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往返

關燈
此刻最要緊的是針對目前的局勢講求因應對策。

    首先必須降服東吳。

     建安十三年, 荊楚傲不臣。

     随軍南征的曹丕作了這樣的詩句。

    北伐成功讨平袁氏一族後,不肯對曹操稱臣的隻剩下荊楚(湖北、湖南)之地。

     長期以來君臨此地的劉表在這年過世,其子劉琮随後投降曹操。

    然而,并非全軍皆降。

    劉琮的異母兄長劉琦率領一支軍隊奔赴夏口。

    荊州客将劉備也反對降曹。

     劉琮将自己決定降曹一事瞞着駐在新野的劉備。

    劉備等于被棄置于敵陣之中。

     劉備率軍去到襄陽,命手下在城内四處大聲叫喊。

     “我們想問荊州之主。

    投降曹操之事是否屬實?” “我們事先都不知情啊!” “請對我們說明清楚!” 劉備的惟一活路便是聯合東吳抵抗曹操。

    而首先必須做的,就是讓東吳知道自己有值得聯盟的身價。

     “劉備打算放火焚燒已經降曹的襄陽城。

    大夥趕緊逃命吧!” 聽到這樣一喊,不少人便收拾家當離城逃亡。

    據《三國志》所載,跟随劉備離去的徒衆有十餘萬,辎重數千輛。

     徒衆并不全是士兵,反倒以難民居多。

    為了向東吳展現實力,徒衆自然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曹軍在後直追。

     劉表所飼養的千斤大牛早就被曹軍宰殺下肚。

     劉備所率的十餘萬徒衆大多是難民,很快便讓曹軍追上了。

    胸懷問鼎天下大志的曹操再怎麼說也要喂食這一大群徒衆。

     “哈哈,劉備果然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 曹丕向父親說道。

     “這事不是大耳所能想得出來。

    是他的軍師諸葛孔明的主意。

    我原本還以為他會有更好的辦法呢!” 曹操交叉着雙臂說道。

     “什麼辦法?” 曹丕問道。

     “你豈不是明知故問?大耳也應該知道最上之策,但大概是礙于跟劉表的關系而不忍心去做。

    這也可以說是大耳的心軟之處……嗯,他不可能取得天下了。

    ” 曹操答道。

     另有比派人在城内四處叫嚷更佳的計策。

     那就是攻擊劉琮并将他殺了。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劉備)攻琮,荊州可有。

     《三國志》上載有孔明勸劉備殺劉琮一事。

     ──吾不忍也。

     但劉備以此回答。

    他做不來這樣狠心的事。

     就像呂布殺掉舊主并州刺史丁原而接收他麾下士兵一般,在那個時代,這是最快的擁兵之法。

     “劉備不是個能夠争天下的對手。

    ” 曹丕說道。

     曹操沉默了半晌,然後吸了一口大氣說道: “那個大耳說出‘吾不忍也’這話後也可能會為他聚集人心。

    不能輕易斷言偉大的力量不會因此而生。

    ” “爹,”曹丕雙唇未開,冷靜地說道。

    “莫非爹認為阿沖具有這般偉大的力量?” “不是。

    ”曹操閉上雙眼答道。

    “時代不同。

    我原本認為自己可提早一些時日平定天下動亂。

    然而,世間動亂似乎還會暫時持續下去。

    這仍将會是你的時代。

    ” “孩兒的時代?是亂世嗎?” “你跟我同樣是亂世的英雄。

    ” 曹操在襄陽接受了劉琮的投降。

    劉琮的客将劉備先前在城内大聲叫嚷了一天後便往南而去。

    随劉備而去的徒衆有十餘萬,但大多是難民,對尾随在後的曹軍而言,這些人是個大包袱。

     張飛為劉備軍殿後,在長坂橋以一聲大喝吓住了曹軍。

    其實曹操是害怕孔明的詭計,因而停軍觀望情況。

     曹操明明趕得急,卻為了掩人耳目,故意裝出緩慢行動的樣子。

    他對于在襄陽所獲之物甚感失望。

     年輕的少主劉琮雖然投降,但他的追随者卻遠比意料之中要少得多,其中以劉琮的嶽父蔡瑁等當地豪族為主。

    其餘反對投降者則追随劉備往南而去。

    劉表的麾下原本有不少具有實戰經驗的外地人,例如伊籍、陳震、霍峻等。

    伊籍後來在劉備麾下與諸葛孔明共同整頓法律及文教事宜。

     “有用的人都被大耳搶走了。

    ” 曹丕對愛才如渴的父親說道。

     “那個大耳逃慣了,溜得特别快。

    而且在這種片刻必争之際猶不忘收攬人心。

    你該切記并好好學習!” 曹操說道。

     所謂“收攬人心”指的是,劉備在離開襄陽之際還特地到郊外的劉表墓地祭拜一番。

    他在墓前哭道: “景升将軍,弟有負你的寄托,緻使荊州不保。

    望賢兄的英靈見諒!” 聞知此事後,有不少曾受過劉表恩惠的人便加入了南徙行列。

     南徙的劉備下一步便是準備與東吳聯盟。

    然而,若說到聯盟或合作,他的聲勢又顯得過于弱小。

    由于後面有曹操的追兵,所以劉備便打算亡命至南方的蒼梧。

     以現今的地名來說,蒼梧約在廣西省壯族自治區的梧州市一帶,算是相當僻遠,其地還在桂林之南。

    若去到那般邊鄙之地,便無異于斷了返回中原的念頭,隻求在林野中太平度日。

     在東吳,此時距孫策之死已有八載,其弟孫權也奠下穩固的政治基礎,但若要獨力對付曹操則仍感不安。

    如果可能的話,東吳也想與反曹操的劉備結盟。

    或者以要求承認自己獨立地位的條件投降曹操。

     東吳曾派魯肅前去吊唁劉表之喪,他跟劉表的客将進行過接觸。

    劉備之所以打算前往蒼梧,是因先提出聯盟要求者将居于較不利地位的緣故。

    雙方皆無力單獨對付曹操,所以結盟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