在我的心中,更喜歡那個在神亭嶺上暢快淋漓、邀友沖殺的太史慈。
劉晔見我許久不答,忙在一旁道:“此非全為子義将軍之錯,連敗之後上缭守兵僅剩三千衆,且多為勞卒,不堪大用,前些時周瑜作勢備戰攻城,上缭急矣,所以,我等心思皆放在守城之上,哪料到昨晚周瑜于營中縛牛懸鼓,倒提牛後腿于鼓上,牛吃痛後擊鼓不休,整夜鼓聲大作,我等以為周瑜欲伺機攻城,忙緊備城防,卻不曾想中了周瑜的疑兵之計。
” 說到此處,劉晔頓了一下,看我臉色緩和下來,知我已消怒氣,便又接道:“待次日天明,番陽信使趕至,我等方知孫贲大敗,周瑜可能退兵,連忙引兵出城,待到周瑜營中一看,卻早已是人去營空,隻有十幾頭疲牛倒懸于營帳之中,我等知中了周瑜之計,忙引兵急追,不想還是晚了一步……。
” 縛牛懸鼓,周瑜在倉促之中竟還能想出此等計謀來,真不愧是江東虎将也,我不禁暗自佩服,若是換了我,能否想出安然脫身之策還在兩說,因此,太史慈、劉晔中了周瑜之計也在情理之中。
這時,我正為自已的疏忽而自責不已,哪還顧得上責罰太史慈,忙扶起太史慈,說道:“些許差馳,子義勿放心上,若是換作旁人,結果必也一樣,細說起來此番惡戰實乃險中求勝,不得已而為,我集主力于彭澤,番陽兵力不足,面對孫策強兵,能擋半月已屬不易,其中子義、子揚功不可沒,鄭渾據守孤城,忠義節高,孫贲猛攻數日不能下,更是立下大功,諸位皆是我豫章之重臣,保郡之柱石。
” 此次豫章之戰,雖然孫策滞于會稽戰事,未曾親來,我軍也未取得全勝,但能以弱勝強,擊殺敵軍主将孫贲,确是振奮軍心、鼓舞士氣的捷報,想來孫策經過此敗後,再不會輕視豫章的存在。
孫贲之死,已經在我與孫策之間打下了一個結。
死結。
退了兩路敵兵,又收了甘甯這樣的猛将,我自是大喜,回到豫章,依功勞行賞衆将士,甘甯、鄭渾立下首功,賞金千兩,稻谷一百斛,授六百石;另封甘甯為水軍都尉,駐彭澤口統領水軍,以鄭渾為郡丞,與倉慈一起總管屯田養民事務,華歆、許靖各按功績獎勵。
本來太史慈、劉晔我也拟加以賞賜,但無奈二人皆堅辭不授,我知二人仍為周瑜脫逃之事淤心,遂也不予強求,隻在背地裡囑咐劉基記下二人之功,待日後再行封賞。
戰争的硝煙散盡,健兒的鮮血和性命終于換來了和平的光景,沉甸甸的谷粒垂下來,遍地裡金黃的一片,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終于迎來了豐收的時候,屯田帶來的效果終于突現出來,百姓富庶,官禀充實,豫章正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行至半路,卻見前方塵頭大起,原是太史慈、劉晔引大軍趕來,我大怒,若太史慈、劉晔早一刻趕來,周瑜又如何能逃脫。
太史慈未等我細問遲來緣由,搶先禀道:“太史慈馳援來遲,請校尉大人按軍律懲處!” 我見太史慈神情懇切,言語間喚我“校尉大人”,想是他也知道贻誤戰機的罪責難逃,隻是這一聲卻叫得我心裡一陣發酸,昔日神亭嶺時太史慈喚我賢弟,到了豫章呼我少沖,現在又改稱官名,這稱呼上的變化,似是在昭示我與他之間的距離正在一步步的疏遠。
其中的原因在我,還是在他? 是我的身份地位的變化,使他生分了,還是我在不自覺間疏遠了和他的關系,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結果都是我極不願意看到的。
若是能讓時間倒轉的話,在我的心中,更喜歡那個在神亭嶺上暢快淋漓、邀友沖殺的太史慈。
劉晔見我許久不答,忙在一旁道:“此非全為子義将軍之錯,連敗之後上缭守兵僅剩三千衆,且多為勞卒,不堪大用,前些時周瑜作勢備戰攻城,上缭急矣,所以,我等心思皆放在守城之上,哪料到昨晚周瑜于營中縛牛懸鼓,倒提牛後腿于鼓上,牛吃痛後擊鼓不休,整夜鼓聲大作,我等以為周瑜欲伺機攻城,忙緊備城防,卻不曾想中了周瑜的疑兵之計。
” 說到此處,劉晔頓了一下,看我臉色緩和下來,知我已消怒氣,便又接道:“待次日天明,番陽信使趕至,我等方知孫贲大敗,周瑜可能退兵,連忙引兵出城,待到周瑜營中一看,卻早已是人去營空,隻有十幾頭疲牛倒懸于營帳之中,我等知中了周瑜之計,忙引兵急追,不想還是晚了一步……。
” 縛牛懸鼓,周瑜在倉促之中竟還能想出此等計謀來,真不愧是江東虎将也,我不禁暗自佩服,若是換了我,能否想出安然脫身之策還在兩說,因此,太史慈、劉晔中了周瑜之計也在情理之中。
這時,我正為自已的疏忽而自責不已,哪還顧得上責罰太史慈,忙扶起太史慈,說道:“些許差馳,子義勿放心上,若是換作旁人,結果必也一樣,細說起來此番惡戰實乃險中求勝,不得已而為,我集主力于彭澤,番陽兵力不足,面對孫策強兵,能擋半月已屬不易,其中子義、子揚功不可沒,鄭渾據守孤城,忠義節高,孫贲猛攻數日不能下,更是立下大功,諸位皆是我豫章之重臣,保郡之柱石。
” 此次豫章之戰,雖然孫策滞于會稽戰事,未曾親來,我軍也未取得全勝,但能以弱勝強,擊殺敵軍主将孫贲,确是振奮軍心、鼓舞士氣的捷報,想來孫策經過此敗後,再不會輕視豫章的存在。
孫贲之死,已經在我與孫策之間打下了一個結。
死結。
退了兩路敵兵,又收了甘甯這樣的猛将,我自是大喜,回到豫章,依功勞行賞衆将士,甘甯、鄭渾立下首功,賞金千兩,稻谷一百斛,授六百石;另封甘甯為水軍都尉,駐彭澤口統領水軍,以鄭渾為郡丞,與倉慈一起總管屯田養民事務,華歆、許靖各按功績獎勵。
本來太史慈、劉晔我也拟加以賞賜,但無奈二人皆堅辭不授,我知二人仍為周瑜脫逃之事淤心,遂也不予強求,隻在背地裡囑咐劉基記下二人之功,待日後再行封賞。
戰争的硝煙散盡,健兒的鮮血和性命終于換來了和平的光景,沉甸甸的谷粒垂下來,遍地裡金黃的一片,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終于迎來了豐收的時候,屯田帶來的效果終于突現出來,百姓富庶,官禀充實,豫章正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