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三

關燈
聖天子匡濟真圖翼扶大法之功至矣。

    概諸聖不可有加矣。

    于以鑿含靈之耳目。

    開正途之荒穢。

    使般若之光永乎無際劫遍滿恒河妙界。

    延洪聖壽于無疆。

    衍綿儲君之福利。

    鼎祚于億萬年之久者。

    庸有既乎是可述也。

    (臣)磐等敬為之書。

    以贻後人。

    俾為老氏之學者有所警焉。

     大元至元辯僞錄随函序。

    翰林直學士奉訓大夫知制诰同修國史臣張伯淳撰。

    天無私覆。

    地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

    辯僞錄之所雲良有以也。

    洪惟聖朝繼天立極論道經邦以佛心子育萬方。

    以正法澤被四海。

    至元辛卯之歲孟春。

    大雲峰長老邁吉祥。

    欽奉。

     皇帝明命。

    撰述至元辯僞錄。

    奏對天顔睿覽頒行。

    入藏流通。

    原其所自。

    乙卯間道士丘處機李志常等毀西京天城夫子廟為文城觀。

    毀滅釋迦佛像白玉觀音舍利寶塔。

    謀占梵刹四百八十二所。

    傳襲王浮僞語老子八十一化圖。

    惑亂臣佐。

    時少林裕長老率師德詣阙陳奏。

    先朝蒙哥皇帝玉音宣谕登殿辯對化胡真僞。

    聖躬臨朝親證。

    李志常等義堕辭屈。

    奉旨焚僞經。

    罷道為僧者十七人。

    還佛寺三十七所。

    黨占餘寺流弊益甚。

    丁巳秋少林複奏。

    續奉綸旨僞經再焚。

    僧複其業者二百三十七所。

    由乙卯而辛酉。

    凡九春而其徒竄匿未悛邪諸谄行。

    屏處猶妄。

    驚渎聖情由是至元十八年冬。

    欽奉玉音頒降天下。

    除道德經外。

    其餘說謊經文盡行燒毀。

    道士愛佛經者為僧。

    不為僧者娶妻為民。

    當是時也。

    江南釋教都總統永福楊大師琏真佳。

    大弘聖化。

    自至元二十二春。

    至二十四春。

    凡三載恢複佛寺三十餘所。

    如四聖觀者昔孤山寺也。

    道士胡提點等。

    舍邪歸正罷道為僧者。

    爰啻七八百人。

    挂冠于上永福帝師殿之梁棋間。

    故典如南嶽山之券。

    為事僞者戒。

    試嘗考之。

    自大教西來。

    漢明帝迎摩騰竺法蘭二師于洛陽。

    五嶽道士褚善信等。

    上表譏毀佛法。

    當時築壇。

    以佛道二經焚之。

    道經悉為灰燼。

    佛經放光無損。

    尊者踴身作十八變。

    有狐非獅子類。

    燈非日月明之至言。

    道士為僧者不可勝數。

    如寇謙之矯妄崔浩惑魏太武而崔浩卒以族誅。

    昙谟最之挫屈姜斌。

    斌流于馬邑。

    齊昙顯之愧陸修靜。

    唐總章元年法明辨化胡之僞。

    敕搜聚天下化胡經。

    抑嘗火其書矣。

    由古而今。

    曆代帝王之制。

    斯可忽諸。

    蓋世尊等視三界衆生猶如一子。

    棄背大覺。

    是子背其父也。

    子背其父。

    是自昧其所天也。

    且師老子者。

    道德二篇。

    以清虛澹泊絕世棄聖立其宗。

    隐居以求其志。

    翛然無為爾。

    今盜名之徒。

    叢嘯黨援假立冠褐。

    峻侈宮觀苟世利養。

    豈老氏之用心哉。

    況老氏謂大辨若讷。

    大巧若拙。

    辨者不善。

    善者不辯。

    勿矜勿伐。

    抱一為天下式。

    而占毀佛寺。

    竊經扇化胡之僞。

    是若拙若讷欤。

    是善者不辯欤。

    師老子而違其術。

    亦複違其自宗矣。

    若嫡師于老子者。

    則弗為也。

    過歸末流爾。

    雖然麒麟之于走獸。

    鳳凰之于飛鳥。

    蘭蕙之于薰莸。

    旃檀之于穢壤。

    則世未有舍鳳凰麒麟之瑞。

    蘭蕙旃檀之馨。

    而惬走獸飛鳥之常。

    薰莸穢壤之垢者。

    人心天理愛惡之所同也。

    奈何菽麥未析而甘事于僞妄不實之教。

    複矜誕其浮辭。

    侮慢大覺讪毀至聖。

    而弗憚三途之淪溺乎。

    斯辯僞錄之正名教。

    造理淵奧推難精明。

    凜乎抗淩雲之勁操。

    坦然履王道之正塗。

    而堤備後世之溺于巨浸者。

    其為言也至矣。

    蓋有僞則辯。

    無僞則無辯。

    豈好辯哉。

    弘四無礙之辯者。

    邁公之德欤。

    言之者無罪。

    聞之者足以戒。

    故我皇金言喻辭曰譬如五指皆從掌出。

    佛門如掌。

    餘皆如指。

    信乎王言如絲。

    其出如綸。

    明逾日月。

    堅逾金石。

    為萬世之龜鑒。

    則斯錄豈小補哉。

     ⊙辯僞錄序。

    蓋聞五運未形。

    元無人物之号。

    三才既立。

    乃叙尊卑之名。

    肇分六爻始畫八卦。

    其有書契定乎訓章。

    鳳篆龜圖金縢玉字。

    百家之異轍。

    萬卷之分區。

    雖理究乎精微言殚乎物範。

    紀情括性。

    未出乎域中。

    原始要終。

    讵該于化内。

    況乎法身無相。

    高超于象帝之先。

    真谛絕稱。

    迥出乎思議之表。

    英猷茂實代有人焉。

    如意者。

    俗姓乎延氏。

    太原人也。

    世傳纓冕。

    累葉播遷代郡。

    因為家焉。

    九歲落绀。

    随師請業。

    玉離荊岫。

    價重之德彌彰。

    桂生幽岩。

    馨香之風遠遞。

    阿師内窮三藏之奧外核九流之源。

    名冠于中華。

    聲聞于朝野。

    運談天之口。

    施不世之才。

    郁郁間绮錦之文。

    雄雄聳淩雲之氣。

    班馬之珠玉。

    未可同年。

    顧陸之文章。

    甯堪并駕。

    至若莊生墨生之學。

    黃老李老之書。

    三清謗道之文。

    十異九迷之錄。

    混元隐月之秘。

    靈寶赤書之儀。

    煥若胸膺。

    明猶指掌。

    加以禅參于五派。

    傍閱于群書。

    既有雄才特專著述。

    運思之外汲引無窮。

    挫邪則有吼石之功。

    扶正則具鞭屍之德。

    固以才侔安遠學邁生融。

    實覺海之龍鱗。

    乃佛門之柱礙。

    切見全真道士者。

    丘處機李志常史志經令狐璋等。

    學業庸淺識慮非長并為。

    鄙辭排毀正法。

    擊茲布鼓竊比雷門。

    使中下之流鹹生邪見。

    欽奉薜禅聖明皇帝發大悲心。

    愍其盲瞽恐堕泥犁。

    敕令制斯論耳。

    震蕩法海摧彼詞鋒。

    碧雞之銳竟馳。

    黃馬之駿争骛。

    狀鴻爐之焚纖翼。

    猶炎日之煉輕冰。

    負勝之俦于斯可見。

    暫歸慈定已破魔軍。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複欽奉先皇帝聖旨敕令天下僞經一時焚盡。

    由是佛日重晖于碧漢。

    法雲廣布于閻浮右如意所作文賦注解。

    四經序。

    韓文别傳。

    性海賦等。

    在世已傳。

    然茲論五卷二百餘紙。

    窮釋老之淵源。

    分邪正之優劣。

    蓋唱彌高而和彌寡。

    深可愧焉。

    餘文慚绮麗學匪通圓。

    睹斯論之嘉言。

    欽吾皇之鴻護。

    不勝手舞勉為斯引。

    辄以藤绠聯彼圭璋。

    庶博雅君子詳其緻雲爾。

    大雲峰住持襲祖沙門雪溪野老貴吉祥。

     大都道者山雲峰禅寺住持。

    如意祥邁長老。

    奉敕撰辯僞錄五卷。

    其略雲。

    妄立天尊僞(化雲。

    道者萬化之父母。

    自然之極尊于此幽玄微妙之中而生空洞。

    空洞者。

    真一也。

    真一之氣化生之後曆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

    乃化生上三氣。

    三氣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

    三合成德共生無上。

    乃虛皇天尊。

    又曆如上歲數。

    乃生中三氣。

    三合成德乃生玄老。

    即元始天尊也。

    又曆如上歲數。

    乃生下三氣。

    三合成德共生太上。

    即太上道君也。

    自後又一氣複生三氣。

    每氣相去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

    三合成德共生李老君。

    雖四聖相次各不相因。

    謂之獨化。

    老君生後乃生五運謂太易。

    太初。

    太始。

    太素。

    太極○老君混沌之祖。

    宗天地之父母。

    故能分布清濁開辟乾坤) 辯曰。

    蓋聞龍圖鳥篆之文。

    龜書科鬥之典。

    玉版玉諜之記。

    金縢金匮之書。

    秦漢魏晉之章。

    宋齊梁陳之簡。

    記事記史直筆直言。

    靡睹虛皇之名。

    不聞元始之号。

    安有手執玉圭。

    身挂黃褐。

    頂垂皓發。

    頭戴金冠。

    别号天尊。

    高拱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