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

關燈
多有子。

    相續紹王。

    嫡子号曰光妙。

    彼子善帝。

    彼子最善。

    彼子靜齋。

    是等謂曰成劫五王。

    靜齋王子。

    名曰頂生。

    彼子妙帝。

    彼子近妙。

    彼子具妙。

    彼子嚴妙。

    是等謂曰五轉輪王。

    嚴妙王子。

    名曰舍帝。

    彼子舍雙。

    彼子舍固尼彼子固室。

    彼子善見。

    彼子大善見。

    彼子除礙。

    彼子金色。

    彼子具分。

    彼子離惡。

    彼子妙高。

    彼子定行。

    彼子甚吼音。

    彼子大甚吼音。

    彼子能安。

    彼子方主彼子賢塵。

    彼子能廣。

    彼子大天。

    此王種族五千相承。

    其最後子七千相承。

    曰阿思摩迦王。

    最後子八千相承。

    曰鸠婁王。

    其最後子。

    曰具頭王。

    有九千王。

    其最後子。

    名曰龍音。

    有一萬王。

    其最後子。

    怛彌留怛一萬五千。

    其最後子名瞿昙氏。

    即甘蔗裔。

    彼子相承。

    甘蔗王種一千一百數。

    其最後子甘蔗種王。

    名曰增長。

    即懿師摩王。

    王有四子。

    一名面光。

    二名象食。

    三名調伏象。

    四名嚴镯。

    稱釋迦氏。

    嚴镯有子。

    名嚴镯足。

    彼子緻所。

    彼子牛居。

    彼子獅子頰王有四子。

    一名淨飯。

    二名白飯。

    三名斛飯。

    四名甘露飯。

    淨飯王子。

    即婆伽梵。

    次名難陀。

    白飯王二子。

    一名帝沙。

    即調達。

    二名難提迦。

    斛飯王二子。

    一名阿尼婁馱。

    二名跋提梨迦。

    甘露飯王二子。

    一名阿難。

    二名提婆達多。

    婆伽梵子名羅睺羅。

    釋迦種族至斯已矣○又别種王依法興教。

    如來滅度後二百年。

    中印土國王曰無憂。

    于贍部提王。

    即多分中結集時。

    而為施主興隆佛教。

    後三百年。

    贍部西北方有王。

    名曰割居屍割。

    三結集時。

    而為施主廣興佛教。

    梵天竺國。

    迦濕彌羅國。

    勒國。

    龜茲國。

    掜巴辣國。

    震旦國。

    大理國。

    西夏國等。

    諸法王衆。

    各于本國興隆佛法。

    如來滅度後千餘年。

    西番國中初有王。

    曰呀乞[口  栗]贊普。

    二十六代有王。

    名曰袷陀朵[口  栗]思顔贊。

    是時佛教始至。

    後第五代有王。

    名曰雙贊思甘普。

    時斑彌達名阿達陀。

    譯主名曰端美三波羅。

    翻譯教法。

    修建袷薩等處精舍。

    流傳教法。

    後第五代有王。

    名曰乞[口  栗]雙提贊。

    是王名請善海大師蓮華生上師迦摩羅什羅班彌達衆成就人等毗盧遮那羅佉怛及康龍尊護等七人。

    翻譯教法。

    餘斑彌達。

    共諸譯主廣翻教法。

    三種禁戒興流在國後第三代有王。

    名曰乞[口  栗]徕巴膽。

    是王界廣。

    時有積那彌多并濕連怛羅菩提斑彌達等。

    共思割幹吉祥積酌羅龍幢等。

    已翻校勘。

    未翻而翻。

    廣興教法。

    西番王種至今有在。

    斑彌達等翻譯。

    譯主善知識衆廣多有故。

    教法由興。

     北蒙古國。

    先福果熟生王。

    名曰成吉思(二合)始成吉思從北方王。

    多音國如鐵輪王。

    彼子名曰斡果戴。

    時稱可罕。

    紹帝王位疆界益前。

    有子名曰古偉。

    紹帝王位。

    成吉思皇帝次子名孕羅。

    孕羅長子名曰蒙哥。

    亦紹王位。

    王弟名曰忽必烈。

    紹帝王位。

    降諸國土。

    疆界豐廣。

    歸佛教法。

    依法化民。

    佛教倍前光明熾盛。

    帝有三子。

    長曰真金。

    豐足如天法寶莊嚴。

    二曰厖各辣三曰納麻賀。

    各具本德。

    系嗣亦爾。

    茲是始從。

    釋迦王種至今王種。

     始帝王祖三未多王。

    是時田分互起侵盜。

    初發偷盜。

    被王推問言不曾偷。

    始起妄語。

    王法誅戮。

    即有殺害。

    不善法生。

    爾時衆生造不善法。

    命終之後。

    即生傍生。

    次生餓鬼。

    漸生地獄。

    次無間獄生一有情。

    時成劫終。

    如是有情行諸不善。

    壽量漸減受用乏少。

    閻浮提人壽八萬歲。

    無間地獄生一有情。

    是二同時。

    如是情世界成。

    十九中劫器世界成。

    即一中劫。

    如是成劫二十中劫。

    閻浮提人八萬歲時。

    始為住劫。

    住劫亦經二十中劫。

    至十歲時刀兵災起。

    唯七晝夜。

    疾疫災起七月七日。

    饑馑災起七年七月七日。

    多分死殁。

    餘者相睹。

    起希有心互相睦戀。

    遠離殺害漸生善故。

    壽量受用複增益盛。

    至八萬歲增上之時。

    轉輪王出依法化民。

    下減之時婆伽梵出拔濟衆生。

    增減時間獨覺出世。

    令諸有情而作福田。

    住劫亦經二十中劫始壞劫。

    初情世界壞。

    無間獄中無有情生。

    先生業盡。

    即生别趣。

    若有未盡生上地獄。

    或别世界地獄中生無間獄空。

    如是向上地獄漸空生餓鬼趣。

    如是餓鬼傍生趣空。

    人趣之中除鸠婁人。

    餘共欲天無師法然獲初靜慮生初禅天。

    北鸠婁人生欲界天。

    獲初靜慮生初禅天。

    無師法然獲二靜慮生二禅天。

    從無間獄至梵世空。

    如是亦經十九中劫。

    然後四洲有七日出。

    初不降雨藥草叢林悉皆枯槀。

    二日出時溝池幹涸。

    三日出時殑伽河等悉皆枯竭。

    四日出時無熱池竭。

    五日出時海水沒膝。

    六日出時大海亦竭。

    七日出時彼器世界一聚火聳。

    從無間獄直至梵世以火燒壞。

    經一中劫壞劫總經二十中劫。

    空劫亦爾。

    如是成住壞空即八十劫。

    總此八十名一大劫。

    為梵衆等壽量之數。

     ⊙器世界壞有其三種。

    火水風壞者。

    亦如前說。

    如是七次後。

    世界複成。

    又被水壞至二禅天。

    從極光天即生大雲降注大雨。

    其器世界如水化鹽消镕皆盡。

    彼水自竭一水災。

    次複七火災度七火災還有一水。

    如是水災滿至七。

    次複七火災後世界成。

    被風災壞至三禅天。

    其風之力吹散妙高。

    何況其餘。

    第四禅天雖無外災。

    是等有情生與殿生命盡殿隐。

    如是器情世界。

    并成壞等鹹皆說已。

     念常贊曰。

    轲書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其間必有名世者。

    誠哉是言也。

    迨我。

     皇元。

    混一區宇。

    萬邦鹹甯。

    敬崇佛乘。

    禮請。

     法王上師薩思迦大斑彌達發思巴惠幢吉祥賢。

    為帝師。

    廣興好事。

    诏制。

     大元國字。

    師獨運摹畫作成。

    稱旨即頒行。

    朝省郡縣遵用。

    迄為一代典章。

    今茲彰所知論。

    乃。

     裕宗潛邸時。

    請師所說也。

    大旨約标器情道果無為五法。

    總攝一切所知。

    故名此論。

    大概依念處日藏起世等經論對。

     法相應之義。

    而錯綜其宏綱爾。

    苟非具大智辯窮法實相。

    其孰能明空劫鄰虛之細大。

    昭然如庵摩勒果觀于掌中哉。

    欽惟。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道契佛心德超義聖。

    弘護大教錫以。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

    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玺篆。

    寵優其尊師重道。

    豈特為萬世。

     帝王之彜典耶。

    抑亦燦昏塗迷惑之真燈也。

    姑錄器情二章。

    着于編首。

    餘道果無為三章。

    具于本論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