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五

關燈
于平台矣)治三十七年(壽五十) (甲子 四一) 下令逐諸侯客李斯谏而止。

     (辛未) 滅韓。

     (癸酉) 滅趙。

     (丙子) 滅魏。

     (戊寅) 滅楚。

     (己卯) 虜燕王喜。

     (庚辰) 滅齊。

     (壬午) 二十八年。

    東巡郡縣。

    上鄒峄山及登琅琊。

    刻石頌德。

    又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值風雨于松下。

    因封五大夫。

    又遣徐福求仙。

     ⊙(癸未) 沙門室利防等一十八人。

    來自西域。

    帝惡其異俗以付獄。

    俄有金剛神。

    碎獄門而出之。

    帝懼即厚禮遣之。

    時國事區區。

    弗克敬奉。

     (丁亥) 築長城。

     (戊子) 焚書。

     (己醜) 坑儒作阿房宮。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

    西天竺國人也。

    亦名龍勝。

    始于毗羅尊者得法。

    後至南印度。

    彼國之人多信福業。

    聞尊者為說妙法。

    遞相謂曰。

    人有福業世間第一。

    徒言佛性誰能睹之。

    尊者曰。

    汝欲見佛性。

    先須除我慢。

    彼人曰。

    佛性大小。

    尊者曰。

    非大非小非廣非狹。

    無福無報不死不生。

    彼聞理勝悉回初心。

    尊者複于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

    一切衆唯聞法音不睹師相。

    彼衆中有長者子。

    名迦那提婆。

    謂衆曰。

    識此相否。

    衆曰。

    目所未睹安能辯識。

    提婆曰。

    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未我等。

    何以知之。

    蓋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

    佛性之義廓然虛明。

    言訖輪相即隐。

    複居本座而說偈言。

    身現圓月相。

    以表諸佛體。

    說法無其形。

    用辨非聲色。

    彼衆聞偈鹹願出家以求解脫。

    尊者即為剃發。

    命諸聖授具其國先有外道。

    五千餘人作大幻術。

    衆皆宗仰。

    尊者悉為化之令歸三寶。

    複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

    垂之于世。

    後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

    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

    聽吾偈言。

    為明隐顯法。

    方說解脫理。

    于法心不證。

    無嗔亦無喜。

    付法訖。

    入月輪三昧。

    廣現神變。

    複就本座凝然禅寂。

    迦那提婆與諸四衆共建寶塔以葬焉。

    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己醜歲也。

     (壬辰) 二世胡亥(始皇少子。

    帝崩。

    李斯秘之。

    獨趙高胡亥知之。

    高遂矯诏。

    殺扶蘇而立為帝。

    二十一即位。

    治三年) (癸巳) ○(劉季起沛。

    項羽起江東。

    率諸侯伐秦。

    陳勝吳廣起。

    天下大亂矣) (甲午) ○(為趙高殺于望夷宮) 三世子嬰(扶蘇子○初趙高使婿閻樂殺二世。

    乃引玺佩之。

    百官莫從。

    将上殿。

    殿欲壞者三。

    高知天命不與。

    乃立子嬰即位。

    三世殺趙高于齊宮。

    夷其三族○後沛公入關。

    子嬰即系頸以組。

    白馬素車奉玺降于轵道。

    為秦王四十六日○沛公既入鹹陽。

    封宮室府庫還軍壩上○項羽後入關。

    遂殺子嬰。

    秦遂滅矣) 右秦(自始皇二十六年。

    初并天下。

    居帝位凡十五年。

    而漢滅之) ⊙西漢 雷氏曰(漢高惠呂文景武昭昌邑宣元成衰平孺。

    十有四君。

    二百十四) (乙未) 高祖邦(字季。

    姓劉氏。

    王火德。

    治十二年。

    初用秦正太初元年。

    改用夏正。

    都長安。

    今京兆也。

    禮沛中陽裡人。

    隆準龍顔。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初為泗上亭長。

    單父呂公。

    妻之以女。

    因徙徒骊山到禮西澤中放之。

    徒中壯士願從者十人。

    初行山澤斬當路白蛇。

    後人見老妪哭曰。

    吾子白帝子。

    為赤帝子斬之。

    秦二世元年。

    布衣起于沛而滅秦為漢。

    以蕭何為相。

    韓信為将。

    張良為謀。

    即漢有三傑焉。

    共滅項羽于烏江。

    生于秦昭四十六年。

    壽六十二歲。

    大定天下。

    丁未夏四月。

    崩于長樂宮。

    葬長陵) 西楚霸王項羽(名藉下相人也。

    楚将項燕之孫。

    身長八尺。

    目有重瞳。

    勢可拔山力能舉鼎。

    吳中子弟皆憚之。

    秦二世元年。

    從季父項梁起江。

    東至三年滅秦。

    自号西楚。

    都彭城。

    立五年。

    漢會諸侯于垓下。

    大潰破之。

    追至烏江。

    自刎而死矣) (丙申) 二年冬十月。

    五星聚東井。

    十一月召諸縣父老。

    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

    傷人及抵谪罪。

    餘去秦法項羽使英布殺義帝于綝。

     (丁酉) 是年滅韓趙魏三國。

     (戊戌) 滅齊。

     (己亥) 滅燕。

    與項羽約洪溝為界。

    以分天下。

     (庚子) 會諸将圍羽于垓下。

    虞姬自刎。

     (辛醜) 改鹹陽為長安。

     (丁未) 孝惠盈(字日滿高祖子。

    母呂氏。

    十七即位。

    見母殘酷。

    使人請太後曰。

    吾終不能治天下。

    遂縱酒色淫樂。

    甲寅八月崩于未央宮。

    葬安陵。

    壽二十四歲) 治七年始有笛(帝時丘仲作之。

    笛者滌也。

    滌蕩邪穢納于雅正。

    龍笛有七孔。

    竹笛五孔。

    羌笛三孔也) (癸醜) 起長安西市修建倉敖。

     (甲寅) 高後雉(姓呂氏。

    單父呂公女。

    少帝幼太後臨朝稱制。

    立諸呂為王。

    欲謀天下。

    幾危劉氏。

    劉章周勃誅諸呂矣)治八年(壽七十一) (乙卯) ○地震○六月晦日食○行八铢錢。

     (丙辰) ○秋星晝見。

     (戊午) 五年南越王自稱武帝。

     (己未) ○春星晝見○行五分錢。

     (庚申) 正月日食。

     (壬戌) 文帝恒(高祖次子。

    母薄姬。

    初呂後封諸呂為王。

    陳平周勃劉章共誅諸呂三千人。

    以立文帝。

    性資寬惠溫純謹潔。

    衣不華飾。

    百姓富樂。

    自即位後。

    凡下二十七诏利民太平。

    甲申崩未央宮。

    葬[溧-木+(革  月)]陵。

    壽四十六)治二十三年。

     (甲子 四二) 文帝三年也。

     ⊙(庚辰)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

    南天竺國人也。

    姓毗舍羅。

    初求福業兼樂辯論。

    後谒龍樹大士将及門。

    樹知是智人。

    先遣侍者以滿缽。

    水置于座前。

    提婆見之。

    即以一針投之而進。

    忻然契會。

    樹即為說法。

    不起于坐現月輪相。

    唯聞其聲不見其形。

    師語衆曰。

    今此瑞者。

    師現佛性表說法非聲色也。

    師得法後至毗羅國。

    彼有長者。

    曰梵摩淨德。

    一日園樹生大耳如菌。

    味美甚。

    唯長者與第二子羅睺羅多。

    取而食之。

    取已随長。

    盡而複生。

    自餘親屬皆不能見。

    時尊者知其宿因。

    遂至其家。

    長者問其故。

    尊者曰汝家昔曾供養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

    以虛沾信施故報為本菌。

    唯汝與子精誠供養。

    得以享之。

    餘即否矣。

    又問。

    長者年多少。

    曰七十有九。

    尊者乃說偈曰。

    入道不通理。

    覆身還信施。

    汝年八十一。

    此樹不生耳。

    長者聞偈彌加歎伏。

    且曰。

    弟子衰老不能事師。

    願舍次子随師出家。

    尊者曰。

    昔如來記此子。

    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

    今之相遇蓋符宿因。

    即與剃發執侍。

    至巴連弗城。

    聞諸外道欲障佛法計之既久。

    尊者乃執長旛入彼衆中。

    彼問祖曰。

    汝何不前。

    祖曰。

    汝何不後。

    又曰。

    汝似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