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派泉源。
德照塗山道光妫汭。
流芬彤管。
彰懿則于八纮。
垂訓紫宮。
扇徽猷于萬古。
遽而乾精掩月永戢貞輝。
坤維絕紐長淪茂毓。
撫奁鏡而增感望陟屺以何追。
仲由興歎于千鐘。
虞丘緻哀于三失。
朕之罔極。
實有切于終身。
故載懷興緝創斯金地。
卻背邠郊點千莊之樹錦前臨終嶽。
吐百仞之峰蓮。
左面八川。
皎池光而分鏡。
右鄰九達。
飛羽蓋以連雲抑天府之奧區。
信上京之勝地。
迹其雕軒架迥绮閣淩虛。
丹空曉烏。
煥日宮之泛麗。
素天初兔。
鑒月殿而澄輝。
薰徑秋蘭。
疏亭佩紫。
芳岩冬桂。
蜜戶叢丹。
燈皎繁花。
焰轉心中之鶴幡标迥刹。
彩萦天外之虹。
飛陛參差。
含文露而栖玉。
輕簾舒卷。
網靥面而編珠。
霞班低岫之紅。
池漠泛煙之翠。
鳴佩與宵鐘合韻。
和風共晨梵分音。
豈直香積天宮遠慚輪奂。
阆風仙阙遙愧雕華而已哉。
有玄奘法師者。
實真如之冠冕也。
器宇凝邃若清風之肅長松。
缛思繁蔚。
如绮霞之輝迥漢。
騰今照古之智。
挺自生知。
蘊寂懷真之誠。
發乎龆龀。
孤标一代邁生。
遠以照前。
迥秀千齡。
架澄什而光後。
以為淳風替古澆俗移今。
悲巨夜之長昏。
痛微言之永翳。
遂投迹異域廣餐秘教。
乘杯雲漢之外。
振錫煙霞之表。
滔天巨海。
浸驚浪而羁遊。
亘地嚴霜。
犯凄氛而獨逝。
平郊散叙。
衣單雪嶺之風。
曠野低輪。
肌弊流沙之日。
遐征月路。
影對宵而暫雙。
遠邁危峰。
形臨朝而永隻。
思窮妙境探赜至真。
心罄玄津研幾秘術。
通昔賢之所不達。
悟先典之所未聞。
遂得金牒東流。
續将絕之教。
寶偈西徙補已阙之文。
時眷靈基栖心此地。
弘宣奧旨。
葉重翠于祇林。
遠辟幽關。
波再清于定水。
朕之虔心八正肅志雙林。
冀延景福式資冥助。
奉願皇太後逍遙六度。
神遊丹阙之前。
偃息四洲。
魂升紫極之境。
悲夫。
玉燭易往。
促四序于炎涼。
金箭難留。
馳六龍于晷漏。
恐波遷樹在。
移溟海以變桑田。
地是勢非。
淪高岸而為幽谷。
于是敬刻貞石式旌真境。
銘不錄。
三月庚申。
百僚奉表美揚聖制。
别诏禮部尚書許敬宗送碑文示法師玄奘。
甲子奘率徒詣阙。
奉表謝曰。
造化之功。
既播物而成教。
聖人之道。
亦因辭而見情。
然則畫卦垂文。
空談形于器宇。
設爻分象。
實未越于寰域。
羲皇之德。
尚見稱于前古。
姬後之風。
亦獨高于後代。
豈若開物成務。
闡八正以摛章。
诠道立言。
證三明而導俗。
理窮天地之表。
情該日月之外。
校其優劣。
斯為盛矣。
共惟陛下金輪在運玉曆乘時。
化洽四洲仁覃九有。
道苞前聖功茂乃神。
縱多能于生知。
資率由于天至。
始悲奁鏡即創招提。
俄樹勝幢乃敷文律。
若乃天華款發睿藻波騰。
吞筆海而孕龍宮。
掩詞林而苞鶴樹。
内該八藏。
外核六經。
奧而能典。
宏而且密。
使祇園遺迹。
托寶思而彌高。
奈苑餘芳。
假瓊章而不朽。
豈直抑揚夢境昭晰迷途。
諒以镕範四天牢籠三界者矣。
奘以其文宜得聖筆自寫。
因抗表勸請制不許。
再表遂許之。
四月八日。
奘率京城僧尼。
備幢旙寶辇香花梵儀扣芳林門迎禦制碑。
敕太常九部樂并長安萬年二縣樂戲及戚裡侯王耆耋送之是日以雨不克。
十四日遂迎之。
舊史本紀雲。
帝禦安福門樓觀。
法師玄奘迎禦制大慈恩寺碑導從。
以天竺法儀。
其徒甚盛。
帝望之大悅。
⊙五月法師玄奘寝疾。
敕尚藥奉禦蔣孝章針醫上官琮專視病。
又遣北門使者伺氣候遞報消息。
奘因陳先朝以釋氏名位次道流之下。
先帝晚年許為改正。
又永徽初敕僧尼罪犯情難知者。
同俗法推鞠。
奘慮疾病委頓永隔天顔。
附内使以聞。
即日敕使報曰。
所陳但佛道名位先朝處分事須平章。
其同俗敕即為除落。
師宜安意将息。
奘疾尋愈。
十一月會天後難月。
命入宮祈福。
及分難神光滿宮。
自庭燭天因号佛光王(即中宗也)初帝嘗謂奘曰。
若生男子即聽出家。
至是奘奉表請許。
佛光王出家紹隆三寶。
制可。
⊙(丁巳) 二月幸洛陽。
诏奘陪駕。
五月奘辭還陳留。
改葬父母。
敕有司給葬具。
六月。
召法師惠立與道士張惠。
先辨二教先後。
大臣臨證惠先義負。
⊙金陵牛頭山法融禅師者。
潤州廷陵人也。
姓韋氏。
年十九學通經史。
尋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
忽一日歎曰。
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觀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師落發後入牛頭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
有百鳥銜花之異。
唐貞觀中。
四祖遙觀氣象。
知彼山有奇異之人。
乃躬自尋訪。
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
曰出家兒那個不是道人。
祖
德照塗山道光妫汭。
流芬彤管。
彰懿則于八纮。
垂訓紫宮。
扇徽猷于萬古。
遽而乾精掩月永戢貞輝。
坤維絕紐長淪茂毓。
撫奁鏡而增感望陟屺以何追。
仲由興歎于千鐘。
虞丘緻哀于三失。
朕之罔極。
實有切于終身。
故載懷興緝創斯金地。
卻背邠郊點千莊之樹錦前臨終嶽。
吐百仞之峰蓮。
左面八川。
皎池光而分鏡。
右鄰九達。
飛羽蓋以連雲抑天府之奧區。
信上京之勝地。
迹其雕軒架迥绮閣淩虛。
丹空曉烏。
煥日宮之泛麗。
素天初兔。
鑒月殿而澄輝。
薰徑秋蘭。
疏亭佩紫。
芳岩冬桂。
蜜戶叢丹。
燈皎繁花。
焰轉心中之鶴幡标迥刹。
彩萦天外之虹。
飛陛參差。
含文露而栖玉。
輕簾舒卷。
網靥面而編珠。
霞班低岫之紅。
池漠泛煙之翠。
鳴佩與宵鐘合韻。
和風共晨梵分音。
豈直香積天宮遠慚輪奂。
阆風仙阙遙愧雕華而已哉。
有玄奘法師者。
實真如之冠冕也。
器宇凝邃若清風之肅長松。
缛思繁蔚。
如绮霞之輝迥漢。
騰今照古之智。
挺自生知。
蘊寂懷真之誠。
發乎龆龀。
孤标一代邁生。
遠以照前。
迥秀千齡。
架澄什而光後。
以為淳風替古澆俗移今。
悲巨夜之長昏。
痛微言之永翳。
遂投迹異域廣餐秘教。
乘杯雲漢之外。
振錫煙霞之表。
滔天巨海。
浸驚浪而羁遊。
亘地嚴霜。
犯凄氛而獨逝。
平郊散叙。
衣單雪嶺之風。
曠野低輪。
肌弊流沙之日。
遐征月路。
影對宵而暫雙。
遠邁危峰。
形臨朝而永隻。
思窮妙境探赜至真。
心罄玄津研幾秘術。
通昔賢之所不達。
悟先典之所未聞。
遂得金牒東流。
續将絕之教。
寶偈西徙補已阙之文。
時眷靈基栖心此地。
弘宣奧旨。
葉重翠于祇林。
遠辟幽關。
波再清于定水。
朕之虔心八正肅志雙林。
冀延景福式資冥助。
奉願皇太後逍遙六度。
神遊丹阙之前。
偃息四洲。
魂升紫極之境。
悲夫。
玉燭易往。
促四序于炎涼。
金箭難留。
馳六龍于晷漏。
恐波遷樹在。
移溟海以變桑田。
地是勢非。
淪高岸而為幽谷。
于是敬刻貞石式旌真境。
銘不錄。
三月庚申。
百僚奉表美揚聖制。
别诏禮部尚書許敬宗送碑文示法師玄奘。
甲子奘率徒詣阙。
奉表謝曰。
造化之功。
既播物而成教。
聖人之道。
亦因辭而見情。
然則畫卦垂文。
空談形于器宇。
設爻分象。
實未越于寰域。
羲皇之德。
尚見稱于前古。
姬後之風。
亦獨高于後代。
豈若開物成務。
闡八正以摛章。
诠道立言。
證三明而導俗。
理窮天地之表。
情該日月之外。
校其優劣。
斯為盛矣。
共惟陛下金輪在運玉曆乘時。
化洽四洲仁覃九有。
道苞前聖功茂乃神。
縱多能于生知。
資率由于天至。
始悲奁鏡即創招提。
俄樹勝幢乃敷文律。
若乃天華款發睿藻波騰。
吞筆海而孕龍宮。
掩詞林而苞鶴樹。
内該八藏。
外核六經。
奧而能典。
宏而且密。
使祇園遺迹。
托寶思而彌高。
奈苑餘芳。
假瓊章而不朽。
豈直抑揚夢境昭晰迷途。
諒以镕範四天牢籠三界者矣。
奘以其文宜得聖筆自寫。
因抗表勸請制不許。
再表遂許之。
四月八日。
奘率京城僧尼。
備幢旙寶辇香花梵儀扣芳林門迎禦制碑。
敕太常九部樂并長安萬年二縣樂戲及戚裡侯王耆耋送之是日以雨不克。
十四日遂迎之。
舊史本紀雲。
帝禦安福門樓觀。
法師玄奘迎禦制大慈恩寺碑導從。
以天竺法儀。
其徒甚盛。
帝望之大悅。
⊙五月法師玄奘寝疾。
敕尚藥奉禦蔣孝章針醫上官琮專視病。
又遣北門使者伺氣候遞報消息。
奘因陳先朝以釋氏名位次道流之下。
先帝晚年許為改正。
又永徽初敕僧尼罪犯情難知者。
同俗法推鞠。
奘慮疾病委頓永隔天顔。
附内使以聞。
即日敕使報曰。
所陳但佛道名位先朝處分事須平章。
其同俗敕即為除落。
師宜安意将息。
奘疾尋愈。
十一月會天後難月。
命入宮祈福。
及分難神光滿宮。
自庭燭天因号佛光王(即中宗也)初帝嘗謂奘曰。
若生男子即聽出家。
至是奘奉表請許。
佛光王出家紹隆三寶。
制可。
⊙(丁巳) 二月幸洛陽。
诏奘陪駕。
五月奘辭還陳留。
改葬父母。
敕有司給葬具。
六月。
召法師惠立與道士張惠。
先辨二教先後。
大臣臨證惠先義負。
⊙金陵牛頭山法融禅師者。
潤州廷陵人也。
姓韋氏。
年十九學通經史。
尋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
忽一日歎曰。
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觀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師落發後入牛頭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
有百鳥銜花之異。
唐貞觀中。
四祖遙觀氣象。
知彼山有奇異之人。
乃躬自尋訪。
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
曰出家兒那個不是道人。
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