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

關燈
軍鬥戰今回。

    龍若不勝去堅守所。

    共二守護複與修羅鬥戰。

    又若不勝去持鬘所。

    共三守護複與鬥戰。

    又若不勝去恒憍所。

    共四守護複與鬥戰。

    又若不勝去四王所。

    共五守護複與鬥戰。

    四大天王率四軍衆。

    服寶堅铠執諸戈杖鬥戰。

    多分四天王勝。

    若不能卻去忉利天。

    前白帝釋曰。

    我等守護不能回彼修羅王應卻敵。

    如是白已。

    天主帝釋乘善住象。

    告三十三天衆等曰。

    汝等應知。

    今修羅軍至妙高頂。

    當服堅铠取所乘車與修羅戰。

    說是語已。

    彼諸天子各服寶铠執持戈仗。

    去衆車苑取所乘車。

    入粗惡苑身心轉惡。

    出善見城共修羅戰。

    若修羅勝侵至城内。

    若天得勝逐修羅軍至第一海。

    鬥戰之時。

    天與非天斷其頸腰。

    彼等即死。

    手足若斷。

    複生如本。

    若薄伽梵辟支佛轉輪聖王住世間時。

    諸阿修羅不起诤心。

    設若相持諸天必勝。

    世間善增天衆亦勝。

    世不善增阿修羅勝。

    是故諸天護持善事。

     六天者。

    欲界六天。

    色界十七。

    無色界四。

    欲界六天者。

    蘇迷盧山第一層級堅首衆居。

    第二層級持鬘衆居。

    第三層級恒憍衆居。

    持雙山上北方有城。

    名阿那迦縛帝。

    多聞天王藥叉衆居。

    如是東方城名賢上。

    有大天王。

    名曰持國。

    乾闼衆居。

    西方有城。

    名曰衆色。

    有大天王。

    名曰廣目。

    龍神衆居。

    南方有城。

    名曰增長。

    有大天王。

    名曰增長。

    焰鬘衆居。

    餘四層級七金山等日月星宿鐵圍輪山贍部洲山多羅樹所四王部衆亦共止住。

    鹹屬四王。

    是謂一部。

    彼壽量者。

    人五十歲為一晝夜。

    如是壽量經五百年。

    若其身量一俱盧舍四分之一。

    三十三天妙高頂上天主帝釋住最勝處共非天女。

    名曰妙安。

    同衆天女受諸欲樂無有厭足。

    複有臨戰所乘象王。

    名曰善住。

    遊戲苑中所乘象王。

    名曰藹羅筏拏(此雲持地子)二象周圍各七由旬。

    各以八千小象衆居。

    又有馬王。

    名迅疾風。

    與八千馬居。

    天主輔臣數三十二。

    是故名曰三十三天。

    諸天子等耽五欲樂。

    若放逸時。

    有大天鼓。

    鼓聲出音警諸天曰。

    諸行無常。

    有漏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與修羅軍鬥戰之時。

    出除苦音警曰。

    天願得勝。

    願修羅敗。

    宮殿城池樹集石等。

    如前所辨。

    彼天壽量。

    人間百歲為一晝夜。

    如是算數壽一十歲。

    其天身量半踰阇那○焰摩天者。

    三十三天共非天诤。

    此離诤故名離诤天。

    彼天壽量。

    人二百歲為一晝夜。

    如是算數壽二千歲。

    其天身量二踰阇那○兜率陀天者。

    有慈氏尊。

    紹世出世。

    法王之位受大法樂。

    謂曰兜率。

    是俱樂義。

    人間四百年。

    彼天一晝夜。

    壽四千歲。

    身量四踰阇那○化樂天者。

    自化受用。

    謂之化樂。

    人間八百年。

    彼天一晝夜。

    壽八千歲。

    身量八踰阇那○他化自在天者。

    受用他化。

    謂之他化自在。

    彼天中王威德自在。

    即是魔主人間千六百年。

    彼天一晝夜。

    壽一萬六千歲。

    身十六踰阇那。

    下從無間至他化自在天。

    謂之欲界。

    耽着欲樂所食段食。

    故如是說○色界一十七天者。

    四靜慮攝○初禅三天者。

    謂梵衆。

    梵輔。

    大梵。

    彼天壽量。

    梵衆半劫。

    梵輔一劫。

    大梵一劫半。

    彼天身量次第。

    半由旬。

    一由旬。

    一由旬半○二禅三天者。

    謂少光。

    無量光。

    極光。

    彼天壽量。

    少光二劫(以上四天。

    四十中劫為一大劫。

    已下諸天。

    八十中劫為一大劫)無量光四劫。

    極光八劫。

    彼天身量少光二由旬無量光四由旬。

    極光八由旬○三禅三天者。

    謂少善。

    無量善。

    廣善。

    彼天壽量。

    少善一十六劫。

    無量善三十二劫。

    廣善六十四劫。

    彼天身量。

    少善十六由旬。

    無量善三十二由旬。

    廣善六十四由旬○四禅八天者。

    無雲。

    福生。

    廣果。

    三是凡居。

    無煩。

    無熱。

    善現。

    善見。

    色究竟。

    五是聖居。

    名曰五淨居。

    彼天壽量。

    無雲百二十五劫。

    福生二百五十劫。

    廣果五百劫。

    無煩一千劫。

    無熱二千劫。

    善現四千劫。

    善見八千劫。

    色究竟一萬六千劫。

    彼天身量。

    無雲一百二十五由旬。

    福生二百五十由旬。

    廣果五百由旬。

    無煩一千由旬。

    無熱二千由旬。

    善現四千由旬。

    善見八千由旬。

    色究竟一萬六千由旬。

    始從梵衆至色究竟。

    皆名色界。

    出離欲樂非離色故。

    故名色界○無色界四天者。

    無有身色亦無處所。

    從定分四。

    謂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彼天壽量。

    空無邊處二萬大劫。

    識無邊處四萬大劫。

    無所有處六萬大劫。

    非想非非想處八萬大劫。

    彼等四處。

    謂無色界。

    非離定色出離粗色。

    故名無色。

    彼等壽量。

    謂歲劫時。

    其量雲何。

    時最少者。

    名為刹那。

    百二十刹那為一怛刹那。

    六十怛刹那為一羅婆。

    三十羅婆為一牟休多(此雲須臾)三十牟休多為一晝夜。

    三十晝夜即為一月。

    十二個月即為一年。

    劫有六種。

    一中劫(或名減劫)二成劫。

    三住劫。

    四壞劫。

    五空劫。

    六大劫。

    一中劫者。

    或贍部人從無量歲漸漸減至八萬歲時。

    即成劫攝。

    從八萬歲減至十歲。

    謂中劫初。

    複增八萬歲減至十歲。

    為一辘轳。

    如是增減十八數者。

    為十八中劫然後十歲至八萬歲中劫。

    後際前後中間十八辘轳。

    為二十中劫。

    二成劫者。

    始從風輪至無間獄。

    生一有情器世界成。

    經一中劫如前已說。

     ⊙情世界者。

    此三千界火壞後成。

    從極光天天人命終。

    生大梵處孤生疲倦嗚呼。

    若有同分生此界者。

    有何不可。

    發如是心。

    雖非念力極光天人有命終者。

    即生彼處。

    先生之心而作是念。

    由我貪生。

    故世鹹稱人祖大梵。

    如次梵輔梵衆他化自在乃至四王。

    次第而生北鸠婁洲西牛貨洲東勝身洲南贍部洲。

    次第而生。

    時贍部洲人壽無量歲。

    飲食喜樂有色意成。

    身帶光明騰空自在。

    如色界天有如是類。

    地味漸生其味甘美。

    色白如蜜其香馥郁。

    時有一人禀性耽味。

    嗅香起愛取嘗便食。

    亦告餘人随學取食。

    食段食故身光隐沒。

    由衆業惑日月便出照曜四洲。

    次地味隐複生地餅。

    其味甘美色紅如蜜。

    競耽食之。

    地餅複隐。

    次林藤生競耽食。

    故林藤。

    複隐有非耕種自然稻生。

    衆共取食。

    此食粗故。

    即餘滓穢根道俱出。

    爾時諸人随食早晚取香稻食。

    後時有人禀性懶惰。

    長取香稻儲宿為食。

    餘亦随學香稻隐沒。

    随共分田慮防遠盡。

    于己分田生吝護心。

    于他分田有懷侵奪。

    故生争競。

    是時衆人議一有德封分田主。

    衆所許故。

    謂曰大三末多王(此雲衆所許)王