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淮南劉晔
關燈
小
中
大
案是劉晔想要看我的笑話,或許他早就知道我那三上三下之說是紙上談兵,一到實戰就原形畢露了。
經過與劉、潘兩賊的這一仗,使我對手下士卒的戰鬥力更有了清醒的認識,無論是單個還是整體,他們充其量都不過是一群烏合之衆,與劉晔那一百名訓練有素的部曲都沒法相比,這也堅定了我要重新整訓隊伍的決心。
建安元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燈火格外的分明,富庶的贛水下遊平原村落縱橫、猶如繁星點綴天際,上缭到海昏這一帶是豫章郡有名的魚米之鄉,填飽了肚子後,原先不滿抱怨的士卒慢慢減少,我等待許久的機會終于面臨。
在大部分将士的支持下,我将二千人的隊伍重新按按“二伍一什、十什一隊、十隊一屯,二屯一曲”的編制進行了調整,伍長、什長由士卒直接投票産生,隊率、屯長則由已選出的伍長、什長推舉,同時,在每一隊均設立參軍一名,負責監督軍律、陣法操練等項事宜。
最終,經過層層的挑選,一大批出身貧寒低微卻作戰勇敢的士兵湧現了出來,随之淘汰下來的是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兵痞子,其中,神亭嶺上幸存下來的那些士卒占了一大半,在破賊的戰鬥中,他們作戰勇敢,遵循将令,受到了其他士兵的擁戴。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作為旁觀者的劉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同等的機會下,号令統一的劉晔部曲斃敵數目比未經整訓的我軍将士多了好幾倍,在這種無形的刺激下,整編過程的順利超乎我的想象。
一段日子處下來,我和劉晔談得甚是投機,劉晔學識淵博,謀劃行軍布陣事無疏漏,實是輔國之良臣,佐世之奇才,他的一些見解也讓我這個淺識文墨的粗人受益非淺。
海昏,贛水、武陽水并入鄱陽蝴之所在,星分翼轸,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瓯越。
舊時原為沼澤之地,後為南遷避亂而來的百姓圍湖開墾,遂成良田千頃。
劉繇決定屯兵于海昏來謀伐笮融,主要是為了籌糧之便。
在路上這一耽隔,等我軍到達海昏時,劉繇與太史慈已先趕到,我見劉繇比之昔日神亭嶺時更顯蒼老,臉上憔悴之色給人以病入膏荒的不詳之感,想是連番敗仗,又兼大将俱亡、士卒離心所緻。
太史慈見我到來,大喜之至,忙奔過來與我叙話,這次短暫分離之後的相聚,我們兩人都倍感珍惜。
劉繇身旁還有二人相伺,一個是許邵,另一個看約四五十歲,衣冠朝帶,神情肅穆,待一一引見,我方知乃是許邵之從兄——汝南許靖。
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
少與從弟劭俱知名,并有人倫臧否之稱,而私情不協。
孫策東渡江,許靖遂欲取道豫章往交州去,投士燮處避難,到了彭澤恰好碰上笮融謀反之事,不得已滞留了下來。
我知許靖夙有名譽,以笃厚為稱,以人物為意,乃“大較廊廟器”也。
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施以大禮,以示尊重。
這一次劉繇與我會面,儀式雖然簡單,但從劉繇及許靖等人的态度中,我感到了他們對我的認可,這是我一直所期望的。
欣喜之餘,我竟忘了向劉繇、許邵、許靖介紹劉晔。
等回過神來,卻見劉晔早與許邵叙談起來,一問才知劉晔與許邵在揚州時就已認識,此番相見自是欣喜萬分。
一陣寒喧過後,各自按身份坐定,劉繇居中,許邵、許靖、太史慈與我分立于左右兩側,劉晔是賓客,劉繇特意給了他一個座位。
這一場酒宴直到深夜方才散席,對于劉繇來說,自從孫策渡江南攻以來,連戰連敗,差一點連落腳之處都沒有,他的心情一直郁悶不暢,這一次見舊部一一歸附,心中自是大喜。
經過與劉、潘兩賊的這一仗,使我對手下士卒的戰鬥力更有了清醒的認識,無論是單個還是整體,他們充其量都不過是一群烏合之衆,與劉晔那一百名訓練有素的部曲都沒法相比,這也堅定了我要重新整訓隊伍的決心。
建安元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燈火格外的分明,富庶的贛水下遊平原村落縱橫、猶如繁星點綴天際,上缭到海昏這一帶是豫章郡有名的魚米之鄉,填飽了肚子後,原先不滿抱怨的士卒慢慢減少,我等待許久的機會終于面臨。
在大部分将士的支持下,我将二千人的隊伍重新按按“二伍一什、十什一隊、十隊一屯,二屯一曲”的編制進行了調整,伍長、什長由士卒直接投票産生,隊率、屯長則由已選出的伍長、什長推舉,同時,在每一隊均設立參軍一名,負責監督軍律、陣法操練等項事宜。
最終,經過層層的挑選,一大批出身貧寒低微卻作戰勇敢的士兵湧現了出來,随之淘汰下來的是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兵痞子,其中,神亭嶺上幸存下來的那些士卒占了一大半,在破賊的戰鬥中,他們作戰勇敢,遵循将令,受到了其他士兵的擁戴。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作為旁觀者的劉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同等的機會下,号令統一的劉晔部曲斃敵數目比未經整訓的我軍将士多了好幾倍,在這種無形的刺激下,整編過程的順利超乎我的想象。
一段日子處下來,我和劉晔談得甚是投機,劉晔學識淵博,謀劃行軍布陣事無疏漏,實是輔國之良臣,佐世之奇才,他的一些見解也讓我這個淺識文墨的粗人受益非淺。
海昏,贛水、武陽水并入鄱陽蝴之所在,星分翼轸,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瓯越。
舊時原為沼澤之地,後為南遷避亂而來的百姓圍湖開墾,遂成良田千頃。
劉繇決定屯兵于海昏來謀伐笮融,主要是為了籌糧之便。
在路上這一耽隔,等我軍到達海昏時,劉繇與太史慈已先趕到,我見劉繇比之昔日神亭嶺時更顯蒼老,臉上憔悴之色給人以病入膏荒的不詳之感,想是連番敗仗,又兼大将俱亡、士卒離心所緻。
太史慈見我到來,大喜之至,忙奔過來與我叙話,這次短暫分離之後的相聚,我們兩人都倍感珍惜。
劉繇身旁還有二人相伺,一個是許邵,另一個看約四五十歲,衣冠朝帶,神情肅穆,待一一引見,我方知乃是許邵之從兄——汝南許靖。
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
少與從弟劭俱知名,并有人倫臧否之稱,而私情不協。
孫策東渡江,許靖遂欲取道豫章往交州去,投士燮處避難,到了彭澤恰好碰上笮融謀反之事,不得已滞留了下來。
我知許靖夙有名譽,以笃厚為稱,以人物為意,乃“大較廊廟器”也。
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施以大禮,以示尊重。
這一次劉繇與我會面,儀式雖然簡單,但從劉繇及許靖等人的态度中,我感到了他們對我的認可,這是我一直所期望的。
欣喜之餘,我竟忘了向劉繇、許邵、許靖介紹劉晔。
等回過神來,卻見劉晔早與許邵叙談起來,一問才知劉晔與許邵在揚州時就已認識,此番相見自是欣喜萬分。
一陣寒喧過後,各自按身份坐定,劉繇居中,許邵、許靖、太史慈與我分立于左右兩側,劉晔是賓客,劉繇特意給了他一個座位。
這一場酒宴直到深夜方才散席,對于劉繇來說,自從孫策渡江南攻以來,連戰連敗,差一點連落腳之處都沒有,他的心情一直郁悶不暢,這一次見舊部一一歸附,心中自是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