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往返

關燈
──周郎。

     江東之人都如此稱呼周瑜。

    他不僅勇猛過人,而且是個連男人也為之傾心的美男子。

    所謂“郎”是指年輕的男子,是一種帶有親昵意味的稱呼。

     ──若不是有我在,江東的孫家軍恐怕早就讓周瑜給奪走了。

     遭刺客暗殺的孫策在生前就經常如此說。

     當孫策遇刺時,衆人當然會想起這話。

    然而,卻也有不少人認為: ──對江東人而言,這樣或許反倒是福。

     但因後繼者是孫策之弟孫權,所以也就沒人敢公然說出這種話。

     周瑜敏銳地察覺到江東的這種微妙氣氛。

    因此,他特别謹言慎行。

    由于有主戰派的僚友魯肅在,所以可以放心大膽地主戰,不過對于獨立作戰的主張則不得不稍作讓步。

     ──真正作戰的是我。

    于作戰之際,可不必理會劉備。

    他的陣營中雖有我方要人諸葛瑾之弟在,但也可不必理睬他。

    這是我的戰争。

    我…… 周瑜自言自語道。

    那是個家世重于一切的時代。

    周瑜的伯公及堂伯都曾任三公之一的太尉官職。

     ──我是江東第一名門。

     他心裡雖然這樣認定,但卻從未說出口。

    因為說出來有違他一向服膺之謹言慎行原則。

     孫權的大本營在柴桑,軍事會議也在此地舉行。

    周瑜原本赴鄱陽公幹,因軍事會議而被喚回柴桑。

    當他返抵柴桑之際,軍事會議已經結束。

    周瑜也不以為意,無聊的軍事會議大可不必加以理會。

    他立即再度動身,這次是溯江而上。

     周瑜的船隻從劉備駐守的樊口通過。

    雙方聯盟已經成立。

    劉備以為周瑜是前來問候,于是派船遣使攜慰勞品去見周瑜,請他登岸相見。

    周瑜卻打發了來使。

     ——因軍務繁忙,所以不能離開陣地。

    若豫州牧(劉備)願前來,我可接見他。

     周瑜讓使者帶回這一口信。

     張飛聞言大怒,但劉備制止他說: “此次結盟之事是由我方提出,理應由我前去拜訪。

    ” 劉備之意是要商量共同作戰的計劃,但周瑜卻置之不理。

     曹操從江陵走華容道,在赤壁布下陣勢。

    他希望速戰速決,但若過于躁進,則軍中流行瘟疫之事恐會暴露出來。

    殿軍由他的長男曹丕率領。

     “阿丕到底在想什麼?雖然交代他不可顯得過于急躁,但總也要有分寸,究竟是誰叫他如此緩慢行動的?” 曹操猛甩着頭,這是他在激動時的習慣動作。

     曹丕的殿軍總算抵達赤壁。

    軍隊雖然遲到,但卻顯得相當疲憊的樣子。

     “來得太慢了!” 在部下的面前,曹操總算沒有甩頭。

     “好像是太慢了一點。

    沒想到慢慢行軍也會疲累。

    ” 曹丕的半邊臉浮出微笑,另外半邊臉則露出不悅的神色。

     (這家夥到底存着什麼心?) 曹操實在猜不透兒子的這一表情究竟是何意涵。

     他也不了解敵方的真正用心。

     江東之地看似戰鼓頻催,但看起來卻又不太像。

    雖然江東有人承諾作内應,但這也可能是敵方的陰謀。

     對江東主和派張昭身邊諸人的動靜必須時刻加以注意。

    至于具體的内應策劃事宜也還僅止于初步階段。

     殿軍來到後,曹丕也加入大本營,内應計劃方才化為實際。

    秘密捎來信息的是一個名叫黃蓋的使者。

    黃蓋是孫權陣營中主和派要角張昭的人馬,此事衆人皆知。

    如今在孫權陣營中的魯肅與周瑜則被認為是主戰派。

     張昭雖是元老級人物,但主和派的影響力卻屈居弱勢。

    身為該派人馬的黃蓋常會被誤認為是個文官,其實不然。

    此人字公覆,從孫堅的時代起便是孫家軍團的一員。

     ──擐甲(身披甲)周旋,蹈刃屠城。

     他便是如此一名勇士。

    但若以人際關系而言,則又屬于張昭的主和派。

    正因與時代潮流逆向而行,所以一直悒郁不得志。

     得知黃蓋是内應之人後,曹操不禁半信半疑。

    曹操令人對擔任聯絡的中間人嚴加注意。

     在内應文書中,黃蓋寫明内應船隻以外罩紅色布幔為記。

    從可靠的細作口中,曹操已聽聞老将黃蓋在柴桑大本營内遭年輕的孫權當衆斥罵侮辱。

     ──公覆(黃蓋)能忍得下這口氣,也真多虧了他。

     衆人都這樣說。

     這事是直屬于曹操的細作煞費苦心才得來的情報。

    有很多佐證可證明此事不假,因此就連生性多疑的曹操對此也深信不疑。

     外罩紅色布幔的船隻約有二十艘,都是稱為“艨沖”的細長型快舟,停在岸上箭矢不能及的江中處。

    昨日清晨降了雨,故而紅布幔船略顯濕濡。

     江東船艦停泊其後。

    二萬名東吳士兵已登上先頭的船艦。

    形式上的盟友劉備也在江上部署了二千名士兵,皆挑選自先前沿漢水南下的關羽帳下的水軍。

     從位置來判斷,紅布幔船應是先鋒或是斥候部隊。

    由于接到内應書信,所以曹操認定它便是黃蓋的降船。

     “為何一直沒有動靜?” “大概是在等待時辰吧!” “哈哈哈……” 有人高聲大笑。

     發出笑聲的是大公子曹丕。

    等笑聲停歇,他才開口道: “我方健兒是否已經登船?” “健兒(士兵)大多在岸上,水軍大概都已登船。

    ” 一名軍官答道。

     南征軍大多是中原人。

    雖有黃河的水軍在陣中,但人數并不多。

    由于是以密集戰法為主,所以各船都以鐵索相連。

    有人見狀而稱之為水上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