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垂手過膝。
河眸海口龍顔方颡。
鳳颙燕颔虬髭虎視。
有中和之德。
衣莊而嚴。
色溫而厲。
有四十二表如世家。
自易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
至唐玄宗。
谥曰文宣王。
丘先殷之後裔穎考叔弗何祖焉。
至纥移居魯。
易姓叔梁。
後孔子追昔先生姓字。
以子配一。
更姓孔氏。
是不忘本仁也。
學無常師。
自然英才誕秀。
聖德不群世号素王。
大宣文教矣魯哀公十一年。
自衛反魯修文教于洙泗之濱。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之風。
約魯史而修春秋。
周平魯隐始之自己未。
終敬王魯哀壬戌記二百四。
十二年之事。
明王室衰諸侯霸褒貶得失。
絕筆于獲麟之句也。
而傳有五。
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鄒氏郏氏。
删詩三百。
而詠國風雅頌正變之道也。
而傳者分為四詩。
毛韓魯齊。
詩以關睢首之。
明有夫婦。
次有父子君臣之道。
三綱逆順辨其國政。
定尚書凡百篇。
始于二典。
次及三王典谟誓诰之文。
備悉明也。
秦火之後。
漢儒伏生口授。
裁二十餘篇。
正禮樂有二禮記四十九篇。
而以曲禮首之。
終于喪服之制。
俾夫孝弟施行。
安上治民廣大悉備。
而傳者徐生首焉。
周禮者六官之屬王百七十五。
明宗廟社稷王侯等差朝格典儀。
大全其式矣。
贊易道始于太極。
是生兩儀。
四象八卦萬物生焉。
作十翼書以明之。
謂上系下系上彖下彖上象下象文言說卦叙卦雜卦。
而傳者古今衆矣。
資學三千。
達者七十有二。
四科十哲。
德行顔回闵損冉耕仲弓。
言語宰予端木賜。
政事冉求仲由。
文學言偃蔔商。
子鯉伯魚。
孫伋子思。
皆預其數。
壽七十三歲薨。
佛先二百九十九年。
(辛亥) 世尊示滅四百年矣(時迦濕彌羅國五百六通依法智論造毗婆沙論) ⊙(丁巳) 景王貴(靈王次子)治二十五年。
⊙(甲子丙寅 三六) 第八祖佛陀難提者。
迦摩羅國人也。
姓瞿昙氏。
頂有肉髻。
辨捷無礙。
初遇婆須密尊者出家受教。
既而領徒。
行化至提迦國城毗舍羅家。
見其舍有白光上騰。
謂徒衆曰。
此家聖人口無言說。
真大乘器。
不行四衢知觸穢耳。
言訖長者出緻禮問。
何所須祖曰。
我求侍者。
曰我有一子。
名伏祖馱密多。
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
曰。
如汝所說真吾弟子。
祖既見之。
遽起禮拜而說偈曰。
父母非我親。
誰是最親者。
諸佛非我道。
誰是最道者。
祖以偈答曰。
汝言與心親。
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
欲識汝本心。
非合亦非離。
伏馱密多聞祖妙偈。
便行七步。
祖曰。
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
慮父母愛情難舍。
故不言不履耳。
時長者遂舍令出家。
祖尋授具戒。
複告之曰。
我今以如來正法眼藏傳囑于汝。
勿令斷絕。
乃說偈曰。
虛空無内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
是達真如理。
密多承師傳囑。
以偈贊曰。
我師禅祖中。
當得為第八。
法化衆無量。
悉獲阿羅漢。
爾時尊者佛陀難提。
即現神變。
卻複本坐。
俨然寂滅。
衆興寶塔葬其全身。
即景王十年丙寅歲也。
(乙亥) 孔子時年二十六。
适周問禮于老聃。
聃年已七十九。
(己卯) 老聃是年薨。
壽八十四歲。
(辛巳) 四月王崩。
劉子單子立王子猛。
六月子朝作亂。
十月晉納王于王城。
十一月猛卒(是為悼王) ⊙(壬午) 敬王丐(悼王弟)劉獻公單穆公韓宣等伐子朝立王。
治四十三年。
(乙酉) (冬克鞏逐王子朝入成周。
自是謂王城為西周。
成周為東周) (壬辰) 十一年乃魯定元年。
(辛醜) 孔子為魯司寇年已五十二矣。
(癸卯) 孔子去魯适衛。
(乙巳) 孔子之宋如陳。
(戊申) 孔子微服過宋。
(己酉) 孔子厄于陳。
(庚戌) 二十八年。
魯哀十一年。
孔子自衛返魯。
作春秋定六經。
時年六十一歲矣。
⊙(甲寅) 第九祖伏馱密多者。
提迦國人。
姓毗舍羅。
既受佛陀難提傳囑。
後至中印度行化。
時有長者香蓋。
攜一子而來瞻禮尊者曰。
此子處胎六十年。
因号難生。
複嘗會一仙者。
謂此兒非凡。
當為法器。
令遇尊者。
可令出家。
祖即與落發授戒。
羯磨之際祥光燭座。
仍感舍利三十粒現前。
自此精進忘疲。
既而師告之曰。
如來大法眼藏今傳于汝。
汝護念之。
乃說偈曰。
真理本無名。
因名顯真理。
受得真實法。
非真亦非僞。
尊者傳法已。
即入滅盡三昧而般涅槃。
衆以香油旃檀阇維真體。
收舍利建塔于。
那爛陀寺即敬王三十三年甲寅歲。
(庚申) 孔子絕筆于獲麟。
(壬戌) 王四十年。
魯哀十六年夏四月八日孔子薨于曲阜。
四十三年吳滅矣。
(甲子丙寅 三七) 元王仁(敬王子)治八年○(越王勾踐始[栗-木+(革 月)]矣) ⊙(癸酉) 貞定王介(元王子)在位二十八年。
(辛卯) 世尊示滅五百年矣。
⊙(己亥) 第十祖脅尊者。
中印度人也。
本名難生。
初将誕。
父夢一白象背有寶座。
座上安一明珠。
從門而入。
光照四衆。
既覺遂生。
後值伏馱尊者。
執侍左右。
未嘗睡眠。
謂其脅不至席。
遂号脅尊者焉。
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
右手指地而告衆曰。
此地變金色。
當有聖人入會。
言訖即變金色。
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
合掌前立。
尊者問曰。
汝從何來。
夜奢曰。
我心非往。
尊者曰。
汝何處住。
曰我心非止。
祖曰。
汝不定耶。
曰諸佛亦然。
祖曰。
汝非諸佛。
曰諸佛亦非。
祖因說偈曰。
此地變金色。
預知于聖至。
當坐菩提樹。
覺華而成已。
夜奢複說偈曰。
師坐金色地。
常說真實義。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祖知其意即度出家複具戒品。
乃告之曰。
如來大法眼藏今傳于汝。
汝護念之。
乃說偈曰。
真體自然真。
因真說有理。
領得真真法。
無行亦無止。
傳法已。
即現神變入于涅槃化火自焚。
四衆以衣裓盛舍利。
随處興塔焉。
即貞王二十七年己亥歲也。
(辛醜) 考王嵬(一名隗貞王子)治十五年。
(丙辰) 威烈王午(考王子)在位二十四年。
(甲子 三八) 王十九年。
魏斯好賢即文侯之德。
(丁醜) ○通鑒始于此。
宋司馬光集。
(戊寅) 王命趙魏韓為諸侯。
自此号為七雄。
河眸海口龍顔方颡。
鳳颙燕颔虬髭虎視。
有中和之德。
衣莊而嚴。
色溫而厲。
有四十二表如世家。
自易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
至唐玄宗。
谥曰文宣王。
丘先殷之後裔穎考叔弗何祖焉。
至纥移居魯。
易姓叔梁。
後孔子追昔先生姓字。
以子配一。
更姓孔氏。
是不忘本仁也。
學無常師。
自然英才誕秀。
聖德不群世号素王。
大宣文教矣魯哀公十一年。
自衛反魯修文教于洙泗之濱。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之風。
約魯史而修春秋。
周平魯隐始之自己未。
終敬王魯哀壬戌記二百四。
十二年之事。
明王室衰諸侯霸褒貶得失。
絕筆于獲麟之句也。
而傳有五。
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鄒氏郏氏。
删詩三百。
而詠國風雅頌正變之道也。
而傳者分為四詩。
毛韓魯齊。
詩以關睢首之。
明有夫婦。
次有父子君臣之道。
三綱逆順辨其國政。
定尚書凡百篇。
始于二典。
次及三王典谟誓诰之文。
備悉明也。
秦火之後。
漢儒伏生口授。
裁二十餘篇。
正禮樂有二禮記四十九篇。
而以曲禮首之。
終于喪服之制。
俾夫孝弟施行。
安上治民廣大悉備。
而傳者徐生首焉。
周禮者六官之屬王百七十五。
明宗廟社稷王侯等差朝格典儀。
大全其式矣。
贊易道始于太極。
是生兩儀。
四象八卦萬物生焉。
作十翼書以明之。
謂上系下系上彖下彖上象下象文言說卦叙卦雜卦。
而傳者古今衆矣。
資學三千。
達者七十有二。
四科十哲。
德行顔回闵損冉耕仲弓。
言語宰予端木賜。
政事冉求仲由。
文學言偃蔔商。
子鯉伯魚。
孫伋子思。
皆預其數。
壽七十三歲薨。
佛先二百九十九年。
(辛亥) 世尊示滅四百年矣(時迦濕彌羅國五百六通依法智論造毗婆沙論) ⊙(丁巳) 景王貴(靈王次子)治二十五年。
⊙(甲子丙寅 三六) 第八祖佛陀難提者。
迦摩羅國人也。
姓瞿昙氏。
頂有肉髻。
辨捷無礙。
初遇婆須密尊者出家受教。
既而領徒。
行化至提迦國城毗舍羅家。
見其舍有白光上騰。
謂徒衆曰。
此家聖人口無言說。
真大乘器。
不行四衢知觸穢耳。
言訖長者出緻禮問。
何所須祖曰。
我求侍者。
曰我有一子。
名伏祖馱密多。
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
曰。
如汝所說真吾弟子。
祖既見之。
遽起禮拜而說偈曰。
父母非我親。
誰是最親者。
諸佛非我道。
誰是最道者。
祖以偈答曰。
汝言與心親。
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
欲識汝本心。
非合亦非離。
伏馱密多聞祖妙偈。
便行七步。
祖曰。
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
慮父母愛情難舍。
故不言不履耳。
時長者遂舍令出家。
祖尋授具戒。
複告之曰。
我今以如來正法眼藏傳囑于汝。
勿令斷絕。
乃說偈曰。
虛空無内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
是達真如理。
密多承師傳囑。
以偈贊曰。
我師禅祖中。
當得為第八。
法化衆無量。
悉獲阿羅漢。
爾時尊者佛陀難提。
即現神變。
卻複本坐。
俨然寂滅。
衆興寶塔葬其全身。
即景王十年丙寅歲也。
(乙亥) 孔子時年二十六。
适周問禮于老聃。
聃年已七十九。
(己卯) 老聃是年薨。
壽八十四歲。
(辛巳) 四月王崩。
劉子單子立王子猛。
六月子朝作亂。
十月晉納王于王城。
十一月猛卒(是為悼王) ⊙(壬午) 敬王丐(悼王弟)劉獻公單穆公韓宣等伐子朝立王。
治四十三年。
(乙酉) (冬克鞏逐王子朝入成周。
自是謂王城為西周。
成周為東周) (壬辰) 十一年乃魯定元年。
(辛醜) 孔子為魯司寇年已五十二矣。
(癸卯) 孔子去魯适衛。
(乙巳) 孔子之宋如陳。
(戊申) 孔子微服過宋。
(己酉) 孔子厄于陳。
(庚戌) 二十八年。
魯哀十一年。
孔子自衛返魯。
作春秋定六經。
時年六十一歲矣。
⊙(甲寅) 第九祖伏馱密多者。
提迦國人。
姓毗舍羅。
既受佛陀難提傳囑。
後至中印度行化。
時有長者香蓋。
攜一子而來瞻禮尊者曰。
此子處胎六十年。
因号難生。
複嘗會一仙者。
謂此兒非凡。
當為法器。
令遇尊者。
可令出家。
祖即與落發授戒。
羯磨之際祥光燭座。
仍感舍利三十粒現前。
自此精進忘疲。
既而師告之曰。
如來大法眼藏今傳于汝。
汝護念之。
乃說偈曰。
真理本無名。
因名顯真理。
受得真實法。
非真亦非僞。
尊者傳法已。
即入滅盡三昧而般涅槃。
衆以香油旃檀阇維真體。
收舍利建塔于。
那爛陀寺即敬王三十三年甲寅歲。
(庚申) 孔子絕筆于獲麟。
(壬戌) 王四十年。
魯哀十六年夏四月八日孔子薨于曲阜。
四十三年吳滅矣。
(甲子丙寅 三七) 元王仁(敬王子)治八年○(越王勾踐始[栗-木+(革 月)]矣) ⊙(癸酉) 貞定王介(元王子)在位二十八年。
(辛卯) 世尊示滅五百年矣。
⊙(己亥) 第十祖脅尊者。
中印度人也。
本名難生。
初将誕。
父夢一白象背有寶座。
座上安一明珠。
從門而入。
光照四衆。
既覺遂生。
後值伏馱尊者。
執侍左右。
未嘗睡眠。
謂其脅不至席。
遂号脅尊者焉。
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
右手指地而告衆曰。
此地變金色。
當有聖人入會。
言訖即變金色。
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
合掌前立。
尊者問曰。
汝從何來。
夜奢曰。
我心非往。
尊者曰。
汝何處住。
曰我心非止。
祖曰。
汝不定耶。
曰諸佛亦然。
祖曰。
汝非諸佛。
曰諸佛亦非。
祖因說偈曰。
此地變金色。
預知于聖至。
當坐菩提樹。
覺華而成已。
夜奢複說偈曰。
師坐金色地。
常說真實義。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祖知其意即度出家複具戒品。
乃告之曰。
如來大法眼藏今傳于汝。
汝護念之。
乃說偈曰。
真體自然真。
因真說有理。
領得真真法。
無行亦無止。
傳法已。
即現神變入于涅槃化火自焚。
四衆以衣裓盛舍利。
随處興塔焉。
即貞王二十七年己亥歲也。
(辛醜) 考王嵬(一名隗貞王子)治十五年。
(丙辰) 威烈王午(考王子)在位二十四年。
(甲子 三八) 王十九年。
魏斯好賢即文侯之德。
(丁醜) ○通鑒始于此。
宋司馬光集。
(戊寅) 王命趙魏韓為諸侯。
自此号為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